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语言
图式语言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绘画、工艺美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1526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商情、文艺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2年风景园林教育大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等;图式语言的相关文献由18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云才、周维、韩丽莹等。
图式语言—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526篇
占比:98.76%
总计:11671篇
图式语言
-研究学者
- 王云才
- 周维
- 韩丽莹
- 崔莹
- 张瑾
- 李菲菲
- 李辉周
- 汪炀
- 汪笑楠
- 牛杰
- 王珲
- 邓中云
- 邵大箴
- 郑明
- 陈海宁
- 魏瑛
- 乔璐
- 何严松
- 何明
- 余婷玮
- 傅京生
- 傅文
- 冀惠惠
- 刘冠鹏
- 刘勃
- 刘奕杉
- 刘泽青
- 刘瑶
- 卢进林
- 古文怡
- 史晓明
- 叶磊
- 叶莉
- 吉皓哲
- 吴国良
- 吴沿超
- 周彦姿
- 周梦涵
- 周清波
- 周琴琴
- 唐甜
- 姜超
- 孙姗姗
- 孟晓东
- 富君
- 岳邦瑞
- 崔芊浬
- 崔陇鹏
- 巨海波
- 巫京蔚
-
-
周梦涵;
张家瑜;
袁阳;
朱里莹
-
-
摘要:
运用图式语言方法对清中期九曲溪五曲处的文化景观空间进行“字”、“词语”、“词组”拆解,提炼出遗址与遗迹、建筑与设施、自然与石刻等3大类文化景观空间共计“57字-33词-5词组”以及8种组合模式,并根据“完好-部分完好-消失”3个等级的保存情况,提出不同组合模式下的保护策略与建议,为武夷山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
-
邱慧;
何严松;
赵杨;
沈守云;
胡希军
-
-
摘要:
我国多元的地理风貌孕育了别具一格的传统村落水适应性空间,凝结了大量的生态智慧经验。图式语言是一种基于图式和图式逻辑探索空间类型与形成关系的方法。本文从“图式语汇”“空间语法”和“空间语境”三个方面构建了水适应性空间图式语言研究框架,并以张谷英村为研究对象,对传统村落水适应性空间的组成、布局特征和过程机理进行了分析。图式语言的空间普适性有利于追溯传统村落水适应性空间形态的本源和形成机理,也有利于地域性传统村落营建智慧的挖掘。
-
-
潘莹;
白佳钰;
施瑛
-
-
摘要:
乡村景观是人类活动作用在自然基底上形成的综合性区域景观体系,在区域尺度上对景观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并做区划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不同地域文化下的人地关系。以粤东福佬民系这一族群所在区域为研究对象,选择主导土地覆被这一敏感性指针,对区域景观类型特征进行描述与度量,最终依据区划原则划定沃土之乡、荒埔之乡、山野之乡、丘谷之乡、海滨之乡五大景观分区。进而在区域和聚落2类空间尺度下,借助景观指数及图式语言,探明了粤东福佬区域内5类典型乡村景观特征。在风景园林学科背景下,探索了一套新的乡村景观区划研究路径,为区域尺度的传统乡村景观特征研究提供了思路。
-
-
汪炀
-
-
摘要:
桃源木雕人物图式呈现出和美聚巧、广觉灵动的质感,质朴与巧思并存,整体图式语言元素丰富,其中以计白当黑为主要构图韵律,通过单色、双色表现,散点透视,以1∶5与1∶6的头身比例而非1∶7的比例来处理基本形。雕刻手法杂糅,浮雕、透雕和圆雕相互映衬,其中浮雕人物衣纹基本上以莼菜条式为主,人物动态线明显,使其灵动俊美、绝不僵化,相当注重生命感、运动感的体现。其木雕人物的题材以各类故事为主,常以组合形式出现,人物动作图式表达完整。再者是地处渝东南门户、湘黔咽喉、湘粤交接之地,图式语言多有荆楚巫傩祈愿之风。上述这些特点并不独立成式,而是相互联结、相互影响以构成桃源木雕人物的独特特征。
-
-
巫京蔚;
洪婷婷
-
-
摘要:
小城镇作为城乡交汇的融合剂,其布局形态的发展既需要考虑对山水交融田园风光的留魂,也需要考虑居民对城镇发展的物质形态追求,这二者的平衡发展尤为关键。文章运用图式语言研究小城镇规划布局形态,通过对清流县核心城区图式语素、语法、语境的解析,可得其在向北扩张的城镇化进程中,遵循山水协调的理念,始终传承自由环状、富有韵律的空间基因,以此为基础可以对清流县未来规划布局形态的演化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樊海强;
王悦纯;
乔璐;
沈静雯
-
-
摘要:
基于图式语言理论,探讨大学校园人文资源的挖掘及人文景观的塑造方法。以福州大学怡山校区为例,建构了人文资源挖掘的框架:历史遗存+学科特色+人文精神。历史遗存是物质载体;学科特色反映核心功能;人文精神是内涵。提出了人文景观重塑的路径:语汇重塑→语段拼接→篇章串联。通过多元化手法获取特定的景观语汇,将语汇拼贴成表达场所精神的语段,再通过文化长廊和林荫步道将语段串联成篇章,构成完整的校园景观系统。
-
-
林梅
-
-
摘要:
如何让抽象的数学知识与问题外显化,识图、作图、析图,是个很好的抓手.初中生几何直观能力存在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发展.教师要不断激活学生的图感,不断挖掘学生读图,画图,析图、创图的能力,采取合理的措施,将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理念始终贯穿于初中教学,根据不同能力阶段,利用图式语言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
-
沈蕾
-
-
摘要:
大学校园是培育人才的教育基地,也是校园综合活动空间的重要载体,良好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有利于传承校园精神和彰显校园特色,提升师生对校园的归属感。以中山大学康乐园小区与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为例,总结大学校园建筑、校门、广场、雕塑小品、植物五大校园景观图式语言要素,并从景观词句、语法、修辞手法等方面,分析其图式语言特征,探索和归纳总结各要素组合的逻辑关系。
-
-
刘奕杉;
陈莎
-
-
摘要: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我国目前乡村规划的重要议题,而现有研究缺乏对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的分析。本研究以川西藏族传统村落充古村为例,运用图式语言梳理了村落空间布局的语言逻辑,建立其图式语言体系,结果表明:(1)充古村空间布局分为居住空间、连接空间、其他空间、复合空间,从其中可提取14类56种图式语汇;(2)充古村空间布局的构成中,不同空间元素通过排列组合,形成了复杂多变的设计语法,但整体而言,其结构相对单一;(3)充古村空间布局形成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和宗教文化的影响较深,整个语言体系都展现了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本研究旨在探索传统村落空间布局耦合背后的过程与肌理,为传统村落空间布局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
-
温泉;
牟鹏;
徐辉
-
-
摘要:
以重庆酉阳国家级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图式语言的逻辑方法,通过提炼不同空间尺度下图式语言的字、词、词组等基本要素,结合村落的自然地域条件和历史人文环境解析其不同尺度要素间的句法和语法关系,形成酉阳溪流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图式语言体系。进一步分析了其公共空间适应性建构逻辑:“三生”空间的互嵌互动、空间场所的情景交融、邻里节点的立体多维。并通过图式语言视角针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保护和营建提出了元素表达、系统串联和仪式布景三条解决路径。
-
-
王云才
- 《2012年风景园林教育大会》
| 2012年
-
摘要:
生态属性是景观的主要特征之一,景观生态学、人文生态学和景观的语言是景观生态化设计教学的三大理论基础,"图式语言"则是"景观的语言"的主要理论分支.图式语言是一种空间特征和模式比较明确的表达形式,是对景观生态化设计过程和空间模式描述的图形化语言体系.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图式语言教学在于让学生掌握生态景观的基本构成、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和基本功能以及这些特征在图形上的构成与组合特征.通过典型生态空间的识别与感知教学、图式语言的基本构成教学、基本图式语言教学和组合图式语言教学,掌握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图式语言体系.并通过图式语言在景观生态化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建立起一座教学融通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