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中国编辑学会第九届年会
中国编辑学会第九届年会

中国编辑学会第九届年会

  • 召开年:2004
  • 召开地:兰州
  • 出版时间: 2004-07-06

主办单位:中国编辑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编辑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56条结果
  • 摘要:日本出版业所谓“大崩溃”,是日本出版陷人一定危机情状的另一种表述。这种所谓危机情状,不是表现为企业破产,市场凋零,而是指日本进入了一个出版的过剩时代,即出版的虚火上升,某些出版社不但不会在市场上消寂,反而会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销售热潮。但这种不太正常的出版现象反映出的,不是出版的兴旺,而是出版物的社会机能蜕变成了消费型,大量生产,大规模宣传,销售和消费成为出版活动的基本特征。在日本出版陷人败局的景况下,在中国出版业转制的背景下,文章指出应加快出版集团化的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问题。
  • 摘要:当我们回顾近几年少儿图书市场的发展时,不能回避一个现实,那就是引进版图书在各出版社心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并一直处于扩张状态。有人说:“在出版业泡沫化愈演愈烈的大趋势下,已经越来越难找到优秀的本土原创作品了。”阅读,特别是少年儿童的阅读,会强烈地影响到下一代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果市场上外来文化份额过大,甚至超过本土文化而占到主导地位,那么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形成一种冲击,一种破坏。然而,在一段时期内引进版图书红遍国内图书市场。并不意味着国内原创作品已不再受到读者的青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引进图书是吸收新知,是借鉴理念,也是对自身不足的补充。rn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引进图书是吸收新知,是借鉴理念,也是对自身不足的补充。将其表现出的先进的出版理念运用到本土出版物上来,把自己的原创图书做得更出色,才可能进行真正的国际文化交流,才是我们所追求的以引进促原创、原创与引进相结合的出版方向。本文就如何做到以引进促原创、原创与引进相结合的问题进行论述。
  • 摘要:选题是编辑出版工作的灵魂。选题管理的科学合理与否,对编辑出版活动与业绩影响极大。传统的选题管理制度与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剧烈变化着的出版形势和新形势下编辑出版工作实际运作过程及操作方式,急需在新的理念下实现选题管理的改革。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 摘要:作为以宣传科技知识、服务“三农”为主要任务的农业科技期刊,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的精神,做到“三贴近”。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期刊为“三农”服务的作用,为科教兴农、繁荣农村、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其中大有文章可做。现代科技文明进步的历史证明,没有科技出版事业的繁荣,就不会有现代科技事业的发展。科技期刊,特别是农业科技期刊,在促进农村科技进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引导农民致富、加快农村经济繁荣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强调“三贴近”,首要的是各地农业科技期刊的内容必须贴近当地农村的生产实际,要能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对生产实践中的科技问题具有指导作用。现就“三贴近”对农业科技期刊的意义进行介绍。
  • 摘要:作为一种文化的文本,古代典籍必须保持它的相对完整性,否则就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和存在价值。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整理就是一种并非原作本来观念指导下的解读——任何后世的解读都只可能尽量接近而根本做不到完全吻合,所以对文本实现足额的阐释,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事,信息的丢失和误读,都在所难免。从出版业的情状看,对文字古籍的整理,不论工程的大小、印量的多少,出发点都不脱功利。所谓功利,不外斩取声名和牟取钱财。本文就古籍出版物整理与否及功利与否的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图书出版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迈入发展壮大的快车道。出版物载体形式的多元化、速度规模发展的超常化、周期效应相对短期化等新情况层出不穷,使图书出版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和白热化。图书出版业竞争的本质就是图书质量的竞争,而编校质量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因此,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特别是提高校对质量的管理水平,是当前出版界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现笔者就当前校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 摘要:编辑的角色定位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长期以来就有编辑应学者化还是杂家,或是为人作嫁的“裁缝”之争。随着出版业被推向市场。又有要求编辑应成为策划型、营销型、复合型人才的呼声。不管编辑的角色定位是什么,决定出版活动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的是出版物的内容。而打造出版物的内涵需要专业知识。杂而专的专家型编辑是出版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介绍了专家型编辑需具备的能力,并就怎样才能成为专家型编辑的问题进行探讨。
  • 摘要:翻译书籍的出版,在我国目前的年度书籍出版总量(总种数、总印数、总实际发行量)中占有相当之比例,而且在今后的出版中将愈益占有重要之地位。本文分析了造成我国目前翻译书籍质量普遍下滑的具体原因,并就如何解决目前我国翻译书籍的译文质量及出版质量问题进行探讨。
  • 摘要:坚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出版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指导思想,也是出版管理必须坚持的正确指导思想。深化出版改革,包括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在内的全部工作,都要贯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这条红线。这是出版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出版改革的基本要求;这是出版改革的特点和难点,也是出版改革成败的关键。
  • 摘要:转制最近成为出版界的焦点话题。不过新华书店议论的转制,是从原体制转为国有企业的主要形式——股份制,而出版社议论的转制,是从原体制转为国有文化企业或国有公益性事业单位。转制目的,都是重塑市场竞争主体,把出版业做强做大。笔者结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转制试点谈一些认识,供大家讨论研究。
  • 摘要:在农业经济社会,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是自然资源和劳动:在工业社会,强调的是有形资本与社会进步;在知识经济社会,则着重于知识资本和制度创新。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世纪之交,对于出版界来说,做好知识资本的合理使用和制度创新这两方面的工作,对于自身的持续性发展和赶超先进出版国家,其意义不可低估。现就出版工作中的知识资本与制度创新进行浅谈。
  • 摘要:所谓优势,是指压倒对方的有利形势,精神产品对于物质产品的优势应当包括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个方面。说精神产品具有压倒物质产品的优势,也许业内人士难以接受。特别是在出版社由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单位过程中,不少人有一种恐惧感或危机感。以为精神产品企业化经营很容易“触雷”、犯“禁”,弄得不好会出现导向错误。于是觉得生产经营精神产品的出版业不仅没有优势,相反是劣势多多了。基于此,笔者介绍了精神产品的优势,目的是给大家鼓鼓气,理直气壮地投入改革、改制的热潮中去。
  • 摘要:当前出版单位的转制和企业化改革无疑将大大加快这种优胜劣汰的进程,这就要求广大编辑和出版从业者必须尽快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行为方式、增强市场竞争的能力,以适应当前的大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树立市场意识,保持文化追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就如何提高编辑、出版工作者的市场意识与文化追求的问题进行论述。
  • 摘要:市场经济在书界的扩张使古籍出版社一直被出路问题困扰着。而随着全国571家出版社将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转制,古籍出版社可以说已面临生死考验。而目前是没有政策保护情况下的企业化转制,二十多家古籍社依靠出版范围内图书肯定不能自保,而突破古籍整理及学术著作的范围争夺其他市场是否属于古籍出版社的阳光行为,古籍社如何培植这种抗衡能力,都是今后古籍社要探讨的问题。rn 本文指出现在要做好的两项工作是:rn 1、发挥优势,做好古籍整理工作和学术类图书的出版工作;rn 2、转变观念,引进现代出版机制,改进管理模式及制作流程。
  • 摘要:当前,中国的绝大多数出版社正面临着从事业性质向企业性质的转变。对于实行了几十年“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出版界来说,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本文指出编辑应该以邹韬奋先生的有关论述作为指导思想来迎接这种转变,其中邹韬奋先生的有关论述包括:坚持“视事业如生命”、不赚“不义之财”等内容。
  • 摘要:随着大多数经营性出版社要转制为企业,其特有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双重身份将成为历史。出版行业将面临一个新的、可能也是很痛苦的转型发展期。转制后的企业将失去“事业单位”的保护伞,图书要作为商品接受市场的优胜劣汰,运行机制的转变将使昔日的图书出版人变成内容提供商。角色的转变迫使编辑也要学会在商言商。转制带来了种种新问题,本文拟从编辑角度对出版社转制及如何将出版社做大做强等问题进行探讨。
  • 摘要:根据国家出版体制改革的部署。作为从事出版活动的微观主体,除个别公益性的出版社或担负国家政策性宣传任务的重要出版社属于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外,其余绝大多数出版社都将转制为经营性的、以营利为目标的企业组织。这些出版企业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主体,建立起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成为新型的市场竞争主体,通过市场竞争谋取生存和发展。本文就出版企业如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互统一的问题进行探讨。
  • 摘要: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其生存发展之道。出版的社转制,不仅是给了出版社正式的企业名分,同时出版单位还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进行管理运作,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本文就如何提高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进行浅谈。
  • 摘要:转制是出版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转制的重要目标,是多出精品,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在出版转制中。出版业做强做大,要求编辑工作要做精、做细,做出个性特色。出版产业是内容产业,没有好的内容是做不大的;只有提高出版物质量,精心打造精品,才能为出版业的发展打下基础,创造持续稳定的发展空间。一句话:只有做好才能做大。本文就少儿科普杂志怎么办,未来之路怎么走,在出版单位改制过程中编辑如何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等问题进行探讨。
  • 摘要:社科期刊的特色化问题是近几年来谈论比较多的话题之一。但是,如何很好地体现社科期刊的特色,是一个比较复杂和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社科期刊的特色,是某期刊所具有的与别的期刊不同的独特色彩和风格。这个特色包括表象方面的特色,还包含隐象方面的特色。社科期刊的特色直接影响读者、作者、学术界以及它们的功用。因此,编好一本让读者、作者满意,被社会和学术界公认,独具特色的社科期刊,仍然是编者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大问题。现就如何把握好社科期刊的导向特色、定位特色、内容和形式特色、策划特色及理念特色等五个特色进行浅谈。
  • 摘要: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读者》文摘期刊,自打创刊以来就异军突起,以其高品质的文化内容和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掏钱就买,一睹为快,形成了学者们称之的“读者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读者现象”,笔者认为她有比其他竞争对手更有效能、更有效率地满足读者需求的能力,即具备了期刊的核心竞争力。
  • 摘要:出版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出版人才队伍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出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此,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的现状与出版人才需求的矛盾,并对高校编辑出版专业教育改革提出一些设想,使之培养出的学生更适应现代出版。
  • 摘要:编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就编辑的综合素质进行浅议。作为编辑,首先,应熟悉和掌握编辑工作的全过程,这其中包括如何策划选题和组稿,审稿改稿,进行文字加工。乃至比较熟悉和掌握图书出版发行的一般过程及相应的操作方法;其次,编辑的综合素质还应包括编辑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写作能力;再次,编辑的综合素质还应包括增强编辑的商品经营意识。
  • 摘要: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的出版业,建立一套健全的继续教育制度是必要的、明智的。本文就建立出版继续教育制度的三个理由分析:1、回报商于投资,是建立继续教育制度的现实依据;2、建立继续教育制度,是改善非专业化出版队伍现状的客观要求;3、提升企业竞争力,是建立继续教育制度的必然旨归。
  • 摘要:出版集团的发展,关键是要有一批遵守职业道德、知识水平高、综合能力强、业务素质好、精通编辑业务的编辑人才,这样才能出好书,增强我国出版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选聘高能力的编辑是出版与文化发展的需要,现就优秀的编辑人才对出版社团发展的影响进行浅析。
  • 摘要:根据目前许多编辑人员在从事属于比较编辑学范畴的研究。提出应建立比较编辑学,对比较编辑学进行了简单定义,并对建立比较编辑学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了阐述,认为:建立比较编辑学,进行比较编辑学研究有利于传媒编辑工作以及人们的信息记录和传播的规范化标准化,对编辑工作和丰富编辑学研究内容有较大的意义。
  • 摘要:随着中国出版业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时代对于我国出版单位各个岗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社级领导班子。尤其是对于掌握全社图书选题规划、图书生产流程以及图书质量的总编辑更是提出了区别于以往任何时期的新要求。总编辑应该成为本社图书出版的总策划。总策划首先是对图书出版规划的策划,且关键是图书选题的策划,同时总策划注重的是对整个出版过程的策划,注重图书的营销问题。
  • 摘要:学界之腐败,最泛滥的莫过于学术之腐败,而学术腐败的最泛滥之处就是学术论文的抄袭剽窃,这已成为学术界最大的公害,人称“学术蝗祸”,泛滥之广已近法不治众之势。学术论文的显性、隐性腐败,现今已成为了众矢之的,社会大众不仅对学者的腐败行为深恶痛绝。而且也对学术期刊的编辑群体产生了不信任感。随着对此问题探讨的深入,期刊编辑群体的职业规范和自律机制建设也就不可避免地被涉及到了。因此,本文强调应强化编辑专业教育及编辑伦理、强化编辑导向意识及精品意识、规范编辑道德自律信条、强化编辑出版行业机构监督,以防止学术腐败现象。
  • 摘要:核心竞争力理论本身,还处于不断完善与不断成长之中。因此,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路径,也不应当是“千篇一律”和“一成不变”的。各种不同的行业或单位,都应当从实际出发,设计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路径。图书出版社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路径,笔者以为,应当从建立学习型组织、推行人力资本至上的竞争战略、依靠品牌强社、专业分工细化、适度规模经营、拓展终端直销能力、提炼积累核心文化等方面设计。
  • 摘要:当前中国图书出版市场的发展从起步阶段进入了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国内出版社关心的焦点问题,如:选题策划机制、市场调查手段、信息搜集方法、财务成本核算、营销成本控制、出版社合理组织形式等,大部分都可以归结为内部问题,而内部问题是可以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的。那么,自身的改进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对于一个出版社在图书市场成长阶段的策略,就是通过自身的改进来提高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细化市场,特色经营。本文分析了编辑出版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并就如何提高编辑出版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浅谈。
  • 摘要:出版离不开选题策划。无论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文化事业单位还是文化产业部门,图书选题都是需要策划的。由于文化产业具有文化的经济性和经济的文化性的特点,所以图书除了自身文化具有经济性与文化性的特点以外,其策划本身也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因此也具有文化性的特点。本文提出应把选题放在整个文化产业、整个出版业、可持续发展中进行策划。
  • 摘要:一个出版社出版物的数量和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作者群体的素质。出版社要久盛不衰,就要拥有一支强大的作者队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版社之间对作者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建立起自己高素质的作者队伍,是摆在出版社和每位编辑面前的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拟就作者资源的现状,新时期作者在出版社出版活动中的地位,作者群的建立、巩固和拓展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 摘要:曾几何时,出版业出现了奇特的现象——码洋很高,却没有什么利润,实际效益当然不会好到哪儿去。出版社的外壳看上去很大。但囊中空空。这就是近年出现的出版空壳现象。出版空壳现象是指掌控书号的正规国有出版企业——出版社,以“合作”方式向业外非国有文化单位——“工作室”提供书号、负责终审,而图书的成本投资、营销策划、编排制作等运作均在“工作室”完成,“工作室”图书制作费用经出版社转账,日“内循环”,“工作室”向出版社支付(书号)管理费用或提供较低折扣的图书由出版社自行销售后获得利润。从投入到产出到获利整个过程在社外进行,出版社只对部分关键运作起控制作用,从中获取管理费或少量利润,这被称为出版空壳现象。由于审批制原因,“工作室”即使已经具备了出版功能,也无法获得合法身份。因此,出现了“工作室”借鸡生蛋、借社生书的奇特现象,这在其他行业几乎是不存在的,出版空壳现象也由此而生。本文主要讨论出版空壳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对策。
  • 摘要:出版具有文明价值的文化产品历来就是出版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然而,关注社会底层的纪实类图书却在市场一路走俏,令公众落泪。因此,出版者应把视点投向社会底层,努力推出反映底层心声的纪实作品,真正对底层的生活与心灵给以认真的对待。
  • 摘要:图书市场的竞争已日趋激烈。每年所出图书品种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分.品种的平均销售量却越来越少,书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图书市场中。20%的图书产生80%的利润(即所谓“二八定律”),营销扮演了重要角色。越来越多的书业人士已意识到了营销的极端重要性,甚至有人认为,现在图书出版行业不是拼出版而是拼营销。要加强图书营销的力度,有赖于出版单位经营体制的转换,其中,如何充分发挥图书产品生产的主要承担者——编辑的营销作用和资源优势。使产销真正做到一体化、产销各个环节密切咬合,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思路。现就编辑在图书营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浅谈。
  • 摘要:凡有良知的教育出版界的人士只要把社会职业与自然环境联系起来考虑,就不难发现教材与森林的关系是多么密切。随着教育事业和出版业的兴旺发达,以及出版社体制改革的深化,教材和教辅这块产业“蛋糕”也越做越大,其规模和涉及面愈呈无序扩张的态势。教材和教辅的出版发行占全国出版发行总额的半壁江山。本文通过对教材热的冷思考,分析了出版与生态间的关系。
  • 摘要:通俗地讲,蒙古文图书市场就是用蒙古文字阅读的读者群体。读者群体是受时事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状况影响的。目前,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市场正在走向低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图书印数下降,单本图书成本费增高。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各个少数民族出版社在受大局影响方面虽然基本一致,在细节上又有一些差别。本文以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为例,就蒙古文图书市场进行浅析。
  • 摘要:《中国儒学年鉴》,是全国年鉴百花丛中的一枝新花,而且是一枝独特的花。它和国内所有出版的年鉴都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不同。儒学包容万物,儒家文化涉及百科,《中国儒学年鉴》是具有学术性、专业性、资料性、综合性的人文年鉴;从其应该或必须努力收录内容的地域范围来看,它有别于国际年鉴和国家年鉴。而是以国家为主,介于国家和国际两者之间的“国”字号年鉴。鉴于这种情况,本文指出在编辑《中国儒学年鉴》过程中必须有海纳百川、兼容乃大、与时俱进,应时趋变、突出特点、务实创新等独特的追求。
  • 摘要:出版单位转制是当前的热门话题,笔者就转制和编辑工作谈了些看法。出版单位转制,从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单位,根本的目的也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也就是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出版工作的体现。出版社的转制势必会影响到编辑工作,所以,首先要抓方向。同时,积极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版机制,从人员管理机制、选题策划机制,质量保障机制,国际合作机制,营销机制,直到上下监督机制,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进行管理,从而保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各种出版资源能够更加合理地配置,使各种各样的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整个出版社的运作能够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 摘要:“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出版物效益运动就充满了各种矛盾。并构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现就从出版物效益运动的种种矛盾、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等三个问题进行论述。
  • 摘要:探索新形势下出版业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推进出版体制创新与机制完善,离不开出版者的理论预见能力。而多年来,应当说,出版界对图书商品的特性以及图书生产基本规律的探讨并不能令人满意。本文不揣浅陋,在经济学视野下审视图书的特性与规律,以求教于方家。
  • 摘要:目前,转制是出版界的热门话题。出版社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意味着出版社已不再是昔日享有国家保护的“特权单位”,而要以新型的市场主体参与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经受大浪淘沙的考验。如何审时度势,提高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出版人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文强调应结合实际,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 摘要:近年来,全国有许多家出版社出于扩大品种、形成规模、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考虑,都在内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有些可谓大刀阔斧、伤筋动骨。可是,仔细地考察一下,其中有不少家出版社的图书质量却令人堪忧,原因就在于质量与改革脱节、管理与改革分离,没有建立起与编辑体制改革相匹配的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机制。现笔者结合自身参与的改革实践,对编辑体制改革中的质量管理工作作一初步探讨。
  • 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出版业的改革进程明显加快。总的趋势是不断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出版社企业化转制,无论是对转制的出版社自身,还是对我国整个出版产业,都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本文介绍了出版社企业化转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论述了出版社企业化转制是发展出版产业的基础,并建议应抓住出版社企业化转制的历史机遇,发展中国特色出版产业。
  • 摘要:转制一是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二是由单一的国有制转变为股份制。也就是说,是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单位,是一种体制的转变,多数经营性的出版单位,将面临这种惟,的选择。笔者就“转制”将给编辑工作带来什么影响、它与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有何相干等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党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在执政一年后形成的新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指导新世纪和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本文就新闻出版业如何结合行业的实际与特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版之路,并立于世界出版之林的问题进行探讨。
  • 摘要:图书出版工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做好新形势下的图书出版工作,对于提高全民族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其他行业一样,体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图书出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思想在图书出版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图书出版工作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作为最高标准,要十分注意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图书出版工作,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有机统一。而至为关键者,是在自身工作中有创造性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 摘要:文化产业,英国称为“创意产业”,定义是:“创意产业起源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才华,透过生产与开发为智慧财产权后,具有开创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潜力。文化产业是指结合创作、生产与商业的内容,同时,这内容在本质上具有无形资产与文化概念的特性,并获得智慧财产权的保护,而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来呈现。文化产业即为创意产业;或在经济领域中,称为未来性产业;或在科技领域中,称为内容产业。由此可见,创意与文化意义是文化产业的根本性质、根本价值所在。现就创新在出版产业中的灵魂作用进行浅谈。
  • 摘要:近几年,许多地市报在不断扩大办报规模的同时,还纷纷创办了各具特色的子刊。毫无疑问,这些子刊为扩大主报的影响、推进报业向集团化发展、增强主报的市场竞争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这些子刊能够成为知名期刊的却寥寥无几,大多数子刊因为“先天不足”,已呈现出疲态,在国内期刊市场所占份额有限。因此,笔者就地市报所办的子刊如何才能摆脱困境、迅速抢占期刊市场的问题进行分析,强调应找准定位、强化创意、办出特色。
  •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期刊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科技期刊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人员的素质。一种高质量的科技期刊,实际上是高素质的期刊编辑人员进行的一系列有效的再创造产生的劳动成果。科技期刊编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科研成果的纵向传递、横向交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现代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人们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给科技期刊编辑带来加快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 摘要:我国承诺,加入WTO5年后全部开放出版物的批发、零售市场,2004年5月10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江苏鸿国世文图书文化有限公司书报刊及电子出版物国内总发行权。由此,鸿国成为江苏省首家获得出版物总发行权的民营图书企业。根据中共十六大报告要求,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规定和办法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都要坚决革除。所以,要把思想调整到发展上来,坚决地解决这些问题。三个“一切”是支持发展、调整自己政策的出发点。形势的发展已经证明,原有的出版市场格局即将被打破,出版业从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市场运作下对编辑的业务素质要求,简述了策划编辑人才机制的建立,并就文字编辑的培养进行浅谈。
  •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出版社,已经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出版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集中在图书选题的优劣上,对编辑的要求更多的是放在如何策划出双教俱佳的优质选题上。为了弥补传统编辑不重视市场的缺陷并寻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切合点,最大地发挥出版的社会功能,本文介绍了现代编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 摘要:备受关注的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此前已经举行过两次了。对于这两次考试的试题数量、难度、范围、知识点分布等等,考生们七嘴八舌,议论颇多。而作为这两次考试的阅卷人之一,笔者要在此处发点议论的却是一个与上述“热门话题”相去较远的话题——在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中,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偏科现象”。rn 正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尽管笔者两次参与批阅的都只不过是“理论与实务”试卷近百道试题中的两道而已。但对于考生们知识结构方面的缺陷,还是看了个“八九不离十”。本文以2002年度中级试题为例,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 摘要:在事业单位的改革中,大部分图书出版单位要由事业向企业转制,这似乎已成定局。怎样处理转制中的用人问题,是转制成功与否的关键。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图书出版单位。转制中的用人制度改革,对于改制是否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一套适合图书出版单位实际、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事管理制度。对于推进我国整体的人事制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出版业实行聘用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用人制度上的进步。本文分析了聘用制的优点,并就目前聘用制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述。
  •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出版单位的属性问题得到进一步讨论,出版社企业属性得到进一步的明晰。随着出版社的企业化运作。编辑的用工机制的改革成为企业化改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出版社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对编辑用工机制改革的要求,介绍了聘用制在编辑职业制度中的灵活性与能动性,并就聘用制编辑用工形式的人才培养与使用的问题进行浅谈。
  • 摘要:在当今经济生活中,众多行业依靠完全市场化的著名品牌来获取巨大的效益。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出版业因其意识形态的特性。在相对封闭的小市场内困顿已久,在实施品牌经营方面比其他行业落后了许多。然而随着中国图书市场理性化的趋势日益明朗,特别是面对我国加入WT0后,国际出版资本将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图书市场将受到巨大冲击的严峻局面,出版界的有识之士已充分认识到图书品牌所能带给出版社的真正价值。本文浅谈了如何打造图书品牌,以促进出版社更好的发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