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处方干预

处方干预

处方干预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药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3355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家庭医药、海峡药学、临床药物治疗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第八届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术大会、2013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年会、2012年第七次中美英医院药学服务高级论坛等;处方干预的相关文献由26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惠英、甄健存、张燕荣等。

处方干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8 占比:3.11%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3355 占比:96.63%

总计:3472篇

处方干预—发文趋势图

处方干预

-研究学者

  • 李惠英
  • 甄健存
  • 张燕荣
  • 杨梅
  • 赵福兰
  • 黄江
  • 于西全
  • 刘卫
  • 刘玉龙
  • 吴燕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康学栋
    • 摘要: 目的分析运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软件对处方干预的效果。方法调取处方前置审核系统中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数据,并将其与干预前(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门诊处方的情况对比分析,分析合理用药软件对处方干预的作用。结果不合理处方数由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干预前的4.40%降到了干预后的1.02%,说明软件的干预功能对临床医生规范开具处方起到了良好作用。结论应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可提高医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辅助医生正确开具处方,辅助药师实时审核,确保医师、药师高效沟通,实现软件辅助下的全处方点评,从而提升药学服务质量,保障合理用药。
    • 郭燕虾
    • 摘要: 目的分析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应用对门急诊处方质量的影响。方法福州市第二医院门急诊于2020年11月应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本研究于2020年1—6月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应用前抽取福州市第二医院门急诊处方单316343张,抽取2021年1—6月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应用后门急诊处方单411464张,分析门急诊应用前置审方系统前后的处方单质量变化(处方不合格率、处方单干预情况等)。结果处方不合格率比较显示,应用前置审方系统前处方不合格率为2.19%(6917/316343),应用后处方不合格率为0.85%(3511/411464),应用后处方不合格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前置审方系统后,门急诊每月干预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应用前每月干预率较为稳定,变化较小。结论门诊处方前置审方系统的应用以及审方规则的不断完善,有利于降低门急诊的处方不合格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刘海雄; 邓树荣
    • 摘要: 目的探讨药师对医院新生儿科肠外营养处方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新生儿科2020年(干预后)肠外营养处方3098张(涉及患儿255例)和2019年(干预前)的肠外营养处方6276张(涉及患儿430例),评价处方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结果干预前有不合理处方130张(2.07%),干预后有40张(1.29%),较干预前明显减少(P0.05)。使用了不合理处方的患儿,在2~3周观察期内均未出现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干预后的肠外营养处方总体合理,患儿使用后未出现新的不良事件,但仍存在用药及营养素配比不合理现象,药师应加强处方前置审核工作,发现不合理处方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 吕飞飞; 吕昌亮; 张盼盼; 高婕
    • 摘要: 目的统计分析淄博市中心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儿科不合格处方,总结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儿科药品合理使用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选取淄博市中心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儿科2021年1月1日至6月1日不合格处方并进行分析,采取多项措施对不合格处方进行干预。结果数据统计期间,PIVAS共审核儿科处方16086条,剂量范围不合理1494条,配伍浓度388条,给药途径272条,儿童用药45条,药物禁忌40条,相互作用13条,重复用药2条。干预措施实施后,不合格处方比例由19.50%下降至8.91%。不合格处方干预成功率平均为99.58%,干预失败主要集中于剂量范围。结论儿科用药不合理问题严峻,PIVAS应加强对该科室处方审核,同时处方审核药师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促进儿童药品合理使用。
    • 孔洁; 赵婷; 李惠英
    • 摘要: 目的分析我院2018~2020年门诊药房不合理处方,促进儿童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不合理处方32100张,并归纳总结。结果不合理处方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用药不适宜处方逐年下降;不合理处方退费率逐年下降。结论药师的干预水平不断提升,门诊处方质量得以改善,使门诊的退费率大大降低,提升了门诊患者满意度。
    • 陈巧燕; 常惠礼; 黄彩红; 麦露丝
    • 摘要: 目的 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收集了2019年1月~12月门诊西药房干预的不合理处方2332张,分析处方存在的问题,对处方诊断、用法用量、用药合理性等进行点评.结果 不适宜处方1712张(73.41%)、不规范处方523张(22.43%)、超常处方30张(1.29%)、特别关注处方67张(2.87%).问题处方不合理原因排名前三的为"输入错误造成极大或极小剂量用药"、"用法错误"、"诊断与用药不符",占比分别为18.87%、17.15%、12.35%.结论 实施处方实时干预,规范了临床合理用药,有效提高了药物治疗水平.
    • 谢晓露; 李锦清; 侯璇珠; 朱俊峰
    • 摘要: 目的 持续提高门诊处方质量.方法 抽取眼科中心实施门诊处方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2018年4月至9月,共80088张)和实施后(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共78156张)的门诊电子处方,分析不合理处方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实施前,不合理处方1419张(17.72‰),其中不规范处方1073张(13.40‰),不适宜处方332张(4.15‰),超常处方14张(0.17‰);实施后,不合理处方839张(10.73‰),其中不规范处方588张(7.52‰),不适宜处方246张(3.15‰);超常处方5张(0.06‰).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临床诊断遗漏占比由3.47‰降至2.35‰,药品剂量或用法错误占比由3.80‰降至1.69‰,转抄错误占比由7.33‰降至4.54‰,重复用药占比由0.17‰降至0.06‰,处方后记医师未签名占比由1.10‰降至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DCA循环法可提高门诊处方质量,加强技术及行政干预,事前、事后双向干预,加强与信息科、医务科、临床科室的沟通,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软件,可提高工作效率.第2次PDCA循环中,应继续加强行政干预,增加跟诊医师的用药及处方质量相关培训,将干预过程中电子信息系统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信息科,以不断优化电子处方的可操作性.
    • 吴劲松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合理用药处方干预中药剂师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100例不合理用药处方患者进行分析,将实施用药处方干预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不进行用药处方干预的小组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干预对于药剂师用药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用药和病情不符率4%比对照组14%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不合理用药处方率为12%比对照组24%显著较低,(P<0.05).结论: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药物干预,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不仅能够保证保证用药的安全性,还能提升药剂师的专业水平.
    • 谈泳梅; 苏倩
    • 摘要: 目的 分析某院骨科门诊用药处方干预实例,为规范处方干预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中处方点评结果判定标准,对某院2019年5月~2019年11月审方药师干预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判定不合理处方类型,寻找问题解决方法.结果 审方药师共收集干预处方200张,其中不规范处方占41.5%,用药不适宜处方占25%,超常处方占33.5%.结论 某院门诊仍存在不合理处方,处方干预可规范医生开方行为,应不断完善不合理处方干预措施,提高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杨莉
    • 摘要: 目的:研究处方干预对中药颗粒剂不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将实行处方干预前,即2018年5月-2019年4月期间开具的700张中药颗粒剂处方作为对照组,另选处方干预后,即2019年5月-2020年4月期间开具的700张中药颗粒剂处方作为观察组,共计1400张研究样本,对比两组处方的用药合理性.结果:干预前,各科室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用药不合理情况,干预后,各科室用药不合理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数据显示观察组用药不合理总发生率(1.29%)明显低于对照组(7.29%),P=0.0158,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处方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各个科室中药颗粒剂使用不合理的发生几率,提高了医师对相关药物的认知程度,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体疗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