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破坏
局部破坏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力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37359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巢湖学院学报、青岛理工大学学报、灾害学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专业委员会2008高土石坝学术交流会、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等;局部破坏的相关文献由214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全平、王明洋、孙基斌等。
局部破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7359篇
占比:99.80%
总计:37434篇
局部破坏
-研究学者
- 郑全平
- 王明洋
- 孙基斌
- 钱七虎
- 严明
- 任羿
- 何俊
- 冯强
- 刘卫东
- 刘炫
- 刘钰
- 卢芳云
- 卫明山
- 吴其隆
- 周早生
- 孙博
- 尹淑琴
- 崔涛
- 张建伟
- 张彩霞
- 朱健
- 朱彦伟
- 李丽华
- 李国堂
- 杨德真
- 牛小玲
- 王再晖
- 王凯
- 王占林
- 王德荣
- 王玉
- 王靖
- 肖衡林
- 胡洪涛
- 胡金华
- 胡金生
- 葛隆博
- 赵跃堂
- 邓国强
- 郑刚
- 闫敏
- 马强
- Ergtin Togrol
- HUANG Zhao-hui
- Serkan Ktiman
- Yalgun Eyigtin
- 丁玉坤
- 万田宝
- 付腾
- 伍建强
-
-
唐泓;
翟红波;
苏健军;
付腾
-
-
摘要:
针对近场爆炸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毁伤效应,对比了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了梁结构参数、钢筋、混凝土及装药形状对梁局部破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纵筋强度和配筋率的减少改变了梁的破坏模式,梁的迎爆面及背爆面破坏区域基本无变化;加密箍筋使背爆面破坏尺寸减小;装药形状改变了梁表面冲击波形状,导致梁局部破坏尺寸随炸药长径比增加而增加;梁高度增加导致梁破坏模式由冲剪破坏变为层裂破坏,背爆面混凝土损失区域扩大,宽度增加减少了梁的局部破坏尺寸。
-
-
魏久淇;
李磊;
王世合;
张春晓;
曹少华;
高杰
-
-
摘要:
为了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的抗接触爆炸性能,开展了C120、C150和C180等3种强度等级共24块UHPC临空板的接触爆炸实验,定量分析了不同药量时典型配筋与不配筋靶板的局部破坏特征,得到了UHPC的爆炸临界震塌系数、压缩系数和成坑系数。结果表明:相同药量下,UHPC板的正面破坏程度随材料强度的提升而减轻;强度越高,爆炸成坑系数和压缩系数越小,抗爆性能越好;配筋率较低时,钢筋对UHPC板正面爆坑尺寸及背面震塌破坏程度影响较小,但对板的整体变形起到了一定的减轻作用,能够减小板底的剩余挠度和裂缝宽度;C150靶板的爆炸临界震塌系数最小,不大于0.251 m/kg^(1/3),C120和C180靶板的爆炸临界震塌系数相近,不大于0.285 m/kg1/3。在设计、使用纤维含量较高的大尺寸UHPC构件时,应特别关注由纤维分布方向性引起的材料各向异性和结构力学性能的变化。
-
-
韩旭东;
孙树立
-
-
摘要:
针对突发灾害下局部破坏引发的结构破坏问题,提出一种简化的子区域降阶模型及分析方法。首先对复杂建筑结构进行子区域划分,然后按照内部构件状态评估子区域的破坏失效程度,最后从子区域宏观角度分析破坏过程,归纳演化规律,为灾害应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
-
周锡武;
汪祥宇;
张稳;
张文超
-
-
摘要:
为了研究不锈钢钢筋混凝土梁(SRC梁)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损伤行为,采用国内先进超高重型落锤冲击试验系统对2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竖向冲击试验,并建立考虑材料率效应的有限元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与拓展.研究结果表明: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等截面代替后合理配筋的SRC梁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若梁的损伤逐渐接近完全破坏,则跨中峰值位移与残余位移的比值逐渐减小并趋于1.5;SRC梁的最大极限位移较RC梁大;梁整体的破坏类型主要取决于抗弯、抗剪、抗开裂能力是否能承受局部破坏后剩余的冲击荷载;分析得出局部响应阶段梁扰动区域内力计算的经验公式.
-
-
徐晗;
刘玉涛;
徐山山;
陈慧娜
-
-
摘要:
以某工程跨河段钢桁架主桥采用步履式顶推法施工为例,通过数值模拟求出临时支架最不利荷载,并指导支架设计,但实际施工中临时支架出现了局部破坏.经分析,主要原因是支点强制位移产生的附加反力过大.为避免类似问题发生,对支点标高控制进行理论研究,推导实用的计算方法,并制定有效的管理流程.总结的经验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
-
-
-
-
摘要:
连续倒塌(Progressive collapse)是指由偶然因素引起的局部破坏最终导致结构的大部分甚至整体倒塌的事故。连续倒塌最终可能导致破坏的严重性使得人们必须对其发展规律进行研究,进而在结构设计阶段将此种破坏的出现概率和可能导致的经济损失限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建筑结构鲁棒性(Robustness)是指在偶然灾变作用导致部分竖向承重构件失效的条件下,建筑结构不发生连续倒塌破坏的能力,是当前结构工程学术研究焦点和工程设计关注重点之一。2014年,我国颁布首部面向结构抗倒塌设计的标准《建筑结构抗倒塌设计规范》,对不同类型建筑如何防范连续倒塌作出了具体规定,如其规定在民用建筑钢结构中的框架梁柱连接宜采用刚接节点,且此连接应能提供跨越失效柱的连续拉结路径。
-
-
-
陈焱彬;
张大长;
王龙飞
-
-
摘要:
结构简单、安装便捷及传力明确的钢管单插板T型节点已广泛应用于特高压及大跨越输电塔等钢管结构,节点设计基本仅限于单调受力强度,而未考虑反复荷载下承载力特性.开展2个不同主管规格单插板T型节点反复加载试验,考察反复荷载作用下单插板节点的承载力-变形滞回特性、破坏模式及影响因素.加载初期T型单插板节点承载力-位移呈线性关系,滞回环所围面积很小,耗能不明显;当达到屈服承载力后节点受压承载力增长缓慢,受拉承载力增长较快,T型单插板节点滞回环所围面积明显增大并较为饱满,呈现出良好的耗能特性;由于节点板与钢管焊接处钢管反复内凹外凸,塑性变形较大,加载结束时主管沿节点板焊缝边发生局部屈曲破坏.开展反复加载承载力特性的数值分析,承载力-变形特性与试验结果接近,非线性模拟分析揭示了反复荷载下单插板节点荷载-变形滞回特性.通过对节点拉压承载力的理论分析,提出合理的设计建议.
-
-
陈焱彬1;
张大长1;
王龙飞1
-
-
摘要:
结构简单、安装便捷及传力明确的钢管单插板T型节点已广泛应用于特高压及大跨越输电塔等钢管结构,节点设计基本仅限于单调受力强度,而未考虑反复荷载下承载力特性。开展2个不同主管规格单插板T型节点反复加载试验,考察反复荷载作用下单插板节点的承载力–变形滞回特性、破坏模式及影响因素。加载初期T型单插板节点承载力–位移呈线性关系,滞回环所围面积很小,耗能不明显;当达到屈服承载力后节点受压承载力增长缓慢,受拉承载力增长较快,T型单插板节点滞回环所围面积明显增大并较为饱满,呈现出良好的耗能特性;由于节点板与钢管焊接处钢管反复内凹外凸,塑性变形较大,加载结束时主管沿节点板焊缝边发生局部屈曲破坏。开展反复加载承载力特性的数值分析,承载力–变形特性与试验结果接近,非线性模拟分析揭示了反复荷载下单插板节点荷载–变形滞回特性。通过对节点拉压承载力的理论分析,提出合理的设计建议。
-
-
丁玉坤;
邹学粉;
张文元;
宋罕宇;
李达明
-
-
摘要:
为深入研究梁柱节点形式、加强方式等对墙板内置无黏结支撑钢框架结构滞回性能的影响,对3个结构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墙板内置支撑构件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确定出了体现往复作用下支撑钢材强化特性的参数取值.总体上,数值分析得到的结构滞回曲线、构件的屈服或局部屈曲机制等均与试验结果较一致,试验和模拟中支撑分别在层间侧移角约1/463~1/350和1/416~1/305范围内发生屈服,框架在1/50层间侧移角之前塑性发展较少,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良好,实现了结构1/50侧移角内主要利用支撑屈服耗能的设计意图.1/30侧移角内,框架承载力出现退化前,梁柱刚接结构的骨架曲线呈三折线,可分别由支撑和框架的两折线骨架曲线叠加得到;梁柱铰接的结构在破坏前骨架曲线呈双折线,框架塑性发展甚少.梁端补贴钢板加强后梁端塑性区外移,确保了梁柱刚接节点的强度和框架稳定耗能.人字形支撑铰接框架中一根支撑较早局部破坏后被撑梁大幅弯曲屈服,整个结构的抗侧承载力未出现退化.给出了采用梁、杆单元简化模拟墙板内置支撑钢框架结构滞回性能的方法.
-
-
刘帅栋;
王卫红;
华锡江
- 《2017年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年会》
| 2018年
-
摘要:
基础环作为一种常见的连接构件普遍应用于风力发电场中.而基础环侧壁混凝土在长期的疲劳荷载作用下,承受较大的压应力出现局部破坏.在风机塔筒的长期晃动下,基础环与基础之间出现松动,最终将粉末状的水泥浆溢出外部.本文结合江西都昌笔架山风电场出现的冒浆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得到很好的经济效果.
-
-
-
郑全平;
卢芳云;
卫明山;
曹海;
牛小玲;
王启睿
- 《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在总结国内外试验基础上,针对中高强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板接触爆炸破坏效应进行了94炮野外化爆试验,详细介绍了试验参数设计,系统分析了不同装药量及结构参数条件下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板接触爆炸破坏特征,得出了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接触爆炸五种典型破坏形态及其相应的破坏参数指标值,为爆炸局部破坏分级及结构局部破坏设计提供试验依据。
-
-
汤茂军
- 《第四届全国金属围护系统行业大会》
| 2017年
-
摘要:
对于一些冬季寒冷多雪地区,因温差引起金属屋面系统局部破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一些项目盲目赶工期或因经验不足忽略细节也是造成影响的部分因素.为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本文结合某一站房工程实例进行具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直立锁边屋面系统可以根据屋面坡度采用固定扣、滑动扣相结合的方式固定屋面环境温度的变化对金属屋面的影响。滑动扣的滑动空间可以根据板块的长度和所在区域的温差条件进行灵活设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