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固率
含固率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9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建筑科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294321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沼气、机电信息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五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染料与染色学术研讨会暨信息发布会、第七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等;含固率的相关文献由404位作者贡献,包括万伟、刘今强、刘光等。
含固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4321篇
占比:99.96%
总计:294429篇
含固率
-研究学者
- 万伟
- 刘今强
- 刘光
- 卢宁
- 崔运喜
- 张盼月
- 李铬
- 刘春阳
- 吴灿东
- 崔福义
- 徐锦龙
- 戴家旗
- 杨跃金
- 毛海良
- 王松林
- 王虎明
- 聂文渊
- 费霞丽
- 郑征
- 阮文权
- 陈浩
- 马剑斌
- 高瑞丽
- 魏婧娟
- 任洪强
- 何品晶
- 何国富
- 公彦猛
- 冯晶
- 刘文静
- 刘雪羽
- 占玲骅
- 吕凡
- 吴世峰
- 吴刚
- 吴鑫
- 周艳
- 唐红玲
- 岳婵媛
- 崔铭昊
- 张一帆
- 张小梅
- 张昊巍
- 张瑞
- 张皖秋
- 张艺臻
- 张雨辰
- 徐东海
- 徐勇鹏
- 徐国民
-
-
吴玮;
季倩;
许晓毅;
张如锋
-
-
摘要:
为提升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运行效率,降低水厂耗水率,开展排泥水预处理试验和浓缩池动态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与预处理前相比,投加0.3 mg/L阳离子型PAM,可以使排泥水中粒径小于5μm的颗粒占比减少22%,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占比提高110%,颗粒沉降速率提高20%,上清液浊度下降75%。根据浓缩池动态模型试验结果对浓缩池进水流量、斜板间距、刮泥机转速提出了优化建议,为改善浓缩池水力条件和絮凝条件、提高系统处理效率提供了参考依据,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小环境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
-
熊荣波;
柳丽;
孟艳;
李屹;
陈来生;
钟启文;
韩睿
-
-
摘要:
为充分利用菜籽饼资源,采用全自动甲烷潜力测试系统,开展了不同含固率(2%、4%、6%、8%)和接种比(RIS=1.5、2.0、3.0)的中温批式菜籽饼厌氧发酵试验,分析了不同含固率和接种比对菜籽饼厌氧消化产甲烷特性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含固率和接种比均对发酵启动时间和累积甲烷产量产生影响,且接种比对厌氧消化产气特性的影响大于含固率.在试验研究参数范围内,接种比越大,发酵启动越快;接种比一定时,累积甲烷产量随含固率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高含固率条件下,累积甲烷产量随接种比的增加而增加.在接种比为3.0、含固率为6%时,获得最大累积甲烷产量,为507.31 mL/g(以VS计).动力学模型分析显示,各处理组均能较好地反映菜籽饼厌氧发酵的产甲烷规律;含固率一定时,接种比越大,产气滞留时间(λ)越短.同时,相比于其他发酵原料,菜籽饼作为厌氧消化原料的潜力较为明显.研究显示,不同含固率和接种比条件下菜籽饼的产甲烷性能差异较大,可为菜籽饼厌氧消化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菜籽饼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
-
许恒彬;
高原;
李秀金
-
-
摘要:
文章通过分类厨余垃圾中温高固批式厌氧消化试验,研究了含固率(15%,20%,25%)和接种比(1∶1,1∶2,1∶3)对分类厨余垃圾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固率越高,接种比越低,产甲烷迟滞期就越长;在含固率为25%,接种比为1∶2的条件下,产甲烷迟滞期最长,但日最大产甲烷速率、单位挥发性固体(VS)产甲烷率和单位总固体(TS)产甲烷率均最高,分别为9.8 mL/(g·d),217.7 mL/g和135.3 mL/g,TS和VS去除率也最高,分别为28.28%和49.47%;当接种比为1∶1时,3组厌氧消化体系均发生严重酸化导致系统崩溃;厌氧消化前期的主要发酵类型为乙酸型发酵和丁酸型发酵,后期主要为丙酸型发酵;在含固率为25%,接种比为1∶2的条件下,丙酸型发酵持续时间最长,对应的甲烷产率最高。
-
-
张彤;
张立秋;
封莉;
刘永泽;
杜子文;
韩绮
-
-
摘要:
为提高厨余垃圾厌氧消化性能和促进沼渣资源化利用,以底物降解效能和产甲烷量最大化为目标,分别考察不同进料总固体(TS)含量(含固率)(12%、15%、18%、25%、28%、33%)和有机负荷〔8.5、10.5、13.5 g/(L·d),以挥发性固体(VS)计〕条件下厨余垃圾的中温厌氧消化特性,并对最优进料参数下沼渣特性和资源利用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进料TS含量是影响厨余垃圾厌氧消化效能的重要因素,调节进料TS含量至25%时可获得最大累计产甲烷量(16.81 L)和最高单位容积负荷累计产甲烷量(42.01 L/L),挥发性固体降解率达72.29%,系统运行稳定.在进料TS含量为25%的条件下,系统累计产甲烷量随有机负荷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有机负荷为10.5 g/(L·d)时,系统累计产甲烷量和挥发性固体降解率最高,分别为24.04 L和79.64%,未产生酸抑制现象.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沼渣中有机质和总养分含量较高,电导率和重金属含量较低,pH适宜,满足《有机肥料》(NY 525—2021)和《绿化用有机基质》(GB/T 33891—2017)的要求.研究显示:当进料TS含量为25%、有机负荷为10.5 g/(L·d)时,厌氧消化系统运行效能最优;沼渣营养成分较高、生物毒性较低,具有较大资源化利用潜力,后续经脱水处理并提高腐熟程度后可进行应用.
-
-
-
黄桦涛
-
-
摘要:
目的:探究改造前后沉淀池排泥水含固率变化,验证改造成果。方法:综合《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 5750.4-2006)中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称量法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的残渣测量方法制定沉淀池排泥水含固率检测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对改造前后沉淀池各监测点排泥水含固率进行检测和分析对比。结果:沉淀池从进水端至出水端含固率呈逐渐降低趋势,改造后沉淀池总平均含固率远高于沉淀池改造前。结论:改造后排泥效率提升明显。
-
-
高杰;
王健
-
-
摘要:
为实现煤泥水减量化,分析了初沉池、调节池和澄清池的煤泥粒径,研究了微滤目数、C-P AM添加量和压滤时间对煤泥脱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沉池、调节池和澄清池中颗粒物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45.1μm、103.2μm和91.9μm,初沉池和调节池中存在大于830μm的颗粒物,最大粒径超过1200μm;三池中,粒径小于45μm的颗粒物超过20%;20目微滤可有效去除830μm以上的颗粒物,投加15 mg/L C-P AM进行絮凝可有效去除45μm以下的颗粒物,二者共同作用可提升泥饼含固率.在进水悬浮物不超过3000 mg/L的条件下,煤泥水进入隔膜压滤机压滤的时间不应低于40 min;当进水悬浮物超过5000 mg/L时,压滤时间不应低于30 min.煤泥水经微滤+机械浓缩+隔膜压滤工艺处理后,泥饼含固率大于70%,煤泥水减排量超过90%.
-
-
张继学;
余薇薇;
焦勇
-
-
摘要:
河道疏浚工程中所涉及的排泥场普遍存在占地规模大、自然固结达到复垦条件时间长等问题,大多难以在初设批复期限内全部交付群众恢复耕作,导致征地赔偿费增加且易引起社会矛盾.淮干排泥场运用快速泥水分离技术,节约了征地,提前一年交付使用.本文主要对该排泥场运用快速泥水分离技术的监测方案及效果进行了分析,以期在以后工程运用中进一步改进.
-
-
黄桦涛
-
-
摘要:
目的:探究改造前后沉淀池排泥水含固率变化,验证改造成果.方法:综合《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 5750.4-2006)中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称量法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的残渣测量方法制定沉淀池排泥水含固率检测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对改造前后沉淀池各监测点排泥水含固率进行检测和分析对比.结果:沉淀池从进水端至出水端含固率呈逐渐降低趋势,改造后沉淀池总平均含固率远高于沉淀池改造前.结论:改造后排泥效率提升明显.
-
-
-
程晓星
- 《新齐力·中国织造技术创新发展论坛暨全国浆料和浆纱技术2017年会》
| 2017年
-
摘要:
自从中国引进进口国外浆纱机以来,一直沿用的是两高一低的上浆工艺路线,即高浓、高压、低粘,但这种上浆工艺有一个缺陷就是,对于环锭纺纱存在毛羽贴伏问题和浆纱耐磨问题,高压低粘对于环锭纺普梳纱表皮毛羽贴伏是不利的,虽然浆液粘度低解决渗透问题,但是由于低粘度浆料带来的是浆膜耐磨性能和浆液粘附力变差,另外高浓带来的是上浆率提高,成本较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另上浆思路就是提高变性淀粉的粘度,降低浆液含固率同时浆液的粘度也降低,采用中压方式进行上浆,被称作为高粘低浓中压上浆新思路,变性淀粉粘度可选择12mpa.s-14mpa.s.这就是浆料粘度高但浆液含固率和粘度低,浆膜强度高,上浆率较低成本下降,浆纱落物大幅下降,浆纱耐磨上升,上浆率和成本比两高一低上浆模式分别降低15%和30%经过实践和摸索效果明显.
-
-
程晓星
- 《如意·牛仔市场发展论坛暨2017年中国牛仔年会》
| 2017年
-
摘要:
自从中国引进进口国外浆纱机以来,一直沿用的是两高一低的上浆工艺路线,即高浓、高压、低粘,但这种上浆工艺有一个缺陷就是,对于环锭纺纱存在毛羽贴伏问题和浆纱耐磨问题,高压低粘对于环锭纺普梳纱表皮毛羽贴伏是不利的,虽然浆液粘度低解决渗透问题,但是由于低粘度浆料带来的是浆膜耐磨性能和浆液粘附力变差,另外高浓带来的是上浆率提高,成本较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另上浆思路就是提高变性淀粉的粘度,降低浆液含固率同时浆液的粘度也降低,采用中压方式进行上浆,被称作为高粘低浓中压上浆新思路,变性淀粉粘度可选择12mpa.s-14mpa.s.这就是浆料粘度高但浆液含固率和粘度低,浆膜强度高,上浆率较低成本下降,浆纱落物大幅下降,浆纱耐磨上升,上浆率和成本比两高一低上浆模式分别降低15%和30%经过实践和摸索效果明显.
-
-
-
张桃莲;
梅志成
- 《新齐力·中国织造技术创新发展论坛暨全国浆料和浆纱技术2017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众所周知,上浆率是纺织企业检测浆纱质量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也是降低浆纱成本的关键因素,以往纺织企业对上浆率都是偏上掌握,上浆率大小直接影响到浆纱的成本和浆纱质量及布面风格.降低成本是企业生存的永恒主题,如何降低成本是企业和科研单位重点攻关的课题,降低浆纱成本,对浆料提出更高的技术含量.以前企业关心浆料的价格,干浆单价比较重视,而忽视对上浆率的控制,但是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纺织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低,每一个纺织厂都想方设法要降低成本,尤其是浆纱成本更为重视.降低上浆率对浆料性能技术要求非常高,打破传统的浆料组份,做出的浆膜既要耐磨,又要超薄,而且要求渗透好,贴伏毛羽,同时要求把含固率降低,满足这样的条件,才能做到低上浆率,同时使用原淀粉,达到最终的目的,降低浆纱成本。采用低上浆率工艺,二次毛羽少,易分绞落物减少,改善生产环境。上浆率下降28%,浆纱成本降低0.04元/米,织机效率有所上升,企业效益明显。上浆率降低,退浆更加容易,降低印染成本。低上浆率在织机工艺调试中可适当降低织机张力,有利于减少经向断头。低上浆率工艺解决了当前的退浆,成本更低,织造效率稳中有升。
-
-
- 《2017全国污水处理与污泥处理处置创新技术大会》
| 2017年
-
摘要:
以中国北方某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为处理对象,采用加压溶气系统+浮选式污泥浓缩机对含水率为98.39%~99.16%的进泥进行了为期8d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出泥含水率为89.67%~93.34%,平均91.09%,出水上清液平均含水率为99.90%,即上清液平均SS含量为1000mg/L,平均电耗为1.99kW·h/m3,平均药耗为3.95kg/t干泥,与离心浓缩机相比,浮选式污泥浓缩机对剩余污泥的浓缩效果较好,但上清液含固率较高.
-
-
-
-
争宁
- 《第七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
| 2011年
-
摘要:
污泥的处置困难,其关键是含水量过高。为了综合利用和最终处置,需对污泥作脱水处理。所以在整个污泥处理系统中,脱水是最重要的减量化手段。文章介绍了常规的污泥脱水方法,并且介绍新型污泥脱水技术—电渗透脱水技术(EDW)的原理及该技术在国内外污泥脱水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电渗透脱水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其研究发展作了展望。
-
-
争宁
- 《第七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
| 2011年
-
摘要:
污泥的处置困难,其关键是含水量过高。为了综合利用和最终处置,需对污泥作脱水处理。所以在整个污泥处理系统中,脱水是最重要的减量化手段。文章介绍了常规的污泥脱水方法,并且介绍新型污泥脱水技术—电渗透脱水技术(EDW)的原理及该技术在国内外污泥脱水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电渗透脱水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其研究发展作了展望。
-
-
争宁
- 《第七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
| 2011年
-
摘要:
污泥的处置困难,其关键是含水量过高。为了综合利用和最终处置,需对污泥作脱水处理。所以在整个污泥处理系统中,脱水是最重要的减量化手段。文章介绍了常规的污泥脱水方法,并且介绍新型污泥脱水技术—电渗透脱水技术(EDW)的原理及该技术在国内外污泥脱水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电渗透脱水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其研究发展作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