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屈光,眼

屈光,眼

屈光,眼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1年内共计209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特种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7篇、专利文献291910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医学临床研究、国际眼科纵览、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等; 屈光,眼的相关文献由64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勤美、吕帆、田青等。

屈光,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7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291910 占比:99.93%

总计:292117篇

屈光,眼—发文趋势图

屈光,眼

-研究学者

  • 王勤美
  • 吕帆
  • 田青
  • 瞿佳
  • 褚仁远
  • 陈辉
  • 于靖
  • 李丽华
  • 汤欣
  • 王恩普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佳君; 王丹丹; 寇姣姣; 赵云娥
    • 摘要: 目的 探讨婴儿期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患儿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屈光度数变化情况及其发展规律.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103例因先天性白内障婴儿期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患儿的病历资料,男性61例,女性42例,行手术时月龄为(3.95±1.94)个月.双眼白内障患儿均双眼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选取左眼进行分析.入选患儿至少随访1年,患儿按白内障摘除手术时月龄分为<4月龄组和4~12月龄组,比较患儿白内障摘除手术前及手术后1年的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检影验光的等效球镜度数以及变化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简单线性回归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双眼白内障患儿71例,<4月龄组33例,4~12月龄组38例;单眼白内障患儿32例,<4月龄组17例,4~12月龄组15例.<4月龄组双眼患儿术后1年眼轴长度变化量为(2.46±1.33)mm,大于4~12月龄组的(1.52±1.0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P<0.01).相同手术月龄分组中,双眼患儿患眼、单眼患儿患眼及对侧眼,三者间术后1年眼轴长度变化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双眼患儿患眼、单眼患儿患眼及对侧眼眼轴长度均与实际月龄的对数高度正相关(r=0.68,0.52,0.73;均P<0.01).角膜屈光力随年龄增大总体呈减少趋势,<4月龄组双眼患儿术后1年角膜屈光力变化量为(1.43±2.87)D,大于4~12月龄组的(0.68±2.10)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月龄组双眼患儿术后1年屈光度数变化量为(2.02±2.60)D,大于4~12月龄组的(0.69±1.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单眼患儿患眼4~12月龄组术后1年屈光度数变化量为(2.05±0.95)D,大于双眼患儿4~12月龄组的(0.69±1.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5).术后1年,双眼及单眼患儿患眼屈光度数均与实际月龄成高度负相关(r=-0.51,-0.54;均P<0.01).结论 婴儿期白内障摘除手术后1年,患儿眼轴长度增长,角膜屈光力降低,屈光度数降低,且患儿手术年龄越小,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近视漂移变化量越大.
    • 曹鑫; 周跃; 俞小莉; 李俊杰; 宋愈
    • 摘要: 目的 评价2.2 mm微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植入术矫正白内障角膜散光患者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有角膜散光的白内障者56例(75只眼).其中进行微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其中toric IOL植入术者29例(36只眼)为试验组;27例(39只眼)植入普通非球面IOL为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对比敏感度及人工晶状体旋转稳定性.结果 随访末期,试验组裸眼视力优于对照组(t=-2.964,P=0.004),但两组之间最佳矫正视力相近(t=-0.497,P=0.621);试验组术后角膜散光(0.378±0.184)D较对照组(2.364±0.616)D明显减少(t=-18.584,P<0.001),而试验组术后角膜散光与术前预期残余散光(0.358±0.216)D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0,P=0.566);试验组的对比敏感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两组轴位旋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76,1.247;P=0.376,0.419).结论 微切口超声乳化toric IOL植入术治疗有角膜散光的白内障安全有效.
    • 傅征; 杨晖; 尹雪; 洪志斌; 陈亚娟; 熊薇薇; 王娜; 林经纬
    • 摘要: 目的 探讨早产儿早期屈光参数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于厦门市儿童医院眼科门诊行首次眼底筛查的早产儿,筛查时间为出生后4~6周或校正胎龄31~32周.单眼或双眼确诊为轻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但未接受任何治疗的患儿为ROP组,并根据视网膜病变区域分为Ⅱ区亚组及Ⅲ区亚组;无ROP患儿为无ROP组.记录各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等效球镜度数、前房深度、玻璃体深度、眼轴长度、晶状体厚度及角膜屈光力进行比较,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主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共纳入180例早产儿,男性101例,女性79例;出生胎龄为(30.82±3.10)周,检查时校正胎龄为(37.21±1.44)周;出生体重为(1 577.85±572.12)g.ROP组纳入90例(162只眼,其中85只右眼数据纳入分析),无ROP组纳入90例(90只右眼),两组出生胎龄、检查时校正胎龄、出生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P组等效球镜度数为(1.90±1.39)D,非ROP组等效球镜度数为(3.04±1.88)D,ROP组等效球镜度数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3,P<0.01).ROP组的前房深度为(1.82±0.23)mm,晶状体厚度为(4.54±0.18)mm,角膜屈光力为(43.99±0.99)D;无ROP组的前房深度为(1.91±0.94)mm,晶状体厚度为(4.23±0.50)mm,角膜屈光力为(43.72±0.92)D;ROP组前房更浅,晶状体更厚,角膜屈光力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P组中Ⅱ区亚组(48只右眼)及Ⅲ区亚组(37只右眼)的角膜屈光力分别为(43.92±0.78)、(43.39±1.05)D,等效球镜度数分别为(2.08±0.95)、(2.52±1.12)D,Ⅱ区亚组的角膜屈光力更高、等效球镜度数更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出生体重、出生胎龄、角膜屈光力是等效球镜度数的影响因素(P<0.O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早产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与等效球镜度数呈正相关(r=0.182、0.223),角膜屈光力与等效球镜度数呈负相关(r=-0.125;均P<0.05).结论 早产儿出生胎龄越大、出生体重越重,等效球镜度数也越大.轻度ROP患儿的屈光参数具有前房浅、晶状体厚、角膜屈光力高、等效球镜度数小的特点,等效球镜度数与ROP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 霍冬梅; 陈伟; 聂丹洁; 石帅
    • 摘要: 目的 分析白内障患者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远视觉质量不佳的原因.方法 收集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SBL-3)植入的白内障患者70例,术后随访半年.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记录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中距离视力、近视力.电脑验光,绘制离焦曲线.采用Itrace检查角膜地形图、术后视觉质量、人工晶状体居中性.结果 共70例患者95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区域折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有16例16只眼术后裸眼远视力≤0.6.7例患者人工晶状体视远区与角膜高屈光力区域(不对称散光)重合;7例患者人工晶状体度数有偏差,原因为测量误差,预留误差等;2例患者人工晶状体居中性偏移,调位后头晕、视物不清改善.结论 远视觉质量不良的原因主要是视远区与角膜高屈光力区域重合、人工晶状体度数偏差、居中性偏移等.如角膜有高屈光力区域,则视远区应避免与其重合.人工晶状体度数选择预留在0~+0.25 D之间;可以选用两步法手术确定度数.术中或二次调位时通过映光点反射法确保居中.
    • 崔庭凯; 刘盛鑫; 席薇; 高磊; 叶盛; 张欣
    • 摘要: 目的 探讨环境因素与6~14岁儿童少年屈光参数的关联.方法 于2016年9-12月在天津市南开区和红桥区,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566名6~14岁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测量屈光度及屈光参数,包括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玻璃体腔深度(VCD)、角膜曲率半径(CR),通过计算得出轴径比即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半径的比值(AL/CR)和等效球镜屈光度(SER).采用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各屈光参数的相关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为(9.8±2.5)岁,其中男性302人(53.4%);SER、AL、CCT、ACD、LT、VCD、CR和AL/CR 比值分别为(-1.31±1.85)D、(23.67±1.16)mm、(546.60±31.98)μm、(3.06±0.27)mm、(3.48±0.21)mm、(17.12±1.13)mm、(7.78±0.25)mm和3.04±0.14.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职业和家庭收入后,与每日读写时间>6 h者相比,每日读写时间≤2 h、3~4 h、5~6 h学生的AL和VCD均较小,每日读写时间≤2 h和3~4 h的学生AL/CR比值也较小,每日读写时间3~4 h的学生ACD较小,而LT则较大(P值均<0.05);与每日睡眠时间>9 h者相比,每日睡眠时间8 h和9 h的学生AL较大,每日睡眠时间8 h的学生CCT较大,每日睡眠时间≤7 h的学生CR较大(P值均<0.05);与每日电子屏幕使用时间>1.5 h者相比,使用时间≤1.5 h的学生AL、VCD和CR较小(P值均<0.05).结论 每日读写时间、每日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和每日睡眠时间是与眼睛屈光参数相关的主要环境因素.
    • 冯鑫媛; 南莉; 田璐
    • 摘要: 目的 评价传统弱视治疗联合调节训练对不同年龄、屈光状态、屈光类型及严重程度的弱视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弱视训练室收治的弱视患儿83例(112眼),所有患儿均在屈光矫正前提下进行调节训练治疗,单眼弱视儿童同时应用遮盖治疗.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屈光类型、不同屈光状态及弱视严重程度分组,分析不同组间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83例(112眼)中学龄前患儿33例(44眼),学龄50例(68眼);屈光参差47例(49眼),屈光不正36例(63眼);单纯远视5例(6眼),远视散光67例(88眼),近视散光11例(18眼);轻度弱视44眼,中度65眼,重度3眼.弱视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02/112眼),学龄前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学龄组(P<0.05);屈光参差组BCVA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屈光不正组(P<0.05);远视散光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近视散光组和单纯远视组(P<0.01),而近视散光组与单纯远视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中度组及重度组(P<0.01),中度组和重度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重度组BCVA变化显著大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1),中度组BCVA变化显著大于轻度组(P<0.01).结论 传统弱视治疗联合调节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患儿视力,学龄前、屈光参差及中、重度弱视患儿BCVA提高显著,远视散光患儿治疗有效率高,轻度组疗效好.
    • 邓小慧; 常平骏; 黄锦海; 王丹丹; 赵银莹; 丁锡霞; 赵云娥
    • 摘要: 目的 比较基于IOLMaster700新型扫频光学生物测量仪的6个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前曾行IOLMaster 700检查的白内障患者599例(599只眼)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8例,女性391例,年龄(69±10)岁.根据眼轴长度分为短眼轴组(≤22.5 mm,100只眼)、正常眼轴组(>22.5 mm且<25.5 mm,375只眼)及长眼轴组(≥25.5 mm,124只眼);根据角膜屈光力分为平坦组(≤42.00 D,47只眼)、正常组(>42.00 D且<46.00 D,461只眼)及陡峭组(≥46.00 D,91只眼);根据前房深度分为浅前房组(≤2.5 mm,71只眼)、正常前房组(>2.5 mam且<3.5 mm,436只眼)、深前房组(≥3.5 mm,92只眼).比较整体及不同分组间 Barrett Universal Ⅱ、Haigis、Hoffer Q、Holladay Ⅰ、Holladay Ⅱ 和 SRK/T 公式计算的 IOL 屈光度数绝对预测误差中位数(MedAE)的差异.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Friedman检验.结果 599例患者(599只眼)6个公式间IOL屈光度数MedA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549,P<0.001),Barrett Universal Ⅱ 公式的 MedAE 值最小(0.35 D),SRK/T 公式次之(0.36 D),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除Barrett Universal Ⅱ与Haigis、SRK/T公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均P= 1.000),其余两公式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眼轴分组中,6个公式间IOL屈光度数MedAE 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307,38.779,112.997;均 P<0.01),Barrett Universal Ⅱ 公式在短眼轴组及长眼轴组中MedAE值均最小,分别为0.40、0.31 D,SRK/T公式在正常眼轴组中MedAE值最小(0.35 D).不同角膜屈光力分组中,6个公式间IOL屈光度数MedAE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12.284,90.924,39.387;均P<0.05),Haigis公式在平坦组及陡峭组中的MedAE值最小,分别为0.26、0.34 D,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在正常组中的MedAE值最小(0.33 D).不同前房深度分组中,6个公式间IOL的MedAE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37.389,57.643,52.845;均P<0.01),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在前房深度各分组中的MedAE值均最小,分别为0.46、0.33、0.31 D.结论 基于IOLMaster 700扫频光学生物测量仪,6个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中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预测性最佳,尤其对于短眼轴、长眼轴及不同前房深度患者预测误差值低;Haigis、SRK/T公式次之.当角膜屈光力≤42.00 D或≥46.00 D时,Haigis公式可能更为准确.
    • 瞿小妹; 褚仁远; 周行涛; 孙兴怀; 王晓瑛; 许烨
    • 摘要: 目前我国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不断上升,近视眼低龄化趋势不断扩大,已经引起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使我国的近视眼防控工作尽早取得实质性效果,本文在阐述规范化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意义的基础上,将近视高危学生作为降低近视眼患病率的主体,提出规范化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的要点和临床实践意见,希望为眼科临床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 黄柳萌; 谢书浓
    • 摘要: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状态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于2020年7至10月调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区所有在园学龄前儿童.收集受检儿童的一般资料,调查并评估其屈光状态,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地域的受检儿童的屈光状态;采用问卷形式向家长了解受检儿童在家观看电视和使用电脑的时间、身高、体重、双亲视力状况、每天睡眠时间、不良用眼习惯等项目.计量数据行t检验,计数数据行x2检验;视力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 共检录学龄前儿童2793人,最终受检者2755人,受检率98.64%.排除眼病共2749名儿童纳入研究,包括常住高原儿童2646人,年龄(4.52±0.97)岁,其中男性1501人,女性1145人,检出屈光状态异常者253人(9.56%);非常住高原地区儿童103人,检出屈光状态异常者24人(23.30%).学龄前儿童屈光筛查异常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不同性别的异常率(男生133/1501,女生120/11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9,P>0.05).常住高原地区儿童2646人中屈光异常者253人(9.56%),非常住高原地区儿童103人中屈光异常者24人(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3,OR=2.87,P<0.05).营养不良(OR=0.06,95%CI:0.04~0.08)、父母患近视眼(OR=0.11,95%CI:0.04~0.25)是导致高原地区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昌都市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率相对较低,促进营养均衡发展可能是干预高原地区屈光不正的有效措施之一.
    • 刘勃实; 崔伟娜; 牛瑞; 陈琼; 聂泽彤; 魏娇婷; 胡博杰
    • 摘要: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眼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手术(联合手术)后屈光状态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行联合手术的IMH患者51例5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7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6.79±4.33)岁.所有患眼均行BCVA、检影验光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根据SRK-T公式计算IOL度数,预测屈光度(预测值).患眼平均BCVA为0.20±0.13;平均前房深度为(2.89±0.28) mm;平均△角膜散光度(0.73±0.43)D;平均AL为(22.92±0.70) mm;平均屈光度预测值为(0.10±0.66)D.所有患眼均行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5G联合手术.手术后6个月,采用与手术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测量手术后屈光度实际值(实际值).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手术后6个月,患眼平均屈光度实际值为(-0.19±0.64)D;与手术前屈光度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5,P=0.102);实际值与预测值差值为(-0.33±0.81)D.结论 IMH患眼联合手术后屈光状态发生近视漂移;手术前IOL度数预算时可适当预留+0.3 D左右远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