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积累指数

地积累指数

地积累指数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990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应用海洋学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安徽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第89次学术会议暨2006年全国水处理、节水节能及环保精细化学品学术交流会等;地积累指数的相关文献由407位作者贡献,包括宋泽峰、王晓、韩宝平等。

地积累指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1.0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8990 占比:98.91%

总计:9089篇

地积累指数—发文趋势图

地积累指数

-研究学者

  • 宋泽峰
  • 王晓
  • 韩宝平
  • 马建华
  • 冯启言
  • 刘炜
  • 崔邢涛
  • 弓晓峰
  • 张显龙
  • 李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嘉良; 梅晓洁; 方宁; 郭亚丽; 周维奇
    • 摘要: 河湖生态修复是当前流域水环境治理的重点。文中针对镇江市域内22个具有代表性的河湖断面,分析河湖底泥中的6种重金属(Zn、Cu、Pb、Ni、Cr、As)含量,分别用地积累指数和内梅罗指数评价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揭示镇江市河湖底泥重金属的污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湖底泥中Zn、Cu、Cr、Pb、Ni、As元素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61.95、64.49、111.16、63.31、45.21、11.97 mg/kg,单元素分别有95.45%、95.45%、63.64%、77.27%、77.27%、9.09%的点位超过江苏省土壤背景值。通过地积累指数和内梅罗指数评价发现,镇江市城区河道重金属污染程度比城区外围河湖严重,其中古运河和江南运河是镇江市重金属污染相对严重的河道,其主要原因与河道周边的生活区、商业区、交通排放尾气和工业排放废水等人类活动相关。对于污染较轻的城市外围河道底泥,可利用生物原位修复技术吸附重金属;对于污染较严重的中心城区河道底泥,可采用异位修复技术固化重金属,处理后的渣土用于可工程回填等。
    • 蒋起保; 欧阳永棚; 章敬若; 饶建锋; 吴美仁; 张伟
    • 摘要: 为了解江西省贵溪市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程度,笔者收集了该地区600个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对水系沉积物中各重金属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研究区地质体分布特征,笔者认为重金属高值区的形成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地积累指数显示贵溪南部水系沉积物中Pb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高,分析认为该区Pb污染主要由燕山期火山岩富含Pb元素引起。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显示研究区Hg、Cd 2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较高。研究结果对该区域的环境污染治理和土地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 苏海民; 孙朋; 张勇
    • 摘要: 采集宿州市煤矿区40个土壤样品并测定其Zn、Cr、Cd、Pb、Cu、As的含量,运用标准化法和相对累积频率法确定各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基线值,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积累指数法和富集因子法评价宿州市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富集状况.结果表明:(1)除Cd外宿州市煤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的风险筛选值,但基本都高于宿州市非矿区土壤环境背景值;(2)两种方法计算的重金属地球化学基线值比较接近,取两者平均值得到宿州市煤矿区Zn、Cr、Cd、Pb、Cu、As的地球化学基线值分别为63.93、67.20、0.32、20.26、23.62、13.90 mg/kg;(3)6种重金属地积累指数排序为Cd>Cu>Pb>As>Zn>Cr,Cd、Cu和Pb基本处于无污染至轻度污染状态,Zn、Cr和As大多处于无污染状态;(4)宿州市矿区土壤Cd、Cu属中度富集,Pb、As、Zn和Cr为轻度富集,Cd、Cu富集因子呈偏态分布,不同采样点富集程度差异大,Zn、Cr污染程度相对集中、均匀,宿州市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为活动的扰动,主要污染元素为Cd、Cu,其次是Pb.
    • 杨维鸽; 岳军伟; 张雁
    • 摘要: 重金属是威胁林地生态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为了了解商洛金凤山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特征和污染状况,在金凤山核桃、刺槐、构树和橡树4种人工林地采集了25份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u、Pb、Cr、Ni、Zn的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了4种人工林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情况.结果 表明,金凤山4种人工林地土壤重金属元素Cu、Pb、Cr、Ni、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53,13.7,16.4,1156,57.3 mg·kg-1,大小依次为Zn>Cr>Pb>Ni>Cu,均未超过陕西省土壤重金属含量背景值.地积累指数表明5种重金属均无污染风险,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表明土壤整体质量已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刺槐林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属于中等,其他3种林地土壤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低等.
    • 他维媛; 康桢; 孟昭君; 金盛华; 杨幸; 郭龙飞; 赵东旭; 张馨
    • 摘要: 秦岭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秦岭作为中国贵金属和多金属矿产资源富集区,矿业开采效益巨大.矿山开采和冶炼不可避免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研究矿业生产过程中土壤重金属污染污染特征及其危害对秦岭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意义重大.该研究以秦岭地区某一曾从事过燃煤发电和锌冶炼、目前已停产的工业企业场地为研究对象,对土壤中砷、镉、铜、铅、汞、镍和锌7种重金属进行测定,采用Muller地积累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污染特征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在土壤中均有检出,砷、镉、汞、锌的检出最大值为对应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1.54、1.29、1.49、2.45倍;在空间上7种重金属浓度均表现出由生产区向四周衰减趋势,砷、铜、铅和锌在土壤表层和深层污染程度表现不均一,镍基本无污染;镉和汞的地累计均值分别为5.72(陕西省)、5.715(国家)和6.74(陕西省)、6.71(国家),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2376.55(陕西省)、2367.20(国家)和6400.45(陕西省)、3148.30(国家),属于严重污染等级且危害程度极强;将所有重金属元素指数累加,生态危害风险级别达到D,该场地生态危害程度极强,需进行严格管控及治理.该研究可为秦岭地区同类型企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鉴,也为构建秦岭区域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 宋泽峰; 蔡奎; 樊超; 王丰翔; 栾卓然
    • 摘要: 论文通过采集河北平原农业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重金属Cu、Zn、Cr、Cd、Ni、Pb、Hg及类金属As的含量.首先运用ArcGis预测了重(类)金属的空间分布图,然后通过地累积指数法(Igeo)对研究区农业土壤进行了污染程度评价,最后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重金属污染物来源进行了解析.研究结果表明,除Ni、Cr、As外,Cu、Zn、Cd、Pb、Hg重金属大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尤其是Cd、Hg的大部分样品地累积指数大于1,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空间分布图显示,Cu、Zn、Cd、Pb和Hg重金属分布范围广,尤其是Hg元素.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重(类)金属主要来自于施肥、 燃煤、 汽车尾气等多方面污染.通过上述结论,论文提出了防止重(类)金属污染的相关的管控措施.
    • 洪申申; 陈倩倩; 鲍张毅; 李伟泽; 陈松
    • 摘要: 以宿州学院教育园区为研究对象,使用硼酸垫底压片法X荧光光谱分析对该校区范围内23个土壤样品中的Mn、Hg和Zn进行了检测,进而利用数理统计、描述性统计分析、地积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以及土壤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等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和极差均较大,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宿州学院教育园区的地表土壤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处于轻度污染水平,校园重金属污染问题亟需解决;地表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与分布特征会受到高密度人口活动的影响,不同元素所受的程度也会存在着差异,高密度人口活动对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影响较大,一般表现为重金属元素富集。
    • 宋泽峰; 蔡奎; 樊超; 王丰翔; 栾卓然
    • 摘要: 论文通过采集河北平原农业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重金属Cu、Zn、Cr、Cd、Ni、Pb、Hg及类金属As的含量。首先运用ArcGis预测了重(类)金属的空间分布图,然后通过地累积指数法(Igeo)对研究区农业土壤进行了污染程度评价,最后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重金属污染物来源进行了解析。研究结果表明,除Ni、Cr、As外,Cu、Zn、Cd、Pb、Hg重金属大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尤其是Cd、Hg的大部分样品地累积指数大于1,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空间分布图显示,Cu、Zn、Cd、Pb和Hg重金属分布范围广,尤其是Hg元素。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重(类)金属主要来自于施肥、燃煤、汽车尾气等多方面污染。通过上述结论,论文提出了防止重(类)金属污染的相关的管控措施。
    • 赵肖依; 魏海峰; 黄欣; 赵雨朦; 霍玉洁; 夏宁; 何洁; 张明亮
    • 摘要: 为了解环渤海滨海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水平,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渤海周边13个站位中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地累积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环渤海重点地区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沉积物重金属元素铜Cu离子浓度为0.08~6.85 mg/kg,锌Zn离子浓度为16.29~94.48 mg/kg,铅Pb离子浓度为6.64~8.85 mg/kg,镉Cd离子浓度为0.00~0.76 mg/kg;重金属元素Cu、Zn、Pb和Cd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24、53.09、7.85和0.26 mg/kg;4种重金属平均值的地积累指数Igeo<0,均无污染.个别站位Cd评价为轻微污染.单项重金属Cu、Zn、Pb、Cd平均值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40,为低度污染,个别站位Cd的评价为中度污染.4种元素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150,为低度污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