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明初

明初

明初的相关文献在193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4篇、相关期刊667种,包括南洋问题研究、贵州文史丛刊、南方文物等; 明初的相关文献由1199位作者贡献,包括万明、刘淼、李金明等。

明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34 占比:100.00%

总计:1234篇

明初—发文趋势图

明初

-研究学者

  • 万明
  • 刘淼
  • 李金明
  • 温世亮
  • 黄波
  • 张华
  • 朱亚非
  • 李新峰
  • 王世华
  • 王剑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夏天顺; 孙俊; 李鸿
    • 摘要: 移民是历代王朝开疆拓土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的重要策略。明初,云南作为西南大后方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被明朝政府视为稳固中原地区的关键要道。朱元璋通过军事平定云南,使其纳入明朝政府的直接统治范围之内,并通过军屯、民屯、商屯等形式将中原各地区的汉族人口加以充实。这些早期汉族移民后来成为云南各地区汉族人口不断繁衍生息的主要基础。在历经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汉族移民对云南地方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 于耀; 马刚
    • 摘要: 明初的山水画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前一阶段延续了元末“写意”文人画风,而后一阶段复兴了宋代画风,形成了明代刚健的院体山水风格。王履既是画家,同时也是绘画理论家。他早年宗法南宋马、夏山水画,晚年写生于华山,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了游历华山的整个过程,开启了中国纪游山水画的先河。其代表作《华山图册》作为元末明初山水画风格转向的代表作,在承袭元末“写意”文人画风的基础上,提出了“意溢乎形”的意形观和“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的写生观,为明初山水画带来了“师造化”的清风,在中国山水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周昊
    • 摘要: 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明初书法也呈现出理学化的特征,明代统治者希望书法能够“正人心,敦教化”,书求“端正”成为这一背景下的新风尚。随着明代统治者的支持与以书取仕的施行,明代大字书法蓬勃发展,本文从图像与文献入手,探析姜立纲大字书法的风格特征,其“端”“敬”的理学观念体现在其大字作品中。
    • 褚龙飞; 杨伯顺
    • 摘要: 《大统通占》是明初钦天监编纂的占书,其中保存了一些明初恒星观测数据.试图以此重新考察明初的恒星观测情况.首先,分析了该书的成书年代,指出其应完成于永乐四年至二十三年之间.然后,以依巴谷星表(2007)为标准,对该书记载恒星数据的赤纬误差进行傅里叶分析,发现这些数据应观测于洪武年间,且其精度达到明末以前星表的最高水平.另外,梳理了明初钦天监观测恒星的条件,认为其观测水平的提高与郭守敬对仪器的改进措施密切相关.最后,对这份精密星表的研究也进一步揭示了古代星官发生的历史变化.
    • 吴笑笑
    • 摘要: 近30年来关于明代诗歌复古的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其中关于明代诗歌复古发轫期的探索,不少学者提出了新看法,即明代诗歌复古发轫于明初时期。对于明初诗歌复古倾向的研究,学者们多从内容、成因、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在内容上,学者深入探讨明初诗歌所取得的理论成就,同时分析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崇儒尚雅”的诗歌风格。在成因上,大多学者从文人心理、统治者推崇、文学自身发展等角度分析复古形成因素,注重从细微处切入。在影响上,学者研究角度多注重纵向分析,缺少横向探讨,注意到了明初诗歌创作理论对前后七子、性灵派、复社等诗歌创作的影响。明初诗歌复古倾向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依然拥有广阔研究前景,等待学者们继续发掘与探索。
    • 耿洪利
    • 摘要: 明洪武三年处州府小黄册的发现,不仅提供了明初浙东地区珍贵的人口、田土统计原始资料,更为研究该地区土地结构类型和科则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文章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明确了明初处州府民田大致有民田、民地、寺观田和义塾田四类,且民田之数远多于官田,民田科则也低于史籍所载,并在不同都、里之间有所差异,同时呈现出倍数于最低科则的趋势。
    • 周春健; Wang Luman
    • 摘要: 明太祖统治时期,科举考试经历了“兴-废-兴”的曲折历程。洪武三年初行科举,科考程式先“五经”而后“四书”,并保留“古注疏”,与元代科举既有关联,又有不同。三年后罢废科举,主要采取荐举方式取士,这与明初复杂的政治情势有关。洪武十五年复设科举,并规定科考程式定制,而以朱子“四书”为先,这体现了朱子学地位的趋于稳固。与永乐时期颁行三部《大全》作为科考文本依据相比,明初科举葆有较高的学术品质。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事件,其实质是太祖为平衡南北发展做出的重大努力,也是对北方因元朝统治和长期战乱导致经学荒芜的一种修复。明初的科举兴废过程,体现出学术与皇权之间的深刻张力,也体现出科举作为一项国家重要制度的政治特征。
    • 卢晶; 吴岩甫
    • 摘要: 明朝建立之初,人口减少,大片耕地荒芜,边疆地区情况更甚,为了更好地抵御和控制蒙古等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部落,从明太祖朱元璋起,就开始着手发展北方边疆地区,将内地人口迁往边疆,为边疆地区送去大量劳动力,同时为了巩固边陲,也将不少边疆土著迁回内地。这样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不仅使政府对边疆的控制力加强,还促进了明朝边疆军事、经济的发展。
    • 朱宇晖; 徐瑞彤; 孙文达
    • 摘要: 明初北京故宫三大殿廊院忠实地继承了宋代大型建筑群强调连贯性、行走性与音律感的布局技法,“内化”了金代感官释放般的浓烈色彩与绚烂雕饰,和元代回归“自然主义”的豪壮用材,又在明初威权化与网格化的社会语境下,强势激发出前朝的技能与意匠积累,生发出以孤立化、巨构化的单体,体积化与等级化的“建构”为代表的建筑“内卷”新风,仿佛锁链及身刹那的端凝一瞬,几乎成为中华传统建筑最后的盛放与转折,并凝注为北国苍茫一宫的种种宏大与细节。
    • 徐文跃
    • 摘要: 冕服是中国古代服饰中最为重要的礼服形式之一,其形象常和天子、帝王结合在一起,成为帝王的象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陇西恭献王李贞冕服像,不仅是国内可见最早,也是周礼辐射范围内的东亚、东南亚国家中现存最早的一轴写实冕服像。其上所反应的明初冕服制度更是后世东亚、东南亚诸国冕服制度的滥觞……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