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居住区
大型居住区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经济计划与管理、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08028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住宅产业、福建建材、规划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3第八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2017(第十二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等;大型居住区的相关文献由117位作者贡献,包括肖娟、冯健、周裕红等。
大型居住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8028篇
占比:99.88%
总计:108156篇
大型居住区
-研究学者
- 肖娟
- 冯健
- 周裕红
- 孙晓亮
- 石颖健
- 钟泽龙
- 陈桢瑜
- 隋鑫毅
- 黄勇
- AN Tonghe
- LI Haidong
- LIN Xiaoru
- SHEN Rui
-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课题组
- 严铮
- 于慧丽
- 亓华
- 任悦
- 任泽恒
- 俞建明
- 刘云
- 刘云1
- 刘思习
- 刘杰
- 刘永强
- 刘绮黎
- 刘雁妮
- 单晓芳
- 卢苗
- 叶宗强
- 叶欣
- 叶欣1
- 叶鹏程
- 吴洁
- 周典
- 周斌
- 周曦
- 姚丽亚
- 孔维东
- 孙银莉
- 孟斌
- 安童鹤
- 岳天琛
- 岳天琛1
- 应琛
- 张凯莉
- 张茜
- 彭丽娜1
- 彭侠
- 彭岩
-
-
陈艺璇;
章勇(摄影)
-
-
摘要:
宾川路502号悦享老年社区食堂(下文简称“社区食堂”)处在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街道电机片区,该片区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典型的以工薪阶层老年人为主的大型居住区,存在非常典型的老旧小区的使用问题,如部分公共服务设施荒废、适老化不足、老年人的餐饮问题无法解决等。该项目被纳入江川路电机片区适老化改造项目进行通盘考虑,旨在通过“点、线、面”的改造策略,对老旧小区的病灶进行针灸式改造,以最小且最具示范性的介入方式,达到最适宜的片区更新成果。
-
-
无
-
-
摘要:
一、工程概况天津地铁3号线贯穿天津西南至东北方向,连通7个行政区,线路南起天津南站,终点至北辰区小淀,全长33.4km,设场站28座。串联大型居住区、核心商务区、风景旅游区及三大铁路枢纽,换乘便捷,可快速通达北京南站、天津空港、天津市滨海新区,是构成京津冀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骨干线,也是构成京津冀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骨干线。
-
-
-
-
-
肖娟
-
-
摘要:
早期开发的大型居住区由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缺乏统筹规划和管理,在机动化大浪潮下暴露出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以济南某大型社区综合交通整治为契机,以翔实的居民入户摸底调查为数据基础,从对内与对外交通、休闲与通勤交通等多个维度出发,深入剖析其出行特征,开展内外出行的行为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结合Vissim模型进行路网承载力校核,得出合理的内外出行方式结构比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交通优化对策,开展实施效果分析与评价.
-
-
-
-
杨熙宇1
-
-
摘要:
面对商品住房快速发展而住房保障体系薄弱的现实困境,上海市制定建设大型居住社区的发展规划。而大型居住区因其特殊的发展模式,现有理论在指导大型社区进行慢行系统建设时存在不足,亟待完善。本文通过总结近几年规划设计工作中对城市慢行系统规划的认识,从慢行系统网络构建、慢行空间设计以及信息化建设三个方面考虑,提出了开展大型居住区慢行系统规划的思路和建议,以期在今后的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设计中得以更加完善。
-
-
王馨娜
-
-
摘要:
回龙观、天通苑地区位于北京市中心城区以北,作为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大型居住区,近年来交通拥堵、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日趋严重,居民反映强烈。2018年8月1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针对回天城市病开展有的放矢的把脉问诊。现实的治理实践既需要深入回天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又需要集聚各方面的智慧开展充分研讨。
-
-
AN Tonghe;
安童鹤;
SHEN Rui;
沈锐
- 《2017(第十二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城市中心城区的快速发展,各项功能不斯完善,城市用地不断向外扩张,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居住空间的边缘化和郊区化成为无法避免的趋势.城市边缘大型住区建设,一方面缓解了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钟摆式交通、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北京和天津城市边缘大型住区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京津两个特大城市边缘区大型居住区建设的分析研究,为在转型发展时期,大中城市解决和避免将出现的相似问题提供切实可借鉴的经验.
-
-
LIN Xiaoru;
林小如;
LI Haidong;
李海东
- 《2013第八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 2013年
-
摘要:
以电动小巴与居住区居民出行情况为观测点,以武汉市两个大型居住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两个样本的公交微循环系统进行评价.发现城市近郊大型居住区居民对电动小巴模式下的微循环系统具有较高利用率和满意度.基于机动灵活性、低成本高效率、绿色节能无污染三原则,提出系统在运营线路,营运模式,成本节约和公交衔接等4方面的改进建议及相应的设计策略.试图将具备灵活度与普适性的公交微循环系统优化模式进行推广,以弥补城市蔓延背景下大型居住区低碳交通规划人性化与多样性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