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派
岭南派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163篇,主要集中在绘画、园艺、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篇、专利文献2080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岭南文史、收藏.拍卖、收藏等;
岭南派的相关文献由14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伟铭、孙克、邵大箴等。
岭南派
-研究学者
- 李伟铭
- 孙克
- 邵大箴
- 郎绍君
- 刘艳
- 前村
- 孟艳
- 李泰山
- 王恪松
- Kane
- 乔志强
- 亦彤
- 伍立杨
- 何红一
- 余奔1
- 冯江
- 刘刚
- 刘曦林
- 卓素铭
- 史树青
- 叶似健
- 叶茂青
- 吕宏望
- 吴京波
- 吴成林
- 吴瑾
- 吴超然
- 大足
- 好运
- 姚北全
- 姚建华
- 孙国维
- 孙焕英
- 孙玉祥
- 宁国铭
- 小唧
- 尹文艳
- 岑磊
- 崔建平
- 张宏
- 张宏松
- 张莹
- 张鹏
- 徐培晨
- 徐宗河
- 徐绍娜
- 戴元栩
- 文成
- 文阳
- 曾宪辉
-
-
罗加岭
-
-
摘要:
地处里下河腹地的兴化,近年一直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兴化城武安街13号的李园是兴化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为完好的富商花园,是兴化富商文化与古典园林艺术相结合的杰出代表。园内主要建筑有船厅、方厅和桂花楼等。整体布局古朴隽永、幽静典雅。李园借园林建筑之艺,寓景、情、理、趣为一体。李园占地面积仅约1.1亩,却创造了一个可住、可游、可享的小园林,在有限的空间里人工打造出一个曲径通幽的环境,既满足了各项物质功能的需求,又富于精神功能的自然意境。船厅是李园核心建筑,匠心独运,其建筑特色十分罕见。由于李园紧挨兴化老监狱的深院高墙,时常听到犯人的手铐脚镣声,甚为恐怖。为图吉利,破除不祥,园主借鉴岭南派私家园林的“旱舟”和江南派“石舫”的风格,在古树紫藤、广玉兰旁边建造一座“沧浪画舫”即船厅,使阴沉的犯人镣铐声化解成船厅起锚或抛锚的铁链声。为了更加贴切主题,烘托氛围,主人独具匠心设立石柱,营造出船系藤缆,停泊在广玉兰绿荫之意境。抗日战争时期,李园曾是国民政府江苏省政府临时办公处(1939-1941),时任鲁苏战区副总司令、江苏省政府主席、苏北游击总指挥的韩德勤曾在此办公和召开会议。
-
-
谢静波
-
-
摘要:
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其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历史的烙印。受地域文化影响而衍生的传统音乐文化及民族歌曲,也因此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传承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地域文化背景下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由马达、陈雅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域文化与岭南传统音乐传承研究》一书,以独具典型意义的个案为研究对象,从社会传承和学校教育两方面对岭南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本书涉及诸多典型案例,如岭南派古琴、广东汉乐、潮州锣鼓经教学法、咸水歌校本课程等,既可作为高校音乐研究生的专业教材,亦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
-
赵幼明
-
-
摘要:
杂木类盆景是中国盆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幅员辽阔,植物多种多样,不同的地域环境和不同的树种特性,形成了丰富的制作风格和技法。如岭南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为杂木类盆景提供了优良的生长条件,岭南盆景采用截干蓄枝的制作技法,其作品大多气势磅礴,给人极强的震撼;而江浙地区杂木生长较岭南缓慢,枝法难以达到岭南派的制作标准,但因地制宜,大量融入了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制作风格更加写意,讲究作品整体的艺术表现。在这里本人结合个人制作经验,以榆树为例,浅谈一些杂木类盆景的制作技法。
-
-
-
李子
-
-
摘要:
岭南地区通过乡村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方向之一,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过渡引用珠三角城市的建设发展模式,对岭南乡村的文化造成一定影响.乡村精神在逐渐流失.本文目的在于探索和建立岭南派乡村旅游节点空间系统保护方法,尝试探索适合乡村节点空间规划,为我国岭南乡村旅游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艺术性提供视角.
-
-
李建
-
-
摘要:
岭南派以其近树造型、因树造型、师法自然的造型法则及截干蓄枝的特有技法,和鸡爪枝、鹿角枝、飘枝等丰富的枝法创作的盆景作品,脱颖而出,闻名中外,为行内各流派推崇和欢迎。然而,行内又有一种声音:岭南盆景以杂木盆景见长,松柏类盆景则以北派所擅……勤劳务实的岭南盆景艺术家们对山松盆景的求索从未停歇止步,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钻研,努力创作,刻苦耕耘,运用岭南盆景出枝定托、立图构思的成熟技法。
-
-
-
-
-
冯江
-
-
摘要: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mposite impression of modernist architecture and regionalist architecture of Lingnan School,clarifying the central ideas of Lingnan Architecture through four key words:the climate,courtyard garden,line and volume.With an analysis of He Jingtang'words and reference sources,the paper investigates He's understandings of architecture as a rhetoric,which matches the quest for identification with of subject statu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along with the process of exportation of Lingnan Architecture.By examining modernism and regionalism,it interprets the evolution of architectural ideas from Xia Changshi to He Jingtang.%讨论了岭南派的“现代建筑”与“地域建筑”两种交织在一起的混成印象,通过对气候、庭园、线条和体积4个关键词的剖析,认为新中国以来岭南建筑的理念内核实际上更多源自于对现代性的追寻;分析了何镜堂的话语选择和作品引用源,揭示了其建筑理念中蕴含的将建筑作为一种修辞的理解,这一理解正好在走出岭南的过程中与各个地域和国家对主体身份认同的渴求相契合.在现代建筑与地域主义的辨析中阐释了从夏昌世到何镜堂的建筑理念的嬗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