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岩石磁学

岩石磁学

岩石磁学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88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49篇、专利文献11095篇;相关期刊40种,包括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沉积学报、岩石学报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等;岩石磁学的相关文献由524位作者贡献,包括邓成龙、潘永信、刘秀铭等。

岩石磁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 占比:1.22%

会议论文>

论文:49 占比:0.43%

专利文献>

论文:11095 占比:98.34%

总计:11282篇

岩石磁学—发文趋势图

岩石磁学

-研究学者

  • 邓成龙
  • 潘永信
  • 刘秀铭
  • 强小科
  • 朱日祥
  • 刘青松
  • 吕镔
  • 敖红
  • 孙知明
  • 徐新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章钰桢; 姜兆霞; 李三忠; 王誉桦; 于雷
    • 摘要: 蛇纹石化是海底最重要的水岩相互作用之一,指基性岩和超基性岩中的橄榄石和辉石等镁铁质矿物在相对低温条件下发生水热蚀变产生蛇纹石等矿物的热液变质作用。蛇纹石族矿物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利蛇纹石、纤蛇纹石和叶蛇纹石。低温状态蛇纹石族矿物主要以利蛇纹石和纤蛇纹石的形式存在,高温状态下主要以叶蛇纹石的形式存在。影响大洋蛇纹石化过程的因素不容忽视,温度、氧化还原程度、pH值、水岩比(W/R)等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总的来说,地幔物质易出露在地壳减薄区域和断裂构造处,这有利于与流体充分接触反应,从而决定了大洋蛇纹石化作用发生的可能位置。对蛇纹石化程度的描述,当前人们大多通过岩石微观结构、地球化学指标来定性指示,磁学指标有望实现对蛇纹石化程度的定量解释。蛇纹石化作用对海底磁异常、地球生命演化进程、成矿作用等都有一定的贡献。此外,俯冲带脱水及弧岩浆的形成都与之有联系。总之,基性与超基性岩石蛇纹石化与俯冲带蛇纹岩脱水过程是地球水循环过程的重要机制,但未来揭示蛇纹岩的磁学性质和俯冲变质过程,仍需进一步探索。
    • 何旋; 申琪; 蒋凯; 李传志; 武冠佐; 冉亚洲; 靳春胜; 梁文天
    • 摘要: 盆地内细粒沉积物的磁组构特征可以记录盆地发育演化的关键构造信息.然而,反转盆地内细粒沉积物的磁组构有何特征,其与盆地发育和反转变形有何关系,目前仍需要深入探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东、西秦岭分界处的白垩纪徽成盆地为例,在野外构造观察的基础上,对该盆地内的细粒沉积岩,特别是同沉积断层附近的细粒沉积岩(包括生长地层),开展了系统的岩石磁学、常温和低温磁组构研究.野外观察表明,徽成盆地白垩纪地层内发育了大量NNE走向的正断层,邻近断层的局部区域可见露头尺度的生长地层.盆地内细粒沉积物的磁化率值总体较低,岩石磁学实验表明,磁化率主要由顺磁性矿物控制,但也含有少量磁铁矿和赤铁矿等铁磁性矿物的贡献.常温和低温磁组构特征都表明,徽成盆地白垩纪地层内透入性的发育了NWW-SEE向的磁线理,与主要的(同沉积)正断层垂直或高角度相交,并显示出初始变形组构的特征,记录了盆地发育时以NWW-SEE向拉张为主的古应力信息.这一伸展应力场与控制徽成盆地发育的文县—太白断裂带呈锐夹角,表明断裂带在盆地发育时以左行走滑伸展为主.此外,与常温磁组构相比,低温磁组构显著提高了顺磁性组构的信号强度,突显了磁组构的优势方位,可以更为有效的反映岩石组构和应变信息.尽管徽成盆地白垩纪地层经历多期次构造变形,但其初始变形组构并未明显改造,为解析盆地构造属性提供了重要信息.
    • 边佳琪; 时美楠; 吴怀春; 汪卫国
    • 摘要: 为了解俄罗斯极地海悬浮体颗粒物(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PM)的分布特征及其沉积学意义,对2019年中俄北极联合考察(AMK78航次)在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表层海水采集的SPM样品开展了颗粒浓度、组成和岩石磁学分析。研究发现,SPM主要由陆源碎屑和硅质浮游生物碎屑组成。悬浮体浓度在德米特里拉普捷夫海峡及其东侧海域最高,鄂毕河和叶尼塞河河口外侧次之,其他海域整体较低。悬浮体中携磁矿物为单畴、多畴磁铁矿。陆源碎屑集中分布在近岸和河流入海口附近海域,离海岸和河口较远海域悬浮体中硅质生物碎屑占比升高。SPM浓度主要受到河流搬运入海的陆源碎屑通量和海岸侵蚀的影响,而SPM中磁性矿物与流域内岩石类型有关,并受西伯利亚沿岸流的影响,磁性矿物集中在洋流流速缓慢的区域,粒径粗的磁性矿物分布在沿岸地区,可能与海岸侵蚀有关。
    • 白帆; 常燎; 薛鹏飞; 汪诗舜
    • 摘要: 岩石、沉积物和陨石等天然样品中普遍包含了复杂的磁性矿物组分,它们记录了样品形成和经历的环境、地质或地球物理演化的重要信息.等温剩磁(isothermal remanent magnetization;IRM)曲线分解作为分离磁性矿物组分的一种基本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岩石磁学和环境磁学等领域.本文首先回顾已有的IRM曲线分解主要分析方法,然后重点介绍我们开发的基于MATLAB的IRM曲线分解GUI工具BatchUnMix(下载地址:https:∥doi.org/10.18170/DVN/RVQGLE).现有分解工具一般需要设置较多参数导致效率不高,或需要给定参数初始猜测值导致分析结果主观性较强,以及不具备批量样品处理功能等问题.BatchUnMix在优化了分解策略基础上加入了批量处理功能,该工具在设置较少参数范围后自动寻找最佳拟合参数,提高了IRM曲线分解效率和结果的客观性.通过使用BatchUnMix分析天然样品等温剩磁曲线,并和已有工具的处理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工具的实用性.最后,本文对目前IRM曲线分解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 何玲珊; 刘秀铭; 马明明; 毛学刚; A.R.Tabrez; 吕镔; 綦昕瑶; 师永辉
    • 摘要: 风成黄土是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沉积物之一,记载了各种古气候演化信息.目前巴基斯坦的黄土研究甚少,磁化率与气候对应的变化机制研究尚未开展.本文对位于巴基斯坦印度河平原Bahaw alpur地区新发现的黄土-古土壤剖面进行系统的岩石磁学研究,结合粒度和漫反射光谱(DRS)数据,讨论巴基斯坦黄土的磁化率变化机制.实验结果显示:Bahawalpur(BH)剖面黄土层主要的载磁矿物为磁铁矿,同时含有少量磁赤铁矿和针铁矿,磁性颗粒以原生的M D和PSD颗粒为主.相对于黄土层,古土壤层则是以针铁矿为主,含有顺磁性矿物和少量磁铁矿.B H剖面磁化率与成土作用关系和中国黄土高原典型剖面相反,磁化率的变化可能存在一个阈值12.8×10-8m3·kg-1,在阈值之上,强磁性矿物(磁铁矿、磁赤铁矿)占主导;阈值之下,以弱磁性矿物(主要是针铁矿)为主,这种磁性矿物的转变可能导致磁化率降低.本文可为今后利用磁化率解读该地区地层蕴含的古气候信息提供新线索.
    • 韦若梅; 杨小强; 张玲; 周绮娴; 张庭伟
    • 摘要: 湖泊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由于源区复杂或成岩作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矿物转化,导致利用磁性参数重建古环境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阐明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来源以及磁性参数在沉积物的源区和汇区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准确理解磁性参数环境意义的基础.本文选择位于广西武宣县的一个封闭性岩溶湖泊,采取湖区汇水面积区域表层土壤样品和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较为详细的岩石磁学测量,分析磁性矿物从湖区周围的表层土壤搬运至湖泊沉积之后,磁性参数和磁性矿物在浓度、类型和粒度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湖泊表层沉积物与土壤样品均以磁铁矿为主要的载磁矿物,其中,前者以单畴(SD)磁铁矿为主,后者磁铁矿粒度较粗并含有大量的超顺磁(SP)矿物和纤铁矿等物质.两组样品的磁性特征差异指示湖泊表层沉积物存在后期改造,导致碎屑成因的磁性矿物发生一定程度的还原溶解和生物成因的磁性矿物生成.详细区分湖泊沉积物中磁性矿物"从源到汇"的转换过程,是利用环境磁学恢复沉积环境的必要前提.
    • 程明; 张弘强; 潘文庆; 王天平; 易艳; 王孝明
    • 摘要: 在塔里木盆地前寒武结晶基底研究过程中,为了准确建立地层地磁模型,对库鲁克塔格地区岩浆岩、柯坪地区沉积岩、塔什库尔干地区变质岩地层进行系统取样及岩石薄片鉴定和准确命名,并测量岩石密度、磁化率.研究发现:①库鲁克塔格地区:基性、超基性岩蛇纹石化析出磁铁矿,磁化率剧烈变化,而中、酸性侵入岩磁化率随黑云母含量增加而增大;②柯坪地区:沉积岩中含黑云母长石石英砂岩、绢云母化长石砂岩及绿泥石化粉砂质泥岩的磁化率明显高于其他沉积岩,磁化率主要受沉积岩中少量的黑云母和绿泥石等强顺磁性矿物所影响;③塔什库尔干地区:副变质岩中含顺磁性物质和铁磁性物质较少,磁性一般较弱;正变质岩中黑云母、角闪石等强顺磁性矿物含量明显增加,磁化率较副变质岩高;弱磁性变质岩中黑云母、角闪石、绿泥石等在后期变质过程中蚀变,析出磁铁矿等铁磁性矿物,岩石磁化率明显增高.
    • 刘实航; 张鹏; 敖红; 姚娇
    • 摘要: 黄土高原巨厚的风成堆积蕴含丰富的古环境变化信息,是研究亚洲内陆干旱化与东亚季风演化的天然载体,对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黄土高原东部的柳林红黏土剖面开展的岩石磁学研究表明该红黏土层序磁性由磁铁矿、磁赤铁矿为主要磁性矿物.高分辨率的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柳林红黏土记录了C2An.1r?—?C3r的极性序列,结合磁性地层学结果和沉积速率的变化特征,计算得出柳林红黏土的年代跨度约为3.05?—?5.84 Ma.整体上柳林剖面从下至上表现为更高的磁化率值和更低的沉积速率,反映出与晚中新世相比,上新世早期和中期的夏季风有所增加和冬季风有所减弱.剖面中包含晚中新世至早上新世的红黏土沉积中发育的数层砾石层,可能是吕梁山隆升剥蚀的产物,经间歇性流水作用带入到柳林剖面的风成红黏土沉积中.
    • 刘建兴; 石学法; 吴永华; 于晓晓; 单新; 徐涛玉
    • 摘要: 对位于东海外陆架潮流沙脊分布区的DH03孔(进尺101.6 m,水深96 m)上部0~48 m层位的砂质沉积样品进行了岩石磁学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砂质沉积物中的主要磁性组分为陆源碎屑型磁铁矿(Fe3 O 4),并含有少量赤铁矿(Fe2 O 3);不同层位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的粒径差别非常显著,几乎涵盖从单畴(SD)、准单畴(PSD)乃至多畴(MD)的各种磁畴状态,不利于相对古强度(RPI)的应用,这与研究区复杂多变的水动力过程和物质来源密切相关;同时,部分层位沉积物中原生的铁氧化物特别是磁铁矿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成岩改造,形成了少量的自生胶黄铁矿(Fe3 S4),指示了较高的有机碳供应和沉积速率;此外,磁性矿物含量随深度变化也较为明显.揭示了东海外陆架砂质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复杂性.
    • 吕爽; 韩文霞; 张涛; 韩凤清; 卢胜城; 马学海; 张志高
    • 摘要: 黄土岩石磁学参数是古气候研究中的重要指标,其中磁化率应用最为广泛,并在黄土高原地区取得重大进展,其受控于成壤作用的变化机制也被普遍接受.然而在黄土高原外缘的新疆地区.磁化率的变化机制仍不明确,导致磁化率的古气候意义在该区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取塔里木盆地南缘具有精确年代控制的典型黄土剖面(羊场剖面)开展岩石磁学和高分辨率磁化率研究,利用交叉小波分析方法并结合剖面粒度、矿物及元素特征对该地区磁化率变化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羊场剖面的岩石磁学性质主要由粗颗粒软磁性矿物所控制,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顺磁性特征.根据载磁矿物和磁化率变化特征可将剖面进一步划分为两个阶段:阶段Ⅰ (8.5~2.5 ka),载磁矿物以亚铁磁性的磁铁矿为主,磁化率值整体较高;阶段Ⅱ(2.5~0.2 ka),亚铁磁性矿物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硬磁性矿物和以黄铁矿为代表的顺磁性矿物相对增多,磁化率值显著降低.相关性研究和交叉小波分析表明:阶段Ⅰ磁化率与粗颗粒组分的变化具有一致性,符合“风速论”模式;阶段Ⅱ磁化率不仅与粗颗粒组分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且与指示成壤作用强度的频率磁化率百分含量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暗示了阶段Ⅱ的磁化率变化可能受到“风速论”和“还原性成壤”模式的共同影响.本文拓宽了对新疆地区黄土岩石磁学特征及其磁化率变化机制的深入理解,也为利用磁化率恢复新疆及中亚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历史提供了新的线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