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应急
灾害应急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496篇,主要集中在灾害及其防治、地球物理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4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51159篇;相关期刊182种,包括中国科技资源导刊、灾害学、浙江国土资源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大坝安全专委会2015年会暨大坝安全检测技术与新仪器应用学术交流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五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等;灾害应急的相关文献由1005位作者贡献,包括翁伯万、翁伯泉、石金山等。
灾害应急—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1159篇
占比:99.39%
总计:51471篇
灾害应急
-研究学者
- 翁伯万
- 翁伯泉
- 石金山
- 董雅琴
- 项义虎
- 亓星
- 刘文方
- 司马卫平
- 张正瑞
- 李俊
- 王小芳
- 程倩
- 赵苑迪
- 郭毅
- 高喜安
- 于振
- 周伟
- 孟庆祥
- 张亮
- 徐廷波
- 曾保红
- 王磊
- 罗光强
- 董欣
- 赖镭
- 陈凯
- 马娟
- 丁力
- 于洋
- 仇蕾
- 何亚文
- 何强
- 余东亮
- 余倩兰
- 余念芝
- 余晖
- 余磊
- 侯浩
- 倪勇龙
- 傅桂芬
- 冉啟华
- 刘乐
- 刘佳
- 刘冲
- 刘华真
- 刘奎荣
- 刘昆波
- 刘洪佳
- 刘艳
- 原忠虎
-
-
郭艺
-
-
摘要:
2021年7月河南省部分地区遭受严重的暴雨灾害,给档案安全造成重大隐患。调查首先对全网涉及“河南档案馆受灾”的舆情统计,分析舆情焦点,梳理河南档案馆在灾前预防及灾害应急措施;其次总结档案馆行业提供的档案受灾抢救知识及社会各界提供的各种形式支援服务;最后对档案受损、水泡和水浸等问题提出补救措施。
-
-
苗晨;
张连翀;
李国庆;
曾庆双;
李静;
夏俊士
-
-
摘要:
以卫星遥感为主的天基技术具有宏观动态、快速准确等突出优势,已成为有效减轻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现有空间减灾国际合作机制,从运行机制、数据政策、用户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基于开放科学的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数据提出应急响应框架,进而以中国GEO开展的减灾合作实践为例进行阐述,为形成自愿参与、全面开放、公平透明的灾害数据合作生态提供思路。
-
-
孟芳璐;
王雷
-
-
摘要:
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展,同时,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防灾避险规划是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城市公园绿地凭借与居民区距离较近、空间充足、改造潜力大等优势成为了防灾规划中的重要项目区域。我国学界对于城市灾害应急能力与公园绿地之间的联系、影响因素的研究程度较低,相关研究的学术文献较少。虽然在一些大城市的公园绿地布置了防灾用地,但是远不能满足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
-
-
曾庆双;
张连翀;
李国庆;
郭志斌
-
-
摘要:
快速有效的应急响应是科学救灾、快速救援的基本要求,区块链技术可以在保障灾害应急遥感数据共享政策下对用户身份进行快速认证,对灾害应急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灾害应急遥感数据共享服务中用户信息共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灾害应急遥感用户信息共享的方法。该方法依靠区块链分布式存储、链上数据安全可靠等特性,由数据中心为各自网站中上链的用户身份背书,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基础上保证了用户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效促进灾害应急遥感数据共享的可持续性发展。
-
-
韩旭东;
孙树立
-
-
摘要:
针对突发灾害下局部破坏引发的结构破坏问题,提出一种简化的子区域降阶模型及分析方法。首先对复杂建筑结构进行子区域划分,然后按照内部构件状态评估子区域的破坏失效程度,最后从子区域宏观角度分析破坏过程,归纳演化规律,为灾害应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
-
耿伟;
眭小红;
周起如;
赵瑜;
谷国栋
-
-
摘要:
管控平台作为灾害应急示范应用的枢纽,需要向下连接海量灾害数据采集设备,向上为示范应用层提供应用开发支持,使得应用层和终端IOT设备能够充分解耦。为了解决管控平台在扩展能力和异构设备持续集成方面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微服务架构的城市灾害应急管控平台。接入层采用协议解析代理服务实现多种不同协议的适配;服务接口层基于微服务设计对模块进行解耦,降低耦合性,采用微服务治理技术,实现管控平台具备负载均衡、集群容错等能力,有效保证平台的稳定性、扩展性和高可用性。
-
-
陈实;
陈敏
-
-
摘要:
无人机应急云平台对各行政单位的无人机设备、人才等资源实行统一管理,有助于应急管理部门实时把握无人机资源部署情况并在灾害发生时进行高效调度决策、开展灾害应急工作。四川省就现阶段灾害应急处置过程中无人机管理与使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无人机应急云平台的必要性,并就云平台的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
-
本刊编辑部
-
-
摘要:
机动灵活、立体视角、载荷类型丰富、受地理空间限制少……近年来,无人机凭借多种优势特点,成为救援人员的得力助手,在灾害应急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而无人机队伍的高机动性、装备的高灵活性等特性,一方面为灾后快速响应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导致通过传统手段获得的队伍信息庞杂且相对滞后,严重影响灾后第一时间的匹配调度。如何对无人机队伍的资源管理和指挥调度进行整合和有效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
-
杜名扬;
张天柱
-
-
摘要:
传统农业历经5000年来的发展,已经从农业1.0逐步进化为农业4.0,农业4.0即无人化生产作业阶段,这一阶段的典型标志就是无人农场的诞生。无人农场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标志,代表了未来智慧农业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建设无人农场是缓解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短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重大灾害应急的一个重要途径。2022年5月18日,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我国发布了首个智能农机技术路线图。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到“十四五”末期,我国平原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将全面普及以导航技术为主、具备自动行走能力的智能农机装备,在集中连片的大型平原地区农场,具备高度自主行走能力的智能农机、完全自主行走能力的农机将成为作业主力,形成一批商业化的无人农场。那么,如何打造无人农场呢?本期业界观察将对无人农场的具体类型及其重要性、打造无人农场的必备条件、国内外现阶段成熟的无人农场建设模式等进行论述,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
-
王巍;
谷壬倩;
刘华真;
郝亚奇
-
-
摘要:
无人机辅助物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灾害应急通信中,但物联网设备的通信中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针对位置参数区间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了无人机辅助物联网通信的鲁棒优化方法。使用椭球不确定集对地面物联网设备位置参数区间不确定性进行描述,建立了包含不确定性的物联网设备通信鲁棒优化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为提高模型求解的准确性,提出一个有关位置参数区间不确定和椭球误差域之间的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两类不确定因素对物联网设备通信模型的影响程度。以地面物联网设备最优部署和通信最小功率为目的,设计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不确定因素存在时,所提优化模型能有效实现地面物联网设备间的最优部署和通信功率最小化。
-
-
刘旭
- 《第二届中国防灾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暨2015年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在灾害应急法治中,建设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弥足重要,尤其是社会组织主体的扶持与培育,是推进公共安全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环节.在社会风险持续加大,变动风险因素不断增多的背景下,灾害预防与应急准备、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反应与信息报告以及灾后评估与重建形成一个整体,而各个环节都需要社会组织的法治化参与.应当在法律层面将社会组织纳入灾害应急体系,制定完善扶持灾害应急领域社会组织发展的法律法规,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灾害应急的信息保障、资源整合法律体系,加强灾害应急社会组织自身法治建设,为社会组织参与灾害应急处置奠定法治基础.
-
-
罗曼宁
-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气象科普作为容易被忽视的学科信息,却又因为天气与人们衣食住行等密切相关显得尤为重要.要公众主动去关注相关气象科普知识,需要更方便快捷、主动呈现的传播媒体,微博给予气象科普传播新途径.2012年是开始转变的一年,十八大会议里就明确提出要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为建设幸福广东提供有力保障,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中也包含了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和加大气象科普工作这两项要求.目前“广东天气”于这方面做的还不够,那么如何从较单一的发布天气讯息、分享天气心情,提供气象知识解读逐步走向担当起更多的气象灾害应急教育、宣传普及的角色呢,这里为气象灾害应急类微博发展面临的窘境提出几点设想.
-
-
曹锦;
刘澜;
刘海旭
- 《第十一届多国城市交通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本文结合“5.12”四川救灾经验,建立了灾害应急与保障综合交通技术体系,分析了主要子系统的内涵、结构、流程、关键技术等内容,重点对交通应急疏散与道路抢通、跨区域应急交通组织、应急交通保障措施三个方面给出了系统应用设计。
-
-
陶滢;
沈宇飞;
刘乃金;
曹桂兴
- 《第五届卫星通信新业务新技术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在分析我国公共安全及突发事件现状与我国卫星应急通信现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提出了构建灾害应急卫星通信网络体系架构的设想,并对其应用方式进行了简要分析。接下来,从网络融合的视角,进一步研究了灾害应急卫星通信网络的网间互联路由协议,并对引入到卫星网络中的地面网络路由协议进行仿真分析。
-
-
李红林;
王飞;
陈海涛;
王磊
-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大坝安全专委会2015年会暨大坝安全检测技术与新仪器应用学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随着无人机航测技术在近几年取得了巨大发展,从理论研究已经进入到实用化阶段,尤其是在特殊地区大比例尺测图与应对自然灾害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本文以无人机在特殊地形工程项目以及在"菲特"台风灾害应急抢险中的应用为例,介绍了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系统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采用低空无人机航摄系统,能够实现对测区航空影像数据的快速获取,并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传感器技术和遥感影像处理技术,能够完成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及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生产任务。该系统技术手段先进、生产工艺趋于成熟,在小面积工程测绘和快速应急测绘保障方面充分体现出高机动性、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精准性的特点,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项目设计与建设需要,大大节约了人力、资金的投入。
-
-
-
-
-
-
-
-
-
-
-
-
-
-
- 重庆科技学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1-04
-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灾害应急物资调度的个体排序双支点动态分解方法,首先通过取每个目标方向上的极端解,确定一个初始已排序解集合Q以及未排序解集合W,然后主要对W未排序解集合进行处理,通过在W中找到离Q已排序解集合最远与最近的两个点P1及P2,以便后续分解目标空间,随后进行目标空间的分解,计算P1与P2间的距离P作为轴,通过支点P1、P2将目标空间划分为两个子空间,得到SA候选解和SB淘汰解,最后构建一个参考向量λ(p),通过聚合函数得到候选解集SA中的最优解s。本发明通过对一种用于种群个体排序的双支点动态分解策略方法,该排序方法增加从W中选择距离Q最近的点作为支点P2,并通过P1和P2的距离P12与W集合中的解和两支点距离之差比较来分解空间,这样既能保证种群多样性也能达到快速收敛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