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94295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家庭医药、现代诊断与治疗、河南外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的相关文献由176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小健、刘勇良、刘鹏川等。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94295 占比:99.98%

总计:694402篇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发文趋势图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

-研究学者

  • 何小健
  • 刘勇良
  • 刘鹏川
  • 周毅
  • 彭礼林
  • 江南
  • 王亚海
  • 王小平
  • 肖彦燊
  • 董文铭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崇山
    • 摘要: 目的: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联合术后伊班膦酸钠在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2月栾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n=42)与对照组(n=42),两组均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照组采用碳酸钙D3,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伊班膦酸钠。对比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Barthel指数(BI)、平衡能力、骨密度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实验组椎体前缘高度较对照组高,Cobb角较对照组低(t=7.521、27.022,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BI评分较对照组高(t=6.245、8.653,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闭目单足站立、强化Romberg测试时间较对照组长(t=8.154、9.025,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胸腰段骨密度较对照组高(t=4.244,P<0.05)。结论: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基础上采用伊班膦酸钠,可有效恢复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并能减轻疼痛,改善骨密度,提高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 陈余兴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联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8月在本院脊柱科接受治疗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及骨代谢指标间的差异。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的椎体前缘高度、ASIA与Barthel评分、骨密度皆高于对照组(P<0.05),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TRACP-5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BGP、BALP、PICP、β-CTX、T-PINP等骨代谢指标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联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显著,有利于修复脊柱结构和神经功能,改善骨密度及骨代谢水平,提高自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 刘海明
    •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昌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手术相关指标、疼痛情况及腰椎功能。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效果值得肯定,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病症,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使患者尽快恢复腰椎功能,缩短整体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徐维明
    •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在不同分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中采取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2月将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14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电脑排序,来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均为采用单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观察组均为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患者.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效率显著比对照组要高(P<0.05),观察组中患者手术时间显著比对照组长(P<0.05),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切口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不同分型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陈贵军
    • 摘要: 目的:探究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于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接受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前、后缘椎体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使腰椎得以有效矫正,前、后缘椎体高度得以更好的恢复.
    • 翟冬超
    • 摘要: 目的:观察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前及术后1周创伤应激指标[血清皮质醇(Co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or、TNF-α、AC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降低创伤应激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
    • 凌滔
    • 摘要: 目的: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中开展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对象选择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7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以治疗方案不同为依据实施分组分析,39例开展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的患者纳入观察组,39例开展前路内固定融合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2种治疗方案的开展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相对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提升显著,Cobb角、前缘、后缘高度提升明显,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中开展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建议推广.
    • 廖荣昆; 王如彪; 谭于建
    • 摘要: 目的 探究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09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行前路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后凸Cobb角与椎体前缘高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61.02±2.58)min,住院时间为(10.12±0.28)d,均短于对照组的(235.69±3.69)min、(16.98±1.58)d;总出血量为(721.15±1.63)ml,少于对照组的(1125.69±12.5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623、31.699、236.492,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7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43,P<0.05).治疗后,两组后凸Cobb角均较治疗前减小,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4%,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9,P<0.05).结论 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理想,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性高.
    • 李庆富; 李保健; 张劼; 张文生
    • 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及其对血清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40例)与对照组(行后路内固定非融合术,40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Cobb角,椎体前、后缘高度及应激指标[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术前,两组Cobb角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0.326、0.639、0.173,P=0.745、0.525、0.863);术后,两组Cobb角缩小,椎体前、后缘高度增加,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r、ACTH、TNF-α水平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可改善腰段脊柱骨折患者Cobb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稳定应激指标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