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表位移

地表位移

地表位移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18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37246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2015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十二届全国桩基工程学术会议等;地表位移的相关文献由642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在林、尹志强、李浩等。

地表位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 占比:0.37%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37246 占比:99.57%

总计:37405篇

地表位移—发文趋势图

地表位移

-研究学者

  • 杨在林
  • 尹志强
  • 李浩
  • 刘天翔
  • 刘殿魁
  • 刘鼎文
  • 卿晓霞
  • 孙锐
  • 宋文尧
  • 徐日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蔡坤滨
    • 摘要: 为研究微型型钢混凝土组合抗滑桩的支护效果,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某地区滑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微型型钢混凝土组合抗滑桩桩位和锚固长度的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对边坡地表位移进行了监测,对抗滑桩支护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抗滑桩处于边坡中上部,其支护效果最佳;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随着锚固长度先迅速增大,当H;/H;≥2后,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增长速度放缓,可见当锚固长度超出一定范围后,增长锚固长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显著减小;持续暴雨对边坡变形及稳定性有极大影响;抗滑桩变形在规定范围内,微型型钢混凝土组合抗滑桩起到了抗滑作用,边坡一直处于蠕滑变形。
    • 陈涵; 魏纲; 叶馨; 齐永洁
    • 摘要: 盾构施工中注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研究注浆对周围土体的影响规律有助于控制土体位移。分析了盾构隧道施工中整环注浆对地表位移的影响,用体积膨胀来模拟注浆效果,建立了4种注浆膨胀模型,基于随机介质理论推导了注浆环膨胀引起的土体位移计算公式;分析了不同隧道埋深、隧道半径、注浆长度和膨胀率对地表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种整环注浆模型计算得到的横向地表位移曲线呈正态分布;浅埋隧道在进行盾构施工时穿越中心的地表位移明显,适当选取较小的注浆长度能够减小地表穿越中心点处的最大隆起值;当膨胀率在合理范围内,膨胀率越大,地表隆起越大,这与工程经验相符合,其中注浆率和修正系数K还与土质条件、盾构隧道半径等因素有关。
    • 魏纲; 陈涵; 叶馨; 齐永洁
    • 摘要: 盾构施工中注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实际工程中可能会出现由于注浆量不足而引起的非整环注浆,造成较大的土体扰动。文中分析了盾构隧道施工中非整环注浆对地表位移的影响,用体积膨胀来模拟注浆效果,基于随机介质理论推导了非整环注浆膨胀引起的土体位移计算公式;分析了不同隧道埋深、膨胀区半径对地表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计算得到的横向地表变形曲线大致呈对称分布,非整环注浆计算所得的纵向地表变形在不考虑土体损失情况下大致以注浆位置为中心对称;隧道埋深越浅,地表沉降最大值增大越明显;膨胀区半径取较小时,即注浆量较小时,注浆造成的隆起会减小,但因为未完全有效填充间隙,沉降最大值会逐渐增大。
    • 杨树才
    • 摘要: 为了降低煤炭开采对地面构筑物影响,并为矿井采面回采提供数据支撑,以莒山煤矿ZF306综放工作面回采为工程实例,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方法对厚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采面回采后地面发育有地表沉陷盆地及地表裂缝;地质构造对地表下沉量有显著影响,在X3陷落柱影响附近地表下沉降均有所增加,其中Z6测点下沉量达到2562mm;在采面回采过程中地表移动变形呈现渐变趋势,其中活跃期引起的地表下沉量占到地表全部下沉量的93%.
    • 付晨; 郭润志; 王建西
    • 摘要: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网络地质安全监测预警系统项目为背景,选取北京市房山区G108国道王家台不稳定斜坡及堂上村泥石流两个典型区域,通过布设GNSS设备监测地表位移情况,阐述了GNSS地表位移监测的点位选择及埋设、监测网的布设、数据处理等内容.对2019年4—7月GNSS监测数据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地表位移发生一定变化且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相对稳定,可作为地质灾害安全监测预警的数据依据.
    • 郭峰
    • 摘要: 以某港口大道全线软土地基为研究对象,结合三种软基处理方法,使用路基沉降监测仪器对地表沉降进行监测,收集并分析地表位移和孔隙水压力以判断土体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对比分析了采用不同软基处理方法对地基处理后的沉降量,结果表明:与排水固结法相比,抛石强夯法和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处治技术在软土地基沉降控制中效果更好.
    • 李路; 徐鹏; 贺超; 王乃斌; 邹平; 王飞飞
    • 摘要: 为了得到刚果(金)某铜钴矿深部矿体采场最优矿房宽度、地表危险范围与岩层移动角,采用数值模拟软件MIDAS?GTS/NX建立了不同矿房宽度的三维精细化模型,得到了地表位移、矿房应力与塑性区分布,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地表危险范围与岩层移动角.结果表明,依据地表位移、矿房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和矿房塑性区,判定矿房最优宽度为18 m左右;比较了3种矿房宽度条件下的地表危险范围,以采场宽度18 m开采深部矿体产生的地表移动危险变形较为合理;依据数值分析结果,岩层移动角推荐73°~82°.研究成果可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 赵倩
    • 摘要: 为能够更全面、有效治理地表塌陷、产生裂缝以及耕地、建筑物变形倒塌均为煤矿开采带来的问题,以亭南煤矿204工作面为例,在分析其地质条件及巷道布置的基础上,基于观测线布置原则设计了匹配204工作面观测站,并设计了观测方案,最后对1-8观测线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 GPS全站仪在对地表位移移动规律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魏平
    • 摘要: 上海宝山临江商务中心基坑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围护,加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基坑周围环境较复杂,管网密集,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严格监控措施.基坑监测项目有基坑围护结构、支护监测,场地周边环境监测,现场巡视检查.监测结果表明:地下管线竖向、水平位移、长江防汛大堤竖向位移和累计变形值、立柱竖向位移、坑外地表竖向位移、围护结构测斜向基坑内累计变形值均有超过报警值.监测过程中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调整施工方案、采取应对措施,施工过程中未现异常情况,变形基本可控.
    • 李建勋; 李旭; 李磊
    • 摘要: 传统预测系统在运行中出现沉降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误差的问题,为了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设计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煤矿开采中沉陷预测系统.通过选型系统控制装置与沉陷数据采集装置,完成了对系统硬件结构的规划;采用构建3层预测模型的方式,掌握了煤矿层地表位移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参照grid指令,将区域划分为平行网格,对前端获取的地质图像进行坐标转换,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反向检验,检验结果符合预测规律时,输出预测结果,完成系统设计.经对比试验,证明设计的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结合多种不同因素,实现了对煤矿开采地层沉陷的精准预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