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铣削参数

铣削参数

铣削参数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7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2295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林产工业、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5第二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第十四届切削与先进制造技术学术会议等;铣削参数的相关文献由42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振朝、任军学、姚倡锋等。

铣削参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9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2295 占比:99.83%

总计:82436篇

铣削参数—发文趋势图

铣削参数

-研究学者

  • 杨振朝
  • 任军学
  • 姚倡锋
  • 李言
  • 谭靓
  • 赵灿
  • 于凤云
  • 付云良
  • 刘涛
  • 张定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佳宏; 刘赣华; 熊小文
    • 摘要: 为了提高316L不锈钢的铣削加工效率,对316L不锈钢铣削过程中的铣削力进行分析,利用AdvantEdge软件对影响316L不锈钢铣削性能的铣削参数以单变量因素进行二维铣削仿真研究,通过试验验证铣削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主轴转速2500~4000r/min范围内,随着主轴转速的增大,铣削力先增大后减小;在铣削深度0.5~2.0mm范围内,铣削深度与铣削力的变化呈正相关;在铣削宽度1.5~3.0mm范围内,切削宽度与切削力的变化呈正相关;为了提高316L不锈钢的切削性能,在实际铣削加工中应采用较高的转速、较小的铣削深度和铣削宽度。
    • 陈良骥; 魏子森
    • 摘要: 目的降低铣削力和铣削热,以减小7075-T651铝合金工件的加工变形,并提高金属去除率。方法提出一种面向2类参数(铣削参数和刀具几何参数:转速、进给量、径向切深、轴向切深、前角、后角)旨在实现多个目标(铣削力、铣削温度和金属去除率)同步优化的方法。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和7075-T651铝合金工件铣削有限元仿真模型,建立关于2类参数的铣削力、铣削温度及金属去除率的函数关系,并采用8种典型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求解。结果通过Pareto前沿曲面的可视化和HV性能指标,筛选出适合解决本文问题的优化求解算法,获得的部分铣削参数,转速为5966.30 r/min,进给量为0.08 mm/z,径向切深为4.53 mm,轴向切深为4.99 mm。刀具几何参数分别为前角17.95°、后角2.00°,此时对应的铣削力为232.12 N、铣削温度为22.56°C、金属去除率为33.08 mm^(3)/min。结论上述优化结果可实现较低铣削力和铣削温度以及较高金属去除率等综合控制目标,对7075-T651铝合金工件铣削加工时降低工件变形量和提高加工效率等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张宏岭; 金鑫; 向前; 熊立波; 陈慈辉; 王心
    • 摘要: 文中采用高速动态加工技术,探究对高牌号硅钢拉伸试样加工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采用基于曲面响应曲面法设计试验,建立了预测模型,运用方差分析法检验模型,结合高速动态加工理论分析加工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主轴转速及其平方项对加工面粗糙度影响最大,其次是轴向切深,最后是每齿进给量及其与主轴转速的交互作用,建立的加工面预测模型精确度较高,为实际的加工生产提供参考。可根据实际加工条件运用响应曲面设计,结合动态加工理论,应用于其他材料拉伸试样的高效加工。
    • 齐萌
    • 摘要: 为了实现对铝合金精密零件的高质量加工,通过铣削试验和表面形貌观察,分析了切削速度、主轴转速、背吃刀量和侧吃刀量对7075铝合金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以铣削过程中铣削用量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以材料去除率最高和表面粗糙度最低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法求出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最优解,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最优解的正确性。
    • 路坦; 杨光; 孙凤; 张爽
    • 摘要: 以电弧增材制造5B06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切削特性试验和分析后,采用曲面响应法设计了以电弧增材5B06铝合金铣削后的表面粗糙度为响应值,以主轴转速s、进给速度f、切削深度a p为自变量的Box-Behnken试验模型。建立了表面粗糙度回归方程,分析单变量的显著性以及不同变量交互作用下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通过试验对优化参数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为显著的单变量是切削深度,交互变量是切削深度与主轴转速;铣削时应避免低转速、大进给速度和大切削深度的铣削方式;最优工艺参数为主轴转速2630 r/min、进给速度100mm/min、切削深度1mm;采用该参数组合,表面粗糙度能够达到1.69μm,这一数据与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仅为5.1%。
    • 周俊; 舒林森
    • 摘要: 为研究高速铣削镍基激光熔覆合金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以Q690为基材,镍60合金粉末为熔覆材料,采用脉冲激光熔覆工艺制备铣削试件。利用单因素实验法,以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为评价指标,研究分析了高速铣削时铣削深度、进给量和主轴转速对镍基熔覆合金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速铣削镍基熔覆合金时表面粗糙度随着切削深度和进给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主轴转速的增大而减小;表面残余应力对铣削深度和进给量较为敏感,而对主轴转速的敏感性较低。
    • 王成安; 王海雄; 潘祖吉; 黄增祥
    • 摘要: 为研究紫铜表面微结构几何尺寸对超疏水性能的影响规律,使用直径分别为0.05、0.10、0.15、0.20 mm的微铣刀在紫铜表面进行微铣削加工沟槽结构,再用硬脂酸和酒精混合溶液进行低表面能修饰,制得了超疏水微结构表面,分析了沟槽宽度、凸起宽度和沟槽深度对接触角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沟槽宽度的增大,接触角也随着增大,沟槽宽度为0.20 mm时对应的接触角最大,为157.4°,沟槽宽度为0.05 mm时对应的接触角最小,为81.2°;随着凸起宽度的增大,接触角先大幅度增大,然后再缓慢减小,凸起宽度为0.07 mm时对应的接触角最大,为159.2°,凸起宽度为0.20 mm时对应的接触角最小,为144°;随着沟槽深度的增大,接触角会先增大再减小,随后再增大,沟槽深度为0.03 mm时对应的接触角最大,为168°,沟槽深度为0.02 mm时对应的接触角最小,为101.7°,加工后表面产生一些毛刺,会形成大量不规则的微结构,液体与样本表面接触面积变小,从而接触角变大。
    • 巩超光; 胡天亮; 叶瑛歆
    • 摘要: 为解决机床性能动态变化过程中的铣削参数动态多目标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铣削参数动态多目标优化策略.首先采用梯度提升回归树算法构建加工参数与加工结果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然后基于动态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进行铣削参数动态寻优;最后在Pareto最优解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理想解相似度顺序偏好法建立决策分析模型并进行可视化分析排序.该策略能够针对机床整个运行时段提供符合当前机床特性的最优铣削参数取值方案,从而保证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 杜宝江; 王永祥
    • 摘要: 铣削用量选择是发电机转子轴铣削生产重要步骤之一,传统转子轴铣削参数的确定基本上通过查阅资料获得,复杂费力.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的铣削参数优化方法,分析了影响转子轴铣槽工艺的参数变量,选取背吃刀量pa、侧吃刀量ea、铣削速度fv进行工艺参数优化,确定了相应的约束条件,设计了以单件生产时间最短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实现了转子轴铣削参数设计.工艺设计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本文成果应用于大型发电装备制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中,效果良好,验证了发动机转子轴铣削参数优化的可行性.
    • 甘银峰; 金亮; 蓝恒
    • 摘要: 对缸体的平面加工方式主要采用铣削工艺进行分析,找出造成平面铣削的质量差(表面走刀纹路深,刀痕、接刀纹等)是直接影响发动机的使用性能以及感官质量等的主要因素.因此,开展缸体的铣削平面的研究,对铣削质量的提升只有较大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