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审美疲劳

审美疲劳

审美疲劳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7篇,主要集中在贸易经济、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6120篇;相关期刊640种,包括视听界、上海百货、销售与市场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4中国城市大会、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暨“孙明经电影教育”学术研讨会、首届国戏研究生论坛等;审美疲劳的相关文献由891位作者贡献,包括姚武、本刊编辑部、苏清涛等。

审美疲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3 占比:3.77%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6120 占比:96.22%

总计:27147篇

审美疲劳—发文趋势图

审美疲劳

-研究学者

  • 姚武
  • 本刊编辑部
  • 苏清涛
  • 佚名
  • 刘力
  • 刘波
  • 刘苗苗
  • 吕震华(文/图)
  • 孙宇峰
  • 张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丹丹; 刘增
    • 摘要: 近年来,城市化和现代化不断发展,物质水平进步的同时,娱乐需求和精神文化的提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博物馆数量的日益增长,大、中、小型的博物馆渗入各个城市的发展当中,博物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逐渐密切。然而,由于大多数博物馆的外部建筑、内部设计乃至公共休息区域的设计单一以及展览方式的单调和展览内容的陈旧,难免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和烦闷心理,从而降低了博物馆的文化功能和休闲功能。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文章分析了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的因素,以济南市博物馆“我从汉朝来”文物展为例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 王美勤; 杨效忠; 彭敏; 严星雨
    • 摘要: 伴随旅游的大众化和日常化发展,不少旅游产品越来越难以满足旅游者不断升级的审美需求,旅游审美疲劳现象日益显露。旅游审美疲劳主要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兴趣减弱以及出现心理排斥等负向情感表达,对游客体验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消极影响。文章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明晰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以此为基础解析旅游审美疲劳的概念内涵。其次,概括出旅游审美疲劳具有情绪主导性、群体差异性、身心综合性、动态变化性、情境感染性、条件累积性等6大表现特征,结合旅游审美疲劳的形成机理提出了旅游审美疲劳的缓解对策。最后,明确未来旅游审美疲劳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从生活视角转向生命视角构建旅游审美体验的新思路。
    • 赵安琪
    • 摘要: 逢6会员日,可享88折;每周六曰会员享85折……每月的会员曰越来越多,折扣越来越低,这些都已经是大家熟知的药店为了冲业绩的无奈之举。一年下来,让利无数,收效却一般,为什么?众所周知,大脑很容易“审美疲劳”,只有新鲜事物或者意外惊喜才能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习以为常的好处很快就没有了刺激效果。
    • 柴莹
    • 摘要: 近年来选秀类真人秀节目高速发展,在原有类型化的基础上深耕细作、出奇制胜,以求在同质化严重、观众逐渐审美疲劳时寻求突破,是各大电视台竞争的焦点。广东卫视的《技惊四座》就是在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寻找突破的创举。在此之前,不仅缺少一档以杂技为内容的综艺节目,在各种综艺节目中也鲜见杂技的身影(魔术则是另外一种情况)。《技惊四座》作为完全“以杂技为垂类的文化综艺节目”,可谓走在了前列。这既是杂技的幸运,也不啻是极大的冒险。
    • 戚久琳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各种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钢筋与混凝土组合而成的人工景观具有较强的疏离感和冷漠感,使人们逐渐产生审美疲劳,继而难以有效缓解繁重的工作压力。基于此,现代室内空间设计开始更加注重自然山水景观的挖掘与利用,尝试引入自然元素创新景观设计,尤其是水景观的融合创新。水景观因其良好的流动性和艺术感,可有效提升室内空间的层次与动态感,营造幽静舒适氛围,是室内空间设计中的重要元素。由全惠民、唐静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11月出版的《室内水景观艺术设计》一书,引用大量工程实例和实景图片,深入探究室内水景观的艺术设计,介绍其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加工手法等内容,并结合水生动植物、依水山石等景物元素,系统阐述其设计思路和创作方法,具有良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沈利红
    • 摘要: 公开课展示能够让教师得到成长,不少名师都是从公开课的平台走出去甚至一举成名的。公开课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理念的风向标,引领着课堂教学的方向。但是过于频繁的公开课展示则似有不妥:一是可能让教师产生审美疲劳,对这些层出不穷的公开课渐渐产生了“饱腹感”,失去了新鲜感,认真听的教师也越来越少了;二是公开课在一定程度上脱离教学实际。
    • 周娅茜
    • 摘要: 2022年2月2日的“超级有爱日”再一次引发了网友对“数字造节”的热议,社交媒体语境下,数字造节已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人们之所以热衷于将一个平凡的日子塑造成带有某种象征意义的节日并加以传播,离不开其背后的符号意义构建、仪式场域传播与消费逻辑推动。从符号意义层面来讲,网络青年群体赋予数字一定的联想意义,使其能够表达当下青年群体的内心诉求;从仪式场域层面来讲,数字造节这场媒介事件的仪式化传播使网络受众形成一个共享群体,完成自身心理构建;从消费逻辑层面来讲,数字造节迎合了当下消费社会的商家营销,带有一定的利益倾向。数字造节应具备文化底蕴,防止受众审美疲劳
    • 华伟
    • 摘要: 《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审美鉴赏与创造”中明确规定,学生要“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并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当前,审美疲劳是美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并在某种程度上钳制了审美鉴赏能力的发展。在新课标的规定和现实教学背景下,审丑教育逐渐体现出一定的意义与价值。作为审美教育的“对立面”,审丑教育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塑造健全品格方面的作用日趋重要。
    • 王若妍; 张晴; 张凇铭; 洪子婷; 刘丛佳
    • 摘要: 2021年的小红书“滤镜翻车”事件,暴露出社交平台在商业化与内容创作之间的艰难取舍。随着资本的介入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社交营销已逐步取代传统的商品推介模式。基于“使用与满足”这一受众立场的传播学理论,小红书面临着分享与接受方之间的需求差异:前者的愿望是通过艺术加工美的经历,后者则希望得到尽可能真实的场景反馈。“标记美好生活”作为小红书的口号,广义而言,该事件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研究技术美化与现实效果之间的悖论,笔者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第一眼美好”造成的审美疲劳效应,并提出引导用户挖掘景区人文历史深度的切实方案,以期促成内容分享与信息接收的双赢。
    • 何宜轩
    • 摘要: 衍纸艺术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在影视剧作海报、出版物的封面配图、游戏动画场景、人物设计、广告、漫画等诸多商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插画设计作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表现形式,因受到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的冲击,逐渐进入发展疲软期,同时创作手法与表现形式的固定使大众出现审美疲劳。在当今多种艺术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插画设计可以与衍纸艺术相结合,借助衍纸艺术创作的多元色彩和多变造型来丰富插画设计的内涵和形式,进而创作出别具一格的插画,实现插画设计与衍纸艺术的创新发展。由菊地七梦编著、江景丽翻译,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衍纸入门教程》一书,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详细介绍衍纸艺术的制作过程,可为衍纸艺术与插画设计的交融研究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