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
口臭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7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中国医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7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532篇;相关期刊465种,包括健康博览、浙江中医杂志、国际口腔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七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等;口臭的相关文献由1928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冯希平、叶玮等。
口臭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冯希平
- 叶玮
- 俞未一
- 陈曦
- 马骏驰
- 和璐
- 方磊平
- 曹灵
- 杨圣辉
- 罗喻
- 陈鸿雁
- 易敏
- 赵国盛
- 颜怀玮
- 颜怀章
- 颜晓川
- 刘秦仲
- 朱玲
- 李涛
- 沙月琴
- 罗倩茹
- 罗娟
- 严圣峰
- 刘卫红
- 刘晓芳
- 刘祥
- 吴友农
- 吴文国
- 孙思远
- 孙清廉
- 庞红霞
- 徐志良
- 朱卫东
- 李学文
- 杨超
- 王者玲
- 王郁文
- 章锦才
- 童星
- 胡伟
- 苟建重
- 蒋恩杰
- 赖仁发
- 陆静波
- 陈向琼
- 陈敏
- 陈敏珊
- 于金华
- 俞海英
-
-
胡轶超
-
-
摘要:
通常大人们抱着宝宝,都会闻到淡淡的奶香味,但也有家长遇到宝宝小嘴里散发臭味的情况,百思不得其解:“医生,我家宝宝牙才冒几颗,嘴巴却经常有难闻的气味,是咋回事呀?”宝宝口臭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胃食管反流、口腔清洁不到位、疾病原因。
-
-
旭日
-
-
摘要:
在民间流传这样一则传说:相传,唐代著名的宫廷诗人宋之问其父宋令文多才多艺,很快从九品殿中内教跻身五品学士,为世人钦慕。可事与愿违,武则天一直对他避而远之。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写了一首诗呈给武则天以期得到重视,谁知武则天读后对一近臣说:“宋卿哪方面都不错,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宋闻之羞愧无比,从此之后,人们就经常看见他口含公丁香以解其臭。由此,有人趣称公丁香为“古代的口香糖”。
-
-
陈凯;
王春
-
-
摘要:
目的:观察清胃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口苦口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台州市中医院就诊的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9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在西药四联疗法的基础上,使用清胃散加减,观察组在四联疗法的基础上,使用清胃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口苦口臭疗效虽然差别不大(P>0.05),但在治疗脾胃湿热症状方面,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胃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对改善脾胃湿热症状效果更佳,提示临床中治疗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时,可在清脾胃热邪同时增加运用健脾益气方药。
-
-
-
钱进;
钱孝先;
田尧
-
-
摘要: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住院患者治疗前后的口臭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方法研究组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3例活动期UC住院患者,予以头孢他啶、奥硝唑、美沙拉嗪等药物治疗。对照组纳入同期收治的性别、年龄匹配的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的住院患者76例。评估两组患者入院当日的口臭评分及改良Mayo评分,并比较UC患者治疗7 d后口臭评分及改良Mayo评分改善情况。口臭评分采用感官分析法,按Rosenberg标准,以患者主诉结合口气闻诊为标准,由两位固定医师评定,按0~5级记分法记录。结果活动期UC患者入院当日口臭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34±1.04)分vs(2.00±1.06)分,P=0.000],治疗后口臭评分显著降低[(2.38±0.71)分vs(3.34±1.04)分,P=0.000],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2.38±0.71)分vs(2.00±1.06)分,P=0.025],口臭评分与改良Mayo评分呈正相关(r=0.585,P=0.000)。结论UC患者易伴发口臭,控制肠道炎症、抗感染等治疗能减轻口臭,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
-
喻锦铃;
杨柳青;
姚经经;
黄晗丹;
陶璐;
高颖;
张惠利;
任纪巍;
刘志辉
-
-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因其大规模爆发造成众多人员感染和死亡已成为备受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疾病。COVID-19感染人数众多,传播速度极快,快速诊断感染者且尽早排查无症状感染者极为重要。目前,初步筛查是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来判断,主要涉及呼吸系统,但近来研究发现COVID-19患者具有独特的口腔表现,具体为味觉障碍、口干、口臭、唾液腺炎症,坏死性牙周病及念珠菌病、多形性红斑等一些常见的口腔黏膜病,且一些表现早于干咳、发烧等典型症状。关注患者的口腔表现能够进一步完善COVID-19筛查程序,目前对于这些口腔症状,以对症治疗为主。
-
-
宋昌娟;
赵旦娅;
赵俊;
陆为民
-
-
摘要:
口臭一疾常使人"有口难言",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五脏六腑皆可致口臭,但主要责之于脾胃。陆为民教授在临证治疗口臭时,继承并灵活运用国医大师徐景藩升降之法,巧添芳香之品、风药等,绝口臭之源,在临证治疗口臭时每获良效。
-
-
于康
-
-
摘要:
据统计,我国口臭发病率约27.5%,也就是说,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被口臭问题困扰。很多人有口臭,但自己并不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已经习惯了自身的味道,想要知道自己是否有口臭,大家可以用以下2个小方法自测一下。用手把鼻子和嘴巴紧紧地罩起来,手心中间保留一个小空间,然后深呼一口气,迅速闻一下,若觉得难闻、有异味,则存在口臭。
-
-
孙浩
-
-
摘要:
很多人认为上火、虫牙、口腔疾病会导致口臭,但如果是长期反复出现口臭且不见好转,也有可能是癌症发出的报警信号。临床上,食管疾病或者胃部恶性肿瘤患者会有持续口臭的情况,而且这种持续存在往往会在饭后加重。所以如果口腔中出现酸臭味或者腐肉味,并且长时间反复不见好转,这时候就要引起重视,筛查有没有幽门梗阻和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如果口臭的同时出现体重下降,食欲也在下降,而肚子腹胀感越来越明显,就更要怀疑是胃癌。
-
-
吴春艳;
郭霞珍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口臭是口鼻局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在现代生活交往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视.中医认为口臭是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胃热熏蒸所致,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情志不舒、劳累过度等因素有关,其中尤以脾胃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对门诊60例口臭患者的辨证分型,分为脾胃湿热证、胃火炽盛证、胃肠食积证、肝火犯胃证、肺热证.根据从脾论治的观点辨证施治,观察运用保和丸加减治疗口臭的临床疗效,疗程2-4周,有效率91.7%.
-
-
刘涛;
魏玮
-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七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口臭是影响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和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约有10%~65%的人受到口臭的困扰.经过十多年的临床积累,运用中医药治疗口臭,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口臭的病因主要是内热和食滞,病机关键是浊气不降,上冲口咽,其中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胃的受纳沉降功能受到影响而至浊气上泛的核心所在。在口臭的发病过程中,肝脏的疏泄功能对于胃之通降功能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口臭的治疗关键是调理胃、肝,针对不同证型的口臭采用不同的中药。
-
-
-
-
- 《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暨2016年学术大会》
-
摘要:
笔者自1999年以来在临床中用泻大陵、水沟穴的方法治疗口臭27例,取得满意疗效.病例共27例,男11例,女16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15年;伴口疮12例,伴胃炎及胃溃疡8例,伴失眠11例.27例均经过不同程度的治疗而效果不佳.治疗方法,取穴:主穴为大陵、水沟.配穴:伴胃炎者,配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伴失眠者,配百会、神门、足三里、三阴交.操作:患者取仰卧位,用1寸毫针,在大陵、水沟穴处施用泻法,反复刺激,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其他配穴行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伴口疮者,采用紫外线照射口疮局部1分钟.每日治疗1次,6次为一疗程.治疗效果,治疗1疗程后,口臭完全消失者24例,伴随的口疮及失眠症状消失,伴胃部症状者也明显好转.3例无明显疗效(注:该3例病人均无伴随症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