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
岭南盆景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307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建筑科学、工艺美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7篇、专利文献1978篇;相关期刊24种,包括小康、广东艺术、大科技·科技天地等;
岭南盆景的相关文献由150位作者贡献,包括谢荣耀、李建、刘仲明等。
岭南盆景
-研究学者
- 谢荣耀
- 李建
- 刘仲明
- 刘小玲
- 刘少红
- 曾宪烨
- 韩学年
- 叶以健
- 张钧和
- 余镜图
- 刘启华
- 徐旻
- 王志宏
- 关耀
- 翁子添
- 邝伍亨
- 黄就伟
- 黄惠联
- 习妍
- 何少云
- 吴冠华
- 巫常安
- 张昕
- 张辉明
- 李建1
- 李晓雪
- 温学文
- 胡耀坤
- 胡运骅
- 苏定
- 苏定1
- 谢克英
- 陈立
- 陈金立
- 黄就成
- 黄昊
- 何庆鸿
- 佘诚
- 关曜
- 冠侠
- 冯春梅
- 刘中
- 刘传刚
- 刘启华1
- 刘文
- 刘春兰
- 刘春兰(图)
- 刘春兰(摄)
- 刘荣
- 刘越
-
-
李建
-
-
摘要:
万紫千红皆成景,一枝一叶总关情。岭南盆景以绵延而旺盛的生命力,从古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并以独特的风姿走向世界,举世瞩目。为更好地推进广州空港花世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展示岭南盆景的独特魅力,2021年12月3日,由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人民政府和广东省盆景协会携手举办的第十三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暨花都·赤坭盆景节盛大开幕。
-
-
-
-
-
摘要:
岭南盆景以自然界的树木为师,运用蓄枝截干、大树缩影等艺术手段,将其优美形态浓缩,重现咫尺盆盎之中,作品野趣天然,形神兼备,富有诗情画意。2021年第十三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暨花都·赤坭盆景节期间,在分会场瑞岭村的岭南盆景大师园内展出广东籍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广东岭南盆景艺术大师、广东岭南盆景艺术家、中国盆景高级技师、广东省盆景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的特邀盆景作品100盆,陈设格局高雅,作品精致脱俗,充分展示了岭南盆景特色,特选登如下。
-
-
爱木
-
-
摘要:
一、雀梅盆景的优、缺点雀梅是备受盆景人喜爱的树种,在我国分布广泛,各地的叫法也不尽相同,如刺冻绿、对节刺、碎米子、对角刺、酸味、酸铜子、酸色子等。所以很多盆景爱好者在欣赏岭南盆景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一种叫“酸味”的树种,实际上就是我们熟知的雀梅。
-
-
李建
-
-
摘要:
值《花木盆景》杂志推出附石盆景专辑之际,笔者简略回顾了岭南附石盆景发展历程,并选取近年来采摄于岭南地区盆景展览的一些附石盆景作品,试以赏析、点评。总的来说,以杂木类盆景见长的岭南盆景中,附石式、水旱式以及山水盆景等,俱非主流,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常见的树木盆景。岭南盆景人更多的是专注于树木盆景的枝法和技法——或许大多数岭南盆景人觉得岭南盆景的枝法和技法足够细腻,造型布局。
-
-
谢荣耀
-
-
摘要:
岭南盆景师承中国盆景传统技法,而不囿于传统束缚,师法自然,借鉴国画的画理和笔法,形成独特的蓄枝截干手法,创作出诸多体现岭南自然风貌、蕴含岭南文化元素的盆景作品,并逐步形成了岭南盆景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栏特邀原广州盆景协会会长、现任广东园林学会盆景赏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谢荣耀先生为读者详解岭南盆景创作要素。
-
-
谢荣耀
-
-
摘要:
附石盆景是岭南盆景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一种造型形式。它是20世纪30年代岭南盆景人在建立岭南盆景风格的同时,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而创立的绝技。一、岭南附石盆景的起源和发展岭南附石盆景,以植物和山石为素材,利用植物的根或干,紧贴岩缝石隙而生,攀援而上,假以时日,根或干与石相连,难舍难分,盘根错节,浑然一体,如天生秀色,耐人寻味。它模仿再现高山悬崖或山石中树木相依而生、顽强不屈的画面及状态。
-
-
王际娣
-
-
摘要: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尤其农村工作纷繁复杂。近年来,赤坭镇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出党委引路、村社带路、群众铺路的基层治理新路径,推动基层治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素有“岭南盆景之乡”美誉,以盛产“古、灵、精、怪”为特征的岭南派盆景而闻名。该镇盆景苗木作为传统优势主导产业,种植总面积超过5万亩,从业农户超过3000户。该镇的瑞岭村,其盆景技艺已列入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谢荣耀
-
-
摘要:
岭南盆景师承中国盆景传统技法,而不囿于传统束缚,师法自然,借鉴国画的画理和笔法,形成独特的蓄枝截干手法,创作出诸多体现岭南自然风貌、蕴含岭南文化元素的盆景作品,并逐步形成了岭南盆景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栏特邀原广州盆景协会会长、现任广东园林学会盆景赏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谢荣耀先生为读者详解岭南盆景创作要素。
-
-
谢淦辉;
李建(摄影)
-
-
摘要:
“捞月型”是岭南盆景一种特殊的悬崖式造型形式,其树头、根和干身走势低伏旁逸、跌宕迂回,宛若俯身捞月,意象生动,因而得名。“捞月型”盆景下捞枝或左或右、或深或浅,灵动飘逸,极富诗情画意。2021年12月3日,笔者在第十三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创作表演中因材造型,将一棵普通直干飘枝罗汉松桩材制作成“捞月型”盆景。受现场表演时间所限,诸多细节不及一一讲解,现将构思及制作过程记录如下,与树友探讨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