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天趣

天趣

天趣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绘画、宗教、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青年博览、书法、中国书画等; 天趣的相关文献由85位作者贡献,包括朱良志、黄永武1、于于等。

天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100.00%

总计:101篇

天趣—发文趋势图

天趣

-研究学者

  • 朱良志
  • 黄永武1
  • 于于
  • 周红波
  • 张忠贤
  • 张晶
  • 李本华
  • 李栋良
  • 王金龙
  • 贾德江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良志
    • 摘要: 唐宋以来中国艺术追求的永恒,根本特点是非时间的,总在“四时之外”徘徊。时间的绵长、功名的永续、终极价值的追求等,不是很多艺术家考虑的中心。他们追求的永恒,是关乎生命存在的基本问题:面对脆弱易变的人生,到艺术中寻找底定力量;身处污秽生存环境,欲在艺术中觅得清净之所;为喧嚣世相包围,欲到艺术中营建一块宁静天地;为种种“大叙述”所炫惑的人,要在当下直接感悟中,重新获得生命平衡。不是追求永恒——物质的永远占有、精神的不朽,而是追求永恒感,那当下此在从容优游的生命体验。这永恒感,是中国艺术的崇高理想境界。
    • 王博涵
    • 摘要: 中国绘画是重于天趣的,西洋绘画则重于科学反映事物,体会文化形成的端倪是本文的重点所在.东方人讲求融入自然,而西方人则征服自然.因而在面对事物时,西方人则以严谨的态度寻求规律,东方人则遵循天之大道无为而治,豁达地看待规律.
    • 宋民
    • 摘要: 欧阳中石先生大力提倡书法的文化内涵,强调由艺术性上升到文化性,达到"书面文心""书文结晶"的审美境界。在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品评中,奉行着见天趣又具古意、熔铸传统而出新的审美标准。
    • 钱姝妤
    • 摘要: 通过梳理晚明印论中对"工巧"和"朴拙"的不同看法,理清这二者在审美取向上的关系,以此来证明晚明篆刻家对古朴自然之美的追求。
    • 摘要: 杨国强,浙江东阳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亚太竹工艺工匠,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竹根雕”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优秀人才;中国竹工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根艺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雕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东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光华。
    • 黄永武1
    • 摘要: 古人读文章,读到“空翠湿衣,月明生渚”两句,不禁叹美道:“真有天趣.”把叹美的四个字批在文章的眉角。后来又有人读到这文句及眉批,觉得天趣有点玄,就去问明代的小品文大家王思任“怎样才能辨识‘天趣’呢”?王回答道:“如果能辨识萧何是如何奇赏出韩信的,就懂得‘天趣’要怎样辨识了.”王的回答,好像是给了个谜语要你猜,月明衣湿怎么扯上萧何韩信呢?天南地北不着边际,牛头马嘴有点错乱。不过,好像也带点禅机。
    • 黄永武1
    • 摘要: 古人读到“空翠湿衣,月明生渚”两句,不禁叹美道:“真有天趣!”把叹美的4个字批在文章眉角。后有人读到,去问明代小品文大家王思任:“怎样才能辨识‘天趣''''呢?”王回:“如果能辨识萧何是如何奇赏出韩信的,就懂得‘天趣''''要怎样辨识了!”
    • 黄永武1
    • 摘要: 古人读文章,读到“空翠湿衣,月明生渚”两句,不禁叹美道:“真有天趣!”把叹美的四个字批在文章的眉角。后来又有人读到这文句及眉批,觉得天趣有点玄,就去问明代的小品文大家王思任:“怎样才能辨识‘天趣’呢?”王回答道:“如果能辨识萧何是如何奇赏出韩信的.就懂得‘天趣’要怎样辨识了!”
    • 黄永武
    • 摘要: 古人读文章,读到“空翠湿衣,月明生渚”两句,不禁叹美道:“真有天趣!”把叹美的四个字批文章的眉角。后来有人读到这文句及眉批,觉得天趣有点玄,就去问明代的小品文大家王思任:“怎样才能辨识‘天趣’呢?”王回答道:“如果能辨识萧何是如何奇赏出韩信的,就懂得‘天趣’要怎样辨识了!”
    • 张国鹄
    • 摘要: 文艺审美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欣赏者审美趣味的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的“趣味”可以说是同艺术本身“与生俱来”的一种品格和特质。诗是最高的艺术,理所当然对“趣味”的追求更高。故而诗美学园林中便自然绽放出一朵艳丽的奇葩:“诗趣”。这朵奇葩,因色泽芬芳的不同,又分出很多类别,诸如情趣、理趣、意趣、机趣、动趣、静趣、野趣、天趣等等。对于情趣、理趣等光顾者甚多,而独对“天趣”亲近者极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