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轻工业与手工业>2012年第十二届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暨国际理论研讨会、2012年国际植物染艺术设计大展暨理论研讨会
2012年第十二届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暨国际理论研讨会、2012年国际植物染艺术设计大展暨理论研讨会

2012年第十二届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暨国际理论研讨会、2012年国际植物染艺术设计大展暨理论研讨会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2-03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

会议文集:2012年第十二届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暨国际理论研讨会、2012年国际植物染艺术设计大展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蜡染课程是美术院校染织专业的必修课程,"蜡染课程"是美术院校染织专业的重头戏,也是从纸面设计转向实物制作的实践,一般都在大学三年级,它需要学生要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和装饰表现的能力,文章还对蜡染的装饰性,蜡染的技法,表现形式,蜡染工具和工艺流程进行了介绍。
  • 摘要:本文以陕北延川当代民间布贴艺术为中心,以田野考察为依托,领悟其传统布贴的审美精神,把握其文化内涵和美学要髓,利用文化生态学和生态美学的学科理论分析指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来自其产生、存在生命本体的生态特征,及其艺术形式和内容中对自然属性、生命价值、和谐社会的生态审美价值体悟,具有的人文关怀,并提出延川当代民间布贴材料原生态美学价值的观照.
  • 摘要:本文重点围绕艺术与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内容涉及:技术对艺术创作的支持作用,艺术需求对新技术的催生作用,艺术与技术的融合统一,以及当代先进技术与艺术发展的矛盾等问题,探讨艺术与技术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艺术创作需要技术的支持,这主要体现在:工具材料、手头工艺和理论观念方面。手头工艺的技术也可被称为技艺、技巧或技法。技艺在艺术创作中至关重要,艺术品的形式和质量与艺术家的技艺密不可分。艺术家进行创作时往往在意识里都会有强大的理论与观念作为支撑。
  • 摘要:每一个民族都有专属于自己能够体现本民族文化内涵以及审美情感的图案及纹样,而每一种民族纹样的创作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以及心理意义.本文就哈尼族爱尼人服饰纹样为例,简析一个民族在创作和应用纹样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共同影响.剖析出其纹样的创作法则,也就令看清其民族千百年来的历史轨迹以及动态的文化变迁.爱尼人是隶属于哈尼族的一个支系,爱尼女性的服装面料以黑色或藏青色土布为基调,在其上刺绣和配以银泡、银币、贝壳绒线等饰物。主要服饰花纹图案多以几何图形为主,多回形纹、直条纹、三角纹、锯齿纹。由于爱尼人的居住环境依山傍水,所以纹饰中常见运用三角纹暗示山群,用直形纹表示水。在一些纹样组中可以看到一条直形纹的两端各连接着一个三角纹形,如此排比,形成群山抱水的特殊意象。其造型法则主要有对称、连续等。
  • 摘要:室内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包括了空间环境、室内装饰等在内的建筑内部空间的综合设计,它涵盖了审美和功能的全部内容.室内设计的概念代表了现代世界的主流,而室内装饰设计概念则具有强烈的传统意识,它是以空间的视觉审美作为其设计的主旨.其中纺织品的应用是室内装饰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室内设计中的纺织品就是一种具有装饰的织物。它以自身的材质、色彩、图案、款式带给人直观的感受,并且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带给人丰富的精神感受。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纺织品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材料,并且逐渐成为现代室内空间的主角之一,它能够体现空间的审美氛围,烘托室内空间的风格,拉近空间与人的距离,并且它具有很独特的装饰特性。室内装饰中的纺织品包括窗帘、地毯、靠垫、桌布以及织毯壁挂等,它们因其"软"的特性而可以包、贴、铺、盖、吊、挂等方法来进行装饰,或以家具为载体,附着其上,使空间和家具的硬性属性得以淡化,更趋人性化。包含在建筑本身的室内环境本身就具有建筑师的个体艺术倾向。然而,面对室内环境中相对雷同的空间,除了利用改造室内空间构造、调整功能区域等多种室内装饰设计手段外,作为装饰与实用兼并的纺织品,在现代,被赋予了更为重要和直接的作用。在现代的室内装饰设计中,纺织品已不只是单纯担当着原始的物之有用性,而是通过本身特有的属性及装饰语言,成为了现代室内空间中的主角。室内家具和纺织品的完美结合,不但能更为生动的营造空间的艺术氛围,还可以通过它们的主动设计来掩饰、弥补建筑空间中的缺陷与不足。
  • 摘要:本文通过探究丝网印刷的发展历程,明晰纺织品丝网印花的历史发展脉络.以纺织品丝网印刷为例分析丝网印刷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更好地把握现在,明确丝网印刷工业的发展趋势,将丝网印刷发展成为绿色、健康、全能的工业技术.文中笔者更多地考虑纺织行业丝网印刷的发展,包括对纺织品行业丝网印刷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工艺相对简单,可操作性强。虽然丝网印刷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性,但作为一种服务于大众的民用工业技术,面对巨大的纺织品消费市场丝网印刷显示了其可操作性强的优势。纺织品丝网印刷可以根据图案的要求生产各种大小的产品,只要制作好网版,就可以无数次的批量生产,色彩艳丽视觉效果好,表现丰富,有艺术性。
  • 摘要:以新型纺织纤维、特殊功能型材料、特别质感型材料为代表的服装新材料,由内至外传达与体现出具有突破、超越的新理念、新功能、新感官,塑造出遵循生态环保、强调人本需求、展现个性差异的创新服装,从而使着装获得全新感受.服装是材料的作品,服装的设计与穿着,无一例外都是通过材料而实现。今后的服装将从单纯追求流行转向注重人性化需求与内心感受的共同完善,依托新材料实现服装的新设计、新理念、新功效,为此,服装对新材料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遵循生态与环保是服装新材料以人为本的宗旨其二,材料设计力求从人体工学、生态学和美学等多层面体现全新感受和人性化关爱,其三,材料在突出个性化、差异化的同时也推崇多元化材质、工艺、效果的共存与组合,新型纺织纤维主要从品种、类型的角度考虑,与以往常规纤维相比属于新原料,或具有新结构、新特质,分为新型天然纤维、人造纤维与合成纤维三类。特殊功能型材料的另一类则是同一种材料兼备几方面优越的功能,另外还有特殊质感型材料,除上述三类代表型材料外,服装新材料还包括复合组合型材料,即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质、不同结构、不同性能的材料通过复合组合工艺而构成的新型材料。
  • 摘要:线是现代纺织品图案设计中最重要的造型要素,线在装饰图案中构成了丰富的形式美感,线的形态多种多样,可流畅、可顿挫。如果大量的线密集使用,就会形成面的感觉,这种用线组合的面接色自然、柔和,还可根据不同的需要用线组织成各种图形。撇丝是线中一种很常见的造型方法,经过多年来的演变发展,应用范围很广泛,在纺织品植物、花卉、动物、人物、风景、几何等图案中都有所运用.并且表现技法也在增多,例如曲线丝、顺丝、直丝、泥点丝、电脑撇丝等.在运用撇丝技法的时候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提高产品的价值.
  • 摘要:本文通过对清华园地区一定数量不同经济水平和生活层次的女性老龄人群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调访研究,由点到面折射出北京地区女性老龄人群休闲装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及其特点,为女性老龄人群服装市场的产品设计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休闲装(Casual)又称便装,有别于正装和礼服,是人们在日常休闲生活中穿着的服装根据《消费者行为学》关于"消费者行为"的定义为"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采购、使用、评价、处置那些预期会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时所表现的行为方式。"消费者行为学正是研究"消费者在获取、使用、消费和处置产品及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心理行为特征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本文就针对老年女性,心理特点变化和生理特点变化的影响分析消费需求特点,综上所述,北京地区女性老龄人群休闲装消费行为主要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其消费需求不仅希望穿着显"年轻"、款式新颖"时髦"、而且还要符合老龄人群的"庄重感",具备一定文化品位。总体呈现出消费自主性强、消费行为更具理性、消费习惯稳定,品牌忠诚度较高等特点。
  • 摘要:在追求本土文化、传统艺术应用于设计实践的全球文化背景下,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积极探寻传统地域文化与现代家纺设计的结合.论文结合设计和教学实践,分析了家纺设计引入传统地域元素的意义,提出要充分认识和挖掘地域元素,突出原创应用手法,与现代家纺巧妙结合,拓展潜在空间和设计方向。并介绍了在家纺(家用纺织品,也称为装饰用纺织品)设计作品中常用的手法,包括简化手法,变形手法,重构手法,寓意手法,色彩提炼法等。最后总结道重视传统地域文化内涵的挖掘,深刻理解地域元素的内质特征,总结其形式美、色彩美和图案美及转变手法运用到现代家纺设计中,实现传统地域元素与家纺设计的契合,是家纺设计者对自己身处地域的民间艺术文化的深刻领悟与感受。
  • 摘要:中国现代家纺(家用纺织品也称为装饰性纺织品)设计受到西方文化的强势影响,缺乏本民族的文化底蕴、风格趣味,产品雷同化、同质化、单一化.中国家纺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家纺舞台上站稳脚跟,需走以文化底蕴、民族特色带动产品创新的道路,需从民间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本文从传统印染人手,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精神,分析其融人现代家纺设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把其作为一种文化资本运用于家纺设计中以增加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蕴,打造富有中国文化特色和情感韵味的家纺产品.传统印染就是熟悉的蜡染、扎染、夹染、蓝印花布等工艺。传统印染特色首先表现在材质天然纯朴、造型色彩独特、肌理自然多变等外在的形式美感上。传统印染从构思到刻版、染色等整个过程大都由自身完成,都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经验,不容易完全复制,还表现在它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厚的文化意蕴。要重新恢复传统印染在纺织品消费市场的活力,需要在把握其文化神韵的基础上,赋予它强烈的时尚性特征。一方面,要改进整合其制作技艺,并与其他相关的技术结合。通过合理设计后,达到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并可通过款式设计在面料和成品上进行运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技艺之外的变量元素-图案、色彩、材质进行时尚化的设计,提形、取义、传神,并在纹饰设计中加入更多的文化内涵。
  • 摘要:经过演变与发展,服装从最初的生活用品、功能用品上升到商业文化产品,商品变成了能够表现一个人的地位和生活方式的符号.因此,设计者在考虑设计方案时,必须认真研究市场的消费文化,关注服装流行趋势和消费时尚,分析如何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完善服装品牌.本文从消费文化对设计者的影响的角度阐述了设计的新理念,如设计思考角度的转移、淡化功能主义以及注重品牌定位、店面陈列、品牌推广、销售服务这四个方面对诠释品牌文化的重要性.以往的设计遵循"形式服从功能"的功能主义原则而消费文化中超越功能的,甚至是不带实用性功能的,非物质形态的商品越来越成为主流,造成了部分服装品牌忽视功能主义而产生形式上的杂乱。"形式服从功能"改成了"形式服从趣味"。如:超短裙已经短至不能再短的地步。它已经忽视了掩盖身体的功能,而是更多地被用来强调女孩的可爱或性感;整件衣服布满亮片的设计毫无美感而言,所谓设计,就是创造一种把"价值转化为物态","物态上升为价值",再从这一物态中进一步产生新的价值的一种反复轮回于价值与形态之间的良性循环系统。服装品牌设计是一个整体概念,它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即产品本身、产品整体形象和产品附加值。面对消费文化,服装设计的任务不仅要引导消费、关注流行趋势,更要重视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将品牌的文化语言和个性形象根植于消费者的思想深处。服装作为一种多元化的产品,各个方面的元素应该是息息相关的一个整体。
  • 摘要:布托彝族女性集体抛弃了传统头饰,改戴一种"解放帽",这种帽子无疑是外来文化的产物.本文重点分析了这种头饰变革的起源,布拖彝族女性头饰变革的原因主要是政治因素、自然条件、劳动需要、追求平等的心态,而随着其成为当地的主流头饰,也揭示了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基础之间的矛盾.
  • 摘要:论文总结了汉代丝绸的色彩特色、材质特色、纹样特色和多元文化特色,明确了汉代丝绸的时代价值、社会意义、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指出汉代丝绸远远超过了丝绸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并分析了其对现代服装设计和服饰文化研究的影响。
  • 摘要:对于与染色技术相对应的染色结果而言,尤其是对于染色利用率最高的丝绸而言,从染色的不同发展阶段可以看出矿物染色只是在文明发展的初期,在服饰上有一定的用量,其他大部分服饰用染色均为植物染色。植物染色的广泛色谱为服饰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植物染料从染色工艺上讲可以分为直接染料、还原性染料、媒染染料等几种。直接染料,就是植物经过粉碎、浸泡、沸煮之后,能直接浸染纤维。如桅子、郁金、姜黄等少量植物染料。靛蓝是还原性染料,古代媒染剂大致可分为铁媒染剂和铝媒染剂两大类。从染色技术上讲,古代的染色发展经过了茹合剂法、季节性染色法、多次浸染法、媒染法等染色方法的实践。周朝时期,色彩上即有正色与间色之分。青、赤、黄、白、黑是"五方正色",中国古代的汉民族服饰色彩,历朝历代受传统礼制的影响深远,但也有因应时代与境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植物染色的广泛色谱为服饰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摘要: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是禾本科的植物,长期以来,芦苇没有作为染料的记载.经试验表明,芦苇叶、芦苇花做染料对天然纤维的染色效果极好,作为天然染料,可以在多种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上染色,无论是散纤维,布匹,成衣都可以工业化生产;制成印花浆,可以在各种天然纤维上印花;制成手绘颜料,可以在天然纤维织物上进行手绘艺术创作,对纤维艺术品和个性化服装,服饰,家纺,布料玩具,布艺,毛线等都有极其广泛的用途.
  • 摘要:近年来台湾在全球乐活风潮之影响下,开始重视健康生活与环保的概念,为融人自然的生活态度,开始使用天然环保素材,重视传统民间工艺技术,传承与创新地方文化产业。其中推动的天然蓝靛染色工艺,则为台湾早期重要的产业之一。因此在重视文化资产与回归传统生命源头的呼声中,传统工艺技术“蓝染”因而获得重生。本研究借由探讨蓝染文化的背景及工艺特色,以蓝染技艺中的“型糊蓝染”技艺方法,创作主题“时尚密码之百变骷髅头”T—血设计一结合“骷髅头、翅膀、斧头帽、星星、巴黎铁塔”等时尚元素图案设计转化应用于服饰设计上,共同结合现代设计的灵感,整体之概念构想、创作过程及成果,并将其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融合于流行时尚与设计中,以达到传统服饰文化技艺之传承及永续发展。
  • 摘要:文章介绍了消费者的求美消费行为具有文化的选择性,并从室内设计的角度进行思考,将中国传统蓝染文化应用于当代室内设计空间,迎合了人们追求健康环保、人文时尚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使消费者从实用的角度看传统手工艺、以民族文化的眼光审视现代室内设计,使传统与发展同在,立足本国,面向世界,为我国的室内设计起到积极、健康时尚的文化导向作用,进而增强我国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 摘要:在化学染料发明以前的数千年中,人类的染色资源并不匮乏,均取自于天然染料,最终回归自然.先民为色彩之美的展现及生态之美延续贡献良多,在各种无益消耗与人为毒害此消彼长的恶性循环中,整理和借鉴先民积累千年的染色工艺智慧十分必要,天然染料根据来源可分为植物染料、动物染料和矿物染料,其中以植物染料为主。天然染料有多种化学结构追溯古代染织工艺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古代染色的染料,从天然矿物到植物染料为第一发展阶段。从染原色到套色为第二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从在织物上画花、缀花、绣花、提花到手工印花的发展。明清时期,中国天然染料的制备和染色技术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当前从采集植物、培植、提炼染料开始,找出适合云锦产品使用的植物染料,对植物染料进行加工,使之符合染色的工艺要求。研究实验最佳的植物染色技术方案和包括浸染、助染、固色等在内的工艺流程,使之符合批量植物染色的工艺要求并达到国家颁布的染色标准和色牢度要求。
  • 摘要:生活的环境已经不那么自然了.本文将视角再一次投向大自然,自然色彩,指自然发生而不依存于人或社会关系的纯自然事物所具有的色彩,本文重点分析了自然色彩中的动物色,土石色、植物色和四季色的范围,艺术 特色和发现策略,希望在人工物质充斥的今天再度引起人们对美丽的自然色彩的关注,对自然色彩带来的自然美加以提倡;自然色彩的学习需要发现的能力;发现的能力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培养的.
  • 摘要:茶染是一种回归原生态的天然染色方法,它属于植物染(也称草木染)的工艺范畴,它几乎拥有植物染的所有优点,同时也具备不同于其他植物染的独特魅力:茶染染成的面料可以制作成衣服、饰品、家用纺织品等日常用品以及布艺品,使用中国传统的茶叶作为染色原料,对家纺品、服饰品进行染色,不仅代表染织艺术的一项工艺,同时也饱涵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茶染的普及浪潮犹如一个风向标,引导入们更加朴实、健康、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茶染的取材源于生活,所以茶染可以说是一门生活化的艺术;而茶的文化内涵又决定了茶染的艺术性高于生活,它是一种优雅的人生艺术。目前茶染的发展已在我国和日本取得了一定成果,若将茶染应用于汽车内饰纺织品的设计当中,将很好地诠释善意的关怀这一出发点,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使得他们对内饰的材料质地更加重视,它的保健作用也必然会在人们使用茶染面料时得到发挥,对于汽车内饰而言,需要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杜绝易挥发性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环境的气体的释放,现在许多消费者在享受的同时也喜欢尝试自己动手完成一些新事物,茶染技术可以避免化学合成染料生产过程产生二氧化碳以及染色过程产生有害废水的尴尬局面,也降低了排污处理的难度和成本,更不必为残留物的降解问题而发愁。有了这些前提,只要在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上加以完善,实现真正零排放的可持续循环利用便不再是空想。
  • 摘要:植物染色作为一种古老的染色方法,在全球关注环保的今天,更为受到纤维艺术家的青睐和喜爱.艺术家在当代纤维艺术创作中不断探索、研究传统植物染色技术,使其在进行自身变革与创新的同时,也为当代纤维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和技术基础.当代纤维艺术利用自然的材料加上艺术家的手和心,串联了心、手、物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当代纤维艺术家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对自然规律的研究,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从自然中得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与创作材料。在追求低碳生活理念的今天,植物染色艺术以其自然性、环保性在迎合时代潮流的同时,也在当代纤维艺术创作中逐渐显露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当代纤维艺术家视手中的纤维材料和制造工具为"色"与"笔",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带着这种特有的感觉从天地中寻找灵感,用心去做作品。使来源于自然的纤维材料,来源于自然的植物染料,来源于自然界的美的创作灵感,在当代纤维艺术创作中尝试、运用传统植物染色技术,使传统植物染色工艺不但在进行着自身变革与创新的同时,也为当代纤维艺术创作提供着丰富的灵感来源和技术基础。植物染色技艺在当代纤维艺术领域中正以一种新的姿态传承着历史文脉同时焕发着独特艺术光彩。
  • 摘要:百年前岭南广府出现了一种名为"薯莨纱"的天然染丝质面料.其正反异色,一面成黑色,色泽如陶,另一面成咖啡色,面料色深,耐脏而不沾皮肤.这种穿起来走路会"沙沙"响的丝绸最初得名"响云纱",后谐音称为诗情画意的"香云纱".散发着浓浓天然清香的香云纱又名莨纱,与莨绸统称为莨纱绸,现在更多的人习惯上将其统称为"香云纱".笔者怀着对这种传统天然染工艺的好奇,在2010年10月-2011年7月期间专程对广东佛山伦教地区的莨纱绸工艺进行了考察.制作莨纱绸的原料主要有绸胚、薯莨汁、河泥。其中出淤泥而美的莨纱绸最为重要的天然原料,就是珠江流域特有的"河泥"上述提到莨纱绸分为莨纱与莨绸两类,莨纱是织出的满地小花绸坯,莨绸则是用平纹组织织出的绸坯。绸缎是制作莨纱绸的基本原料。莨纱绸的工艺常被人们概括为"三洗九蒸十八晒",目前莨纱绸工艺存在的不可逃避的现状,主要包括环境条件受到约束,产量较少,色彩单一,满足不了市场需要,宣传力度不足等。
  • 摘要:地球洋溢着无限的生命,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呈现出如此绚烂的色彩,甚至可以说,生命本身就是色彩,许多生物都有保护色和警戒色,生物们还有一种色彩,就是婚姻色,除此以外,因为昆虫参与了植物进化的自然选择,植物们为了吸引昆虫们为其传粉,各种不同的植物,形成了色彩各异的花朵。视觉对于生物们来说,是外界的变化对自己有益还是有害得以迅速查知的重要手段,色彩生动的表情会打动的心灵。艺术家们在自己的作品创作中,尤其善于运用这样的色彩表现。从原始社会起,人们就已经开始不断地解读色彩的心理作用,并作为一种生活之"术"进行运用,文章还结合文字等文化符号探讨色彩与精神的关系,又从古人类的绘画遗迹和土著的色彩运用阐释色彩的无处不在,最后将色彩与信仰、神秘、健康、梦境等联系起来,在这个色彩的时代,不仅要重视新的研究成果与发展,也要时时回到色彩的原点追溯其本质。
  • 摘要:五方之色,青为首.本文以传统陶瓷文化、服饰文化、诗画宗教等方面为切入点,来探讨中国文化中青、蓝色的多种面貌,并试图揭示出青、蓝色与民族审美心理和中国陶瓷文化、服饰文化、诗画宗教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中国美学主流传统是经由一代代文人构建传承的,对色彩的审美亦如此。传统"天玄地黄,五方正色"色彩观的传承与延续使得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一种时空感和鲜明的政治色彩。青色作为五色之首,它更多表达的是心理感受的具有意向感的一种颜色。其次,随着汉代佛教的传人,佛学与儒道玄学在"天人合一"、"虚静"等价值观相契合,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思想相互融合渗透,形成了中华民族性格上具有宁静淡泊、崇尚中庸等特点。在色彩审美上,这种民族性格与青、蓝色内在的稳定、宁静、含蓄恰好相对应,形成精神上的共鸣。无论是自古就"尚青"的瓷器,还是传统民间服饰、民族服饰、宫廷服饰,无论是大量"咏青"的文人诗画,还是儒释道哲学,青、蓝都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说,中华民族在色彩审美上具有"尚青"的观念,是长期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对青、蓝色的审美选择是民族性格、思维模式和哲学精神的直接体现。
  • 摘要:合成染料对环境及人体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与环境具有良好亲和力的植物染料.植物染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简要介绍了利用植物染料进行染色的历史概况,阐述了植物染的生态性与保健性.中国利用植物染料进行染色的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生态纺织品的染料必须具有环保性,而标准的生态染料应该具备特定条件。本文根据生态染料的要求来分析植物染料的生态性。首先植物染料的来源是自然界的各种植物,具有再生性;其次用于提取植物染料的植物都是经过慎重选择的,不仅对人体无害,而且许多植物本身就具有药用价值,对人体有医疗保健作用,色素的提取、浸染、媒染等过程,所留下的植物染料残渣,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可以很好地分解,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与化学合成染料不同,植物染料来源于自然,其所染制的纺织品对人体没有伤害。此外植物染料中还有不少品种本身是中草药,染成的纺织品具有这些草药植物的性能,在与人的皮肤直接接触时,对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防病功效。
  •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的传统刺绣工艺品当中,中国中部湖南省的"湘绣",中国西部四川省的"蜀绣",中国南部广东省的"粤绣"和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苏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而在我国除了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这"四大名绣"外,还有京绣、鲁绣、汴绣、瓯绣等地方名绣,与上述中国四绣并称为中国八大名绣.其中,山东鲁绣以其大方朴素、简洁艳丽、手法多样等特点闻明于祖国的大江南北,它即秉承了南方刺绣的细腻秀丽,也涵盖了北方刺绣的简洁大方,成为了链接不同地域文化的、具有桥梁意义的传统手工艺品种.鲁绣制作手法多种多样,其中发丝绣最为突出.2011年在扭转对于传统手工艺产品的态度、更新鲁绣类家纺产品的设计理念、整合新的市场竞争战略等力量的助推下,山东鲁绣将以一个崭新的面目呈现在国人及世界的面前,但由于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国际环境,本文对于将鲁绣技艺的推陈出新提出以下一些需要关注的方面,比如在市场份额的竞争当中,较之印花类产品在环保方面的欠缺,鲁绣类家纺更应该迈出占有高端市场的步伐,在政府的指导作用中,更应该发挥政府与企业、院校、文化部门的联合作用,在设计研发的过程中,企业应充分尊重和信任设计师,在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中,应该转变崇洋媚外的消费方式,并不是本土的艺术品就是落后的、庸俗的;消费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本土文化所具有的内涵和意义。而且当今,在融入了许多现代设计的同时,传统手工艺品也可以转变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时尚品。
  • 摘要:纹样即纹饰,指按照一定图案结构规律经过抽象、变化等方法而规则化、定型化的图形。花腰彝纹样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在服饰、建筑方面的运用是社会文化现象的反映,作为花腰彝族群特殊的语言形式,是花腰彝外显的标志性符号.研究花腰彝纹样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发掘花腰彝纹样的艺术形式,分析纹样审美艺术价值及纹样演变过程,了解其折射出的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丰富花腰彝纹样研究资料.同时记录和收集花腰彝纹样,减少花腰彝纹样在发展中出现断层现象,为后来者提供一些文献及图片资料.民族纹样是民族特征的重要标志,花腰彝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花腰彝纹样作为花腰彝特殊的文化符号和情感符号,它的形成不是偶然现象。其特性取决于其民族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服饰是花腰彝纹样的主要载体,花腰彝服饰纹样种类及纹样意义的表达,纹样造型及构图的特征建筑装饰是一种建筑的视觉对象,它是多种功能的,不但美观,同时还有民族、地域、宗教、伦理、习俗、心态及情态意象等许多功能,或者说它的语意是多层次的。花腰彝纹样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服饰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表现在建筑上,并介绍了花腰彝在建筑上的纹样类型和建筑纹样造型及构图的特征。
  • 摘要:镶嵌艺术经历了漫长的世纪和不同的文化,它与材质、纹样、色彩、工艺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受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地域等影响.当今,在流行服饰设计中,镶嵌艺术被视为高贵的艺术,获得了一席之地.镶嵌艺术纹样之美必须通过各种材质、色彩、工艺手法以及织物特点方能显现,不同的镶嵌材质、色彩、生产工艺以及织物特点均对镶嵌纹样提出不同要求。在服装中,镶嵌纹样的设计一般是特定部位的设计,纹样强调外形的刻画,不宜太复杂,但大小受到服装部位的影响,要依据服装款式来设计。首先,镶嵌艺术的色彩在服饰设计中是极为重要的。镶嵌艺术装饰性的表达还必须表现在色彩的协调性上。在时尚流行的前沿的服饰设计中能发现珠宝、水钻的镶嵌身影。镶嵌工艺方法有直接镶嵌法、预制法、反贴反上法、正贴正上法等。能增强装饰部位的力度。在当代服饰艺术设计中,概念的镶嵌已经悄然抬头,同时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手段,以简洁的工艺,纹样的多变性拓展着现代艺术的形态和风格。
  • 摘要:大理白族是一个文化底蕴浓厚的少数民族.白族人民善于学习,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手工艺技术的经验,其中植物染技术也是白族的一大特色.传统的靛蓝染,草木染做成的扎染作品从古至今受到了广泛好评.然而,这一美妙绝伦的传统工艺正在慢慢步入消亡.通过实地考察对白族的文化有了大致的了解,并对植物染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本文介绍了白族的传统文化,包括风水文化、婚嫁文化、待客文化、服饰文化和节日文化等,并主要分析了白族植物染文化,主要分蓝染和草根染。化学染料的冲击,直接影响了植物染的发展。由于追求薄利多销,遗弃了传统昂贵的原料加工制作。领导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力度不够,非物质文化保护体系不够健全。传统工艺产品的营销手段过于单一,导致销量不足都导致了植物染技术的流失。
  • 摘要:对少数民族的研究这两年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在此,笔者比较详细地记录和比较了两个地区的少数民族的蜡染工艺的异、同、优、劣,文章具体对比分析了蜡染图案及特征:白裤瑶的蜡染图案,比较严谨、工整,而且他们的纹样大多为左右对称的,一般他们有固定的八个图案,其中两个图案是专门给死者使用的,其他图案多用于女子上衣的绣片。总体来说,和融水苗族的蜡染图案比较,南丹里湖白裤瑶的蜡染图案更加工整、严谨,发挥空间较小,图案也基本都是几何纹样,没有见到有自然纹样的蜡染图案。蜡染工艺原理:白裤瑶蜡染主要是利用粘膏的防水性和热融冷凝性的特征,当和牛油混合时它的粘附性好,易于溶附在布料表面,从而在染色时达到防染的目的,而获得丰富多彩的图案。优点分析:以蜡刀进行防染制作和绘画,可以保证能够画出特别精致和严谨的图案,精致度和耐看性都可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缺点分析:以粘膏进行防染,取粘膏的时间较长(砍好树后,来年才可以进行粘膏采集),且过程比较耗费人力(需爬树取粘膏,后期还需要清洗粘膏,分离杂质等,工作较繁琐),不如蜂蜡取用方便。
  • 摘要:植物染是我国古代染色工艺的主流.也是海南黎族地区最普遍的传统染织工艺.在循环经济的作用下,植物染料环保性、生态性日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秉持自然生长具有再生性的植物染料,对人与环境都没有损害.符合生态纺织与时装设计发展的潮流,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深远意义.植物染料来源于自然界,会伴着植物而生,也随着植物而亡。如此周而复始进行着自然循环。植物染料的生产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色素的提取过程。生产中遗留下一定量的植物残渣,经过工艺技术处理,还可以作为优质的肥料,这些都是符合现代生态纺织品生产的需要与量化标准的。改进传统的植物染色工艺方法,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懈研究最终都是可以有效解决染色工艺较为复杂、染色成本较高的问题,在原料生产到加工过程中,也应该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避免使用对人体健康和对社会环境带来损坏的化学印染原料以及一些合成树脂材料。要用设计师的自身行为诠释环保理念。
  • 摘要:使用核桃青皮、槐米植物萃取液,对成型平针羊毛针织物进行染色实验.通过分析针织物尺寸数据,认为湿松弛处理、染色方法及染料的选择均对针织物尺寸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以成型羊毛针织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植物染色工艺与针织物尺寸的内在联系,有效避免了成品尺寸变化明显的问题.
  • 摘要:本文在系统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物尽其用的造物思想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当代植物染的发展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的关系.结合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工巧”“日日新”的思想内涵对植物染的物尽其用的劳动智慧进行了分析评价,文章还指出,植物染符合当代人们生活的需求,但其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需要明晰的思想层面的引导,而中国传统思想在当代的发展恰恰可以为其提供有益的支持.
  • 摘要:不论任何时代,天然染色都是将"自然秩序"予形式化,相对于不断变化的自然与社会形态用单纯造作手法,显得牵强、笼统.人类取用的当下,为了解决地球环境问题,寻求另一种和自然更亲密的关系来加以"合理化解释",借由天然染色丰富的变化,转化成有价值的资源再生可能;就纤维艺术中的拼布创作而言,对染色衍生的效果有独特运用与需求呈现.人类从自然界取得有生命资源,理应以开阔心胸创造出更具有多元价值的作品.
  • 摘要:蓝白色印花以其色彩简明、淳朴、和谐之美,如永远流淌不息的江河之水,源远流长,传统绵绵.特别是吉祥寓意图案,历代的观念汇集各类题材,结合多种手法,展现了一个缤纷的蓝白世界之美.中国人对蓝的喜爱是可以从文献记载中反映出来的。蓝印花布的染料是以蓝草为主要原料,蓝草因其特性与生长环境,主要分为四种蓝印花布是一种曾广泛流行于江南民间的古老手工印花织物。其朴拙幽雅的文化韵味,在我国民间艺术中堪称独树一帜,千载之下散发着东方文化魅人的芳香。灰染蓝印花布图案,通过"笔断意连"的线条、剪影般的块面、大小形状各异的斑点追求形象的完整饱满,无论正面、侧面,简练而别具趣味,不显呆板。夹染蓝印花布图案以戏文为主,扎染蓝印花布图案的特点表现在形象和晕染的处理上。
  • 摘要:靛蓝是我国最古老的染料之一,在秦汉以前,蓝靛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这表明早在夏代就已经掌握了蓝靛的生长习性.到了汉代,蓝染工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本文观点认为传承和发展传统蓝染工艺的手段不能是简单的"拯救"和"复兴"。而是需要在了解现状、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代人们生活的发展之路,实现蓝染工艺在经济上的可持续才能生存与发展。必须注重实现从经验积累到科学认识的转变,实现从物用形态向精神形态的转变,实现传统工艺的蜕变与再生。
  • 摘要:本文从民间考察、研究与实践的角度论述中国民间靛蓝染的地域特色,对靛蓝染色工艺、文化历史、应用习俗等方面展开了论述.民间靛蓝染指的是植物靛蓝染,古时称"蓝草染"。本文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从古籍文献记载追溯起源与发展,从出土文物资料分析起源与发展,从民俗习性探讨起源与发展,最后指出民间靛蓝染在我国种植地域广泛,应用更为普及,是雅俗共赏的艺术,而民间靛蓝染的传承应与培养人才相结合传统民间靛蓝染的发展要与时俱进。首先要提高认识,民间靛蓝染不代表着落后,而是体现着科学。它不仅仅是技艺,也是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合。
  • 摘要:在大工业生产成为社会生产方式主体的今天,民族文化的流失已经成为国际性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海南黎族的传统植物染色技术与别具特色的缬染技术能够得以传承显得尤为珍贵.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整理了黎族植物染色、缬染技术的工艺手法与应用现状,植物染色又称植物染或草木染,是提取自然界中植物的天然色素对纺织物进行染色的一种工艺手法。黎族有本民族的语言,但历史上没有形成本民族的文字,所以几千年来黎族妇女都是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纺织与印染技艺的。和当今工业社会普遍使用的化学合成染料染色相比较,黎族天然的植物染色技艺具有更加突出的特点:黎族植物染色技术的原材料是从可再生的植物中提取,取之自然,节约能源;使用天然染料进行染色,不仅可以避免化学合成染料对人体产生的危害,还可以减少染色产生的工业废水的毒性,从而有效地避免污染、保护环境;黎族用做染料的很多植物都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撷染的技艺在民间流传已久,黎族掌握撷染技术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宋以后的文献中。黎族撷染技术主要分为扎制、人染、解结、漂洗等几个步骤。黎族植物染色与撷染的技术面临失传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当今工业文明彻底改变了黎族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使传统植物染色与撷染技艺也脱离了生活基础,民族文化传统长期被忽视,传统技艺的整理、保护与传承工作需要加强。
  • 摘要:本文通过对樗树、粘膏树、栲树(山樗)的考证和辨析,引出南丹白裤瑶(瑶族一支)利用粘膏树汁熬制粘膏,并以之为防染剂的独特的树汁染工艺.白裤瑶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加深了对粘膏树等植物染料的认识,因地制宜、量需取材、因材施艺,不断地在其植物属性、物理属性之外,注入了丰富的人的情感和深厚的民族精神.植物染大多保持着以手工为主的生产方式,和材料亲切关联的人情味以及差异性体现出的个性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审美,是人类感情与认知当中最原始、最核心、最持久之所在.植物染的传承,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历史连续性和价值稳定性.
  • 摘要:中国是一个具有蓝染传统的国家,蓝染技艺对当代中国纺织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靛蓝染料的环保价值、印花纹样的人文价值、蓝染文化的商业价值三个角度,分别阐述了蓝染技艺对当前纺织业发展的潜在推动力.并指出,唯有建立科学的蓝染产业链条,才能形成中国蓝染技艺的良性发展状态。
  • 摘要:天然植物染色工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又回到人们的视野中,重获现代社会部分人士的推崇和喜爱.我国的传统植物染色工艺应该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特有条件下自然形成的成熟的民间生产模式。我国传统天然植物染色工艺历史悠久,工艺自成一体,色谱丰富完整,色彩艳美而稳重,虽曾一度被后起之秀的合成染料方便、快捷、高纯度、易贮放等优点所轻易取代,处境惨淡,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下如何传承与发展这一工艺,这也是需要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的问题。染织专业实验教学始终把传承传统染织工艺与实践现代技术相结合,并从艺术创新与研究的模式来使传统染织工艺得以传承和发展。在当代染织产品设计中,强调专业性、工艺性、实践性,对材料、设备等也有不同的要求和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染织艺术设计因此也就具备了多样性的内容,传承传统工艺,培养人是关键,注重进行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的教育本身也是对未来染织专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对传统工艺接力手的培养,注重了解天然植物的栽培过程,植物染料的提取与应用方法,参与设计与工艺结合的实践体验,了解传承传统染织工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利于未来发展环保型可持续性的绿色产品。
  • 摘要:本文从科学理论和艺术实践的角度出发,将天然染料进行合理分类,并依据染材的不同特点论述了色素的萃取方法及染色技术,对认识天然染料性质和操作染色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天然染材种类丰富、性质多样。提取天然色素时,必须依据植物、动物和矿物种类、性质及其色素溶解属性等特征选择不同的萃取方法。同时,色素萃取方法的不同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染色阶段的工艺差别。也就是说,运用天然染料染色时,除了充分考虑不同纤维种类、状态对色素吸着力的制约外,还必须针对色素萃取时的温度、酸碱度等选择使用合理恰当的染色方法。浸染是最为普遍的染色方法。浸染的方法适用上述所有萃取法调制的酸性、中性染液和。纤维的种类、状态和染液的浴比、浓度、酸碱度(pH)、温度及染色时间等因素,决定着色素差异和色素吸着纤维的牢度及色素量的变化。
  • 摘要: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和自身的生活质量,植物染色工艺在可持续发展的方面,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但如何将这一传统工艺应用于现代设计中,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及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始终是需要探索的课题.天然植物染色技术则是一种取于自然,而又能还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植物染色的应用范围可以非常广泛,如地毯的植物染色,旅游产品的植物染色,服饰面料的植物染色等,植物染色工艺如果仅停留在少数民族所认知的技术和生活方式中,的确与当今在内地的汉族居住区的生活环境不太相融,但如果能顺应时尚,将植物染色的工艺应用于现代设计中,则可满足许多个性化的需求,如用植物染进行室内装饰中的床罩、抱枕等产品设计,更适合一些皮肤对外界异常敏感的人群尤其是适合产妇和婴幼儿使用。天然植物染色工艺,既可给设计者带来无穷的遐想,又可使使用者身体健康,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达到完美的和谐与统一。
  • 摘要:在低碳生活理念产生的今天,人们为提高和改善自己的生活空间做着积极的努力,从亲肤的植物染色带来的温暖,到植物染色不会给环境带来一系列的污染与破坏,重温传统,引领未来,植物染色的领域越来越广.植物染色是指利用大自然中自然生长的各种植物提取色素对被染物进行染色的方法。是指使用天然染料染色,同时在染色过程中不使用或极少使用化学助剂,对产品进行染色的一种工艺。也称"植物染色"、"草木染色"。采用原生态的染料植物为染料来源,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树木、茎、叶、果实、种子等,是一种最自然的染色方法,不会产生有害于大自然的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废水,或其他的工业污染。植物染色使用的植物染料分为直接染料、媒介染料和还原染料三种。植物染色中部分染料是名贵的中草药材,通过媒染剂,染出的颜色色泽自然柔和,而其最大的优点是不伤皮肤,对人体有呵护保养作用。
  • 摘要:对服装整体来说,色彩是最有表现力的要素之一,色彩能引起共同的审美愉快感、服装具有的愉悦的色彩节奏与和谐满足了我们的审美需求.本文从服装色彩设计的角度分析凉山彝族女装色彩的搭配规律,探索其年龄差异配色特色及色彩设计规律,展现了凉山彝族女装色彩特有的美感.对服装整体来说,色彩是最有表现力的要素之一,色彩能引起共同的审美愉快感、服装具有的愉悦的色彩节奏与和谐满足了的审美需求.本文从服装色彩设计的角度分析凉山彝族女装色彩的搭配规律,探索其年龄差异配色特色及色彩设计规律,展现了凉山彝族女装色彩特有的美感.在彝族的妇女服饰中,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尤为突出和丰富,讲究色彩搭配,着意白对黑、红配绿、橙与蓝、黄与紫,使两种色相间明亮度、纯度极强的暖色同纯度虽强而明度却暗的冷色汇合,另以中性色相间杂,起过渡或提炼的作用,使装饰纹样变得新鲜、醒目、生动、跳跃、丰盛,采取对比、分割、比例、节奏、间隔的配色技法,形成色调冷暖、强弱、明暗的对比,颇具韵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整体服饰显得绚丽多彩、绮丽无比,充分地反映了彝族妇女淳厚、奔放的民族性格。
  • 摘要:贵州苗族蜡染作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印染工艺,它代表的是千百年来苗族人的情感和价值观念.本文对贵州苗族各地蜡染的工艺流程、点蜡工具和点蜡方式及纹样和用途等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立足于苗族女性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形成的审美趣味,更多关注苗族蜡染背后的情感需要、审美特色和文化内涵.
  • 摘要:手工制作,即做工,是重要的设计行为。基于纺织品设计艺术的特殊属性,"做工"一词势必包含着特殊设计语言的诸多因素:创想的表现;材料的表现;工艺的表现等。把"做工"视作概念,主要是对人的手工制作的崇尚与追求。在计算机操控的时代,手工制作为保持了艺术、工艺和传统.本文简要陈述手工制作在纺织品设计行为中的最基本路径,包括手绘、肌理、印染、织绣等多种做工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强调各种手工方式的理解与特征,以及做工的价值与文化属性.在织物上面作画限制是诸多的。手绘是在各种纺织品(如丝织品、棉织品和麻织品等织物)表面运用天然或其他纺织品染料、涂料通过手工描绘所完成的设计概念。肌理是一种特殊的视觉感受。在生存的客观世界中,充满着神奇且无法言状的肌理界态,肌理界态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敏锐的目光与思想。会不自觉地将无限的尝试与灵感所产生的创意发挥到纺织品设计之中。形印是一把双刃剑,即强调形的概念,有为形所困。它是将经过筹划的纹样与图案通过形版(如丝网印工艺)手工方式漏印到织物上面,不同的套色具备不同的形版,同时,不同的形版必然需要多次的印制。
  • 摘要:明代水田衣是我国服饰史中的新异作品.明清女子尤为喜爱的装束;整身以零碎的面料交错拼接而成,造型简洁明朗,色块鲜亮明快,形如水田而得名;具有奇特的视觉效果.它的产生及流行是时代审美情趣的必然结果.明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之末和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本主义启蒙思想萧然涌现、政治及经济上由专制走向开放、繁荣,中外交流活动也逐渐兴盛起来;各方面的显著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明代人的着衣理念和服饰风格.笔者选择中国明代中后期特殊的时代角度,了解明初及明中后期在政治、经济及文化思想的转变,从而收集整理水田衣产生发展的详尽资料,系统地分析水田衣的造型、色彩、质地以及形制的特点,归纳总结明代水田衣的形式组成规律;揭示其背后的审美情趣及意义.
  • 摘要:本文以中国民间蜡染艺术的现代传承方式为主题,分析了中国民间蜡染艺术在全球化语境下的现状,阐述了中国民间蜡染艺术"原汁·原味·原生态"的传承意义及传承目标,探索并提出了中国民间蜡染艺术"原汁·原味·原生态"传承的具体方法.同时,强调对中国民间蜡染艺术的现代传承,必须做到科学方法与整体设计相兼顾、宏观策划与具体实施相兼施,在注重研究苗族的民间"蜡染工艺"的同时,还需要注重苗族、布依族的"枫香染"的工艺的传承研究,需要研究染色、脱蜡、清洗方法。民间的民间蜡染采用靛蓝染料,染法有浸染与套染两种。需要研究染前坯布洗练、上浆及点蜡。宏观来看,就是要保护与培养民间蜡染传承人,收集与保护民间蜡染实物,收集文字资料与建立研究机构,整理与研究民间蜡染图案,收集与研究蜡染工艺。
  • 摘要:家居服已成为现代时尚生活的标志,家居服从睡衣转化而来,但是现在的家居服早已摆脱了纯粹睡衣的概念,涵盖的范围更广。中华民族有着很深厚的家文化底蕴,每个人都有很浓厚的恋家情结,家是每个人的"避风港",回到家中换上一套舒适的家居服.家居服(Home Wear)是近年来从服装行业里崛起的一个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家居服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目前我国家居服被看作睡衣的升级版本,主要是缺少时尚、美学、流行等新的元素,也在品牌定位、产品开发、面料运用、市场运营等方面做的不到位。纵观现在的家居服市场,消费者对家居服认识的不成熟和行业自身发展的不成熟,家居服行业还处于成长期、培育期。现阶段不应想着怎样去分"蛋糕",而是如何去"做大做好这块蛋糕"。企业缺乏创新与持续对品牌的投入,对品牌不重视,大量的贴牌生产使利润低下,造成整个行业对家居服认知不足。另外,严重同质化的产品缺乏竞争力。产品品类、款式单一;没有自己的品牌个性和形象;性价比不高,消费引导不足,宣传不到位,国外品牌抢占中国市场等也是制约着家居服发展的软肋。企业应该自主创新、加快培养设计师队伍、培育高附加值的品牌,更重要的是聆听消费者的心声。
  • 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丝绸面料的特性、在家用纺织品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介绍了丝绸面料对家用纺织品的影响,为家用纺织品设计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及现实依据,进一步发挥它们本有的特性,让产品更富有意境与内涵地为居室设计提供参照文章分别探讨了丝绸面料在复古风格家纺、简约风格家纺和崇尚回归自然的风格中的应用,丝绸本身的典雅、高贵、自然等性质使它在适合不同人的品位的同时,又不失庄重、典雅与时尚。在简约风格的室内,还可以把简洁的线条和明快的色彩运用在丝绸床品上,在体现简洁明快的同时又体现出高贵、典雅的现代主义的内涵。在色彩搭配上,以黑、白、灰为基调,以红色呈现色彩视觉感受,使卧室蕴含极具包容性的美感,而简洁线条又会规划出一种轻巧、简约的现代空间语言。丝绸面料制作的床品在设计上应迎合古典主义风格,把古典主义文化的寓意渗透到丝绸面料中,使面料图案不再拘于花卉。
  • 摘要:目前,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家用纺织品(装饰用纺织品)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成为发展相当迅速的产业.家纺图案是最直接诉诸视觉的元素,因此家纺图案设计越来越被消费者、家纺面料商重视.家纺图案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一些其特有的形式与法则,如,家纺图案的形态、家纺图案的组织布局、家纺图案的接回等.在家纺市场逐步扩大的同时,家纺图案也随之进一步发展,根据不同的消费人群设计不同款式的家纺产品,其款式有古典型、浪漫型、自然型、现代型、民族型、儿童型.家纺图案作为家纺产品最直接诉诸的元素,因此,家纺图案设计是家纺设计的重要环节.应该认真地思考研究家纺图案设计,不能盲目"传统",不能盲目"复古",也不能盲目"现代",应回到原点看家纺图案设计,其原点就是家纺产品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成功的设计,还应含有一定的思想感情和文化精神,来支撑和提高纺织品的艺术价值.这种文化不是滥用经典的图案,按部就班地抄袭传统的构图格式,而是运用那些经典的东西,加之思考去创新,使之升华,再现经典.这种设计理念最好是选择一些主题加以诠释,使设计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精神,从内容到形式体现创新理念,真正使现代的设计成为未来的经典设计.
  • 摘要:物欲横流的社会下,生态危机的警钟成为这个时代的伴奏,快节奏的生活下,被尘封许久的人类内心那片追求平静的净土,生态休闲作为一棵嫩芽是久梦初醒的人类发现的新产物,它饱含着传统文化的力量与新时代的需求,本文试从大的社会环境下分析此热点,并在服装设计产业中具化分析进行市场预测,主要以概念应用,面料采用,染色处理来阐释运动休闲服装的生态设计。以服装作为载体,倡导生态休闲生活方式,即注重轻体育锻炼,以此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使之符合生态设计,顺应时代热点.生态环保设计不仅仅意味着概念上呼吁唤醒人类的环保意识,而是从服装纤维原料选择,面辅料选择,服装造型,服装结构,服装色彩,工艺方法,生产制造,包装运输,营销方法,穿着消费,洗涤方法,废弃回收,整个系列每个环节都做到环保,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私享家居"以顾客为中心,强调个性化和专属感,已成为家纺(家用纺织品也称为装饰性纺织品)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传统的纺织文化在私享设计中扮演着大音希声般的角色,是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的战略手段,同时高度发达的信息和科技使之成为可能.本文从"传统纺织文化"和"私享设计"人手,阐明了传统纺织文化在私享化设计中的发展,并从供求双方的不同构成要素分析了现代家居设计的特点,然后以具体的设计流程为脉络提出了把握传统和现代关系的创新方法和运用,更加生动地体现传统纺织文化在私享家居中的潜力所在.家纺作为消费文化的载体,无论以怎样时尚的面孔出现,都应时刻秉承传统纺织文化中的"上善若水"。现代家纺设计的主题不仅仅如家纺创意表面那样只是表达一种简单的形式与功能的有效结合,还要特别从文化层面关注人们的个性化需求。由此可见,如何在私享设计中注人传统纺织文化的内涵是解决今日市场需求的关键所在。
  • 摘要:在当今,手帕不仅是一件随身的使用物品,而且使用手帕已成为时尚、环保、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日本,印花手帕对于旅游者来讲也是表达题材内容最为丰富的旅游纪念品,特别是印花手帕所传递出的传统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将传统与时尚、历史与现在,融汇在小小的印花手帕中.在现代日本印花手帕设计中,以浮世绘艺术为灵感而创作的印花手帕极其丰富,多以明快的色彩、流畅简洁的线条表现出来。题材多取自美人画、四季景色、历史人物、山川景物、民间传说、古典名著、嘲讽时政、市民生活、戏剧演员等,印花手帕紧紧结合制作工艺的特点,将各地的典型视觉符号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使小小的手帕在打开的瞬间呈现出各自的地域文化特色。在日本印花手帕图案中,动物花草内容极其广泛,这些内容也在日本传统的服装服饰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传统的日本和服中,动物花草图案从设计到工艺将日本图案风格的韵味完全表现出来,深深地影响着日本人的艺术审美倾向。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