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台阁体

台阁体

台阁体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书法、篆刻、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28171篇;相关期刊167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北方论丛、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八届年会暨2011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一带一路”研究暨西南历史地理学术峰会等;台阁体的相关文献由18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仲谋、汪正章、陈昌云等。

台阁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5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28171 占比:99.96%

总计:528378篇

台阁体—发文趋势图

台阁体

-研究学者

  • 张仲谋
  • 汪正章
  • 陈昌云
  • 何宗美
  • 左东岭
  • 汤志波
  • 潘林
  • 王昊
  • 郑礼炬
  • 万金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岳秀芝
    • 摘要: 台阁体文学自“三杨”以后渐成规模,众多作家承其余绪,涌现出大量的台阁诗作。许彬的诗歌就是典型的台阁之体,主要表征有两方面:一是颂圣模式的继承,以歌颂帝王鸿业为主要内容;二是秉持“性情之正”的诗学观,以宣扬儒家道德伦理为己任,并以其为诗歌的评定标准。其诗歌创作不仅丰富了台阁诗歌的内容,而且有助于推进对台阁诗学的认识。
    • 刘修琳
    • 摘要: 明代台阁体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书法现象,与同时期的政治生活密切相关,已被学者多加研究,但研究者往往只关注其楷书的渊源流变以及台阁体自身形成的规律性,而对行草书的发展往往浅谈辙止。本文试图采用研究与书论相结合的形式,细致分析台阁体行草书的发展渊源,并对应其代表书家和作品进行整理。在明代的书论评述中,往往谈及到台阁体行草书时,大多赞赏有加,台阁体行草书在明朝前期的繁盛不能说对后来书家流派的形成没有积极意义。
    • 李晗
    • 摘要: 文章对2010年至2020年的明代台阁体研究成果进行全面论述,从文学形态、文学体裁、文学演进、士风地域和政治生态五个方面予以系统梳理,对台阁体研究所获成就、存在问题与新的学术生长点加以总结。与此同时,文章对台阁体在评价上的误差进行调整,对其历史地位进行确认与重估,对其旧有模式在理论方法、考察路径上进行补充,对台阁体研究沿用的研究模式进行反省,以期在整体上将有较大改进的研究范式推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研究。
    • 黄佑梦
    • 摘要: 刘定之是明朝前期典型的台阁文人,以“颂圣”“鸣盛”为主题的台阁体诗歌创作贯穿其一生。在明朝景泰到成化这一台阁体衰落时期,刘定之创作的台阁体诗歌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但受其理学家的身份和同乡陶渊明的影响,平易冲淡的题画诗创作又约占到刘定之诗歌创作的三分之一。这类诗蕴含刘定之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与刘定之为人熟知的台阁大臣身份格格不入。在“土木堡之变”后,忠君爱国的刘定之心灵受到重击,他把自己对国家政治的忧虑和对英烈的敬慕融入奇崛悲凉的咏史诗创作中,这也是刘定之作为明朝前期台阁文人以国家乐观主义面貌示人的独特一面。
    • 曾留香; 邹定霞
    • 摘要: :以往研究多强调明初理学"存理灭欲"对诗歌发展的消极影响,而理学关注人的主体意识的一面被忽视.明代理学家薛瑄的诗歌重视自我表达、开拓个人精神世界、书写自我性情趣味,他将主体的审美意趣与客观的物象相互渗透,形成一种有情、有我、有悟的"曾点气象",从而发扬了理学本身所倡导的主体意识和自得之趣,为诗歌创作找到一条兼容理学精神与文学趣味的路径.明代诗歌没有停滞于台阁体的呆板纤弱之途,走向了关注主体自我,重视个性表达的符合明代文学未来发展方向的道路.
    • 殷安琪
    • 摘要: 纵观明初书坛,风格单调,基本不出台阁体藩篱.明人《李梦阳等十三家行书屋舟篇》则表明了明初台阁体的消亡趋势,是作在明代的书法作品中尤为特殊,充分体现了个性解放的审美特质,可视作吴门书派的先声.吴门书派经沈周、吴宽、李应祯等至文征明、祝枝山才基本形成风气,但其形成过程并不局限于吴中这个狭小的区域,很多苏州周边乃至京师的书家都对吴门书派的形成与流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 陈雨星
    • 摘要: 问梅诗社是清代道光年间苏州文坛较有影响力的同人团体.黄丕烈、尤兴诗、彭希郑等同人于苏州积善院之百年古梅下结社,并邀石韫玉入社,此后不断有知名文士加入.诸友或在社友的私家庭院、或在著名景点雅集,成为苏州一个著名的文学社团.由于唱和者大多为致仕官员或科举高才,故而诗歌主要以五七言律,尤其是长篇排律、歌行体为主,呈现出雍容典雅的台阁风调与较强的叙事性特征.
    • 陈光
    • 摘要: 四库馆臣提出明一代台阁之体滥觞于吴伯宗的真实内涵,主要是指从风格特征上来看,明代的政治文学萌芽于吴伯宗.其着眼点在于吴伯宗首科状元的政治身份,以及该身份所代表的明代新朝文人.但在易代之际的视野下考察明初的科举制度,以及吴伯宗学术与文学来源可知,吴伯宗具新朝文人之名却不具新朝文人之实.四库馆臣夸大吴伯宗文学地位的原因,主要因为其构建明代文学史的方法性缺陷.更为重要的是,对四库馆臣这一判断的反思表明,对明代台阁体的研究应当置于元明易代之际的历史语境中.
    • 孔群博
    • 摘要: 小篆作为古文字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是今文字的鼻祖。小篆出现于战国,成熟于秦代,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书体,虽经演变但整体框架没变,对结构要求苛刻。台阁体作为科举考试的官方字体,得到了社会性普及,虽然全民流行但是在审美方面受到了文人的抵制。虽然小篆在字形结构要求上与台阁体相差无几,但士大夫们对二者的看法千差万别。
    • 陈圆圆
    • 摘要: 本文对明代初期台阁体形成的时代背景及成因进行梳理,发现台阁体对明代书法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近现代书法史对台阁体书法艺术价值的评价不仅不高,甚至加以无情贬低,这无疑是有失公允的。笔者以姜立纲的书艺及影响为例,阐述了台阁体书法艺术成就及其在书法史上的积极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