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82737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现代诊断与治疗、河南医学研究、吉林医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届中国南方骨质疏松论坛暨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年会等;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相关文献由279位作者贡献,包括党德军、宋春健、崔宏勋等。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82737篇
占比:99.98%
总计:682881篇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
-研究学者
- 党德军
- 宋春健
- 崔宏勋
- 曹福龙
- 林彩霞
- 段长永
- 程思琴
- 赵小刚
- 赵波
- 陈少青
- 陈志银
- 隋秀梅
- 马珍珍
- 马珑
- 黄永刚
- 黄聪超
- WANG wei-bing
- ZHANG zong-kai
- ZHAO Bo
- 丁春升
- 严亚玲
- 严鹏
- 于学军
- 于广海
- 于继洋
- 亢军强
- 付瑞玲
- 任龙龙
- 何旭辉
- 侯毅
- 俞哲平
- 倪善军
- 倪松
- 冉慕光
- 刘伟
- 刘兵
- 刘卿
- 刘唐浩
- 刘国庆
- 刘宁
- 刘宇波
- 刘岚
- 刘庆波
- 刘建军
- 刘忠国
- 刘日新
- 刘正鑫
- 刘波
- 刘煜炜
- 刘珂
-
-
徐宏杰
-
-
摘要: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睢宁县中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56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8例,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与观察组(28例,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后即刻与术后3个月胫骨平台后倾角(PA)与内翻角(TPA)度数,术前与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功能性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术前与术后3 d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疼痛、活动范围、行走能力、稳定性以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分值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显著升高,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用于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可有效提升胫骨平台稳定性,抑制机体内炎症反应,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下肢运动能力、功能性步行能力和生活质量水平,促进病情恢复。
-
-
羊鹏
-
-
摘要: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50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P=0.033)。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效果理想,具有推广价值。
-
-
王倩;
毕龙;
严亚玲
-
-
摘要:
目的观察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3D打印技术联合续断接骨汤治疗时,患者整体获益情况,旨在指导临床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期间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6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选取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63例,3D打印技术辅助内固定)与治疗组(63例,3D打印技术辅助内固定+续断接骨汤)。两组均治疗60 d。对比不同时点患者证候总积分、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功能(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估)、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骨代谢[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尿脱氧吡啶酚(Urine deoxypyridinol,DPD)]及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低切变值、全血黏度高切变值及血浆黏度)。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骨折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证候总积分、IL-8、CRP、OPG、ALP、DPD、全血黏度低切变值、全血黏度高切变值、血浆黏度变化趋势不同,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证候总积分、IL-8、CRP、全血黏度低切变值、全血黏度高切变值、血浆黏度较低,OPG、ALP、DP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联合续断接骨汤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不仅能够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还可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促进骨代谢,缩短骨愈合进程。
-
-
林华明;
李玉春
-
-
摘要:
目的 探究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7%,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中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差异较小,但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能够加速患者愈合,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降低术后患者并发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
-
荆安龙
-
-
摘要:
目的 通过改良双钢板法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展开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抽取的病例均来自于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在2019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复杂性胫骨平台患者,从中随机抽取出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且均由30例患者所组成.将通过常规双钢板法展开医治的患者收纳入对照组,将通过改良双钢板法展开医治的患者收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得到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两组患者的下地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比较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比较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下地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下地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改良双钢板法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术后康复速度快,值得临床应用.
-
-
吕战虎;
宋加诗;
王良勇;
欧阳国新;
汤志辉;
刘兵;
宋庆华
-
-
摘要:
目的 讨论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的"8"字钢丝一期固定疗效.方法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止点脱性骨折6例.入院行跟骨牵引,软组织恢复后行切开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用"8"字钢丝固定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术后常规随访,平均随访14月,手术疗效按HSS标准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10-20月,6例均获得骨性愈合,胫骨平台未出现明显塌陷,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87.86±4.29分).结论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一期处理可获得良好复位,骨折愈合,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疗效好.
-
-
隋秀梅;
马珍珍
-
-
摘要:
目的 探讨横断纵贯交互式健康宣教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FT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91例复杂性FTP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的45例为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2019年8至2020年5月的46例为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横断纵贯交互式健康宣教干预,比较两组知识掌握情况、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简版(DASS-21)、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 研究组知识总掌握率(93.48%)高于常规组(75.56%)(P<0.05);干预后,研究组ESCA、BI评分均高于常规组,DASS-21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横断纵贯交互式健康宣教应用于复杂性FTP患者,可提高患者知识掌握度与自护能力,缓解负面心理,改善生活质量.
-
-
杨江明;
祁志强
-
-
摘要: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长治市北大医疗潞安医院收治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0例,按照手术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26例行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比较两组相关手术指标值,分析术后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31% (24/326),高于对照组的66.67% (16/24),x2 =5.128,P=0.024.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表评分少于对照组(t=9.027、6.176、12.026、3.649,P<0.05),术后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5.065、20.648,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x2=4.638,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可缩短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
-
-
隋秀梅;
马珍珍
-
-
摘要:
目的探讨横断纵贯交互式健康宣教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FT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91例复杂性FTP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的45例为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2019年8至2020年5月的46例为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横断纵贯交互式健康宣教干预,比较两组知识掌握情况、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简版(DASS-21)、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研究组知识总掌握率(93.48%)高于常规组(75.56%)(P <0.05);干预后,研究组ESCA、BI评分均高于常规组,DASS-21评分低于常规组(P <0.05)。结论横断纵贯交互式健康宣教应用于复杂性FTP患者,可提高患者知识掌握度与自护能力,缓解负面心理,改善生活质量。
-
-
于学军
-
-
摘要:
目的:探讨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的治疗价值.方法:观察组为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有限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离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的愈合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7.14%,对照组为82.86%,P<0.05.结论: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膝关节镜辅助的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满意,且有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并加快术后康复进程.
-
-
ZHANG zong-kai;
张宗凯;
WANG wei-bing;
王伟斌;
袁义
- 《第十届中国南方骨质疏松论坛暨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年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对复杂胫骨平台后内侧,后外侧骨块的暴露及操作技术.rn 方法:2010年7月-2013年11月应用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2~51岁,平均35.6岁.Schatzker分型为Ⅳ型2例,Ⅴ型6例,Ⅵ型4例,所有病例都累及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合并有半月板损伤4例,合并有前交叉韧带损伤2例.受伤到手术时间7d~22d,平均10d.rn 结果:所有的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25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90min(60~180min),均愈合.按Rasmussen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优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达83.3%.rn 结论: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肯定,具有骨折暴露充分、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