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交流制度
干部交流制度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1年内共计17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6280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党建、党建研究(北京)、党课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公路学会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等;干部交流制度的相关文献由17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书林、朱新民、杨轲等。
干部交流制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6280篇
占比:99.53%
总计:36450篇
干部交流制度
-研究学者
- 张书林
- 朱新民
- 杨轲
- 罗玉亮
- 丁功银
- 丁学斌
- 丁淑梅
- 丁锡国
- 丁长青
- 万国富
- 于战勇
- 于竺言
- 付刚
- 任铁缨
- 何周富
- 何通
- 何黎明
- 侯少卿
- 侯汉瑜
- 侯群波
- 倪国娟
- 倪超英
- 党玲华
- 冉菁萍
- 农政宏
- 冯杰
- 刘义宏
- 刘伟旗
- 刘俊生
- 刘兴栋
- 刘坤
- 刘声远
- 刘小铁
- 刘常建
- 刘志大
- 刘志敏
- 刘琳
- 别同政
- 南组
- 卢正国
- 吕乾坤
- 吕云飞
- 吴东平
- 吴军民
- 吴寿桐
- 吴永德
- 周维强
- 唐黎标
- 夏子
- 姚志文
-
-
范子凤
-
-
摘要: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20世纪90年代南平在科技干部交流制度上的一项创新与实践。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到南平调研时,对科技特派员的创新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总结提升出高位嫁接、重心下移的南平经验。
-
-
-
杨轲
-
-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干部交流制度的演化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干部交流的雏形阶段,该阶段主要经历了从最初的"先进工作经验交流会"逐步过渡到政企之间的干部交流;第二,干部交流的制度建设阶段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确立,干部交流逐步打通了政企、政校之间的界限,为行政系统补充了更多的专业性人才,保证了我国干部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第三,在实证研究阶段,学者主要探讨官员交流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干部交流的阶段性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干部交流制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意义.
-
-
宋策;
吕云飞;
范军
-
-
摘要:
为保障干部交流工作形成规范有序、持续推进的良好局面,提出在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的大背景下,干部交流工作是拓宽军官职业生涯通道、全面培养军官复合素质、加强部队战斗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立足我军干部交流工作的现实,以完善军队干部交流制度为着眼点,从加强整体筹划、健全制度机制、走开多种路子、完善福利待遇等4个方面,提出完善军队干部交流制度的对策.
-
-
杨轲
-
-
摘要:
通过对1950年以来中国知网以干部交流为主题的文献搜索结果统计分析,发现学者对干部交流的关注度在持续上升的基础上,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总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萌芽阶段,该阶段文献研究数量较低,增速趋于缓慢,研究主题主要是干部交流来源于"干部工作经验交流会";第二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该阶段结合干部交流制度的颁布,研究趋势呈快速上升态势;第三阶段循环往复阶段,该阶段文献研究量呈"下降-上升-再下降"的模式,学者主要开始运用实证方法研究干部交流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
-
陈茂先;
林娟
-
-
摘要:
县区党政领导干部交流是实现选人用人五湖四海,优化班子结构,规避和减少岗位风险,丰富干部阅历,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天下之理,有张必有翕,有强必有弱,有兴必有废,有与必有取。”这就告诉我们,县区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制度在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难免伴生消极效应。在新形势、
-
-
-
王宜林
-
-
摘要:
中石油新一届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和专题推进会部署,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大力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去年,中央巡视组对中石油开展专项巡视,反馈的问题实事求是、切中要害,对我们既是工作上的"把脉会诊",更是
-
-
-
-
吕乾坤;
何黎明
- 《中国公路学会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是一种以国家名义进行并体现国家意志的国家行政管理,指依法享有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权的部门或管理机构对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用地、高速公路设施以及高速公路使用者依法进行行政管理的活动.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是交通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干部交流是提高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对建立高速公路路政干部交流制度的必要性,交流的原则,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交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