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四书学

四书学

四书学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史、亚洲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专利文献123404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中国哲学史、文史哲、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四书学的相关文献由61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汉民、周春健、陆建猷等。

四书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23404 占比:99.93%

总计:123487篇

四书学—发文趋势图

四书学

-研究学者

  • 朱汉民
  • 周春健
  • 陆建猷
  • 柏秀叶
  • 蛰泰
  • 许家星
  • 郑国岱
  • 李敬峰
  • 肖永明
  • 胡伟希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周春健; Wang Luman
    • 摘要: 明太祖统治时期,科举考试经历了“兴-废-兴”的曲折历程。洪武三年初行科举,科考程式先“五经”而后“四书”,并保留“古注疏”,与元代科举既有关联,又有不同。三年后罢废科举,主要采取荐举方式取士,这与明初复杂的政治情势有关。洪武十五年复设科举,并规定科考程式定制,而以朱子“四书”为先,这体现了朱子学地位的趋于稳固。与永乐时期颁行三部《大全》作为科考文本依据相比,明初科举葆有较高的学术品质。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事件,其实质是太祖为平衡南北发展做出的重大努力,也是对北方因元朝统治和长期战乱导致经学荒芜的一种修复。明初的科举兴废过程,体现出学术与皇权之间的深刻张力,也体现出科举作为一项国家重要制度的政治特征。
    • 许家星
    • 摘要: 元代新安理学家陈栎、倪士毅四书学深受被认为“多不同于朱子”的饶鲁影响,以至于被史伯璿判为“信朱子不如信饶氏”。他们认为饶鲁之说“多有好处”,大量直接引用饶说,包括引其新奇之说,与朱子相对之说,或为使饶说与朱子说相协调而对饶说“改易字面”,或强调与朱子不同之饶说属于“宜知者”。史伯璿认为他们于饶说“口虽非之,心未尝不是之”,或暗主饶说之意以批评朱注,或删润饶说以为己见而求合于朱注。当然,对饶说过于新奇或针对朱子的激烈之见,他们亦删除之。比较来看,胡炳文、陈栎、倪士毅对饶说态度虽大体一致,然亦有小异。元代前期新安理学深受饶鲁影响这一客观而隐秘事实之存在,有助于反思视元代前期新安理学为朱学门户株守者这一流行看法,更新对宋元朱子学演变脉络的认识。
    • 朱汉民
    • 摘要: 早期儒学曾经制作了六经之学、诸子之学与传记之学的不同形态.六经、诸子、传记不仅是文献形态的不同,学术地位也有极大差别.但是在儒学史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书的文献形态先后发生变化,春秋战国时期它们是诸子之学,两汉时代是六经的传记之学,到了两宋时期演变为与"六经"同等地位甚至更加重要的经典体系即"四书"之学.在千年儒学史上,"四书"的学术形态不断变化,源于其思想内容的不断变化.
    • 朱汉民
    • 摘要: 以人文关怀、人生意义为出发点的中国哲学,既呈现出忧患意识,又包含有乐感精神,其实应该用"忧乐圆融"来概括.宋代士大夫在推动儒家哲学化的内圣外王之道建构过程中,其出发点就是一种兼容忧乐的情怀.宋代士大夫既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同时又追求"孔颜乐处"的超然境界.宋儒通过挖掘《四书》中的忧乐情怀,找到了儒学及中国哲学的深层精神.他们还进一步对《四书》作出创造性的诠释,将《周易》的宇宙哲学与《四书》人格哲学结合起来,建构出一种超越精神的内圣之道和天人一体的性理之学.
    • 周春健
    • 摘要: 许衡是元代北方学者,位至国子祭酒、集贤大学士、中书左丞,开创鲁斋学派,被奉为元代理学宗师.德安之战后,许衡自姚枢处获睹程朱著述,得以研习朱子《四书章句集注》诸书,并"一以朱子之言为师",实现了其平生治学的四书学转向.许衡一生受到孟子学的很大影响,在孟子学理论上也有所创获.从态度上讲,许衡曾明确表示"愿学孟子",以为孟子仁义之学"不可须臾离也";在孟子学的核心观点如人性论、夷夏观、君臣观等方面,颇有可观之处;许衡一生之出处进退与政治思想,亦受到孟子学的重要影响.从许衡之孟子学,还可以看出元代理学和会朱陆、开启明代心学的时代特色.
    • 李敬峰
    • 摘要: 王心敬是清初"尊朱辟王"思潮中为数不多的尊奉阳明心学的学者之一.他逆时代思潮而动,借由对《四书》的创造性诠释,积极介入和回应是时的全国性学术议题"朱、王之争",开显出"《大学》为宗""会通朱王""推重主敬"以及"摆落训诂"的学术旨趣.他对阳明心学的挺立和坚守虽然没有改变阳明心学的颓势,亦未能抵挡考据学成为乾嘉时期的"显学",但却维系了阳明心学在清初关中地区的主导地位,亦以"义理经学"的面相抵制考据之学在关中地区的渗透,并以个案的形式昭示了阳明心学、乾嘉汉学在清代不同地区的演进绝非是同步等质的,而是有着明显的地域和时空差异的.这一个案,启示在学术研究中必须注意地域性和普遍性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避免以地域代表全国或以全国遮蔽地域的偏差.
    • 朱汉民
    • 摘要: 《四书》学是两宋时期建构起来的经典学术,也是宋元明清时期的官学教材与科举内容,是宋代以来精英思想的体现.同时,儒家士大夫努力将精英的《四书》学整合为全社会的思想,所以《四书》学又从精英阶层走向民间社会,士绅、俚儒将《四书》学大量引入到家训家规之中,使之成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共同思想基础.大量家谱所记载的家训、家范、家规,体现了士大夫、乡绅对理学化的《四书》思想的应用,其中包含了崇正学、穷性命、明道德、端心术等一系列向善性引导规范,以及倡导道德教育、自我修身的齐家治国理念,它们其实均源于宋儒的《四书》学.
    • 黄芳
    • 摘要: 焦竑作为明代重要思想家,对晚明学术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这样一位重要的学者,学界对焦竑的研究早在民国时期就已发端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针对焦竑生平著述、学术特质、文学以及史学等方面展开了更为广泛的讨论,研究成果亦层出不穷.相比学界对焦竑文学、史学的深入探讨,其经学成就却罕有学者涉及,尚有较大可以开拓的空间.以焦竑《四书》学为切入点,考察焦竑经学与晚明心学及文学的多向互动,无论是对焦竑学术的深入挖掘,还是以此透视晚明精神文化构建均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