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木麻黄

木麻黄

木麻黄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951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9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601篇;相关期刊212种,包括海峡科学、防护林科技、福建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福州市科协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2014年学术年会、第四届京津冀一体化畜牧兽医科技创新研讨会暨“瑞环杯”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论坛等;木麻黄的相关文献由1132位作者贡献,包括叶功富、林武星、徐俊森等。

木麻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9 占比:57.07%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2.04%

专利文献>

论文:601 占比:40.88%

总计:1470篇

木麻黄—发文趋势图

木麻黄

-研究学者

  • 叶功富
  • 林武星
  • 徐俊森
  • 黄金水
  • 仲崇禄
  • 谭芳林
  • 潘惠忠
  • 吴承祯
  • 张勇
  • 隆学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孙战; 王圣洁; 杨锦昌; 魏永成; 林春花; 马海宾
    • 摘要: 为探究木麻黄(Casuarina spp.)根区土壤理化特性及酶活性与青枯病发生的关系,进而为加强生物防治提供参考。选取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大埕镇、湛江市吴川市塘尾镇和湛江市徐闻县前山镇的3个木麻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每个林分下分别设置3个样地,每个样地采集木麻黄青枯病感病植株和健康植株根区土壤各3份,共54个土壤样品,并测定部分土壤理化指标和酶活性。结果表明,饶平样地感病指数为1.33,吴川样地为5.47,徐闻样地为10.53。为了便于分析,根据感病指数将这3个研究样地进行青枯病发病等级的人为划分,由轻及重划分为饶平样地(1级)、吴川样地(2级)和徐闻样地(3级)。木麻黄青枯病感病植株根区土壤pH,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以及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均较健康植株低,且TN含量差异显著(P<0.05),SOM、AP、TK、AK和AN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木麻黄健康植株根区土壤脲酶(URE)、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以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高于感病植株;而蔗糖酶(INV)活性低于感病植株。此外,木麻黄青枯病发病等级与土壤中TK含量和A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PPO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ACP、INV、CAT、POD活性均呈负相关关系。不同发病等级土壤PPO活性分别为:1级23.45mg·g^(-1)·h^(-1)、2级30.43 mg·g^(-1)·h^(-1)、3级59.63 mg·g^(-1)·h^(-1)。综上,PPO活性可以作为反映木麻黄感染青枯病程度的酶学指标。土壤理化特性和酶活性对木麻黄起到的抗病机理是复杂的,仍需进一步从分子和生理水平上进行研究和考证;探究其抵御木麻黄青枯病的最适浓度,研究与其他元素的作用,将多种元素结合协同发挥作用。从土壤微生物角度,与生防菌协同预防植物病害的发生是未来可研究的方向。
    • 江职宏; 刘勤明(译)
    • 摘要: 说起木麻黄,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比较陌生。它是一种常绿乔、灌木,喜高温多湿气候,一般在沿海地带比较常见。国内多作海岸防风固沙用,甚少用于盆景创作,印象较深的仅有广东江门赵德良先生两件经典作品《松韵》《黄山情》,舍此之外,各大盆展难觅其踪。木麻黄树干通直,苍劲挺拔,与松树盆景颇为相似,但叶片较为稀疏,略显单薄,却另有一番风味。修剪造型得当的木麻黄盆景,其观赏价值并不逊于松树,是东南亚国家盆景制作中优良的材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栏特邀印尼著名盆景艺术家江职宏为大家详解木麻黄盆景,以为借鉴。
    • 雷湘龄; 薛杨; 王小燕; 林之盼; 宿少锋
    • 摘要: 文章以海南省岛东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类型规划为例,介绍多功能目标指导下的森林经营类型规划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实现技术。采用最小距离判断法并结合VBA研发了将森林发展类型落实到具体小班的方法。以木麻黄人工林为例,有机结合森林自然类型、生态功能类型及其经营目标类型,提出适合该林场的森林经营类型,结合具体的森林作业法以实现林场小班经营模式设计,为森林多功能可持续经营和利用的实施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 江职宏(印尼); 刘勤明(译)
    • 摘要: 说起木麻黄,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比较陌生。它是一种常绿乔、灌木,喜高温多湿气候,一般在沿海地带比较常见,国内多作海岸防风固沙用,甚少用于盆景创作,印象较深的仅有广东江门赵德良先生两件经典作品《松韵》《黄山情》,舍此之外,各大盆展难觅其踪。木麻黄树干通直,苍劲挺拔,与松树盆景颇为相似,但叶片较为稀疏,略显单薄,却另有一番风味。修剪造型得当的木麻黄盆景,其观赏价值并不逊于松树盆景,是东南亚国家盆景制作中优良的材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栏特邀印尼著名盆景艺术家江职宏为大家详解木麻黄盆景,以为借鉴。
    • 林武星; 朱炜; 林伟东; 李茂瑾; 林捷
    • 摘要: 针对沿海沙地木麻黄单一树种防护林结构简单和人工林群落生态系统稳定性弱的特点,在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开展了木麻黄与台湾栾树混交造林研究,采用木麻黄与台湾栾树分别按3∶3、2∶3和1∶3比例行状混交,以木麻黄纯林与混交林对比,对9年生的试验林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木麻黄生长量大于木麻黄纯林,树高、胸径差异不显著,平均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平均蓄积量存在显著差异和极显著差异;木麻黄+台湾栾树1∶3混交林中台湾栾树的生长量最大;木麻黄+台湾栾树混交林土壤的容重小于木麻黄纯林土壤,孔隙度大于木麻黄纯林土壤;木麻黄纯林的防风效果略好于木麻黄+台湾栾树混交林,混交林中木麻黄+台湾栾树3∶3混交林的防风效果稍好于其余2种混交林。
    • 孔景; 季芯悦; 王鹏程; 杨国栋; 俞元春
    • 摘要: 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是南麂岛主要保护树种之一。为论证南麂岛防护林建设规划,了解不同环境因子对木麻黄群落的影响,设置了24个群落样方,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模型(SOM)、多元回归树(MRT)等方法对南麂岛主要防护林树种——木麻黄的生存群落进行排序和分类。结果表明:(1)基于所选取的24个样方,木麻黄群落可被分为4种群落类型,不同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2)木麻黄生存群落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之间的关系密切,表明木麻黄作为防风林树种,对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和改善土壤结构非常重要;(3)SOM和MRT 2种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用于植物物种与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研究。
    • 朱清亮; 李增平; 张宇
    • 摘要: 在海南省昌江县棋子湾生长的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上发现一种新的灵芝茎腐病(Ganoderma sp.)。通过组织分离法从病原菌担子果中分离出代表菌株HNCJ201801001。对该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担子果诱导、形态学鉴定,构建rDNA-ITS、LSU系统发育树分析,完成生物学特性测定。依据形态学与分子检测结果,确定海南省昌江县棋子湾木麻黄茎腐病的病原菌为狭长孢灵芝(Ganoderma boninense)。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的最适温度为28°C,最适pH为5.0,黑暗条件更有利于菌丝生长,在PDA和PS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
    • 容世清; 罗建华; 李天卓; 曾少玲; 薛晶晶; 全吉文; 容卫冰
    • 摘要: 为探索木麻黄的小枝茎段在离体条件下培养的可行性、再生方式及其形态特征的变化,对木麻黄离体小枝茎段器官的培养及其再生植株的发生与构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木质化的小枝适宜培养,为较好的外植体材料。适宜的继代培养基为改良MS+6BA0.25+NAA0.1+糖30g·L^(−1)+卡拉胶5.5g·L^(−1),不定根诱导培养基为1/2MS+NAA0.5+糖20g·L^(−1)。
    • 王小燕; 薛杨; 宿少锋; 林之盼; 雷湘龄; 王耀山
    • 摘要: 为明确混交林对木麻黄林地土壤肥力的改善作用,该文选取海南岛北部滨海沙地木麻黄纯林、木麻黄-琼崖海棠混交林、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3种林分类型,通过采集土壤剖面样品,分析腐殖质层、0~100 cm土壤各层次的理化性质、分布特征及其林分间差异。结果表明:(1)与纯林相比,木麻黄-琼崖海棠混交林可显著提高腐殖质层以及20~40 cm土壤层pH,增幅分别为6.11%和5.97%。(2)与纯林相比,木麻黄-琼崖海棠混交林和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均可显著提高各层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有机碳含量增幅分别为69.8%~358.3%和90.2%~908.3%,全氮含量增幅分别为44.1%~160.7%和31.4%~210.7%;另外,木麻黄-琼崖海棠混交林还可显著提高0~100 cm各土层的全磷含量,增幅为20.8%~39.6%,而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可显著提高20~100 cm各土层的全磷含量,增幅为25.0%~39.6%;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对腐殖质层速效养分的改善效果较好,而两种混交林均可显著提高各土层的速效钾含量。(3)方差分析表明,林分类型和土层深度对林下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磷、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影响。综上结果认为,木麻黄混交林对林下土壤肥力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建议在构建木麻黄防风林时应重点考虑混交林模式,尤其是与大叶相思混交林的种植模式来更好地提升土壤肥力,以保障可持续生产。
    • 黄云鹏; 黄雍容; 叶功富; 徐伟强; 聂森; 林智勇
    • 摘要: 以东南沿海不同纬度5个省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浙江)8个地区的木麻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木麻黄人工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生物量和生产力随纬度变化分配格局进行研究,并对木麻黄人工林生产力与主要环境因子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龄林的树高和生物量均随纬度升高而降低,低纬度地区的胸径大于高纬度地区;木麻黄中龄林和成熟林生物量在纬度梯度上未形成规律性变化;广东电白木麻黄中龄林除外,其他研究区木麻黄中龄林和成熟林生物量分配均表现为干>根>枝>小枝;随着林龄的增长,木麻黄人工林生产力呈下降趋势,较高纬度的浙江温州木麻黄中龄林生产力显著低于其他研究区;各研究区木麻黄成熟林的生产力较一致,差异不显著;木麻黄中龄林的生产力与年均温、年均降水量、实际蒸散量呈显著相关性,而成熟林表现为不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