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
巢湖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0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5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10篇;相关期刊494种,包括安徽农村金融、江淮、绿色视野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十六届中国环境遥感应用技术论坛、第六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交流研讨会、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巢湖的相关文献由1954位作者贡献,包括郑翔、王心源、金相灿等。
巢湖
-研究学者
- 郑翔
- 王心源
- 金相灿
- 李玉成
- 段洪涛
- 李如忠
- 洪天求
- 张民
- 邓道贵
- 李堃
- 王国刚
- 王宁
- 荀尚培
- 赵育鸣
- 俞立中
- 史小丽
- 吴传庆
- 唐晓先
- 姜霞
- 张卫国
- 李云梅
- 陈开宁
- 高芮
- 席北斗
- 张玉超
- 操治国
- 殷福才
- 汪天平
- 王化可
- 胡维平
- 阳振
- 伍昌俊
- 刘恩生
- 吴蕾
- 孔繁翔
- 孙世群
- 张世清
- 张怡辉
- 张晓莉
- 彭兆亮
- 戴雪荣
- 朱喜
- 李文达
- 李洪远
- 杨志平
- 杨立
- 柯凡
- 汪家权
- 潘向阳
- 王书航
-
-
尹子如;
张萌萌
-
-
摘要:
“十四五”时期是巢湖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巢湖乡村电商直播与县级融媒体建设的耦合,是全方位打造巢湖市新型人际交互模式以及加速乡村产业振兴的需要。文章通过多元化、人性化以及全面化的视角,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分析巢湖乡村电商直播产业发展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的基础之上,结合“十四五”时期二者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入二者耦合的理念,提出构建基于巢湖乡村产业振兴的融合型媒体平台,利用“媒体+电商”模式打造复合型经济社会服务体系,以及政企联动打开电商消费帮扶新局面,并从传播渠道最大化探究其耦合意义,旨在为推动巢湖县级融媒体和乡村电商直播在乡村建设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
-
郜薇薇;
薛坤;
马晨晨;
吕海滨
-
-
摘要:
遥感技术凭借其监测范围广、成本较低以及实时动态监测的特点,在湖泊水质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GOCI卫星具有极高的时间分辨率,对巢湖水质变化监测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已有的水质遥感监测方面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根据多年巢湖星地同步实验数据,分析巢湖水体光学反射特征,选用GOCI两个数据波段进行分解,利用半经验半分析方法建立了叶绿素a高光谱遥感回归估测模型,初步反演出巢湖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并使用巢湖实测数据(N=32)进行验证(R^(2)=0.78)。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用于GOCI影像反演叶绿素a质量浓度在巢湖的空间分布,更好地实现巢湖水质动态监测及富营养化污染预警。
-
-
钱丽;
沈梦园;
周颖
-
-
摘要:
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徽巢湖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定量测度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18年,巢湖新型城镇化指数与土地集约利用指数总体上呈现递增趋势,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要低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2)从耦合度上看,安徽巢湖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度为0.4~0.5,大多位于拮抗水平耦合阶段,巢湖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程度较低;3)从协调度上看,巢湖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程度逐步提高,两者不断趋于协调,并呈现稳步向好趋势,但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优质协调的任务还很艰巨。因此,提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均衡发展;积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保障农民长远生计;认真贯彻“环湖一公里”政策,树立环保价值观等政策建议。
-
-
刘恒恒;
齐鹏云;
万能胜;
熊竹阳;
赖锡军
-
-
摘要:
以巢湖2020年汛期超历史洪水为例,建立了多闸联合调度的裕溪河-牛屯河河网一维非恒定流模型,用于模拟分析巢湖洪水外排过程及闸门调度对裕溪闸-牛屯河环形河网的影响。以实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模型能够可靠预测巢湖闸下环形河网水动力过程,并能预测闸门启闭影响下的河网水量动态分配情况。(2)铜城闸作为关键节点闸门,其开启分洪可以增泄巢湖洪水,但同时也降低了通过裕溪闸的泄流量,巢湖闸增泄量约占铜城闸泄量的1/3~1/2。(3)过度利用铜城闸分洪会造成裕溪闸泄洪能力发挥不足,从而会增大牛屯河的防洪压力。2020年洪水期间,得益于适时适度地开启铜城闸进行分洪,增泄了4亿m;水量,相当于巢湖水位平均下降约0.46 m。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合理运用铜城闸的防洪减灾功能。
-
-
袁储君;
马春梅;
李峰;
孙珏;
黄振辉;
孙佳
-
-
摘要:
巢湖地区的孢粉研究多集中于化石孢粉,相对缺少现代孢粉研究的支持。选取巢湖地区苔藓表土样品及湖泊表层底泥样品共49个进行孢粉分析,探讨现代花粉与植被分布及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花粉组合与当地植被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可以反映出当地的植被状况,松属、栗属、落叶栎类、榆科、朴属、柳属、枫杨属、蔷薇科、十字花科、蒿属、紫菀属、禾本科(≤37μm)、藜科和眼子菜属为花粉主要类型。现代花粉和钻孔花粉的匹配度较高,可以为反演古植被古气候提供科学依据。花粉图谱和聚类分析将所有的采样点划分为4个土地利用类型。主成分分析相对划分出3个不同程度的人类活动影响区域:(1)农田区—人类活动影响最强烈的区域;(2)公园绿地区—人类活动影响较强的区域;(3)次生林和湖心区—人类活动影响较弱的区域。巢湖地区十字花科花粉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分人类活动的强弱,有较强的指示作用。此外,由于大规模开发、人工栽培以及次生林生长等因素均可能对花粉含量产生较大影响,结合钻孔孢粉分析推测近1000年来巢湖地区松属、十字花科和谷物类禾本科花粉大量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极有可能是人为因素而非自然因素。
-
-
方颖冉
-
-
摘要:
通过巢湖2018年水质与水生生物资源调查,对巢湖水质状况以及水生生物组成、密度与生物量、优势种类等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夏季巢湖浮游植物为118种(含变种),隶属6门26科60属,细胞丰度平均值为3.1×10^(7) cells/L,平均生物量为5.7 mg/L;浮游动物140种(含属),其中枝角类、桡足类各9种,轮虫24种,纤毛虫98种(含属),且月平均丰度1898.9 ind./L,生物量为4.4 mg/L;底栖动物为16种(含属),平均丰度为495.6 ind./m^(2),平均生物量为42.04 g/m^(2);鱼类47种,隶属8目15科,优势鱼类为刀鲚(Coilia ectenes)、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等,各样点浮游生物与底栖动物有明显差异。在巢湖未来管理中,应综合运用食物链调控技术、提高污水排放标准等,以提升巢湖生态环境质量。
-
-
刘运
-
-
摘要:
以提升巢湖蓝藻水华生态大数据的融合效率、降低融合误差为目的,研究基于智慧全景的巢湖蓝藻水华生态大数据融合算法。通过基于智慧全景的生态数据感知过程完成巢湖蓝藻水华生态大数据的感知、采集和存储,将感知的大数据输入正交基前向神经网络中,实现大数据融合;采用萤火虫优化算法优化神经网络融合过程,实现巢湖蓝藻水华生态大数据的高效融合。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巢湖蓝藻水华生态大数据融合效率,融合误差小,可有效提升巢湖蓝藻水华生态大数据的使用率和管理程度。
-
-
张怡辉;
胡月敏;
彭兆亮;
胡维平;
朱金格
-
-
摘要:
浅水湖泊风浪过程对于湖泊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巢湖风场、风浪和水环境参数同步高频观测结果,详细分析了快速变化风场下的风浪快速变化特征及其对湖泊水环境的影响特征.浅水湖泊风浪的有效波高和平均波周期均随风速的快速变化有较好的同步响应规律.在风速快速衰减阶段,相较有效波高,波周期有更好的稳定性.湖泊水体pH、水温、溶解氧会快速响应风浪的变化,随着风浪强度增强,对水体浊度、总磷浓度以及藻密度和生物量的扰动影响逐渐呈现.强烈的风浪扰动引起水体浊度变化的滞后时间可达3 d.快速变化的风浪场下,风浪的强烈扰动会改变水体固有的理化参数分布特征,扰动藻类常规的水体分布规律,风浪强度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因子.
-
-
刘立;
陈二洋;
蓝祝光
-
-
摘要:
为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对巢湖洪水灾害的影响,基于现有统计资料,分别采用定性分析对比和定量计算分析的方法,对厄尔尼诺现象与巢湖洪水灾害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厄尔尼诺现象会对巢湖洪水灾害造成显著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后,有较大概率会导致巢湖区域发生洪水灾害;前一年的厄尔尼诺指数年累计值、年最大值与当前巢湖年最高水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且前一年的厄尔尼诺指数年最大值与当前巢湖年最高水位的相关性更为密切。
-
-
黄子扬;
祝奕炜;
沈信宇;
慕京生;
焦俊
-
-
摘要:
以巢湖水质为研究对象,设计和开发了基于SSM的轻量级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对巢湖水中的总磷、氨氮等9种成分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和预测分析。在监测系统中,智能传感器通过现场总线协议Modbus将采集的数据发到监测站,监测站再将数据通过TCP/IP协议传送到系统主机,基于Vue的系统主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在网页上实时展示。基于SSM框架构建水质监测系统降低了开发难度,系统稳定可靠,实现了设计目标。
-
-
-
-
-
冯妍;
何彬方;
荀尚培;
张宏群;
申家莲
-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0年
-
摘要:
利用2009年MODIS卫星遥感资料,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法和混合像元线性分解法监测巢湖蓝藻水华暴发的面积及其暴发的强度,分析2009年巢湖蓝藻水华暴发的时空特征;同时利用巢湖周边多要素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分析蓝藻生长和暴发期气象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9年卫星遥感监测到巢湖蓝藻暴发的日期分布在6-11月,其中10月份卫星监测到暴发的次数最多,达到10次.巢湖西半湖为蓝藻暴发的高发区域,而且2009年中,重等级暴发都集中在西半湖;东半湖没有监测到蓝藻水华暴发.同时分析了蓝藻水华暴发前4日及当日的气象条件,蓝藻水华的暴发和气温、日照、风速、降水气象条件密切相关,聚集的区域受风向的影响.
-
-
王明贵;
张朝举;
龙学;
陈飞宇;
冯郭
- 《2010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
| 2010年
-
摘要:
本文对巢湖周边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沉积物、孢粉、14C年龄、古文化考古等方面大量资料的分析研究,并利用TM卫片进行图像处理,提取出植被情况及其土壤含水量情况等特征,同时结合古遗址点的布局分布特征与古河道的关系进行信息复合,以及根据历史记载资料,巢湖是由于断层陷落而形成的湖泊.确定巢湖自当初形成时的范围和演变到现在的湖盆形态过程,巢湖自形成后,面积逐渐扩大,由于气候、构造和泥砂的淤积以及人类在近代的大量围湖造田而逐渐萎缩成为现今的形状。
-
-
-
-
-
贾晓会;
王丽丽;
施定基;
马为民;
史绵红;
吕中贤;
李仁辉;
杜桂森;
曹春晖
- 《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
| 2009年
-
摘要:
水华鱼腥藻在国内外发生的蓝藻水华中经常有报道。这是一种具有异形胞的丝状体蓝藻,有固氮的功能。这种有害蓝藻能合成鱼腥藻毒素,对人类和动物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鱼腥藻毒素是第一个得到分离和鉴定的蓝藻毒素。本研究把巢湖的水华鱼腥藻在实验室分离纯化后,用氧电极测定它在不同光照、温度、pH,盐度、氮素等条件下的光合放氧速率。水华鱼腥藻光合作用的光强曲线表明,它的光饱和点为96.29μmol/m2·s2,光补偿点为3.01μmol/m2·s2高光强时会出现明显的光抑制,可见它不能忍受高光强,但可在强光下生长。它的光合作用温度曲线指出,在10-35°C范围中都能生长,其最适温度在25°C左右。可见,它可耐低温,也可忍受高温。它对环境中不同pH的响应表明,它在pH6.0-9.0范围内可正常生长,最适pH是8.0。对不同盐度的响应表明,它能忍受一定的盐度,但超过0.14mM,光合能力下降。对氮素的响应指出,各种氮化合(包括硝酸盐、氨盐和尿素)对它的光合都有抑制作用,而不含结合态总氮时,它的光合活性最高。从上述数据看,水华鱼腥藻在冬季初春在巢湖占优势,而在温度升高后失去了优势,主要影响的因子不像是温度、而是光强、pH和氮素。用叶绿素荧光技术分析了水华鱼腥藻光合作用的机理,这些数据正在分析中。
-
-
贾晓会;
施定基;
马为民;
吕中贤;
李仁辉;
杜桂森
- 《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
| 2009年
-
摘要:
绿色微囊藻(Microcystis viridis)是巢湖蓝藻水华中居优势种时间最长的一种有害蓝藻。据说,它产毒能力比铜绿微囊藻高。然而,对这种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现场取得混合的藻类群体后,分离纯化优势藻种。绿色微囊藻一旦得到纯培养,进而用氧电极测定放氧特性,对其光合生态生理特征作了初步分析。绿色微囊藻的光合作用光强曲线表明,它的光饱和点的光强为120.69umo1/m2.s,光补偿点在12.1 umol/m2.s。这表明它对光强适应范围较大。它的光合作用温度曲线指示,它的最适温度为20-25°C,这就解释了,它在7, 8月份这两个月高温季节时不能成为优势种。它对不同pH的响应表明,最适pH在7.5左右。它对不同盐度的响应指出,它的耐盐范围在0-0.42mM,在0.28mM时生长最好。各种结合态氮对它光合都有促进作用,其中氨态氮促进最大,销态氮次之,尿素氮最小。用叶绿素荧光技术分析了绿色微囊藻光合作用的机理,这些数据正在分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