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城市遗产

城市遗产

城市遗产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8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旅游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53430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美与时代·城市、城市问题、旅游研究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2014中国建筑学会年会、第二届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等;城市遗产的相关文献由19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松、邵甬、阮仪三等。

城市遗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53430 占比:99.74%

总计:53568篇

城市遗产—发文趋势图

城市遗产

-研究学者

  • 张松
  • 邵甬
  • 阮仪三
  • 伍江
  • 刘海汀
  • 刘祎绯
  • 彭兆荣
  • 李帅
  • 王世福
  • 石应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冬良; 康天宇; 邓龙海; 王屏
    • 摘要: 城市遗产是城市重要的历史见证,代表着城市的内在文化。以潍坊市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潍坊市的地方性特色进行解读,探讨了城市遗产旅游再利用的方法;提出对城市遗产旅游利用的地方性增强措施。结果发现,潍坊市的城市遗产旅游利用与地方性结合较好,通过城景结合、延用古代建筑风格建设城市重要建筑物、在城市遗产原址设立体验式项目等方式,将城市遗产融入城市发展框架,增加了地方性特色。依托地方性特色的城市遗产发展旅游是推动城市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仅推动了城市的经济效益、城市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更促进了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 李亮
    • 摘要: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以网络大数据为基础的新城市科学广泛应用的背景下,通过网络社交媒体获取苏州河的图像数据,探讨上海苏州河历史风貌集聚带有形属性和无形属性价值,利用深度学习从图像地理分布、图像内容识别、图像标签解析三个方面,描绘苏州河的所有价值特征.总结出苏州河有形属性价值和无形属性价值的占比为7:3,人们对外白渡桥及苏州河沿岸历史建筑关注度较高,通过摄影、购物、游船、展览、休息、建设、历史资料等方式与苏州河进行互动,并且苏州河在无形维度延伸到了更为深远的区域.
    • 马荣军; 李玲
    • 摘要: 本文旨在从城市遗产的角度对街道进行解析.在国际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街道的遗产属性归纳为历史表征、文化表征和美学表征三个子系统,并梳理了在这三个子系统的国际研究理论研究的线索,最终引发针对街道城市遗产属性的"保护"措施的讨论.
    • 彭兆荣
    • 摘要: 此次全球新冠疫情的重灾区为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而且迄今为止仍未停歇.这说明,以全球的整体眼光看,现代的城市建制已经出现了重大隐患和危机,急需反思和反省,进行方向上的调整,找出应对措施.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疫情在很短时间内得到了控制,除了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有力领导,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疫,中西医的有效结合等因素外,我国的城市建制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只是,这些作用相对比较隐晦,学者们对此关注较少.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新冠疫情给现代城市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进行评述,同时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引起相关部门和学术界的重视.
    • 张晨杰; 伍江
    • 摘要: 从老城厢的城市发展脉络入手,通过对于土地、道路街巷、建筑空间等方面的空间演变的研究,判断其遗产价值特征及现状作为城市遗产的空间组成,为保护及更新管控策略提供支撑.以演变研究为基础,重点结合新中国成立后老城厢空间形态的变化,从现状上海在保护和更新方面相关政策分析角度,剖析老城厢作为城市遗产的三个更新核心问题;众多的历史留存由于物质退化已经被列入旧区改造范围;经济效益的重视推动更新活动仍以旧区改造为主;基于遗产特征的更新方式缺乏相应实现路径.
    • 张睿; 叶洁楠
    •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运河变迁史,分析常州、苏州的城市背景以及发展过程中对运河的态度,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探讨当前保护发展运河文化需要思考的问题.
    • 铁钟; 夏翠娟; 黄薇
    • 摘要: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和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城市中的建筑、空间和场所所承载的城市记忆逐渐变得模糊,城市记忆的数字化保存、再现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上海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发源地,除了有形的历史建筑外,与之关联的红色文化信息资源尤为庞大,可作为建筑、空间和场所组成的三维空间的第四维.本研究旨在实现"城市记忆"的"四维性",助力文旅融合.经过跨机构的数据融合和超越文化记忆载体的知识融通,通过"上海记忆——红色旅游"文旅融合实践中的红色文化信息资源数据化创新设计和实践,将红色文化信息资源与城市遗产有机地结合.数据化创新设计中的数据融合、知识融通、可视化与增强现实技术有助于解决红色文化信息资源的数据异构性问题,有助于可交互可体验的叙事性表达,展现城市记忆的场景性、情节性、时空性等特质,促进城市记忆的留存、提升红色文化认同感与社会凝聚力.
    • 郝美梅
    • 摘要: 平遥古城作为一项城市遗产,记载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情况.城市遗产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情怀,是人类精神承载的依托,透过城市遗产可以分析历史的兴衰变化.本文主要分析了平遥古城遗产的保护和旅游管理方法相关内容,总结了平遥古城旅游开发的情况,分析了古城在保护和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阐述了平遥古城遗产保护与旅游管理的有效措施,目的是借助城市文化遗产更好带动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推动我国产业的升级.
    • 张剑葳; 戎卿文
    • 摘要: 在北京的历史遗迹中,金中都城市与城墙遗迹大多感知度欠缺,惟“燕京八景”的实体遗存虽然不断变迁,但其物质和物象始终在历代人们认知中延续.究其深层原因,在于人们对历史景观读取过程中结构性、整体性认知的重要作用.受此历史智慧启发,结合城市历史景观理论,思辨其共时性、历时性问题.
    • 徐子齐; 孙葆丽; 董小燕
    • 摘要: "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是2017年国际奥委会对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模式所进行的最新规划,以及落实《奥林匹克2020议程》中有关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具体措施.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对北京冬奥会城市遗产进行探究,可以有效建立北京冬奥会城市遗产的创造路径和维度,实现城市遗产愿景,确保城市遗产的长久效益得到发挥.研究表明:"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在设施建设、城市生态、组织治理和人文建设四个方面为北京冬奥会城市遗产创造提供了实现策略.推动北京、张家口乃至于京津冀城市群落的协同发展,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给予城市居民具有"尊严感"的生活体验,最终使北京冬奥会的城市遗产得到全面挖掘,形成赛事与城市的双赢互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