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服务平台
学科服务平台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2年内共计75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一般理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85321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无线互联科技、情报探索、图书馆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浙江省医院协会医院情报图书管理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图书馆学会医院图书馆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 等;学科服务平台的相关文献由119位作者贡献,包括庞贞禄、郭鹏、何薪等。
学科服务平台—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85321篇
占比:99.98%
总计:385396篇
学科服务平台
-研究学者
- 庞贞禄
- 郭鹏
- 何薪
- 姚玉梅
- 宋保平
- 廖志江
- 朱晓霞
- 李志刚
- 李欣
- 蒋辉
- 袁小娟
- 詹庆东
- 邬德飞
- 闫卉
- 陈勤
- 魏巧玲
- CHEN Xiaoqing
- Xing Meiyuan
- 于会萍
- 何小波
- 何平
- 何艳平
- 何飞
- 兰小媛
- 冯惠遵
- 刘家佑
- 刘小瑜
- 刘芳
- 刘莹慧
- 刘菊霞
- 包鑫
- 卫军朝
- 吴玉玲
- 吴琪
- 吴鹏飞
- 周杨
- 唐静
- 姚玉梅1
- 崔冰雪
- 张云哲
- 张凤斌
- 张勇
- 张妍
- 张妙霞
- 张宁
- 张文佳
- 张玉
- 张群
- 徐天茂
- 方瑞丽
-
-
陈冬冬
-
-
摘要:
互联网技术与各行业相互交融,给予“互联网+”创新属性。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图书馆,“互联网+”为图书馆学科服务和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了转型的最好的契机,从而能够满足庞大且不断激增的用户数据信息需求、信息库资源的汇总、分析以及挖掘工作,为高校学科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与决策,因此构建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精准且具备知识化学科服务的核心需求。
-
-
林艺山;
詹庆东
-
-
摘要:
根据高校科研用户在科研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服务需求,建立一种服务内容共建共享、服务能力互补增强的高校图书馆联盟学科服务平台,可以提升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能力。以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现状调研为基础,提出高校图书馆联盟学科服务平台的内容框架、设计思路及建设框架,并从服务层、协作层、数据层和资源层四个维度阐述平台的构建方法。该平台整合了各成员馆的优势学科资源、优秀学科馆员和优质的科研过程服务内容,提升了联盟整体科研支持服务能力,拓展了各成员馆学科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图6。参考文献29。
-
-
张凤斌
-
-
摘要:
在阐述社会化用户关系管理(SCRM)的概念内涵、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分析SCRM系统应用于学科服务平台的可行性和功能定位,并详细论述了SCRM系统应用于学科服务平台的实施路径。研究结果对提升学科服务平台集成化、智能化水平,实现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精准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
王丽
-
-
摘要:
为了满足更多群体对智慧型图书馆功能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LibGuides的智慧型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方法,在完成对LibGuides的解读后,基于LibGuides原始功能项,定制服务平台检索功能项。并规划智慧型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信息获取路径,提升平台的综合性能。结合用户在平台内不同界面的浏览时长与检索行为,为其提供定制学科服务与个性化服务内容推送服务,以此完成对智慧型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的建设。此外,设计对比实验证明,提出方法建成的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对专项资源的检索效率更高,综合性能显著优于传统平台。
-
-
-
王傲男;
詹庆东
-
-
摘要:
[目的/意义]旨在提出FULink学科服务平台功能的提升策略.[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查、网络调研,对学科服务平台以及虚拟学术社区的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将二者服务进行融合,提出学科服务平台创新模型.[结果/结论]当前学科服务平台与虚拟学术社区所提供的服务略有重合,并且虚拟学术社区中所提供的学术社交特色服务值得学科服务平台参考借鉴,二者融合后的学科服务平台创新模型将方便学科馆员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科服务平台使用效率,助力学科建设.
-
-
魏力更;
李有明;
包鑫
-
-
摘要:
以PC应用为基础,对传统学科服务平台存在的缺陷进行了研究.针对移动终端用户的信息需求,以超星学习通为依托,对新型学科服务平台的建设思想、技术优势和布局方案进行了阐述,对学科服务平台的架构设计进行了实践研究.
-
-
刘家佑
-
-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模式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建设强有力的学科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已成必然趋势.论文围绕当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发展的现状及自身需求,从技术手段和开发工具的选择、平台框架设计、技术实现和内容建设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基于交互的门户嵌入式学科服务平台的建设方法和过程,形成面向特色学科的、资源高度整合的、师生和馆员随时交互的、高共享度、高自由度、高可扩展性的学科服务平台.
-
-
王晓明
-
-
摘要:
目前,图书馆需要一个学科服务平台完成对繁杂数据的汇总、分析以及挖掘工作,形成学科所需要的有效知识,所以构建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已然成为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实际需要.基于此,笔者简要分析了学科服务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同时提出打破传统分散资源模式以及原生文献信息资源数据整合两项具体方案,以期满足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实际需求.
-
-
陈海燕
-
-
摘要:
本文论述了高校图书馆近几年作为热点推出的学科服务平台的建设近况,探讨了其在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借鉴020商业服务模式,尝试从中寻求解决方案,在其主导的服务理念中得到启示,提出了参照O2O服务模式发展学科服务平台的设想。
-
-
CHEN Xiaoqing;
陈小清;
Xing Meiyuan
- 《浙江省医院协会医院情报图书管理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图书馆学会医院图书馆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学科服务理念产生于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以“学科馆员制度”为核心。学科服务是近几年情报学研究的热点,是数字时代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简要综述了目前国内较常见的Libguides、web2.0、商业数据库、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相结合及学科网站等学科服务平台,以加深学者对学科服务平台的认知。图书馆搭建学科服务平台时,在外在形态上,不在于大而全,而在于专而精,能够提供特定的服务;在技术性能上,应具备多种功能,如能够实现多种媒介形式的资源链接(文本、视频、课件等)、馆员与用户之间的互动、用户对学科服务的建议评价等,实现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双向信息通道,既提供给读者一个便捷的学科服务平台,同时馆员也获得一个高效的工作平台。学科服务平台是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一项创新之举,是在传统服务基础上开展的创新性服务的尝试。在服务中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否则直接影响到服务工作的实践。总之,无论采用何种技术形式搭建学科服务平台,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而由此所产生的效能则是根本目的和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