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子代测定

子代测定

子代测定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66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园艺、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78039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防护林科技、福建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2004年南方林木遗传育种研讨会、2006中国科协年会等;子代测定的相关文献由699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培华、刘永红、施季森等。

子代测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2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8039 占比:99.66%

总计:78305篇

子代测定—发文趋势图

子代测定

-研究学者

  • 杨培华
  • 刘永红
  • 施季森
  • 樊军锋
  • 王福德
  • 兰士波
  • 周显昌
  • 朱仁刚
  • 洪永辉
  • 翁海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蔡桁; 徐红梅; 蒋祥娥; 曹健; 董梅; 胡超; 杨寒; 管兰华
    • 摘要: 以12 a生鹅掌楸属种间杂交子代测定林为对象,利用连年生长数据进行了生长差异性分析、相关分析和生长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2 a子代测定林平均胸径23.3 cm,平均树高14.50 m,平均材积0.229 m^(3),杂交组合之间连年生长差异极显著。造林后第6年与第11年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3、0.911、0.914,相关密切,早期选择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杂交子代测定林的速生期为第2年~第8年,胸径、树高生长数量成熟在第8a和9a,此时材积生长仍然保持较高水平,其生长数量成熟要晚于第11年。
    • 苏顺德
    • 摘要: 福建柏是优良的用材树种,遗传改良和发展利用很有必要,但其育种群体尚未建立。该研究利用127株福建柏优树开展20 a自由授粉子代测定估算生长性状育种值,结合群体遗传多样性构建福建柏第1代核心育种群体,以期为交配创新种质提供亲本材料,提高优良品种选育效率。结果表明,优树生长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的狭义遗传力介于0.2147~0.3085,分别有19.75%、32.38%和28.56%的遗传变异源自家系间。狭义遗传力与广义遗传力比值介于0.4641~0.5875,后向选择优树能获得稳定的生长遗传增益。依据单株立木材积育种值和EST-SSR分子标记特征值迭代筛选出41株优树构成第1代核心育种群体,观察杂合度0.3598,Shannon信息指数1.3228,等位基因数6.5455,有效等位基因数3.3069。核心育种群体的单株立木材积育种值是第1代育种群体的1.63倍,并保留了第1代育种群体73.58%的遗传多样性。
    • 刘小宇; 张锐; 安林辉; 吴云涛; 梁杰; 徐海超; 何博轩
    • 摘要: 为研究不同柏木家系子代在湖北低山丘陵地区生长量及适应性情况.在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仙女林场对28个柏木家系子代3 a生幼林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 a生柏木家系子代间胸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树高、冠幅差异极显著;金2、叶2、叶4、忠石01、梓1为优良家系,其中金2、叶2为最优家系.
    • 赖锦良; 谢文安; 欧斌; 崔子佳; 陈虹雲; 朱江华; 韩璐; 李远章
    • 摘要: 以3 a生杉木子代幼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59个半同胞家系及1个对照的幼林树高的生长表现.结果 表明:不同家系之间(包括对照)树高生长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均值最大的是221号家系,27、29、45、71、111、221、238号等7个家系树高与对照(杉木一代种子园混系种子)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家系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其余家系与对照(杉木一代种子园混系种子)相比差异不显著.综合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独立淘汰水平评选等多方面结果分析,初步得出27、29、45、71、111、221、238这7个家系为优良家系,最适宜在该地区造林.
    • 李杨涛; 孟梦; 李莲芳; 杨秋益
    • 摘要: 通过对苗龄为107d的25个思茅松半同胞家系和1个生产混合种的苗木进行子代测定,以地径和苗高为测定依据,筛选出了Ⅰ-9、Ⅱ-4、Ⅱ-8和Ⅱ-9家系的平均地径和苗高均大于生产ck的,筛选出了Ⅰ-9、Ⅰ-11、Ⅰ-13、Ⅱ-2、Ⅱ-4、Ⅱ-8、Ⅱ-9、Ⅱ-12和Ⅲ-16家系和生产ck的平均地径和苗高均大于等于总平均地径和苗高的思茅松.
    • 杨海英; 张勰; 黄帆; 刘晔嘉
    • 摘要: 为选育适合培育杉木大径材的家系,对25年生湖南杉木第1.5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林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胸径及大径材出材率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家系间胸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家系平均胸径为20.19~28.59 cm,其表型变异系数为5.74%,家系遗传力为0.621.综合考虑育种值及大径材出材率,从参试的24个家系中选出了4个家系为培育大径材的最优家系,入选家系平均胸径≥25 cm的占比为66.52%,平均遗传增益为7.07%,平均大径材出材率为66.97%,平均大径材出材率比CK提高了23.26%.
    • 陈雅丽; 吕东; 赵明; 赵祜; 赵兴鹏; 李伟; 张宏斌
    • 摘要: 【目的】通过对青海云杉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筛选出优良家系,为青海云杉高世代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以100个青海云杉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调查其15年生和20年生时子代的树高、当年高生长量、地径和冠幅等4个生长指标,对其进行方差分析、遗传参数和亲本一般配合力的估算,在亲本多性状综合评价基础上,筛选优良家系。【结果】15年生和20年生时各家系半同胞子代在4个生长指标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树龄子代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变化范围在0.554~0.855之间,家系各生长指标的表型变异系数在8.33%~19.49%之间;树高、地径、当年高生长量和冠幅的一般配合力(20年生)范围分别是-39.22~47.56、-1.19~1.05、-5.91~6.34和-21.49~25.40;相关性分析表明青海云杉各生长性状之间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正相关水平(0.308~0.817);利用生长性状数据对15和20年生的半同胞家系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7个优良家系,入选家系20年生时树高、当年高生长量、地径和冠幅平均值分别为209.40、20.71、6.33和141.87 cm,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达到14.12%、2.07%、8.01%和10.42%。【结论】青海云杉家系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筛选出了49号、51号、60号、64号、108号、123号、132号等7个生长性状优良的家系,筛选的优良家系可为高世代种子园提供高质量的建园材料。
    • 兰士波
    • 摘要: 为了优化并提升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高世代遗传改良育种技术,充分拓展种质资源的应用空间,以白刀山群体半同胞家系子代测定林为对象,采用固定标准地连续定位观测和高稳系数法,基于生长表现、比较选择、遗传变异和生长稳定性分析,探讨群体及其个体子代树高和年生长量的变异规律,系统分析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增益,综合评价群体、个体子代的生长稳定性,筛选出生长势、抗逆性、适应性、高产潜力和稳产性能兼优的优良个体.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群体间、个体间子代树高及其年均生长量差异极显著,群体内平均变异分别为24.01%和35.51%,个体平均变异分别为23.85%和35.21%.白刀山群体的生长性状受遗传基因控制程度较强,树高及其年均生长量的群体遗传力分别为0.818和0.779,遗传增益分别为15.69%和22.11%;个体遗传力分别为0.859和0.838,遗传增益分别为16.38%和23.55%.通过比较选择和生长稳定性分析,最终确定并推荐B567、B873、B759和B753为优异个体,这些个体的半同胞家系子代树高和年均生长量的增产率分别为8.35%、7.51%、5.61%、4.55%和10.77%、10.51%、5.64%、6.67%,高稳系数分别为71.49%、71.79%、70.08%、71.45%和63.97%、62.01%、58.91%、61.19%,高产潜力和稳产性能兼优.
    • 陈强; 车凤仙; 刘永刚; 邓彭荣; 孙志刚; 郑畹; 苏俊武; 槐可跃
    • 摘要: 对云南松无性系种子园93个无性系子代林9年生的测定表明:云南松无性系子代林生长量明显高于对照,无性系子代林的树高、地径、单株材积、冠幅和枝下高平均值分别超过对照9.79%、15.94%、49.17%、17.35%和7.64%,大于对照的分别有81个、87个、84个、85个和84个无性系子代.子代林树高、地径、单株材积和冠幅的广义遗传力较高,在6.80% ~9.42%之间,而枝下高的较低(3.02%).子代林的树高、地径、单株材积、冠幅和枝下高等诸性状间存在紧密的正相关,这些性状在各无性系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采用系统聚类法可将无性系分为优良、良好、一般、较差和劣质共5类.筛选出优良无性系有84、58、56、52、41、70、47、39、55、34、75、71、79、45、69、35、65、91、64、57、37、88和32共23个,其树高、地径、单株材积的平均实际增益分别为20.95%、27.51%和87.70%,遗传增益分别为1.58%、2.59%和6.64%;良好无性系有49、42、90、89、53、51、78、44、66、38、85、82、40、67、36、63、28、60、62、46、43、61、29、54、48、72、50、83、9、30、20、16、33和6号共34个,其树高、地径、单株材积的平均实际增益分别为14.12%、19.01%和57.89%,遗传增益分别为1.06%、1.79%和4.38%.
    • 杨滨豪; 杜国珍; 何芝然
    • 摘要: 核桃(Juglans regia 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为了对杂交子代作出早期选择与生产效果预测,为丰富木本杂交育种理论和降低生产推广应用风险提供参考.本实验以'川早1号'为母本进行控制授粉实验,对7个F1代的生长指标以及光合生理参数进行比较研究.F1代之间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广泛(3.25%~23.67%),尤其是单果重变异系数最大,达到了23.67%.叶绿素方差分析表明:21株子一代间有极显著差异(8.373**),且变异系数为29.66%.光合生理参数比较后:C1GC有极大的光合潜力.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涵盖所有性状87.066%的信息的前3个主成分,选出分数在前3名优良F1代的C1GC(1.5650)、C1SL(0.9884)、C1ZF(0.4559),但是考虑到孤雌生殖带会来较低的出苗率,所以优选良种核桃苗为C1SL、C1ZF.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