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同源字

同源字

同源字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238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8篇、专利文献24486篇;相关期刊160种,包括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教资料、语文学刊等; 同源字的相关文献由21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玉、王蕴智、于智荣等。

同源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8 占比:0.96%

专利文献>

论文:24486 占比:99.04%

总计:24724篇

同源字—发文趋势图

同源字

-研究学者

  • 李玉
  • 王蕴智
  • 于智荣
  • 吴文文
  • 宋丽霞
  • 张军
  • 王志强
  • 陈燕铭
  • 刘又辛
  • 刘殿义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冷瑞婧
    • 摘要: 《〈説文解字〉同源字新證》作爲研究章黄詞源學的第一手資料,以音爲先導,以義爲主旨,以形爲綫索,系聯《説文》十四卷各部首同源字。《新證》以源義素系聯同源字,查考本字、分化字、異體字、俗字、古今字、同源通用字與被釋字之間的音轉、語義關聯。運用同源系聯方法闡釋了《説文》疑難字,糾正了段玉裁《説文解字注》中的注解謬誤,開闢了同源字詞研究新方法,對當下詞源學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 谢丽娟
    • 摘要: 清代古音学家提出的"古无舌上""娘日二母归泥""照三归端""喻四归定"等观点,将不少声母归入了舌音的范畴,反映了"古人多舌音"的现象.文章利用前人未曾系统运用的同源字材料,以《同源字典》《同源字典补》《同源字典再补》为底本,通过统计同源字组的中古声母,对上述观点进行了验证,从而为"古人多舌音"补充新证.
    • 杨丽琨
    • 摘要: 文章通过穷尽式统计分析同源字材料对照二与精组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照二归入精组,而且庄初崇生与精清从心存在一一对应关系.邪母不归入心母也不归入定母,它属于齿头音的行列,与精清从心并列.
    • 吕俐敏
    • 摘要: 绞,现代汉语经常说绞尽脑汁、心绞痛等,用来形容受到挤压、或者拧之后的状态与感觉。这个字形也非常形象,从“糸”,这里会让人联想到绳子等事物,而“交”除了表音,也表示意义,产生一种用相交的绳子使劲拧的形象感。中国汉字素来通过字形可以猜测出一些字义的影子,果然,《说文解字》注释此字为:“缢也”。而对“缢”的注释是“绞也”,互相为对方做解释,叫“互训”。汉代刘熙的《释名·释丧制》中,对“缢”有个比较详细的解释:“悬绳曰缢。缢,扼也,扼其颈也。”《释名》是揭示字源的书,这个解释揭示了“缢”和“扼”是同源字,具体到“缢”就是掐着脖子,阻断呼吸的意思。强调的是致死的方式与原因。“绞”字,《玉篇》中解释“绕也”,“绞”是绳索的名字,《左传·哀公二年》注“绞,所以缢人物也”,这里的“绞”也是名词,表示绳索。
    • 冯宝成
    • 摘要: 通假字是汉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与几类相关语言现象的畛域一直是学界重点讨论的问题.通过梳理学界关于通假字与假借字、古今字、同源字、异体字、繁简字间关系研究的成果,发现通假字与上述字际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假字与假借字的主要区别在于借用时是否存在本字,对通假字与假借字进行严格区分有利于汉字学术语的使用朝着科学化、细致化方向迈进;通假字与同源字、异体字、繁简字、古今字各属不同系统、有着不同判定标准、提出的角度各异,因此,通假字与古今字、同源字、异体字、繁简字并不是处于同一平面的、互不相容的关系,而是具有立体性、多维化、互动式特点的关系.
    • 付强
    • 摘要: 《合集》3522"贞:我家旧()臣无害我"中的"()"字,我们认为当考释为"()".()和眯是同源字的关系,都从米得声,当读为迩,训为近."()臣"即文献中习见的"迩臣",就是"近臣"的意思.
    • 周先佳
    • 摘要: 段玉裁先生在《说文解字注》的“娠”字之下有一个这样的观点,“凡从辰之字皆有动意”,意思是凡从“辰”的字,都有“动”的含义.就这一观点出发,根据从《说文解字》《广韵》《玉篇》中归纳出从“辰”得声的32个谐声字,在这32个从“辰”得声的谐声字中,在“辰”的本义、引申义的基础之上,讨论这32个被谐字与主谐字“辰”字之间意义上的联系与同源问题,试图从中探寻汉字意义源流关系.
    • 吴文文
    • 摘要: 将“玄”组同源字“幺、玄、(丝)、幽、兹、兹”和另一组汉字“糸、丝、索、係”的古汉字字形进行比较,认为两组字所属的意义范畴相近,但它们的造字理据存在差异.通过对相关古文字字形的考察和辨析得出,“玄”组同源字的造字理据源自上古中国人从蚕茧抽取细丝这一客观意象;“糸”组字字形所具有的两股或三股的“分叉形”特征表明其造字理据和棉麻等纤维编成的细绳或织品有关.“玄”组古文字字形所体现的蚕丝意象具有“细微”“不易觉察”的特点,《老子》一书中多次出现的“玄”字亦具有类似内涵,两者可以相互印证.“玄”组字造字理据的考察,亦可对一些古文字字形的释读提供新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