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态矩阵
姿态矩阵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69篇,主要集中在水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3569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南北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洛阳惯性技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2006年中国航天学会导弹控制专业委员会年会、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等;姿态矩阵的相关文献由180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创、张宗麟、李安等。
姿态矩阵—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3569篇
占比:99.81%
总计:33633篇
姿态矩阵
-研究学者
- 郭创
- 张宗麟
- 李安
- 王金林
- 覃方君
- 许江宁
- 刘建业
- 刘瑞华
- 刘进
- 吕伟
- 孙刚
- 宋德舜
- 常国宾
- 张时青
- 杨再华
- 梁志聪
- 王艳东
- 赖章高
- 赵国军
- 闫杰
- 陈凯
- 陈利敏
- 陈明
- 丁亚林
- 丁国鹏
- 丁志刚
- 丁磊香
- 万毕乐
- 于云峰
- 于志伟
- 于飞
- 代卫兵
- 何坤
- 余宗桥
- 全伟
- 冀青鹏
- 冯展军
- 冯建鑫
- 凌明祥
- 刘光斌
- 刘新源
- 刘明
- 刘明鑫
- 刘星桥
- 刘阳
- 叶泽田
- 向颉
- 吕旭
- 吴江飞
- 吴磊
-
-
张成林;
王亚慧;
张秋逸
-
-
摘要:
为解决蛇形管道探测机器人因处于地下管道,难以定位的问题,基于牛顿第二定律为蛇形管道探测机器人设计了一种高精度的捷联式惯性导航定位系统(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SINS)。系统搭载九轴惯性测量器件(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对蛇形机器人的加速度及角速率信息进行测量,融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对定位系统进行误差补偿,采用四元数法构造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姿态矩阵进行姿态更新,再积分得到速度和位移。利用MATLAB软件根据上述算法对机器人的速度、位移进行分析计算,并与机器人真实的速度位移做比较,验证算法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定位误差最大不超过4.7%,能够为管道探测机器人提供准确地速度和位置信息,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
-
张时青;
宋德舜;
赖章高;
梁志聪
-
-
摘要:
文章根据海洋波浪的特性和惯性测量原理的特点,设计了一款波浪测量设备.该设备搭载在浮体上,可实现对海洋波高、波周期、波浪主方向的监测.文章先后进行了实验室测试和室外海洋环境测试,获取了汕尾金町湾和惠州霞涌码头附近海域不同时段的波浪特征参数.测试结果表明,利用惯性导航系统测量获得地理坐标系下波浪的运动数据与实际运动曲线吻合良好,波形平滑,且具有超前预测性,验证了设备设计算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
-
张时青;
宋德舜;
赖章高;
梁志聪
-
-
摘要:
文章根据海洋波浪的特性和惯性测量原理的特点,设计了一款波浪测量设备。该设备搭载在浮体上,可实现对海洋波高、波周期、波浪主方向的监测。文章先后进行了实验室测试和室外海洋环境测试,获取了汕尾金町湾和惠州霞涌码头附近海域不同时段的波浪特征参数。测试结果表明,利用惯性导航系统测量获得地理坐标系下波浪的运动数据与实际运动曲线吻合良好,波形平滑,且具有超前预测性,验证了设备设计算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
-
陈柯勋;
邱伟
-
-
摘要:
为了拓展捷联惯性导航的应用,以进一步提高飞行器导航精度和效率为目标,设计了一种实用的飞行器捷联惯性导航算法,该算法融合惯性器件的姿态信息、速度信息、加速度信息及位置信息测量值,借助四元数法分别构造姿态矩阵、速度矩阵及位置矩阵,然后通过解算四元数的运动学微分方程求出飞行器的姿态角和位置.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述算法能够准确计算出飞行器的姿态与位置信息,可以为飞行器导航系统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
-
雷娜;
吕旭
-
-
摘要:
传统导航方法模拟的运动轨迹位置高度存在误差,为此对捷联惯导基组合导航方法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发展趋势.首先测得重力加速度和地球自转角速度在导航坐标系上的投影,实现基座对准,在此基础上提高对准精度,得到初始姿态矩阵,对矩阵进行误差补偿使其达到误差界限,将姿态矩阵正交化提取姿态角,并计算其速率,最后利用GPS确定位置信息,输出姿态角、角速率和位置信息,实现捷联惯导基组合导航.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法相比传统方法平均高度误差减少了3.3m.捷联惯导基组合导航不仅要应用于军事,还要降低其成本和体积,实现在民用产业方面的发展.
-
-
陈宇磊;
黄晓杰;
吴磊;
邵跃堂;
杨明来
-
-
摘要:
针对目前轨道存在的不平顺现象,设计出了一种轨道不平顺检测系统.传统的惯性导航系统直接装在运载体上的底盘上,且为单惯性导航系统.振动信号传递不直接,采集数据不全面.通过在轨检车两侧的专用惯导平台进行双惯性导航系统的固装,信号采集更为直接和全面.内部导航采用四元数法进行姿态矩阵的实时更新.双惯性导航系统可以实现左右钢轨x、y以及z轴三轴数据的实时采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拟合和积分,即可得到轨道的相关不平顺信息.且轨检车上搭配轴角编码器可以实现数据的同步采集,采样时间和采样里程的实时输出.通过系统动态测试和人为静态测试,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左右轨垂向高低不平顺误差分别在(-0.66 mm,0.52 mm)和(-0.43 mm,0.56 mm);左右轨横向不平顺误差分别在(-0.51 mm,0.64 mm)和(-0.42 mm,0.43 mm)之间,轨距偏差在(-0.55 mm,0.83 mm)之间.
-
-
-
何坤;
杜彦斌
-
-
摘要:
针对数控连续展成磨齿机的精密加工需求,进行了机床空间误差解耦及补偿方法研究.首先,基于多体理论与坐标变换原理构建了机床各部件间的相对位姿变换矩阵,建立了涵盖所有几何误差元素的连续展成磨齿机空间误差模型;然后,分别基于姿态矩阵和位置矩阵对机床空间误差进行分步解耦;最后,通过具体数值计算对分步解耦补偿方法进行了实例计算,并采用球杆仪验证了空间误差解耦补偿理论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
-
庄瑛;
周奎
-
-
摘要:
特征坐标系LCS用于指令和启动五轴机床的倾斜面加工功能,其Z轴定义为倾斜面的法向,是加工过程中刀具相对于工件的定向方向;LCS是工作坐标系WCS的局部子坐标系,一经建立直至取消一直有效,LCS建立后程序中的指令位置相对于LCS给出.CAM软件编制零件倾斜面上轮廓要素加工程序的前置处理过程中刀位轨迹与刀轴矢量相对于WCS给出,启用倾斜面加工功能后需要根据LCS在WCS中的静态位置和姿态求解出动态建立LCS的平移量与旋转欧拉角,然后再将刀位轨迹坐标变换到LCS,生成满足零件要求的数控加工程序.研究了LCS在WCS中的姿态矩阵与方位欧拉角之间的换算关系,设计了倾斜面加工后处理算法,开发了自动倾斜面加工后处理程序,并成功应用于生产实际.
-
-
陈凯;
王翔;
刘明鑫;
于云峰;
闫杰
-
-
摘要:
以临近空间飞行器半实物仿真试验需求为背景,利用坐标转换理论推导了航空和航天两种体系下姿态矩阵的关系.首先,介绍了坐标转换理论,包括两种直角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及两种不同参考系下的姿态矩阵转换关系.然后,分析了航空和航天体系下坐标系之间的关系,推导了从航天体系下姿态矩阵到航空体系下姿态矩阵的转换关系.半实物仿真试验表明,推导的方法正确可行,保证了临近空间飞行器导航系统的仿真验证.%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rection cosine matrix (DCM) in the space field and DCM in the aeronautics field is derived,to meet the demand of hardware-in-the-loop (HWIL) simulation of near space hypersonic vehicle flight control system.Firstly,the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CT) theory is introduced,and the conversion method between two cartesian coordinate system is Introctuced.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of DCMs between the matrix transformation under two different reference systems is presented.Then,th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of coordinate frames between the space field and the aeronautics field.How to convert the coordinate frame in the space field to the coordinate frame in the aeronautics field is researched.Finally,the HWIL simul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method is correct and feasible.It ensures the HWIL simulation of navigation system of near space hypersonic vehicle.
-
-
邓红;
陈昊明;
刘光斌
- 《2006年中国航天学会导弹控制专业委员会年会》
| 2006年
-
摘要:
在INS/CNS组合导航方式下,利用星矢量的像平面坐标和天球直角坐标信息建立导弹姿态转换矩阵模型是一个关键,且姿态矩阵解算为非线性方程组求解,涉及导数运算,计算量大、复杂.针对此,本文详细讨论了导弹姿态转换矩阵的计算模型建立,利用四元数姿态矩阵特性,提出了一种导弹姿态转换矩阵的线性化解算方法,为INS/CNS组合导航方式下,弹体姿态解算提供了新的数值解算思路.
-
-
覃方君;
许江宁;
李安;
常国宾
- 《洛阳惯性技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为了减小离散角速度插值重构的误差,提高无陀螺捷联惯导(GFINS)的姿态矩阵解算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姿态矩阵的解算方法.与通常姿态解算仅依靠角速度信息不同,该方法同时利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信息进行姿态求解,三阶艾尔米特插值方法(H法)取代了线性插值方法(L法)进行离散角速度插值重构,利用重构后分段连续的角速度信息进行姿态矩阵求解.分析了新算法的基本步骤,并进行了典型圆锥运动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仿真时间为5s,采样步长为0.001s时,采用新方法求解姿态矩阵的精度能提高45%以上.
-
-
吴训忠;
贾继超;
李延龙
- 《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捷联式惯导系统的对准,是在系统进入工作前建立姿态矩阵的初始值.本文研究了捷联式惯导系统的三种对准方法,并针对低精度捷联式惯导系统的对准,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方法.提出的方法不仅可以保证较少的计算量和较高的精度,还能有效抑制传感器输出的跳变.用实际设备进行了实验,验证该方法是正确的.
-
-
李静;
谢铁钢;
张宇河
- 《2002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
| 2002年
-
摘要:
介绍了捷联式三轴稳定跟踪装置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论述了载体姿态矩阵的获得,推导了机构的正、逆运动学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载体姿态变化和跟踪目标运动造成的探测器的空间位置偏移对系统的影响,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此影响可以忽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