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骨瓣开颅术
大骨瓣开颅术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16016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中外医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等;大骨瓣开颅术的相关文献由441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应明、许磊、余玉银等。
大骨瓣开颅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6016篇
占比:99.90%
总计:216223篇
大骨瓣开颅术
-研究学者
- 杨应明
- 许磊
- 余玉银
- 刘民
- 奚少东
- 孙强
- 孙毅
- 张剑
- 张卓
- 张静
- 徐伟才
- 徐叶萍
- 徐斌权
- 徐顺鹏
- 杨升吉
- 林良山
- 焦薇
- 王利峰
- 田少辉
- 程彦
- 罗云
- 贺广明
- 贾福勇
- 赵宗魁
- 辛克清
- 陈国军
- 魏本俊
- 丁俊宏
- 丁德胜
- 丁有才
- 丁福东
- 严建松
-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颅脑创伤学组
-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颅脑创伤修复学组
-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损伤培训委员会
- 乔增祥
- 于文生
- 云文科
- 井振宇
- 付伟奇
- 付毅
- 代福存
- 任建国
- 何民
- 何永垣
- 何远健
- 侯军华
- 侯立军
- 兰周华
- 关健雄
-
-
陈四化;
蔡长文
-
-
摘要:
目的探究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64例幕上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进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脑血流动力学指标、预后情况、认知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长、ICU入住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的Vp、MFV均较手术前增大,RI均较手术前减小,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后4周的FMA评分均较手术前升高,手术后7 d的GCS评分均较手术前升高,手术后4周的ESS评分均较手术后2周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2、4周的MoCA及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15.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大骨瓣开颅手术相比,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应用在幕上HICH中具有手术时间短、肺部感染并发症少、预后情况好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
罗冰
-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颅脑损伤(TBI)患者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SLTC)后希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SLTC的71例急诊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SLTC术后7 d,采用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HHI)评估急诊TBI患者SLTC术后希望水平,设计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急诊TBI患者SLTC术后希望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SLTC术后7 d,71例急诊TBI患者中希望水平为低水平组(HHI评分<23分)33例;正常水平组(HHI评分≥23分)38例;低水平组学历在高中以下患者占比高于正常水平组,PSSS、GSES评分低于正常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在高中以下、领悟社会能力低以及自我效能感低是急诊TBI患者SLTC术后希望水平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学历在高中以下、领悟社会能力低以及自我效能感低是急诊TBI患者SLTC术后希望水平低的影响因素。
-
-
徐其岭;
崔丙周;
黄朝帅;
黄志刚;
王国文
-
-
摘要: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4例)实施小骨窗开颅术,对照组(38例)实施传统大骨瓣开颅术。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及血肿清除率,比较术后1 d~7 d两组颅内压水平。术后30 d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定两组预后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定两组神经功能。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研究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末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与大骨瓣开颅术相比,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效果较好,手术创伤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康复时间短。
-
-
杨春红;
张松;
刘春荣;
司加尚
-
-
摘要:
目的探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对其神经功能及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淮安市淮阴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7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应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应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定期随访1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前与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术前与术后7 d血常规与凝血功能指标、术前与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与术前比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术前比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PLT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D-D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APTT、PT均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术后1年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评分与术前比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相比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可有效调节其血常规与凝血功能指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改善神经缺损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
-
季祥;
陈正楼;
火旭其;
薛亚;
胥敏
-
-
摘要: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相关症状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MESSS)、改良Rankin量表(MR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术前与术后1周的相关血清因子指标(BDNF、NSE、NPY、MDA)水平,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意识恢复、首次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MESSS、MR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术后1周两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NSE、NPY、MDA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相较于大骨瓣开颅术,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更为显著,对患者脑损伤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轻微,可促进其神经功能康复,且患者预后良好。
-
-
汤军;
夏涛
-
-
摘要: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小骨窗开颅术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1年10月于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阳逻院区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大骨瓣开颅术的45例组成对照组,接受小骨窗开颅术的45例组成观察组。对比手术情况、术后颅内压水平、并发症情况、格拉斯哥预后(GOS)、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两组血肿清除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出ICU至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切口直径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传统大骨瓣开颅术,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达到一定的血肿清除率,且手术创伤更轻微,术后恢复更快更好。
-
-
殷昊;
陈进
-
-
摘要:
目的 比较大骨瓣开颅术与小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收治的95例高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A组(47例)和B组(48例).A组给予大骨瓣开颅术,B组给予小骨瓣开颅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指标、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预后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B组手术用时、术后清醒时间短于A组,B组术中输血量低于A组(P<0.05);术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术前,且B组低于A组,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高于术前,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大骨瓣开颅术比较,小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有助于患者术后清醒、神经功能恢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改善预后,安全性较高.
-
-
张静;
徐伟才;
徐叶萍;
焦薇
-
-
摘要: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CD8+、CD4+/CD8+指标均有改善,研究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同时应用亚低温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
张静;
徐伟才;
徐叶萍;
焦薇
-
-
摘要: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CD8+、CD4+/CD8+指标均有改善,研究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同时应用亚低温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
张丽姗;
刘海莲;
路梦文
-
-
摘要:
目的 分析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6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开颅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3例.A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B组采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相关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NIH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A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
-
-
-
汲宏坤;
许惠龙;
吕游;
陈思南;
姜建华;
李丕学
-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
| 2005年
-
摘要: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残死率很高,死亡率高达50﹪~80﹪.如何降低死亡率始终是神经外科医生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常规的手术由于入路和骨瓣的因素在暴露病灶和充分减压方面难以达到有效降低颅内压、减轻继发颅脑损伤的要求,临床效果不佳.近年来国外临床研究发现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能够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死亡率,且并发症少、尤其对难以控制颅内高压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效果更加确切.本科自2000至2005年采用外伤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34例,效果满意,本文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