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带钩

带钩

带钩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38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篇、专利文献511837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创意与设计、父母必读、贵州文史丛刊等; 带钩的相关文献由52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卫东、戴飞、许斌等。

带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511837 占比:99.97%

总计:512011篇

带钩—发文趋势图

带钩

-研究学者

  • 周卫东
  • 戴飞
  • 许斌
  • 陆建华
  • 刘波
  • 史忠欣
  • 吴吉成
  • 房志刚
  • 施国樑
  • 李旺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婷
    • 摘要: 带钩,自诞生之初起便成为古代服饰文化的一部分,是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实用装饰品。文章运用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关中地区战国时期琵琶形带钩进行研究。
    • 马健; 向榕倩
    • 摘要: 带钩外形虽小,但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中却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它是用作束带或者佩系的一种用具。我们从考古出土的资料中可以看到,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巴族地区有多件青铜器带钩出土,造型丰富精美,本文将对其进行造型分类整理。
    • 刘音
    • 摘要: 带钩是古代具有实用性的装饰性工具,其造型精美独特,制作工艺考究精良,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制作工艺的发展,价值观的改变,使得带钩的工艺水平和文化内涵得到极大发展,带钩在此时发展到鼎盛时期。带钩作为系束衣物的工具,在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它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衣物的穿戴提供了重要的便利条件,是我国服饰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战国时期带钩的主要材质有三种:玉石材质、贵金属材质和混合材质。青铜作为战国时期使用广泛的金属材料,得到了快速发展,青铜材质硬度大,熔点低,制作方便。
    • 王婧怡
    • 摘要: 带钩不仅是承担束系与佩戴功能的实用器,还是由多种材质与装饰共同造就的艺术品,达到了实用和美观的统一。文章基于出土文物,梳理带钩流变,从造型艺术视域探讨带钩形制及装饰工艺,最后对现有研究进行评述,以形成带钩研究的多维视角。
    • 范常喜
    • 摘要: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遣册所记『尧笱二』应读作『(桡)钩二』,其中『(桡)』指剑衣,与『韬』义近,『钩』即带钩.简文『尧((桡))笱(钩)二』应指两件用于钩挂剑衣的带钩,亦即佩剑所用带钩.可能正是为了跟一般用途的带钩名『钩』相区别,遣册中才将佩剑之钩称之为『(桡)钩』.该墓北椁箱出土两件短小蟠螭纹铜带钩,应即该简所记之物.
    • 白宇
    • 摘要: 带钩是古人衣着中的常见挂件,历史悠久,种类多样。作为其中特殊形制之一的金带钩,由于通体纯金打造,造价高昂,故迄今为止发现十分稀有。徐州博物馆馆藏的几件金带钩,均经科学考古发掘出土,这为研究黄金带钩形制、起源、使用、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反映了汉代厚葬之风与黄金盛行流通社会现象。
    • 樊佳倩; 袁燕; 卢萍
    • 摘要: 带钩是我国传统服装的配件之一,在我国古代的服饰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区分等级地位的重要物品.文章首先介绍了带钩这一传统服饰配件和当代文创产品的发展核心与设计理念,其次探索带钩在当代文创产品设计应用中的新思路,以期为推动我国文创产品的发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提供参考.
    • 白宇
    • 摘要: 带钩是古人衣着中常见的一小件挂饰,常用以系于腰间固定衣物,也是身份地位的重要标识。带钩的使用可追溯至4000年前良渚文化玉带钩,战国秦汉时期广为流行,魏晋以降逐渐消失。带钩材质常以铜、铁为主,也有金质、银质、玉质、陶质、琉璃、水晶等,不同身份等级所享用带钩材质也有所不同。其中金质带钩发现数量较少,尚未有过专门论述,王仁湘先生在《带钩概述》一文中曾简短举例介绍[1],其余研究多在早期金银器研究中加以统述。本文以迄今考古发掘出土金带钩(专指钩体黄金打造,以鎏金、错金银等工艺所铸带钩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为研究中心试做浅论,草草拙见,敬请指正。
    • 刘晓彬; 蒋璐蔓; 周潇; 李佩; 肖嶙
    • 摘要: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6年在蒲江飞虎村发掘了60座战国晚期墓葬,共出土青铜器181件(套).其中M39出土了一件表面锈蚀覆盖严重的错金银青铜带钩,但其上错金银纹饰无法分辨,为还原其历史、艺术与研究价值,需对其表面锈蚀物进行清除.采用X射线成像系统、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系统、X射线衍射仪等对带钩的保存状况、材质、锈蚀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带钩上分布有精美的金银装饰纹饰,且金和银交替使用;带钩基体保存较差,锈蚀程度较重;部分区域金银丝已脱落.表面锈蚀覆盖严重,部分区域存在裂隙.带钩基体为铅锡青铜铸造组织,铜含量为73.0%,锡含量为11.4%,铅含量为13.7%;镶嵌的金、银丝样品呈倒三角形,均为热锻而成,金丝金含量为88.8%、银含量为11.2%;银丝银含量为95.8%,铜含量为2.4%.带钩锈蚀物大致分为两层,最外层绿色的锈蚀物为孔雀石,内层红色锈蚀物为赤铜矿.在科学认知带钩保存状况、材质、锈蚀产物等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采用化学加固—机械法与化学法结合除锈—化学加固—缓蚀封护—粘接补配的技术路线对带钩进行了保护修复.对于细小裂隙选用渗透性很好、颜色轻微变化的Paraloid B72乙酸乙酯溶液,使用注射器少量多次滴渗加固;较大裂隙使用粘接强度好、渗透性适当的Hxtal NYL-1(海克斯塔)双组份环氧树脂,用小的针尖少量多次点渗入裂隙加固.对于外层绿色锈蚀物,先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水溶液软化,再配合使用机械法刮除去除;内层暗红色的氧化亚铜锈蚀先使用半胱氨酸水溶液软化,再配合机械法刮除.同时在锈蚀物去除过程中对出现松动的金银丝及时使用Araldite 2020型双组份环氧树脂进行加固.除锈结束后使用超纯水深度清洗清除试剂残留.使用苯并三氮唑乙醇溶液进行缓蚀处理,Paraloid B72乙酸乙酯溶液进行封护处理.带钩的粘接补配先使用Paraloid B72乙酸乙酯溶液预加固茬口,DG-4环氧树脂配合玻璃纤维布和销钉粘接补配.本工作在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充分认识文物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文物实际情况,各种保护修复方法配合使用,对每种方法存在的弊端制定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最终在达到保护修复目的 、恢复文物历史、艺术与研究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文物造成的损伤.
    • 高永红
    • 摘要: 近年来,由于国家大力支持,重庆地区的文物工作取得极大进展,发现了较多汉墓.在这些汉墓里面,出土了一批造型精美的带钩.带钩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两大功能,对我们研究古代服饰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按照带钩钩首是否为动物形象对重庆地区发现的带钩进行分类;从带钩上的动物造型来蠡测古代巴人的崇拜观;最后从随葬品组合来探讨墓主人生前的身份等级.经过对汉代带钩的研究,我们对古代巴人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