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福建柏

福建柏

福建柏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78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646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福建林业科技、华东森林经理、湖南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2004年南方林木遗传育种研讨会、中国林学会青年学术年会等;福建柏的相关文献由496位作者贡献,包括郑郁善、杨宗武、荣俊冬等。

福建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2 占比:35.7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49%

专利文献>

论文:646 占比:63.77%

总计:1013篇

福建柏—发文趋势图

福建柏

-研究学者

  • 郑郁善
  • 杨宗武
  • 荣俊冬
  • 周宗哲
  • 郑仁华
  • 侯伯鑫
  • 林峰
  • 苏顺德
  • 余格非
  • 程政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敬灶
    • 摘要: 以毛竹杉木和毛竹福建柏混交林为对象,研究混交对竹木生长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混交可以促进竹木生长,5竹5杉是适宜的毛竹杉木混交比例,毛竹林内只宜混交低于2成的福建柏;毛竹杉木混交林表层土壤营养元素高于下层,5竹5杉的营养元素含量较高,非毛管孔隙度、通气度均达到最大值,土壤肥力最强;毛竹福建柏混交林的非毛管孔隙度较福建柏纯林低,表层土壤容重随福建柏比例的增加而递减,以9竹1柏土壤肥力最高;混交林的pH值均较毛竹纯林低,杉木纯林又低于毛竹杉木混交林,福建柏纯林介于毛竹福建柏各混交林之间。
    • 刘凯; 陈乾; 王希贤; 汪国彬; 沈秋水; 荣俊冬; 郑郁善; 陈礼光
    • 摘要: 为了探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福建柏纯林与混交林林下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阐明福建柏纯林和混交林中土壤肥力随林龄的变化规律,选取不同林龄(15、21、33 a)福建柏纯林和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土壤养分及相关指标.结果表明:福建柏纯林0~20 cm和20~40 cm土层全氮含量以21年生最高,33年生最低,15年生和33年生混交林土壤全磷含量在20~40 cm土层最低,40~60 cm土层最高.15年生和21年生混交林土壤全钾含量分别比同龄纯林降低了8.98%和68.52%,而33年生混交林比同龄纯林高3.60%.15年生混交林土壤水解氮含量比同龄纯林高出29.29%,而21年生和33年生混交林土壤水解氮含量比同龄纯林降低了35.04%和15.43%.15年生混交林土壤有效磷含量比同龄纯林提高了20.06%,21年生和33年生混交林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比同龄纯林降低了4.77%和4.86%.各林龄福建柏人工林土壤养分基本上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土壤中上层有机质含量随林龄的增加逐渐降低,还显示出一定的土壤磷限制,导致福建柏各器官磷元素养分偏低.因此,在福建柏人工林生长发育过程中,应适当添加含有一定量磷元素的速效肥,在提高土壤肥力和维持地力的同时,促进福建柏人工林可持续、健康发展.
    • 黄霞; 陈乾; 荣俊冬; 陈凌艳; 何天友; 郑郁善; 陈礼光
    • 摘要: 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福建柏,采用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了5个树龄(15、20、30、35、40 a)的福建柏叶、心材和根精油,通过GC−MS对精油的成分进行检测,运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得到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主要对精油随着年龄增大,得率、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叶精油得率变化不显著,共检测出57个成分,主要成分为α−蒎烯、1−辛烯−3−醇、β−蒎烯、β−月桂烯、D−柠檬烯、石竹烯、Z,Z,Z−1,5,9,9−四甲基−1,4,7−环十一碳三烯、柏烯醇,相对含量差异显著。根和心材精油的得率均有显著增大,但心材精油得率远大于根得率,成分基本一致,有39个共有成分,主要成分均α−杜松醇、τ−依兰油醇、δ−荜澄茄烯、γ−杜松烯、α−依兰油烯、α−二氢白菖考烯、γ−依兰油烯、表−1,10−荜澄茄二醇、α−杜松烯、τ−杜松醇,心材和根精油中醇类含量均呈显著的降低趋势,其中同一树龄心材精油中醇类相对含量均高于根精油。叶和木材的精油无共有的主要成分,精油成分具有显著的组织特异性,可能与各组织中细胞结构及所含酶种类和数量有关。根据福建柏精油得率和成分,叶易获取,生物量高,可根据所需成分选择15 a或35 a以上,结合经济效益和各部位精油得率和成分相对含量随树龄的变化,提取心材精油最佳树龄在35 a以上,根树龄为30~35 a,与福建柏成熟期吻合。各精油的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均为90%左右,已被验证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化工各个领域,可推测出3种精油可能的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
    • 杨国厂
    • 摘要: 调查了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21年生4个不同混交比例的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的生长效果。结果表明: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中的福建柏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立木材积和林分单位面积总蓄积量,分别比福建柏纯林增加4.9%~18.4%、1.4%~16.9%、2.8%~40.6%和12.4%~40.8%;混交林中的中、大径材株数所占比例大于福建柏纯林。4个不同混交比例的福建柏树高生长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和林分总蓄积量生长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4福建柏1马尾松行带混交的林分生长效果最优,其福建柏平均树高11.8 m、平均胸径17.3 cm、平均单株立木材积0.1445 m^(3),中径材占比71.4%;林分总蓄积量205.96 m^(3)/hm^(2),中、大径材占比72.0%,可作为松林改造树种及其混交配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 李秉钧; 陈乾; 王希贤; 荣俊冬; 陈礼光; 郑郁善
    • 摘要: 以不同林龄的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Dunn)Henry et Thomas]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人工林(纯林和混交林)经营模式下福建柏不同时期生长指标及器官养分的差异,并结合各器官养分随林龄增长的变化趋势,以揭示福建柏生长特性与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增加,两种经营模式的福建柏密度均显著减小,但总蓄积逐渐增加,而混交模式下福建柏不同生长时期的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同林龄的纯林。(2)两种营林模式下的福建柏叶片碳(C)、氮(N)元素含量均随着林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磷(P)含量在15年生时最高,在生长前中期混交林P含量均显著高于纯林;钾(K)含量则在21年生时达到峰值,而混交林叶片K含量也低于纯林,这种差异在33年生时达到显著水平。(3)枝条N、K含量随林龄增加而减少,纯林枝条K含量高于混交林,混交林N含量则高于纯林;两种经营模式福建柏枝条C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含量则呈相反变化趋势。(4)树干C含量随着林分生长而增加,N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树干P含量随着林龄增加显著下降,且混交林P含量低于纯林,但差异不显著;纯林树干K含量在生长前期略高于混交林,但在生长中后期其含量显著降低,混交林K含量则显著升高。(5)根的C、N含量均随着林龄增加而减少,混交效益显著降低了根的C含量,并提高了其N含量;P与K含量变化差异较大,混交效益也会促进二者在福建柏根中的含量。
    • 任可; 张盟; 万佳艺; 荣俊冬; 陈礼光; 郑郁善
    • 摘要: 为深入了解不同种源福建柏木材的管胞形态和化学成分的差异,以福建省8个种源35~43年生的福建柏为研究对象,对其木材管胞形态和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福建柏木材的管胞长度、宽度和长宽比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木材管胞长度为1700~3100μm,均属于长纤维,管胞长宽比为50~85。莆田种源福建柏木材的管胞长度(3036μm)和长宽比(84.10)均最大,福州种源福建柏木材的管胞宽度(36.1μm)最大;不同种源福建柏木材的化学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纤维素、木质素和苯-醇抽提物含量分别为28.98%~44.39%、12.87%~22.48%和4.57%~13.25%,福州种源福建柏的纤维素含量最高,苯-醇抽提物含量最低,厦门种源福建柏的木质素含量最高,漳州种源福建柏的木质素含量最低;不同种源福建柏木材的管胞形态及化学成分与树高、胸径生长性状的相关关系显著;与种源地海拔、腐殖质厚度等环境因子也存在显著相关性。
    • 苏顺德
    • 摘要: 福建柏是一种优良的材用树种,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南部至西南部以及越南北部。开发表达序列标签-简单序列重复(Expression sequence tags-simple sequence repeat, EST-SSR)分子标记有利于完善福建柏育种策略。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进行测序及基于转录组组装的SSR的开发,初步获得109个引物和12个EST-SSR多态性标记。从3个种群的57个福建柏个体中鉴定的等位基因数目为2~8个。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的范围分别在0~1和0.051~0.775之间,均值分别为0.277和0.420等位基因多态性信息含量的范围在0.139~0.784之间,平均为0.482。实验结果提供了一套可用于监测福建柏种群动态以及发展育种和遗传保护措施的微卫星标记。
    • 刘阳; 范邓妹; 胡菀; 张志勇; 李单琦
    • 摘要: 采用MaxEnt模型,对濒危孑遗植物福建柏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现代和未来4个时期适生分布区情况及动态变迁过程进行模拟,探讨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平均气温日较差、最暖季平均温度、最干月降雨量对福建柏空间分布适宜性影响最大;2)福建柏分布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较为敏感,末次盛冰期其分布最广,为194.04万km^(2),随气候变暖,全新世中期和未来其分布范围分别缩小33.48万km^(2)和31.26万km^(2);3)与现在相比,未来气候条件下福建柏整体呈“南北收缩”“东西扩张”分布趋势。研究结果不仅对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地理界限具有一定指示意义,也可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福建柏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 龙建人
    • 摘要: 吾家老屋前有柏杉数株,祖父手植。柏杉乃乡语,植物志记为福建柏,盖因福建为主产地之故也。高四文余,皮紫褐,干直,二人衔手可环抱;三丈以上始有枝丫,冠团团如云,四季长青。其叶似鳞,间有枯坠者粘诸哇中菜叶,远观似纸片遭。祖父行二,分翼筑土屋于此,乃植。除柏杉外,复于屋右种慈竹数丛。慈竹质柔绵,披雪易折,笋香脆,笈可织席、奋箕;编背篓、浪筛,则软不堪用。
    • 林祖荣
    • 摘要: [目的]探讨福建柏种源遗传变异规律,筛选速生种源及优良个体,以充实福建柏第2代育种的选择群体。[方法]以福建省尤溪县1987年嫁接营建的福建柏初级种子园混合种子作对照,探讨了11个分别选自贵州、湖南、江西、广东、浙江和福建的22年生福建柏种源的生长性状和木材基本密度,并在分析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速生种源和优良个体。[结果]22年生福建柏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分别为11.65 m、16.51 cm、0.12702 m^(3)和0.4129 g·cm^(-3)。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5131、0.0462和0.2794,木材基本密度在种源间无遗传差异。筛选出湖南道县、福建龙岩和福建安溪的3个速生优质种源,单株立木材积比群体均值大13.86%,遗传增益为3.87%;同时筛选出18株优良个体,单株立木材积比群体均值大73.84%,遗传增益为20.63%,木材基本密度均值0.4150 g·cm^(-3)。[结论]不同福建柏种源间树高受中度遗传控制,胸径受弱度遗传控制,单株立木材积受中偏下的遗传控制。筛选出的3个速生种源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18株优良个体丰富了福建柏第2代育种选择群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