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家庭聚集性

家庭聚集性

家庭聚集性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5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60813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应用预防医学、疾病监测、江苏预防医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科协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新疆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博士生论坛、2016年新形势下预防接种问题、对策与展望学术论坛、2018年全国麻风皮肤病防治学术年会等;家庭聚集性的相关文献由957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继周、梁任祥、张之玮等。

家庭聚集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0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60813 占比:99.95%

总计:461066篇

家庭聚集性—发文趋势图

家庭聚集性

-研究学者

  • 吴继周
  • 梁任祥
  • 张之玮
  • 陈新
  • 韩向午
  • 仲志鸿
  • 刘常华
  • 吴健林
  • 张连元
  • 徐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雨; 董晓莲; 施利杰; 曹莉; 徐海涛; 付朝伟
    • 摘要: 目的:了解浙江省德清县农村社区代谢综合征家系人群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的患病率和代谢综合征的家庭聚集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20年7—12月在浙江省德清县整群抽取4个村开展代谢综合征家系调查,按亲缘关系将研究对象分为5组进行问卷调查、家系登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家庭聚集性采用二项分布拟合检验。结果:1113名代谢综合征家系研究对象中,总体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9.8%,各级亲属的患病率随亲缘级数升高而降低,配偶患病率高于二级亲属。各组分中高血压患病率最高(54.0%),高血糖患病率最低(19.6%)。代谢综合征在家系人群中病例分布的实际频数与二项分布的理论频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5,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家系成员为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的高风险人群,代谢综合征有家庭聚集性
    • 洪金晶; 梁丽丽; 马春莲
    •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温岭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发病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胸部CT表现的时间变化规律,为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及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19日—2月5日收治确诊的43例家庭聚集性发病的COVID-19患者(涉及9组家庭,男24例,女19例),收集相关信息:包括基本情况,流行病学史,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胸部CT表现和临床转归。结果9组家庭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和家庭暴露史,其中与来自武汉疫区有关的家庭有8组(一代病例),另外1组为武汉疫区回来继发的本地病例(二代病例)。其中发热33列、10例无发热,干咳21例,5例无明显临床症状。其中42例患者初次就诊时就存在肺部病灶,以双肺受累多见(36例),单肺病灶6例,1例初诊时肺部无病灶,42例胸部CT征象均符合早期表现。结论家庭聚集性发病COVID-19患者早期阶段的临床症状、核酸检测和CT表现存在时间上的差异,临床行胸部CT筛查及早期识别密切接触者至关重要,可能成为疫情控制的关键节点。
    • 李丽姣; 刘江波; 时业清; 陈磊; 钟清森; 戴勇群; 李昭林; 汪爱萍; 朱龙菊
    • 摘要: 目的:分析铜鼓县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起聚集性疫情导致8个家庭16人染病,一代指示病例在1月22日从厦门返乡高铁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共同生活感染了3名家庭成员,通过多次聚餐传给了3位亲戚,其中二代指示病例又通过频繁聚餐聚会传染了9名三代病例。本起疫情最长潜伏期中位数7 d,首发病例发病-就诊间隔4 d、就诊-确诊间隔7 d。结论:输入来源变化,患者就诊延迟,医疗机构发现延迟,社区防控措施不落实,造成了此起聚集性疫情,提示今后应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发热病人院前监测机制,提高医疗机构“四早”能力,强化社区防控措施。
    • 王会波; 张文增; 孟天悦
    • 摘要: 目的通过对2021年1月北京市某区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的调查分析及讨论,为后续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本起疫情涉及的一个家庭7例病例及关联的3例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描述、密切接触者(以下简称密接)追查和环境样本分析。结果10例病例中确诊病例6例,无症状感染者4例,传染源为当地已经确诊的3例本土确诊病例,在某超市购物过程中存在时空交集而感染,经治疗达到出院标准的10例病例中3例治愈后复检病毒核酸再呈现阳性(以下简称复阳),复阳率为30.00%;“小饭桌”家庭环境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为60.00%;接送学生用的家用车环境阳性检出率为95.00%。结论密闭环境反复无防护接触导致聚集性疫情高发;无症状感染者可发展为确诊病例;发病后自行服药或不到正规医疗机构治疗造成疫情蔓延;病例出院后复阳并不能用于评估疾病严重程度;不配合流调工作给疫情防控带来阻碍,建立多部门联合流调机制势在必行。
    • 贾艳焕
    •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人群普遍易感,多表现为聚集性发病,如医院聚集性和家庭聚集性等。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病房主要以封闭式管理模式为主,人员聚集性强,同时医院的人员流动性较大以及患者就诊行为无法控制的特点,极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传播[1]。2020年2月我院迅速增设了独立的观察隔离区,作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针对住院患者的第一道防线,以做到早发现、早分流、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防控新冠肺炎院内传播和流行,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应对疫情防控的护理管理策略,现报告如下。
    • 师艾丽; 李争赢; 何秀玲; 李昆; 瞿媛; 李方; 杜春华; 吴开伟; 刘英; 潘海燕; 飞云磊
    •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2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家庭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佐证.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开展调查.结果 湖北疫区居住史5例、本地无疫区居住史3例;首发病例发病到确诊时间最长;首发病例和重症病例病程最长;有基础疾病且年龄较大者病情较重甚至出现死亡;病例2和病例7出现症状后医院就诊发现,其余病例都是密切接触者隔离排查发现;病例主要是输入病例引起的家庭聚集性病例;第一起家庭房屋环境杂乱、面积小、厕所在屋内、通风不好、偶尔佩戴口罩、传播指数高;第二起家庭房屋环境整洁、面积宽敞、厕所在屋外、外出均佩戴口罩、传播指数低.结论 通过2起家庭聚集性发病的流行病学分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环节提供了佐证,家庭聚集性发病是疫情防控重点,同时印证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国家和相关部门采取的措施和防控方案切实可行.
    • 王辉; 李晓欣; 赵男; 周晓娟; 李佳玲; 刘美君; 杨曼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家族聚集性感染的病例特点,研究其流行病学关联.方法 通过分析、总结病例并查阅文献的方法总结病例特点.结果 同一家庭3个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差异巨大,该家庭的传染源头至今未确定,可能存在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可能性.结论 流行病学溯源有时非常困难,COVID-19患者表现轻重不一,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对特定人群集中筛查,对于有效控制疫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多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的疑似患者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检测有重要意义.
    • 杨红霞; 韩吉婷; 光明; 王慧; 高源
    • 摘要: 目的 分析山西省一起百日咳家庭聚集性病例的实验室诊断情况,总结百日咳鲍特菌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疑似百日咳病例进行病例资料收集,采集病例(患儿)及其密切接触者(母亲)的鼻咽拭子样本进行百日咳鲍特菌分离鉴定及核酸检测,并对菌株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患儿及其母亲鼻咽拭子样本百日咳鲍特菌培养均为阳性,患儿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母亲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菌株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多位点序列分型均为ST-2型,属于ST-2克隆群,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中890株百日咳鲍特菌基因组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与25株百日咳鲍特菌遗传进化关系较近.结论 对该起百日咳家庭聚集性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诊,提供了准确的病原学信息,为百日咳的诊断及疫情监测提供参考.
    • 胡锐; 周攀; 杜秀; 田军; 杨正贵; 芦燕; 姚勇军; 张丽玲; 程瑞霞; 高建宁
    • 摘要: 目的 分析宁夏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特点,为该地区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7日至3月16日宁夏43例家庭聚集性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三间分布描述其流行特点.结果 宁夏43例家庭聚集性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涉及16户家庭(族),占全区患者总数的57.3%.家庭聚集性患者以吴忠市居多,占55.8%.发病高峰出现在2月9—12日,2月10日和12日单日发病数最高.21~59岁年龄组患者31例.患者以农民居多,占27.6%.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占70.0%.家庭聚集性和非家庭聚集性患者的年龄、临床分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防止家庭聚集性新冠肺炎患者发生,需完善和规范各类风险等级地区的防控标准和要求,中、高风险地区应严格执行高危人群和密切接触者隔离制度,坚决禁止人群聚集性活动,科学合理地开展社区、乡村防控工作.
    • 王璟; 王倩; 潘磊华; 华泽民; 徐海燕
    • 摘要: 目的:通过对1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7例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流行病学特征,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开展调查.结果:经调查武汉返乡人员病例1为此次聚集病例的传染源,在整个潜伏期内共传染二代病例5人(病例2至病例6).出现三代无症状感染者1例.二代病例中有2例在暴露14d后发病.指示病例1传染到二代病例6的途径为近距离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指示病例1传染到家庭二代病例的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2种方式.全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症状方面,老年人群病情较重,青年人群症状较轻.除了呼吸道症状,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其他症状也不容忽视.结论:家庭聚集性发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