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空间演变

空间演变

空间演变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8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经济计划与管理、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1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77380篇;相关期刊229种,包括资源开发与市场、地理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2015建筑历史研究与城乡建筑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2015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暨中国民族及传统村落保护与建设峰会等;空间演变的相关文献由84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杰、刘加平、刘波等。

空间演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1 占比:0.45%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77380 占比:99.50%

总计:77767篇

空间演变—发文趋势图

空间演变

-研究学者

  • 张杰
  • 刘加平
  • 刘波
  • 吴映梅
  • 庞骏
  • 李孝坤
  • 杨庆媛
  • 王芳
  • 金云峰
  • 陈晓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陆巧媛; 张磊; 宁常郁
    • 摘要: 使用2000年、2010年、2020年3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借助ArcGIS软件和GeoDa软件,运用人口密度法、人口分布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崇左市边境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崇左市边境地区的人口集中分布在各县(市)的中心镇,中心镇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人口趋于分散,各乡镇之间的人口密度差异不断加大,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的情况愈发严重。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崇左市边境地区的人口密度并未形成显著的高、低集聚空间特征,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则显示人口低密度乡镇有增多的趋势。
    • 黄龙; 刘胜雪; 魏家佳
    • 摘要: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浙江省人口老龄化水平较高,存在基数大,发展快的特征。本文通过浙江省统计年鉴和国家地理信息中心收集矢量地图,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其空间格局特征。发现:①浙江县域尺度出现人口老龄化加深的情况,并且出现“北高南低”的特征;②浙江人口老龄化的热点地区从湖州、嘉兴等地向宁波、舟山等地转移;③浙江人口老龄化方向出现东北 -东南向东北 -西南方向变化的趋势。根据浙江省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和演变特点,给予相关意见:如重视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将养老产业、医疗产业等结合人口老龄化的分布特点进行配套建设;鼓励生育,吸引人才,以缓解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重视热点地区养老体系的完善,将人口老龄化热点地区打造成示范点等。
    • 张兵; 仲敏
    • 摘要: 由于宏观经济及市场认受程度不同,绿色建筑在地理分布上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异特征。以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能源环境、产业结构、行业结构4个维度选取指标,综合运用熵权法对绿色建筑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并通过自然间断点、变异系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绿色建筑总体处于低水平,具有地域差异性,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绿色建筑发展水平差异程度较小,并且这种空间差异在整体上有缩小的趋势;另外,我国绿色建筑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随着时间的演变,空间聚集性逐渐加强,而省域之间的绿色建筑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些分析结果有助于为绿色建筑区域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 陈秀玲; 王东方
    • 摘要: 随着海西城市群的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其城市物流的发展问题也受到关注。物流产业集聚有利于发挥溢出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文章对2003-2018年海西城市群物流业的集聚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群物流产业的集聚水平在研究期间内呈现下降趋势,城市群内的差距逐年上升。物流业集聚水平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但空间发展不均衡,两级分化较为突出,高集聚区域没有明显增加,低水平集聚占比超过一半,城市群群体效应未发挥。研究期间海西城市群的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由东至西逐渐减弱的趋势,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东西空间异质性。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提高海西城市群物流业集聚水平,减少区域内不均衡的对策建议。
    • 胡云耀; 刘燕; 冷蕊蕊
    • 摘要: 以云南省2007年、2011年、2015年和2019年的面源数据为基础,从资源基础质量、生产要素质量、农业产出质量、农业效益质量、农业结构质量5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16个市(州)的综合得分;采用莫兰指数对研究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9年云南省大部分市(州)高质量农业均得到了发展,但地区间的差距较大;云南省16个市(州)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且区域间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实现了不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提出提升农业竞争力、农产品质量、农民效益,把握三产融合契机、坚持发展绿色农业的对策建议。
    • 纪惠文; 查小春
    • 摘要: 以位于秦岭东部的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为研究对象,基于Google Earth历史影像提取2010、2015和2019年丹凤县乡村聚落斑块数据,采用景观格局空间分析、ArcGIS空间分析和核密度方法,对丹凤县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特征进行时空动态研究,并采用地理探测器进一步探究丹凤县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从乡村聚落规模看,2010—2019年丹凤县乡村聚落数量和密度减少,但聚落面积增加,空间扩张程度明显。从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看,聚落密度呈西南高、东北低分布,县域内高密度核分布分散、类型多样、连续性不强,其范围逐渐缩小并向乡镇中心移动,乡村聚落沿低地缓坡、河流道路两侧分布的指向性加强。地形等自然因素塑造了丹凤县乡村聚落基本空间格局,并对乡村聚落演变的影响持续增强;距交通、河流距离等区位因素和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因素是推动乡村聚落空间演变速度及空间分布模式的重要动力。研究结果可为丹凤县乡村振兴、聚落空间优化布局等提供理论依据。
    • 史焱文; 李小建; 张少楠; 陈强
    • 摘要: 聚焦农业产业化典型区聚落空间演变,以花木产业发展较突出的河南省鄢陵县为案例,利用大比例尺空间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空间统计General G指数、核密度估计法、齐夫指数、多元回归模型,对鄢陵县聚落空间演变及驱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75—2017年鄢陵县聚落空间分布表现为“整体随机、局部集聚”的特征,在规模上表现为“低值集聚、高值分散”的分布特点,在数量上呈现出显著的南北空间分布差异;(2)在空间体系关系演变上,鄢陵县聚落体系的齐夫指数随花木产业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逐渐趋近于齐夫定律(q=1);(3)自然禀赋、花木种植历史基础、花木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村民人居环境改造意愿等是鄢陵县聚落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 章瑞; 王凯平; 张云路; 李雄
    • 摘要: 市域生态空间是城乡发展的绿色基底和生态基础,其协同联系“山水林田湖草”各生态系统,是动植物和自然生态多种过程的空间载体,同时也是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市域生态空间体系,是实现市域层面生态系统稳定,协调城市发展和自然保护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实现城市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现有的市域生态空间规划重视不够,其静态的、定性为主的规划方法严重滞后,存在一系列不足与缺陷:1)重城区,轻市域;2)重主观定性,轻客观定量;3)重被动落实,轻主动响应;4)重静态蓝图,轻动态模拟。其空间规划成果远不能达到预期,无法应对城市化对市域生态环境和资源所带来的影响和威胁。以宁波市域空间为对象,以市域生态空间演变为出发点,从生态空间的安全格局、结构特征和用地类型转移3个方面,通过对2000年、2010年和2018年3个时期的市域空间演变的定量化分析,揭示市域生态空间演变的特征与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新型市域生态空间重构的方法和内容,提出空间优化的策略:针对安全格局层面生态适宜性衰退、结构层面连通度下降、地类层面绿色空间减少的问题等,通过确定生态核心,构建绿色空间廊道,筛选关键节点,对其分别进行分级、保护,最终重新构建起良性的宁波市域生态空间体系,并针对优化结果进行评价与修正。从市域生态空间3种类型演变分析入手,以“演变⁃响应⁃重构”为逻辑指导市域生态空间规划,积极探索了应对城市化影响下市域生态空间优化的新方法,为市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综合体的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
    • 陈宇; 车震宇
    • 摘要: “侗乡第一寨”——肇兴侗寨的旅游业正在稳步前进。自旅游开发以来,肇兴侗寨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侗寨旅游发展的历程和现状,然后从空间角度出发,探讨旅游开发影响下肇兴侗寨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特征及规律,并总结在旅游影响下乡村空间演变的动力机制,以期为旅游村寨的发展提供参考。
    • 吴会; 金荷仙
    • 摘要: 道教踪迹始于唐代的安徽齐云山,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状态。经过多方促进形成的满足信众朝山进香通行需求、观赏需求的香道,成为齐云山一个景观丰富的线性空间。在自然环境基础上,探寻促进齐云山作为道教名山发展的3个主要社会性缘由:道教、徽商、香会。并通过古籍查阅、现场调研所得资料,以图文互证的方式,从开端、发展、高潮和终局4个空间演变阶段来研究齐云山香道的景观序列,揭示其各部分空间的景观特征及标志性景观背后表达的意蕴。由此,可更加清晰地了解古代道教名山的景观空间营造,对现代相关类型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