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轻工业与手工业>首届中日韩造纸史学术研讨会
首届中日韩造纸史学术研讨会

首届中日韩造纸史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浙江富阳
  • 出版时间: 2009-11-11

主办单位:中国造纸学会

会议文集:首届中日韩造纸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贵州贞丰手工纸历史记载可以上溯到清乾隆年间,其工艺和质量拥有良好的声誉,其传承幸赖家族的力量才得以绵延不断。本调查报告课题组以人类学田野调查的视角,对贵州贞丰皮纸生产的原料、工艺技术、纸药制作、工具体系等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与阐述,拟记录和再现这一地区劳动人民在古法造纸领域的创新智慧和创新文化:专题研究中将田野资料进行比较,以展示贵州贞丰皮纸工艺在现代的变迁与演化。贞丰皮纸的原料包括构树皮、石灰、烧碱、漂精(即次氯酸)和仙人掌。贵州贞丰传统皮纸制作工序主要包括泡料、捆料、浆石灰、蒸料、清洗、泡料、手搓、清洗、滤水、浸泡、脚踩、清洗、拣料、打碓、淘料、打槽、起垛、晒纸、揭纸、理纸、垛纸、包装等工序。而现代皮纸工艺则主要是用烧碱代替了石灰、草木灰;用蒸汽机代替了木甑、石甑;机器打浆取代了打碓;太阳晒纸取代了火焙烤纸。现代工艺的变化主要动凶在于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效益。课题组还通过走访国家非遗传承人刘仕阳师傅,实地考察了其手工造纸作坊的运行,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剖析了贞丰古法造纸工艺传承与保护的现实机制:法律、法规保护、政府扶持、旅游带动、媒体传播和创新,探讨了贞丰古法造纸工艺技术传承与保护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工艺技术复原和产品复原资金短缺、装饰艺术和书画用纸的开发与生产资金严重不足、传承人专业素养和文化素质亟待提升,并针对贞丰手工造纸工艺技术传承与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 摘要: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公元105年,东汉蔡伦首创造纸术的光辉业绩,早已经载入史册。为推动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骄傲。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中国有没有纸?其它国家有没有纸(指用于书写的纸)?欧洲羊皮纸、埃及纸草纸算不算纸?这些问题在历史上有过争论。在唐宋年间、解放初期、七十年代专家、学者都曾有过不同看法。唐宋年间,笔墨文人对蔡伦发明纸提出不同看法。纸笔不始于蔡伦,纸字已见于前汉,恐也非始于蔡伦。解放初期有些教授、学者对蔡伦发明纸有些不同看法。张子高先生认为:“蔡伦是造纸新术的发明者,是伟大的技术革新家,但是也反对唯心主义的过分夸大个人作用的资产阶级观点。周一良先生认为:“蔡伦不是纸的发明者”,但是一个很重要的改进者。袁翰青先生认为:“蔡伦是造纸术改良者,而不是发明者。七十年代,随着考古的不断发掘,从西汉古墓、窑藏、垃圾堆中出现一些“古纸片状物”,引起是造纸界一些同志参与争论。蔡伦发明造纸术,其基本原理一直沿用至今。不论历史上,或是现在有些人称蔡伦不是造纸术的发明家,而是改革家,不同见解总是允许的,认为有的人是因对絮纸与植物纸的定义没搞清楚;有的对西汉古墓或其它地方发掘类似纸状物的实物而认为是纸,就将纸的发明提前到西汉,这几起西汉纸状物经鉴定,无一件可以以纸论处。因此蔡伦发明造纸术是功不可没的发明家。
  • 摘要:本文对东汉至明清我国造纸术在东亚文化圈内的传播与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梳理。中国古代造纸术大约在公元3世纪传入越南,4世纪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此后经过各国人民的不断探索和改进,造出了质地优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纸张,各国也在相互的交流中共同进步,不断推进和提高造纸技术,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 摘要:近几十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一些西汉遗址和两汉墓葬中发现了若干纸状残片,于是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和广大人民的关注和提出疑问。是否蔡伦前约二三百年就有了纸?造纸术还是不是蔡伦发明的?新发掘的纸状物到底是个什么样?史籍上关于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记载是否有问题?本文作者针对这些问题,对历次发掘的实物样品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和文献考据,结论认为:20世纪有关纸的考古发现不能否定蔡伦发明造纸术。
  • 摘要:蔡伦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造纸发明家。纸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项伟大贡献,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加速了世界文明进步的进程。本文从九个方面对蔡伦进行了叙述和研究,分别是:1.蔡伦发明造纸前的书写材料,蔡伦发明造纸前人们的书写记事材料有岩石、泥板、羊皮、蜡板、铜器、陶器、树皮、树叶、龟壳、动物骨头、莎草纸等。中国使用最多的是木板、竹片及丝织物;2.蔡伦发明造纸术,生产纸张,是植物纤维纸的发明者;3.蔡伦的人品;4.蔡伦的才学,蔡伦能发明造纸术,是由蔡伦具有高尚的人品及丰富的学识、才干等综合素质决定的;5.蔡伦的籍贯。蔡伦是湖南省耒阳市人;6.蔡伦入宫,蔡伦生于公元63年6月13日,殁于公元121年10月,其入宫时仅13岁(虚年)。其入宫原因大约是其父犯罪被籍没入宫;7.蔡伦之死;8.蔡伦在耒阳遗迹;9.千秋功业世界赞颂。蔡伦之死,原因是皇权与外戚权的斗争,蔡伦是宫廷斗争的牺牲品。它反映了科学与政治的紧密关系;反映了一个科学工作者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
  • 摘要:西汉文献及秦简中均有纸字,出土文物又多被考古学者认为是西汉物,引起不认同者的争论。本文在检索文献上,西汉时的纸字,不足说明西汉前已有蔡伦式的纸。
  • 摘要:龙亭蔡伦造纸传说是一个传说群,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可信性强。公元105年,蔡伦发明了以树皮、麻头、破布和烂鱼网为原料的植物纤维纸,研究和实践出了一整套造纸方法,龙亭曾经是蔡伦发明造纸的实验地之一。东汉蔡伦其人、2世纪初的造纸事件、官方与地方的史料记载,一起成为龙亭蔡伦造纸传说的历史线索。在蔡伦造纸传说的发生地龙亭及周边的平川与山区,散居着好几支蔡伦后裔人家,他们对先祖蔡伦在龙亭寻找造纸原料、实验造纸方法和推广造纸的事迹,要知道得比别人多。他们首先对他的事迹作为“家事”在家里讲、在族里讲,然后到外面去讲,作为一种家庭传统教育和一种炫耀。此种一脉相袭的家族传承极富亲和力、感染力和权威性。而当这种家族传播又与师徒式的族外传播相互交织的时候,族外传播亦获得了传说的权威感。蔡伦造纸传说中所反映出来的龙亭地方风物很多。这些地方风物对传说可信度的促进更直接,更大一些。它们具体而形象地告诉人们传说中都发生了什么。在蔡伦造纸传说中,一些地名频频出现,而几乎每一个地名都带出的有“造纸遗址”,蔡伦当年在龙亭的造纸活动就是同这些造纸遗址紧紧粘附在一起的。在龙亭蔡伦墓祠、造纸博物馆、造纸遗址景点的游览中,讲解员最能拿来说事的还是蔡侯纸制作工具。龙亭蔡伦造纸传说的文化空间亦是认定该传说口头遗产的重要依据。在该传说千百年的口口相传中,逐渐地形成了一个较大传说圈。这个传说圈的范围是以龙亭为“中心地带”向外辐射,庞大的传播和研究人群、广袤的流传地盘、引人入胜的民俗文化活动,构建了蔡伦造纸传说的文化空间,在这个文化空间里该传说代代相传,家喻户晓。认定蔡伦造纸传说的依据还应该包括它本身的杰出价值。蔡伦发明的植物纤维纸,让人类前进的步子加快了。龙亭蔡伦造纸传说量大,有30余种之多,内容也十分广泛和丰富,在将近1900年的历史进程中,口碑传承,连绵不断,而且深入人心,妇孺皆知,百讲不烦,百听不厌。
  • 摘要:在植物纤维纸的抄造过程中,蔡伦使用了“纸药”,纸药运用始于蔡伦造纸术。陕西省龙亭及周边地域是蔡伦造纸术发祥地之一。笔者以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造纸工匠,他们运用纸药的行为,本身就可以视为蔡伦造纸术中已使用了纸药的证据。龙亭及周边造纸工匠以植物滑汁涂抹抄纸帘的习惯亦可视为蔡伦造纸术已有了纸药的依据,他们即使有时将滑水掺入纸槽之中,也还是要在“窟坨”旁搁置一小盆羊桃水以备用,一旦覆帘扣纸不利索之时,还要以刷子蘸上羊桃水在帘上刷一刷、抹一抹。总之,以纸药涂帘是龙亭及周边构纸抄造的一道重要工序,更是一种行业上的习惯。rn 此种操作“定势”世代相袭,它可能来自造纸之初,因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操作方式。透过龙亭民谣也可以看出纸药在蔡伦造纸术中的存在。龙亭及周边造纸工匠的有句口头禅,语日“蔡公爷的滑子,不粘咱们的帘子。”这里的“蔡公爷是纸槽户对鼻祖蔡伦的尊称。“滑子”就是弥猴桃(羊桃)汁液。前句话已经很明确地告诉了纸药是祖师蔡伦发明的;后句话则告诉了我们纸药一个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表明了纸药在蔡伦造纸术中的运用,即:以帘抄纸的时候要加纸药。如此这般,才能使抄纸帘与捞出的滤掉水的纸浆薄片相脱离;如此这般造纸术也才是一个完整的造纸术。在中国民间更广泛的地区,同样流传有一些类似的民谣。譬如“没纸药,莫干活”,此语则说得更为直截了当。不加纸药就不能完成造纸工序,就造不出纸来,所谓的造纸术也就会成空话。在龙亭及其周边的蔡伦造纸传说中,也可以感觉到纸药在造纸术中的存在,龙亭的传统手工造纸作坊遗址多集中在龙亭古街以南的大龙河一带,相传纸药“羊桃滑汁”就是蔡伦在这里发明的。但是龙亭有的构纸作坊与一座秦岭之隔的关中北张村构纸作坊,同样沿用着“蔡侯纸”的制作方法,而且,在所抄纸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却不使用纸药,这是蔡伦造纸术的嬗变。询问这些构纸作坊的老纸工,不加滑水为何能使帘纸分离,纸页分离。纸工师傅的回答是,做好六件事便可以了。纸工师傅以为有六个技术环节要精到:一是推笼;二是打货;三是挖水;四是洗箅(bi)头;五是掂角;六是错经。
  • 摘要: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共有26个民族,其中有9个民族现在还有手工造纸。他们所用的造纸方法有两个不同的系统,即浇纸法与捞纸法。浇纸法是最原始的造纸方法,由于生产效率低,在内地早已不见使用。而云南和中国西部的几个边疆省份现在还保留这种方法,成为原始造纸方法的活化石,对研究古代造纸技术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云南省的傣族构皮纸和纳西族东巴纸的制作技艺被入选。这两个民族的造纸方法都足浇纸法,但二者所用的工具和操作方法又有所不同。rn 傣族造纸是沿用东南亚小乘佛教国家通用的方法,纳西族造纸是吸取藏传佛教制作写经纸的浇纸法又带有汉族捞纸法的痕迹。这种独特的造纸方法是其它地方所没有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现在云南民族手工造纸由于云南省正在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业强省而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近年来由于普洱茶的大发展,所需的茶饼包装用手工自棉纸供不应求。丽江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作为世界上仅存图画文字用的东巴纸也受到广泛的重视,在丽江古城有各种旅游艺术品出售。随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民族手工造纸只要苇视建立原料基地,努力开发旅游艺术产品,并广泛学习吸取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经验,发展前景是十分美好的。
  • 摘要:宣纸是专供我国传统书写绘画而特有的一种最优良的手工纸张,也是古今中外、举世无双,中国特有的一种书画专用佳纸。宣纸艺术,始于唐代,产于安徽省泾县境内,因地得名,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技艺传承历史。宣纸的诞生与传承,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人类历史文化艺术事业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中国书画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郭沫若先生为中国宣纸亲笔题词赞道:“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造,中国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刘海粟大师题词称赞宣纸为“纸寿千年、墨韵万变”。故宣纸被历代誉为“文房之宝、艺术之光”而驰名中外。
  • 摘要:本文首先从浙江手工纸入手,简单介绍了浙江手工纸的发展,重点介绍了中日韧皮纤维纸起源与发展和机械化后长纤维长网纸机的引入。
  • 摘要:讨论了不同秆芯材红麻浆配比,用传统方法抄制纸页的光学和结构性能。纸页按传统手工抄制方法,用一种特殊的纸页成形器抄制,使用图象处理系统检查纸页的结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制浆工艺和不同的韧皮纤维和木质部纤维配比对传统手抄纸的光学和结构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各种纸样的图象平均灰度与纸页的光学性质密切相关,传统手抄纸页的匀度较差。
  • 摘要:本文概述了中国古代造纸技术发展的特点及某些著名文化用纸的制造,其中有隋唐时期的捶纸、硬黄纸、薛涛笺、彩笺、斑石纹纸;宋元时期的澄心堂纸、金粟山藏经纸、粉笺、瓷青纸;明清时期的竹纸、宣纸等,对研究中国造纸技术发展史和作好纸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参考价值。
  • 摘要:蔡伦的发明和陕西洋县龙亭有关,蔡伦曾将龙亭作为他的造纸实验基地和推广地,龙亭是造纸术的发祥地之一。蔡伦首创的构树皮造纸,代代相承,至今仍存活在洋县龙亭民间。在龙亭及龙亭周边地区阳河、黄金峡、华阳、纸坊街等地,东汉时代以来的造纸作坊遗迹比比皆是。这些地方留存的古老的造纸术呈现出很明显的原生态。在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以龙亭蔡伦造纸术为主要内容的《洋县传统造纸技艺》榜上有名。在项目的申报文本内容中就重点录入了其龙亭镇的构树皮手工造纸技艺,同时又录入了周边阳河构树皮纸制作技艺和黄金峡龙须草纸制作技艺。龙亭与阳河造纸考证为蔡伦造纸术的“原生”,黄金峡造纸则为蔡伦造纸术的“传播”。重新评估龙亭蔡伦造纸术的价值,进一步彰显它的杰出性,则更能够便于体现项目的本质和个性。龙亭蔡伦造纸术名副其实。洋县的传统造纸自古迄今都足以龙亭蔡伦造纸术为核心的,而蔡伦在龙亭造纸的确是不争的事实,在龙亭地方的志书、石碑上都有过记载,还有蔡伦时代的造纸作坊遗址及造纸工具可以佐证。龙亭蔡伦造纸术形成于2世纪初,在这近两千年的历史过程中,世代传承,生生不息。龙亭的造纸作坊、造纸术、构树皮纸产品及周边地区的竹纸、草浆纸等产品,雄辩地印证了中华民族造纸术的诞生、传播与存在的史实,它是研究我国古代的造纸历史的活化石,是研究中华民族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的最宝贵的资料之一。蔡伦的发明不但引发了中国社会书写材料的革命,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一场书写材料的革命,引发这场革命的丰要因素之一就来自于洋县龙亭。而书写品的大革命既使我们的文化得以较好的保存,又使文化传播的步子加快了,从而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龙亭蔡伦造纸术功不可没。构树皮、苎麻等植物原料的选择和使用是龙亭蔡伦造纸术的最重要的部分。龙亭蔡伦造纸术有109道工序环节,其中的4个环节“挫、捣、抄、焙”至今仍为纸的现代化大机器生产沿用的基本环节。重新评估龙亭蔡伦造纸术的价值,进一步彰显它的杰出性,则更能够便于体现项目的代表性、典型性。更利于同国际接轨,更利于日后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摘要:公元二世纪蔡伦发明的“蔡侯纸”。蔡伦化树皮、破旧布、麻绳头、破鱼网为原料,采用手工作坊,制出了漂亮又实用的纸。蔡伦造纸术的问世,“蔡侯纸”的诞生,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空前的密集和传递。中国纸向西方传播发展是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前进的。rn 中国造纸术传播西方后,促进了造纸技术和造纸工艺技术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出版了《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百人》,蔡伦高居第七位,可见蔡伦造纸术,正是举世公认的为人类历史上做出重要而伟大的贡献。1987年11月在北京举行了纪念蔡伦发明造纸术1882周年大会,会上一致认为东汉蔡伦确为造纸发明者,认定中国造纸术的真正发明者是蔡伦。近几年来经我国造纸界、历史界、科技界、文化及考古等各界一些专家深入调查、科学鉴定及对历史文献充分考证充分说明,造纸术发明者蔡伦的伟大功绩将万古流芳。1990年8月18~22日在比利时乌尔梅迪召开20届国际纸史会议,会议一致认为中国代表的论文证据充足,内容丰富而可信,大会重新确认蔡伦是造纸发明家。
  • 摘要:长期以来,中外手工抄纸,均使用单人手端帘,劳动强度大,抄出的纸张大小也受到限制。抄造宣纸、连史纸这样尺幅比较大的纸,则需要二人或多人共同操作。直到今天,宣纸的抄造仍使用双人抬帘。将纸帘悬吊于梁架或有弹性的竹木杆上,可以减轻抄纸工的劳动强度,也使单人抄造大尺幅纸成为可能。同时由此纤维在纸帘上成纸的时间更为充裕,有助于提高纸张的均匀度。根据对现存图文资料的考证,日本在十九世纪后期(不晚于1879年)开始出现吊帘,在二十世纪前半期已普及至全国,而中国出现吊帘的时间则难以考证。根据文献记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勤业文具公司在浙江衢州、杭州等地仿照日本技术抄造薄型皮纸,1946年在杭州更延请日本技师传授吊帘抄纸技术。建国初的1951年,公私合营浙江皮纸厂就使用吊帘大槽生产仿日本美浓纸的九溪皮纸,并将此技术推广到温州、衢州等地,到1957年已推广至全省,并且以浙江、福建、四川的手工纸产地为中心,形成了吊帘技术革新的热潮。时至今日,吊帘在我国的书画纸制造中仍被普遍采用。本文在介绍吊帘的形成、发展过程的同时,根据大量实地调查的结果,对中日韩各国仍在使用的吊帘作了归纳,并由此探讨吊帘的区域性特点和技术的源流。本文认为,现代吊帘的流行,始于日本,并且早期在我国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我国的吊帘形式多样,很多受到本地区传统纸帘形制的影响,如四川夹江和福建长汀等地的吊帘就是如此。这一现象,反映了我国手工造纸在保持传统和吸收先进技术方面的和谐统一,是我国手工造纸技术不断发展创新的一个实例。
  • 摘要:麻纸是最早出现的纸种,麻纸制作技艺历经二千年一直传承至今。然而,近些年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更,手工麻纸作坊已越来越少见。山西忻州定襄县蒋村曾经拥有大规模的麻纸生产,至今仍保留有为数不多的麻纸作坊。通过调查了解其传承背景、现状,工艺流程和产品的用途等,对于了解古代麻纸制作技艺具有重要价值。
  • 摘要:藏纸是藏族先民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和发明的,她凝聚着藏民族的勤劳与智慧。藏纸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手工纸品中的一个独特品种,越来越多地受到世人的关注。而其中具有悠久历史的尼木藏纸,更是藏纸中的精品。2006年藏纸工艺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作者通过对尼木传统藏纸造纸点的实地考察、拜访当地专家、学者和造纸艺人,较为详细地评介了传统藏纸和尼木藏纸的相关历史、著名造纸艺人、造纸原料、原料来源、生产工序和工艺技术等,为今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藏纸及尼木藏纸的历史发展和渊源,以及对藏族古代科技史、文化史、印刷史、古籍文献研究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
  • 摘要:通过对新疆墨玉县维吾尔族手工造纸进行实地考察,叙述了维吾尔族传统造纸的背景、工艺流程、工具及产品使用,分析了其造纸技术的原料、来源及文化特征,认为这是一种浇纸法造纸。对新疆出土古纸鉴定表明浇纸法造出来的手工纸在新疆已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
  • 摘要:本文论述了部分纸质文物的无创和微创分析方法,包括定量、白度、厚度、帘纹结构、纸的生产工艺推断、造纸原料的种类分析、纤维形态观察、纸的电子显微镜微观结构观察等、可供文物工作者在基本不损伤和破坏纸质文物的情况下,分析该文物的特点和判断其生产工艺和生产制造时期等参考。
  • 摘要:宣纸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手工纸之一,在纸质文物的保护中宣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书画长期采用装裱的方式,纸是书画装裱的基本材料,直接关系到装裱质量的优劣。宣纸的收缩性直接影响书画的平整。由于组成纸张的原料一纤维本身具有随湿度变形的特性,决定了纸张的不稳定性,本文研究了几种不同宣纸的尺寸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原料组成的宣纸吸水后均发生变形而且存在着纵横向差异,横向的膨胀收缩率均大于纵向;纸张的形稳性和原料组成有关,韧皮类纤维含量越高,纸张形稳性越好;预处理可以提高宣纸的尺寸稳定性,新购进的纸页先放置一段时间,使其在空气中平衡一段时间进行“矾化”,对改进纸张形稳性有重要作用。通过将不同宣纸装裱在一起的卷曲率测定表明,纸张的两面性直接影响到卷曲率。因此,裱画选择托纸和背纸时,注意选择和画心的伸缩性尽量相似的纸张。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