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含碳率

含碳率

含碳率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97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22365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海峡科学、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山东省2013年度全省生态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全国林业血防工程科技支撑工作会议及学术研讨会等;含碳率的相关文献由334位作者贡献,包括叶功富、肖胜生、郭瑞红等。

含碳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22365 占比:99.97%

总计:322459篇

含碳率—发文趋势图

含碳率

-研究学者

  • 叶功富
  • 肖胜生
  • 郭瑞红
  • 卢昌义
  • 李宏
  • 郑朝晖
  • 马春霞
  • 刘灿
  • 曹书阁
  • 李基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淮江
    • 摘要: 对泉州森林公园不同年龄阶段(10年、20年、30年)的马尾松林凋落物含碳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林阴坡相对于阳坡凋落物碳含量相对较大,这主要由于马尾松自身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马尾松属阳性树种,特喜光,阳坡阳光充足,水热条件适合其生长,故阳坡凋落物碳含量较大。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胡忠宇; 苏建兰
    • 摘要: 厘清森林植被碳储量研究过程,在探析国内外森林碳储量研究内容和方向的基础之上,揭示森林碳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结果表明,国内外研究进程基本相似,即先研究生物量,随后探析森林碳储量估算方法、含碳率测定,最后落实到森林碳储量的应用层面,国外碳储量研究中技术应用先进于国内。在详实梳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森林经营管理和森林碳储量计量精度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 黄涛; 高露双; 徐程扬; 朱济友; 袁景娟
    • 摘要: 【目的】掌握干旱发生频率梯度下油松茎干含碳率特征,有利于了解油松响应干旱事件发生频率的策略,并准确揭示该地区油松林碳储量和碳汇功能动态及分布格局。【方法】基于地理干旱划分区,选取克旗、黑里河、千山、松山、灵空山、米亚罗、贺兰山7个涵盖所有地理干旱划分区的典型研究区,根据干旱事件发生频率构建不同频率梯度(低频-中频-高频),分析不同干旱频率梯度下油松茎干含碳率差异性及其与帕尔默干旱指数(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的相关关系。【结果】(1)不同干旱划分区间油松茎干含碳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2)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对油松含碳率具有显著负影响(P<0.01),低频区油松含碳率最高(46.33%±3.97%),中频区次之(43.82%±3.39%),高频区最低(41.56%±0.83%),且在湿润区的低频区含碳率与PDS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R=0.997)。【结论】相比于以降水量为依据的地理干旱划分区,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对油松含碳率影响更为显著,湿润区低频干旱事件将增强油松固碳能力,提高其含碳率,有利于油松林碳汇功能的发挥。
    • 尚文俊
    • 摘要: 本文以海北州常见的4种造林树种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白桦、小叶杨的幼树为试验材料,采用湿烧法(高锰酸钾-硫酸氧化法)对其根、干、枝、叶的含碳率进行测定分析.实验结果表明,4种造林树种幼树全株的平均含碳率在0.5824至0.5517之间.造林树种幼树各组分的有机含碳率在0.5980至0.5054之间;总体上树叶的有机含碳率均高于其他组分;同一树种不同组分以及不同树种同一组分的有机含碳率之间均存在着差异,但是变化较小.树种的有机含碳率是树种的自身属性和外界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 关立民
    • 摘要: 在全省范围内布设40个标准地,按照拟合模型得到红松干、枝、叶、根在不同区域含碳率的区别,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到天然红松林在小兴安岭北坡的含碳率,枝最大,其次为叶、根,干最小.人工红松林在张广才岭西坡的各器官间没有区别,平均含碳率为46.46%.
    • 关立民
    • 摘要: 在全省范围内布设40个标准地,按照拟合模型得到红松干、枝、叶、根在不同区域含碳率的区别,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到天然红松林在小兴安岭北坡的含碳率,枝最大,其次为叶、根,干最小.人工红松林在张广才岭西坡的各器官间没有区别,平均含碳率为46.46%.
    • XU Qihu; LIN Liping; XUE Chunquan; LUO Yong; LEI Yuancai
    • 摘要: 以2012年广东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源数据中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的分布为基础,按2,4,6,8,12,16,20,26,32和38 cm共10个径阶伐倒90株樟树样木,获取树干、 树皮、 树叶、 树枝、 树根各器官生物量及含碳率数据,采用加权平均和总碳储量计算方法,计算了90株单木的碳储量.结果表明:广东樟树平均含碳率为0.5096;树皮含碳率显著低于其他各器官(P<0.05),树干、 树叶、 树枝、 树根差异不显著;含碳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到近熟林和成熟林达到最高,到过熟林再下降;人工林的含碳率高于天然林;含碳率随着纬度增加而增加,随着海拔增加而降低;各器官碳储量在全树中的比例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随着胸径增加树干碳储量比例变化的趋势先增加后下降,树皮碳储量比例前期稳定、 后期下降,树叶、 树根碳储量比例变化不大,树枝碳储量比例初期稳定、 后期增加.拟合出樟树年龄(A),胸径(D)和D2H(H为树高)的最优碳储量(Ct)模型依次为Ct=0.0194A2.6520,Ct=0.0118D2.9376,Ct=0.0016(D2H)1.2686,R2值依次为0.6029,0.9432,0.9105;经交叉检验,模型拟合效果显著(P<0.01).以胸径和D2H为变量的樟树碳储量模型拟合效果优于以年龄为变量的模型,模型应用中应优先选择胸径和D2H为变量的模型进行碳储量估算,当胸径和D2H不易测量且年龄易知时,方可使用年龄为变量的碳储量模型进行估算.
    • 徐期瑚1; 林丽平1; 薛春泉1; 罗勇1; 雷渊才2
    • 摘要: 以2012年广东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源数据中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的分布为基础,按2,4,6,8,12,16,20,26,32和38cm共10个径阶伐倒90株樟树样木,获取树干、树皮、树叶、树枝、树根各器官生物量及含碳率数据,采用加权平均和总碳储量计算方法,计算了90株单木的碳储量。结果表明:广东樟树平均含碳率为0.5096;树皮含碳率显著低于其他各器官(P<0.05),树干、树叶、树枝、树根差异不显著;含碳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到近熟林和成熟林达到最高,到过熟林再下降;人工林的含碳率高于天然林;含碳率随着纬度增加而增加,随着海拔增加而降低;各器官碳储量在全树中的比例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随着胸径增加树干碳储量比例变化的趋势先增加后下降,树皮碳储量比例前期稳定、后期下降,树叶、树根碳储量比例变化不大,树枝碳储量比例初期稳定、后期增加。拟合出樟树年龄(A),胸径(D)和D^2H(H为树高)的最优碳储量(Ct)模型依次为Ct=0.0194A^2.6520,Ct=0.0118D^2.9376,Ct=0.0016(D^2H)^1.2686,R^2值依次为0.6029,0.9432,0.9105;经交叉检验,模型拟合效果显著(P<0.01)。以胸径和D^2H为变量的樟树碳储量模型拟合效果优于以年龄为变量的模型,模型应用中应优先选择胸径和D^2H为变量的模型进行碳储量估算,当胸径和D^2H不易测量且年龄易知时,方可使用年龄为变量的碳储量模型进行估算。表12参35。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