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第十七届中国财务年会
第十七届中国财务年会

第十七届中国财务年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昆明
  • 出版时间: 2011-08

主办单位:中国会计学会

会议文集:第十七届中国财务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随着我国专业硕士培养点范围的扩大,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硕士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导师制度、质量保障与评价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会计硕士培养模式的现状,并提出改进会计硕士培养模式的措施:学术型与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即要体现共同要素,又要特色分明,课程设置要体现各自的职业导向、特色优势、学科发展方向,课程内容体现培养目标和层次性;培养方式应以互动式、体验式和案例教学为主,学位论文两者应有所区别;在师资培养上,要强调实践性与理论性的结合,建立双导师制;此外,还要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
  • 摘要:本文从审计的视角研究了媒体的治理功能。研究发现,媒体对某家上市公司的负面报道越多,公司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也越高。这说明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中介,对审计师决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上市公司,当年的负面报道会影响下一年度审计意见的改善,这说明在非国有上市公司,媒体报道间接地影响了公司治理;而在国有上市公司,当年的负面报道并未影响下一年度审计意见的改善。实际上,媒体报道通常并不会直接上市公司治理,媒体治理功能的形成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在“路径”。本文的研究意味着,媒体会通过审计这个“路径”,形成其治理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已有文献。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理解针对媒体治理研究所形成的不同结论。
  • 摘要:目前,学术界对企业财务危机形成机理及防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财务危机定义和标志的界定、财务危机预测方法和模型的确定、财务危机成因的分析及财务危机的处置等几方面。基于此,本文在对国内外专家对上述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危机形成机理和防范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摘要:企业融资的实质就是在信用基础上进行的资源配置过程。企业融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企业融资具有风险性。企业融资风险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风险。不同的融资方式相应的融资风险也不同,企业在采取各种方式融资,都必须考虑恰当的融资结构和融资比例,来尽量规避和预防可能存在的融资风险。本文首先以福记食品控股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其融资失败的原因,其次概括了企业的融资风险的成因,最后提出了一系列企业融资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 摘要:本文介绍了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的内部监督模式的内涵,分析了企业内部监督模式的系统复杂性、价值增值性、层次多维性及环境依赖性的特征,综述了企业内部监督模式的功效。重点阐述了企业内部监督模式的生成机理、生成影响因素及整合系统化的生成模式框架。
  •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对促进企业提高生产经营活动效果和效率,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税务风险防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以为税务风险防范保驾护航,税务的风险防范又可以反映出企业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促使管理者根据企业自身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到内部控制要素的完善都落到实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管理:第一,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管理的界定;第二,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管理的关系;第三,内部控制和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第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管理的对策措施。
  • 摘要:金融危机的爆发,给全球资本市场予以重创,同时也是广大投资者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有了重新的认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注册会计师的保驾护航。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对特殊普通合伙制的法律责任进行论述,阐释普通合伙制的运行机制解析其责任形成机制,并对特殊普通合伙制下法律责任难题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提出如何界定过失获欺诈等责任,建立一系列责任评价标准和约束机制,从根本上为投资者保护创造良好的制度保证体系,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 摘要:无论从增发次数还是融资规模,定向增发新股已经成为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其中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所有样本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扣率均值与初始5家上市公司折扣率均值仅相差2.49%。本文运用行为心理学理论中的锚定效应对此现象进行了检验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定向增发定价折扣主要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而与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是无关的。
  • 摘要:本文以2008年至2009年在深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509个公司样本为对象,考察股权结构、实际税负与价值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并非所有政府关系公司的实际税负会高于纯私人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税负的影响与政府控制方式和持股比例有关。相比多层次的间接控制关系,政府直接持有多数股权能促使公司履行更多的纳税义务;但政府的间接控制不仅没有给公司带来纳税压力,私人大股东反而可能利用政治资源来降低税负。而且,税收是调节股权结构与价值关系的重要因素,随着实际税负水平的提高,特定股权结构公司与纯私人公司的价值差距将逐步扩大。
  •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环境及其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也越显重要,本文将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为研究主题,着重研究了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及形式,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试图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促进和完善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加强环境保护,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本文从对比分析已经发行可转债上市公司与公开增发A股的上市公司的财务特征这一角度,根据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选取相关变量来解释上市公司在进行发行可转债融资时考虑的市场时机,同时也考虑建立在传统融资理论基础上的影响可转债发行的因素并选取适当变量研究分析,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单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多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上市公司在发行可转债的时机选择行为。
  • 摘要:本文以2005-2009年陷入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研究债务融资在两类产权性质企业中的破产威胁效应。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产权控股企业,私有产权控股企业的债务总体上更能够发挥破产威胁效应。商业信用在两类产权性质企业中均未能发挥破产威胁效应,而银行贷款在私有产权控股企业中更能够发挥破产威胁效应。短期债务在私有产权控股企业中更容易发挥破产威胁效应,而长期债务在国有产权控股企业中更难以发挥破产威胁效应。
  • 摘要:国美电器与苏宁电器都依靠“类金融模式”获得竞争优势,既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张,又保持了强劲的盈利能力。然而“类金融模式”是一把“双刃剑”,运用此模式不利的国美电器出现了严重的银行危机、信心危机等,暴露出“类金融模式”下的巨大经营风险;而苏宁电器则凭借其优秀的风险控制能力尽情发挥着“类金融模式”的低成本优势,以及由此带来的规模扩张和强劲地盈利能力,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器连锁企业。本案例通过分析国美与苏宁“类金融模式”的风险与创新,为采用同样模式的企业提供营运资金管理的经验与风险警示。
  • 摘要:在代理理论的框架下,本文以中国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运用计量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高管激励与研发支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管短期激励与研发支出之间呈显著负相关;高管长期激励与研发支出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最后,从优化高管激励契约安排出发,本文提出了破解中国高新技术企业R&D投资不足难题的对策建议。
  • 摘要:独立学院是我国2002年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在原来大学二级学院基础上创建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新事物。社会的需要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力量源泉。社会对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评估,核心指标就是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研究,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方法与途径,构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许多高校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普遍重视不够,尤其是对会计实践教学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研究不够。本文结合独立学院的培养特色,介绍了我院会计专业的九个实践教学情况,构成了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 摘要:高职会计综合实训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学生全面运用会计理论知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学生处理会计事务能力以及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的教学方式。如何搞好会计综合实训,怎样搞好会计综合实训,是高职会计类专业教育教学迫切需要探索的课题。
  • 摘要:为了探求公司财务能力是否影响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类型,本文从公司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动效率和发展能力等五个方面的财务能力出发,以2006-200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研究了财务能力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现金流动效率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显著负相关;而长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 摘要:基于中国特殊的公司治理环境,前期研究[微软用户1]内部控制主要集中在概念框架、影响因素辨析以及公司治理失效案例的研究,然这些研究都未将股权制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本文通过对三家酿酒类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从控股(制衡)股东性质、股权制衡效果等角度剖析了提高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机理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时,引入非国有制衡股东能达到较优的内部控制状态,而引入国有制衡股东仅微弱地优于无制衡股东的高度集中的内部控制状态,且两者并不明显。
  • 摘要:会计准则是“限制市场失灵的力量”,其目的是通过对会计行为的规范,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但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未必导致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我国新会计准则的执行中存在着会计政策选择失当的问题,准则的执行未能达到如期的效果。本文首先探讨了会计政策选择的含义、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和目标,然后基于上市公司的视角,从“刚性”约束——公司治理和“柔性”约束——会计伦理两方面讨论了准则执行中会计政策选择失当的原因,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公司治理和会计伦理建设两个方面入手,促进会计准则的有效执行,从而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
  • 摘要: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本文采用ISM原理,选择构成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的主要因素,构建其核心竞争力的因素解释结构模型,通过找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递阶层次关系,提出了会计师事务所应根据影响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及影响程度的不同给予区别对待,以充分利用其优势资源,重点发展影响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的关键因素,以迅速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 摘要:治理环境作为影响应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为控制人性质与应计质量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通过梳理应计质量与治理环境和控制人性质等相关文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上市公司控制人性质对其业绩影响的根源和现实环境,对有效提高应计质量,改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和价值,维护中小股东权益,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推进我国证券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 摘要:虽然现有的研究中已证明公司战略对公司业绩有影响,但是公司战略与公司业绩之间仍是一个“黑箱”,公司战略是通过哪些中间变量影响公司业绩?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财务数据,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技术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发现虽然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下的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均能给上市公司带来短期竞争优势,但采用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其短期获利能力显著高于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进一步的分析,本文还发现,在这两种战略类型下的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在差异化战略下实施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上市公司在创造竞争优势方面优于成本战略下的上市公司。
  • 摘要:本文对研究了治理结构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特别的,本文提出了家族企业对两者的调节作用。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文献,然后根据相关理论提出了假设。结论表明:(1)两职合一对会计稳健性有负向影响。(2)实际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度对会计稳健性有负向影响,并且家族企业加强了这种负向影响。(3)独立董事比例对会计稳健性有正向影响,并且家族企业加强了这种正向影响。
  • 摘要:在我国,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在控制权转移过程中,控股股东为了私人利益可能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操纵,从而降低了公司的盈余质量。本文利用修正的Jones模型,对2007—2008年我国深沪两市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为:(1)上市公司在控制权转移前会调减盈余,在控制权转移后会调高盈余,与控制权未转移公司相比,控制权转移公司的盈余质量较差;(2)上市公司在控制权转移后会进行更大程度的调高盈余,控制权转移后与控制权转移前相比,盈余质量较差。
  • 摘要:本文以2003-2009年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在正常经营环境下,能够持续管理企业的最高决策者——董事长和总经理,其过去是否具有官员经历对公司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1)“官员型”高管会损害公司业绩;(2)基于组织任命约束下的政治目标和个人利益追求,“官员型”高管会把更多的将资源配置在非生产性活动上,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非生产性支出,产生了更大的政治成本和代理成本。本文的经验证据表明,政府干预下的人事控制扭曲了正常的企业高管激励机制,损害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 摘要:以往的研究主要是从机构投资者持股的经济后果角度研究机构投资者整体的治理有效性,本文从代理成本的角度深入挖掘机构投资者治理有效性的直接原因,并考虑了机构投资者持股稳定性,根据持股时间对机构投资者进行类型划分。研究结果发现,当期和滞后期长期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管理层代理成本和控股股东代理成本越低,而短期机构持股对两类代理成本影响有限。在进一步考虑了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影响后,发现长期机构持股在控股股东偏好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情况下对管理层的自利行为和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有更大的监督作用,而短期机构持股没有显著影响。
  • 摘要:企业集团在中国的作用日趋凸显,集团与非集团控股上市公司在规模、价值、债务融资上差异显著,集团控股公司规模更大,融资便利,但价值却较低,近年来两者的差异越来越大。企业集团尤其是国有集团的粗放式发展已带来不少问题,随着规模的急剧膨胀,风险在不断累积和爆发,巨额价值毁损的事件不断出现。我们通过对企业集团制度背景及其绩效、集团风险管理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重点分析了中国企业集团治理、风险管理与价值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然后再分析了集团金字塔控股的产权结构、一层级和多层级集团结构和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及治理结构、国有和民营集团治理结构、集团治理机制等,分析了集团治理、风险与价值的关系,总结出集团治理、风险管控与价值管理的五大问题。然后根据文献研究进展和不足,结合集团的发展中的治理和风险管控问题,寻找差距,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对策。
  • 摘要:本文实证考察中国上市公司保护性股权激励的实施是否以及如何通过资本投资决策影响企业现金股利支付。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股权激励实施对现金股利支付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是通过与资本支出对现金股利支付产生交互的负效应,表明拥有保护性股权激励的管理者存在为加大资本投资而显著降低现金股利支付,以从控制更多企业资源中获取更多控制权收益的机会主义行为。更进一步地,我们发现在这一动机下,管理者对不同资本投资具有不同偏好,具体讲,管理者对无形资产投资的偏好程度最高,其次为长期股权投资,而对固定资产投资偏好程度最低。我们的研究为股利支付的自由现金流假说和当前我国现金分红政策提供经验证据。
  • 摘要:四大与行业专长审计师均属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强势审计师。本文实证研究强势审计师的持续经营风险客户选择与持续经营有重大疑虑审计意见决策发现:第一,强势审计师一致存在回避风险客户的现象;第二,四大审计师在进行持续经营有重大疑虑审计意见决策方面的表现优于非四大审计师;第三,行业专长审计师在进行持续经营有重大疑虑审计意见决策方面的表现并未优于非行业专长审计师。上述研究结论无论对于按常规方法选择的财务困境公司,还是“适度财务困境公司”,均具有持久性。这一经验证据对于监管部门引导强势审计师更多地参与持续经营风险客户审计业务,以及推动行业专长审计师更积极地向证券市场传递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不确性风险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意义。
  •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会计稳健性的相关文献,利用契约理论分析会计稳健性对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的影响。作者在梳理和分析之后提出了研究该问题时的一些建议与启示。
  • 摘要:会计要素是会计计量、确认的理论依据,因此科学、合理地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强调是会计要素更具有现时价值,从而产生了公允价值变动的差异,如果该差异在当期不能归属于权益或损益的话,则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的差异这一要素,并相应地影响资产、所有者权益、利润等会计要素,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摘要:自1993年青岛啤酒香港上市后,拉开了我国公司A+H交叉上市的序幕,交叉上市已经成为我国公司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然而,交叉上市是否会提高公司业绩,尚需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本文选取所有A+H交叉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的方法验证研究交叉上市后公司业绩的走势。得出结论:A+H交叉上市的公司业绩只在上市后两年显著高于单纯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两年之后较上市前无显著变化。说明A+H股交叉上市给公司带来的仅仅是短期的业绩提升,A+H股交叉上市的公司其业绩表现为先强后弱的走势。
  • 摘要:本文采用数学模型和实证方法,对IT治理、内部控制和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论认为:企业IT治理的实施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数据同时显示,企业IT投资的大小并不能显著提高公司绩效,而要通过对IT技术资源的整合和IT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企业内部部门间关系资源的积极调动,才可实现提高的效果。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公司绩效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尤其是业务流程控制以及IT控制的实施,从流程动因上规避了相关风险的发生。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IT治理的建设,对提高公司绩效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 摘要:R&D是企业成长的源泉和内动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长期优势的基本保证。本文根据我国上市公司R&D投入的现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30家上市公司自2008年到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以营业利润增长率为被解释变量,以研发强度、技术人员比率和企业规模3个指标为解释变量,建立了回归模型,对R&D投入与企业成长性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经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研发强度、技术人员比率都与以营业利润增长率表示的企业成长性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研发强度是相关性最强的变量。
  • 摘要:以2002-2009年被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及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处罚且违规行为与审计师相关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被处罚后审计师更换的选择行为以及更换审计师对避免再次处罚的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未受处罚的公司,被处罚公司更倾向于更换审计师;相对于上一年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被处罚公司,上一年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被处罚公司更倾向于更换审计师;上一年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被处罚公司,更换审计师的行为能够有效抑制再次被处罚事件的发生。
  • 摘要:本文基于社会嵌入性理论的研究视角,从贷款占比、成本和期限等方面考察社会信任与政治关系对民营企业银行贷款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信任与政治关系对民营企业银行贷款具有显著的影响,且二者之间存在替代效应,但它们产生的经济后果不同,基于政治关系发放的银行贷款的违约率相对较高。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任与政治关系之类的社会资本对企业获取资源具有工具性效用,但是不同社会资本工具性效用产生的经济后果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在我国转轨经济背景下,对企业社会资本的培育要予以正确的引导和制度的规范。
  • 摘要:投资决策对企业经营具有重大的影响,投资风险的把握和计量是投资决策的核心。现行的投资决策方法主要有回收期间法、净现值法等。回收期间法把回收期视作投资风险,净现值法把衡量资本市场风险的β值决定的资本成本(κ)视作投资风险,因此,在决策时没有考虑到投资项目经营价值的概率分布,尽管实物期权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考虑到了概率分布问题,但是仍然没有涉及到反映风险指标的偏度、峰度等高阶距特征值的问题。rn 本文把企业经营价值预测基础的销售额指标作为起点,结合β分布函数,探讨了企业投资项目经营价值的概率分布、高阶距的风险特征值的表示与计量方法,并就其在NPV法与实物期权法具体应用和两者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实物期权方法在风险管理上的优势是具有更高的自由度,但伴随经营价值概率分布的变化,表征风险的偏度和峰度也随之变化。
  • 摘要:从国外的担保实践看,动产是企业的主要担保来源。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贷款普遍采用担保且70%的担保来自于以应收账款和存货为主的动产担保。而我国动产担保贷款额仅占担保贷款总额的12%左右,其中仅8%左右属于动产质押贷款。温州历来以拥有庞大的中小企业数闻名于全国,融资需求旺盛。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不动产进行抵押贷款,而其自身又拥有丰富的动产资源。因此本文在调查研究温州中小企业开展动产融资的现状下,提出推动动产融资,解决温州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问题的可行性对策。
  • 摘要: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筛选的2008-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602个并购重组样本的短期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在[-15,15]的事件期内,从总体样本数据来看,市场和投资者对并购活动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在事件期内都能获得正的累积异常报酬率CAR,但是都不超过5%。从并购方式上来看,股权转让方式的短期并购绩效最为明显。在本文的研究中,目标公司获得的超常收益略低于并购公司,同时并购重组是关联交易的市场反映较显著。根据样本统计,2008-2010年我国资本市场上发生并购重组事件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集团控股,但是集团控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短期绩效并没有非集团控股上市公司的短期绩效明显。
  • 摘要:本文首先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产生、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了具体分类。接着详细描述了地方投融资平台的经营现状,深入分析了地方投融资平台举债、还债、债务运用及治理中存在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相应风险的合理建议。
  • 摘要:以沪深两市上市的我国公用事业公司2007—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公用事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宏、微观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周转能力、宏观经济因素与资本结构显著负相关;成长能力与资本结构负相关,企业规模与资本结构正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
  • 摘要:客观公正的救灾资金分配模型是政府分配救灾款项的重要依据,而我国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资金分配模型。上级政府通常根据个别受灾指标分配救灾补助款,这种分配方式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有待改进。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功效系数法,构建了救灾资金的分配模型,并作了测算举例。
  • 摘要:以2007-2009年已披露研发支出的制造业、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股权结构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研发投入存在“N”型关系;股权制衡度、经营者持股与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正相关关系;股权属性、国有股持股与研发投入存在负相关关系,但股权属性与研发投入的负相关关系在统计上并不具有显著性。
  •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相关理论分析与文献回顾,提出对上市公司业绩、资本结构以及高管薪酬三者间相互关系的假设,接着对上市公司业绩、资本结构以及高管薪酬进行变量定义,构建这三个变量的联立方程,选取沪深2009年798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利用eviews5.0软件对方程和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得出关于上市公司业绩、资本结构以及高管薪酬之间的实证结果,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企业业绩对资本结构有负效应、资本结构与高管薪酬存在负相关关系、资本结构与企业业绩是一种非线性的关系,即呈现“倒u型”关系,而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摘要:新医改方案作为惠民新政一经推出即引起巨大社会反响,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本文对新医改后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在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的前提下,提高公立医院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及效果。主要内容涉及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目标,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应收账款与“人力资产”投资管理,公立医院收入补偿机制,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体系,以及公立医院财务监管与会计信息披露。
  • 摘要: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是带来了明显的好处就是让企业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必须把风险控制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基于这一理念,本文从预算管理导向创新的角度提出了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风险具有复杂性、不可预测性、不可控性,任何一种单一的手段都不能控制企业所有的经营风险,必须结合企业具体情况,把风险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其它管理工具相结合,将各种方法融会贯通,防患于未然。在分析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可能性基础之上,详细介绍其理论体系,创新提出预算目标是通过预算管理使企业风险降到最低,改善了预算体系,在每一预算子程序前均加入风险管理过程,提出了指导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重要观念。
  • 摘要: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意识、财务问题的分析技能和财务知识的反求能力。本文从分析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成因入手,介绍了实践教学环节对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力图探寻出一条适合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道路。
  • 摘要:本文通过2005年至2007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董事会独立性、盈余管理和审计质量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结果表明,董事会独立性与审计收费不相关,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呈正相关,审计质量与审计收费的相关关系在不同规模的公司下有不同的结论。
  • 摘要:企业过度投资根源于代理问题这一结论已基本形成共识,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我国企业过度投资不一定完全是由代理问题产生的,尤其是对国有企业而言,政府干预对企业过度投资具有重要影响,那么,更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是:政府干预是如何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发生的呢?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在考察我国企业过度投资的表现形式、成因及类型的基础上,从生成机制和制约机制两个层面深入剖析了政府干预下过度投资的形成机理与经济后果,并最后从政府干预视角得出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摘要:2008年5月,我国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随后财政部对配套指引逐一作了深入而权威的解读。至此,中国新版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基本形成。新框架相对2001~2004年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试行)和美国COSO报告,既有继承,又有突破和创新,本文基于比较视角,从内部控制的定义、要素、风险理念、核心思想等方面分析新框架的突破与创新,以期为我国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提供参考。
  • 摘要:文章以中小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视角,采用以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了我国中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财务可持续增长的影响。笔者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提炼出财务可持续增长指标,然后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将样本公司主要生命周期阶段的股权结构对财务可持续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成熟期阶段中小企业股权集中度与财务可持续增长之间的关系,既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也不是简单的负相关的关系,而是存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范围,而成长期中小企业股权集中度与财务可持续增长的关系不显著。
  • 摘要:本文以2004-2009年间我国收购方为上市公司的1089起并购事件为样本,从收购公司的转型战略和自身资源禀赋出发,探讨了企业转型、资源禀赋与并购模式的因果关联。研究发现:多元化并购大多发生在传统行业和高风险行业,当公司面临转型需要时,更可能采取多元化并购战略。同时,并购的行业模式选择还与公司的资源禀赋有关,管理能力强的公司更倾向于多元化并购,企业转型和资源禀赋对并购模式的影响存在互补关系,多元化并购战略是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摘要:控制权是实现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核心权力,控制权的合理配置不仅体现各权力主体的经营管理理念,而且也是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保证。本文以“国美事件”为案例,从公司不同资本形态的力量对比引发权力角逐、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权力均衡和有效市场机制保证权力实现等几个角度进行解读,并形成了一些结论和观点。
  • 摘要:2010年IASB和FASB颁布的联合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强调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相关性与如实表述客观上要求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更广范围地运用。那么,经理人在面对未来不确定性时对会计信息的公允表述是否应遵从适度的稳健会计原则需要适时从理论角度讨论。本文基于Holmstrom and Milgrom (1987)多期道德风险模型的分析框架和思想,讨论了在一个两期合同中,拥有私人信息的经理人公允地还是稳健地报告会计信息的最优策略及最优激励契约。理论模型表明:经理人在合同中期稳健地报告会计信息是次优解,但严格优于公允地报告会计信息。
  • 摘要:公司多元化经营伴生的内部资本市场与代理成本是影响公司现金持有决策的重要因素,转型经济的制度特征又是公司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主要背景。本文以我国2004-2009年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市场化进程检验了多元化经营对公司现金持有水平与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及其程度与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和价值显著负相关,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多元化经营程度与现金持有水平和价值的负相关性。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有利于正确认识我国多元化公司的现金持有行为,而且有助于从现金持有水平及其价值的“结果”判断公司多元化经营的收益与成本,以及市场化进程与内部资本市场的相互作用。
  • 摘要:本文基于2005-2007年广东省高技术企业调查数据,结合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和市场背景,首次从行业层面界定并衡量企业自主创新中的知识产权风险——知识外溢风险与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并实证检验了两种风险对企业研究与开发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知识外溢程度的提高并未降低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投资,知识外溢的正外部性效应大于风险效应,而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则不利于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投资。
  • 摘要:通过分析国内外现行会计准则在软件资产核算方面的相关规定,认为现行会计准则要求按软件开发初期支出核算资产价值、根据预计使用年限以直线法或按照预计销售收入等系统方法进行软件资产摊销的做法不能反映企业软件资产的真实价值。在分析软件资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以软件工程理论为基础,借助计算机系统搜集和计算数据,以软件资产内在价值为基准的软件资产估价模型。接着,提出了以“可用性降低程度”概念为标准的软件资产摊销的算法。新的软件资产估价模型及其摊销方法,建立在客观性计量基础上,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软件资产的公允价值。
  • 摘要:本文在对国内外企业可持续增长模型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选择希金斯模型作为本文重要的实证研究工具之一,进而选取2006-2009年130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其实际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以及股利分派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我国国有企业当前上缴分红比例偏低的结论。本文最后针对实证研究结论,提出国有企业分红比例的确定应该在兼顾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适度提高,同时适当扩大国有企业分红收缴范围而不仅限于中央企业的建议。
  • 摘要:第一章:商品价值系统会计核算的理论基础:从会计对象的再认识开始,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在市场经济价值规律作用下产权价值与商业价值(或商品价值)交互运动的辩证统一;正确认识资产的不同性质与功能作用,阐述将资产划分为要素资产与交易资产的观点与理由;并创新提出对交易资产按“商品市价与成本配比计价”方法进行计量;在突破传统会计模式的同时,提出了商品价值系统会计的对象与假设,目标与原则。第二章:商品价值系统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包括要素资产耗费(生产费用)与生产商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商品再生产过程中所费与所得的核算内容;“商品市价与成本配比计价方法”的内涵与计量属性;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设置;商品流转的会计分录;期末库存商品与当期销售商品结转的确认与计量;商品溢价/折价的核算;会计核算模式的转换调整与衔接;资产分类计价和会计核算体系的圆运动。
  • 摘要:依据契约理论,企业的本质是一个“契约联合体”,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则是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组复杂契约,既包括显性契约也包括隐性契约。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的不同特征可以从理论上解释企业社会责任的失衡问题,契约的自我履行机制、第三方强制履行机制和第三方私人履行机制则对解决我国当前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构建“企业自律、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企业社会责任实现路径提供了思路。
  • 摘要:本文以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上市公司的70家公司为样本,根据2010年年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取16项财务指标从中提取公因子,据以评价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并进行横向比较,藉此为企业调整其财务管理目标,增强企业竞争力提供参考。
  • 摘要: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在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上市以后,进入公司治理和成长的新阶段,然而,民营上市公司在追求增长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增长速度与资源利用的协调,在面临危机时无法应对。本文在现有的可持续增长理论及有关民营企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2009年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民营企业可持续增长的治理因素和资源利用方面的因素进行提炼和分析,得出影响民营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8个重要因素,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以期对民营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有一定借鉴意义。
  • 摘要: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清晰地看到很多企业的倒闭与其内部控制有着密切的关联。内部控制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风险管理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困扰内部控制发展的一个难题,就是内部控制的运行效率较差。本文对影响内控运行效率的因素分析,从而提出应当建立基于绩效考核的内部控制指标评价体系,形成激励与惩罚机制并存的约束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内控系统运行的效率。在真正意义上,使得内部控制系统成为企业运营的自动调节与监控系统,保障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模式在市场竞争的推动下不断的推陈出新。同样随着开滦集团公司煤炭产业扩张、煤基产业链的延伸和辅业改制的不断推进,子分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财务管控模式也在不断的进行探索与优化,近年来,开滦集团公司通过制定财务战略,实施财务集中管控,制定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实施全面成本管理等一系列的财务管理活动,成功实现了对整个集团的有效控制,并取得很好的效果,逐渐形成了具有开滦特色的财务管控模式,企业规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逐年上升,企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 摘要:目前各高校财务管理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代财务管理教学中不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大多数情况是将多媒体课件运用到教学中,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而122互动式教学法意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成为教学的主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和脊梁,国有上市公司是国有企业的中坚力量。国有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是利用资本市场功能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实现国有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新路径。近年来,对国有上市公司整体上市相关理论研究和政策指导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效果,但对国有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相关理论研究与政策制订却显得滞后,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 摘要:本文对研究了董事会结构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文献,然后根据相关理论提出了假设。结论表明:(1)两职合一对会计稳健性有负向影响。(2)实际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度对会计稳健性有负向影响。(3)独立董事比例对会计稳健性有正向影响。
  • 摘要:本文基于声誉机制和代理冲突的角度研究企业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选取2007-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分别对中国上市公司企业捐赠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对声誉重视程度对中国上市公司捐赠水平有显著的正影响,企业股东与管理层代理冲突水平对中国上市公司捐赠水平有显著的正影响。研究结论对理解企业捐赠行为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理性看待中国企业捐赠行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摘要:因子分析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价的一种理想方法。选取高技术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高技术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广大的投资者、企业以及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 摘要:目前对家族企业的研究大多是探讨家族企业独有的企业特征与非家族企业相比较所具有的优势或劣势,而没有建立家族企业的具体特征与企业绩效的联系。本文在回顾了以往学者对“家族性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家族性因素与企业绩效的研究模型,分别从家族文化、学习交流、组织行为、战略决策四个维度的家族性因素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家族性因素”中大多数与企业绩效有显著正相关性;而人情取向、柔性治理、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成负相关关系。
  • 摘要:在转轨时期的我国开展CA概念模型选择研究,不仅具有理论的前瞻性,而且也具有现实指意义。本项目归纳总结国内外连续审计有关研究成果,综合应用审计相关理论、计算组织理论和信息系统理论等建立CA概念模型;针对信息化不同发展阶段和行业之间差异所形成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研究建立CA概念模型选择评价和绩效评价系统、建立CA系统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匹配度模型、研究CA系统发展的渐变稳定域、跃变点及跃变域的模型识别规则,来不断优化CA概念模型。并通过对CA概念模型及其经济转型期外部执行环境的评价和诊断,提炼出审计基本理论层面的研究成果,为审计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研究提供了佐证材料。
  • 摘要:文章认为,财务管理概念框架是财务理论的最高层次,是对财务理论的总结、抽象、凝练和升华;研究财务管理框架应该以财务本质为起点。在制定概念框架要素时,应尊重、遵循已有的研究成果,根据财务固有的属性和特点,寻找反映财务管理内在规律性的本质要素。本文将财务管理概念框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财务的本质;第二层次是财务的职能和特征、假设和原则;第三层次是财务要素,认为应该把业界公认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均纳入该要素体系之中。文章建议由相关权威机构组织财务概念框架的制定工作,同时展开对财务理论的研究。
  • 摘要:隶属于“企业文化”中的“财务文化”既具备“文化”的一般属性,又渗透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层面之中。近年来,“财务文化”及“财务文化学”的研究正在成为一个热点问题。随着“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提出,企业发展模式的重大调整,“财务文化”必将对企业财务目标、财务战略、财务制度、财务方法带来深刻影响;同时,随着对“财务文化”研究的深入,传统的财务学科体系也将发生动摇,涵盖“技术”和“文化”的“双翼财务学”将会应运而生。
  • 摘要:以2001-2008年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数据为基础,实证考察了市场信息效率与资本配置效率的内在逻辑关系,得到以下研究结论:随着市场信息效率的提高,资本配置对效益变动更加敏感,资本配置效率得到有效改善。以上结论在加入诸多控制变量及稳健性测试后依然成立。此外,本文还考察了我国证券市场资本配置效率的变动趋势及行业差异,发现2001-2003年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比较低下,2004-2008年市场优化资本配置的功能得以体现,资本配置效率在不同行业间差异较大。
  • 摘要:战略管理会计诞生至今已经近三十年,随着时代的变化,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热点也发生着改变。本文在对国内外战略管理会计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及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寻找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热点,解析这些热点专题(价值链分析、战略成本管理以及战略性业绩评价)的研究,思考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以价值链思想为纽带构建上述热点专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 摘要:本文选取2000到2009年所发行的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为研究样本,对我国的信用评级是否能够有效揭示发债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对发债主体级别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发债主体大股东的类型、发债公司的类型以及发债的时间等外部因素,而企业内部因素除了公司规模以外等其他财务指标对发债主体级并无显著影响,这与国外评级有着显著不同。
  •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0-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经营业绩分析表明:总的说来,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后的经营业绩持续下降,部分公司甚至在再融资的当年就出现经营亏损;但是,与正常融资公司相比,过度融资公司的经营业绩更差。进一步的分析,本文还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因素后,企业过度融资程度越严重,再融资后经营业绩下滑越严重。
  • 摘要:当前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既承担着财务会计工作,还要兼顾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管理等贯彻落实当地农村基本政策的其他业务,兼职较多,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会工作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却比较高,除了制作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外,会计人员还应切实承担起会计监督的责任,做好经济业务处理前的审核工作。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农村财会人员,是搞好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会工作的重要一环。
  • 摘要:本文将公司治理分解为公司治理强度和公司治理效率两个维度,考察不同治理效率和不同治理强度情况下盈余质量的变化。研究发现,在不考虑公司治理强度的情况下,公司治理效率高的样本组与公司治理效率低的样本组相比具有更高的盈余质量;在控制了公司治理强度变量后,治理效率高的公司均比治理效率低的公司具有更高的盈余质量;在公司治理效率较高的情况下,公司治理的强度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在公司治理效率较低的情况下,提高公司治理的强度将有助于提升盈余质量。
  • 摘要: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仍在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分为继续蔓延。这次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巨大冲击,速度之快,冲击性之强,是进半个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在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对于我们财务领域,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很多企业的破产、倒闭,很大程度上是内部财务治理体系薄弱所致,从而对内部财务运营失去有效监控。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对传统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试探性地引入coso框架的概念应用到财务治理体系中,重构基于coso框架的嵌入式财务治理体系,较好地应用到企业财务运营控制活动中,切实有效提高治理水平和效率,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A股2006-2009年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不同产权性质集团财务管控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运用集团是否拥有财务公司、是否委派CFO、上市公司是否上线ERP财务信息系统等财务管控指标,建立相应模型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通过企业集团管控,会导致其附属上市公司运营效率低下,降低上市公司绩效,国有集团附属上市公司的绩效更差。(2)集团财务集中管控如财务公司的资金集中、CFO委派的财务人员集中管控会降低附属上市公司绩效,存在财务集中掏空上市公司的情况。集团集中管控虽然是集团管控的趋势,虽然可能提升集团整体绩效,但却会损害集团附属上市公司绩效,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3)国有上市公司采用ERP财务信息系统能有效提升公司绩效,但私有上市公司采用ERP的绩效提升力度更大;(4)ERP财务信息化能够有效提升绩效,缓解集团管控对上市公司运营的低效率行为,尤其是有效缓解拥有财务公司的集团的掏空行为,对拥有财务公司的国有集团的掏空行为缓解的程度更大。本文的经验证据对中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财务管控模式具有一定启示意义,对集团附属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及中心投资者保护也有一定的意义。
  • 摘要: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后究竟是会提高还是会降低审计收费,取决于合并后事务所声誉和市场势力提升所带来的审计溢价与规模效应所导致的审计成本降低两方面孰者相对占优。文章以2003-2008年间6起事务所合并案为对象,利用其上市公司客户在事务所合并前后各2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事务所合并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结果发现,事务所合并后,其审计收费显著提高,且这一提高主要来自于合并后第二年。这说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可以提高事务所的声誉或/和市场势力从而提高其在价格谈判中的相对地位,而合并产生的规模效应则不显著或者即便显著但事务所审计成本的降低并未让渡给客户。
  • 摘要:2010年1月1日,由国务院国资委第二次修订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正式开始在中央企业实施,在该暂行办法中更换了原先的经营绩效考核基本指标净资产收益率,而使用了经济附加值(EVA)作为最新指标。国务院国资委出台该规定的目的就是希望有效地控制央企的过度投资行为,本文就是以此为切入点,对该暂行办法实施前后央企的过度投资现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就目前来看,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显著。
  • 摘要:企业整体价值观要求财务报表准确、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整体资产价值和经营成果。因此,企业整体价值观下的财务报表结构应与现行财务报表有所不同,本文就企业整体价值观下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价值变动表的会计科目构建、核算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 摘要:1981-200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是高储蓄和高投资,但2000年以后,这种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局限性凸显,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投资效率降低,宏观成本提高。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国企重组”已完成微观制度建设的任务,企业重组发生转向,“央企重组”的目标不再是提高微观效益,而是重塑经济结构,降低宏观成本,提高宏观效益。
  • 摘要:内部控制目前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章进行了综述,发现目前针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文章,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和实施效率两个角度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的文章尚不多见,故在针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进行研究时可从此进行。
  • 摘要:上市公司管理层与外部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阻碍了资本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信息披露在缓解这些问题上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通过信息披露,管理层及时向市场传达内部信息,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从而达到监管要求或者公司管理层自身的目的。本文以在我国深圳证劵交易所A股上市的60家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与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出具不同审计意见报告时对股价的影响情况。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深市对2007-2009年披露的内控评审意见是具有信息含量的,资本市场对 CPA出具标准内控评审意见的上市公司股价有显著的正面反应,非标准审计意见则与其相反。之后根据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向相关部门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 摘要:通过对广东241户农户的抽样调查,采用SPSS交叉描述的统计方法,分析了农户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的不同特征,着重分析了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与供给状况,以及农村信用社对农户金融支持的执行情况,从农户金融需求方向的多元化角度估计农户金融需求的满足程度,采用卡方检验方法分别论证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与农户收入增长的关联性及全部金融供给渠道的支持与农户收入的关联性,并针对农户的金融供给不足提出相关建议。
  • 摘要:企业财务信息质量在信贷交易中有助于降低代理成本、形成有效债务契约机制。在相关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制度背景,悉心进行企业财务信息质量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为学术界与实务界提供可资参考的依据与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献进行了评述,提出了未来的研究主题:(1)构造整体性指标,综合检验财务信息质量对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2)深入探究贷款人在信贷交易过程中使用财务信息的方式;(3)动态视角下进一步考察财务信息质量对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4)描述信贷交易对财务信息质量的需求特征,提出改善银行获取、传递和使用财务信息的建议措施。
  • 摘要:本文利用我国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考察了企业成长性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高成长性企业中实施高薪酬和差异化薪酬策略是否能给企业价值带来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总额、货币薪酬总额、权益薪酬总额以及它们对应的薪酬差额均与企业成长性正相关;同时,在高成长性的企业中,实施这样的薪酬策略能够产生积极的激励效果,增加企业价值。
  • 摘要: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期权做为一种定价方法,在证券领域广为应用,备受推崇,但是,近些年来,人们开始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企业价值评估方面,其效果也受到极为肯定。本文以实物期权定价理论为基础,首先对实物期权理论进行了精要概述,然后对传统价值评估方法的实用性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比之下,阐明为什么实物期权方法更为符合现实,对这种方法的应用进行了解释,并建立二叉树期权价值评估模型来评估企业价值,最后通过实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理论与方法是科学的,具有实用性价值,可以做为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优先选择。
  • 摘要:时至今日,企业价值评估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在投资组合管理、并购决策、财务决策、绩效管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目前,高端人力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价值评估发展的瓶颈,面对这种困境,本文探讨了从事企业价值评估应具备哪些胜任能力,期待为企业价值评估高端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本文首先讨论了胜任能力研究的意义,并在分析了企业价值评估内涵、特点和目的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和强调了从事企业价值评估应具备的胜任能力。本文认为,从事企业价值评估具备的胜任能力应该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基本胜任能力,一个是与特定业务相关的特殊胜任能力。
  •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财务管理不断受到重视,但实施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企业、政府、社会及理论研究层面均存在诸多欠缺。企业层面应完善财务战略目标、提高管理者绿色意识和内部动力,政府层面应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策引导和引入绿色会计核算体系,社会层面需要最大限度动员行业协会、消费者以及大众传媒的力量,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共同促进绿色财务管理的实施。还应加强绿色财务管理风险、绿色财务管理立法、绿色财务管理与企业形象、绿色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问题研究,为绿色财务管理的实施提供系统理论支持。
  • 摘要: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信息成为资本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基础作用的重要依据。而在所有会计信息中,盈余信息又是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管理者出于各种动机可能从事过度的盈余管理,从而误导了利益相关者的判断,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会计丑闻就是最好的例证。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是导致盈余管理发生的根本原因,保证盈余信息的真实、可靠是企业社会责任题中应有之义。以往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主要是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的关系,可能忽略了影响二者关系的一些重要因素,如研发密度、企业所有权结构、企业风险、企业规模、财务杠杆、财务资源等。除了上面提到的影响因素以外,盈余管理也可能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的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盈余管理的引入使得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管理者为掩饰其蓄意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可能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堑壕工具以赢得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此时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业绩的积极影响将减弱;企业社会责任则也可能作为公司治理的替代机制抑制过度盈余管理对财务业绩的损害,从而对财务业绩产生积极影响。无论是从堑壕机制还是替代机制的角度来看,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的关系时都必须考虑盈余管理,也就是要综合考虑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业绩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另外,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根据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的结果,本文还论述了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盈余管理及其战略配合对财务业绩的影响,并探讨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验证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的关系。本文在研究二者关系时突破了传统分析框架,引入了盈余管理,按企业社会责任堑壕机制与替代机制的不同作用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二,探讨如何推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策略、如何立足于企业社会责任对盈余管理进行防范以及如何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战略配合从而对财务业绩产生积极影响。第三,研究如何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以促使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抑制过度盈余管理、提高财务业绩。本文各章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明确了研究框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与局限性。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先是分别回顾了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业绩与盈余管理的概念、理论与方法,后又评述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盈余管理与财务业绩的关系的重要文献。第三章是理论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本文从两个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业绩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一是分析堑壕机制,即管理者是否会借助企业社会责任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达到其盈余管理的目的。过度投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是非生产性的、耗费成本的,预期对财务业绩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从事盈余管理的管理者会尽可能地与所有利益相关者建立联系,这一行为降低了组织的灵活性,并且这些利益相关者目标冲突,可能延迟组织的决策过程,由此损害了财务业绩。二是分析替代机制,即企业社会责任能否作为公司治理的替代机制抑制盈余管理。若企业社会责任能抑制过度盈余管理对财务业绩造成的损害,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业绩的积极影响也可能表现出来,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共同发挥提高财务业绩的作用。本文在理论部分先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关系的研究意义、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之间的作用机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关系的理论假设,并探讨了盈余管理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关系的影响;后对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理论框架、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理论假设,并简要阐述了盈余管理对财务业绩影响:第四章是实证研究。对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业绩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为了检验堑壕机制和替代机制,本文用“中国国有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榜”得分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大小,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衡量盈余管理的大小,用会计指标和市场收益指标衡量财务业绩,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对有关假设进行检验,替代机制得到验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不考虑盈余管理时,当期和上一期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业绩都没有显著影响。2.未发现盈余管理反向调整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业绩关系的证据,即不存在堑壕机制。3.企业社会责任对盈余管理有抑制作用,说明在公司治理不完善时企业社会责任可以作为公司治理的替代机制抑制盈余管理;在替代机制起作用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抑制了过度盈余管理对财务业绩造成的损害,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业绩有微弱的正向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与适度的盈余管理共同对财务业绩有微弱的正向影响。4.企业规模、研发密度、管理者风险偏好、财务资源和财务杠杆对财务业绩有显著影响。其中,企业规模对托宾Q有负面影响,研发密度对净资产收益率有正面影响,管理者风险偏好对个股回报率有正面影响,财务资源对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个股回报率有正面影响,财务杠杆对ROE有正向影响但对托宾Q有负向影响——对会计指标与市场指标影响方向的背离说明市场可能还不是很有效,或说明不同利益群体对企业负债对财务业绩影响的看法不同。5.本期财务业绩与上一期财务业绩是显著相关的,这说明财务业绩存在着明显的时间趋势。第五章是应用探索。根据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本文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盈余管理及其战略配合对财务业绩的影响。首先,回顾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渊源,分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与未来,建议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大力推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然后,分析了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动因,提出了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的盈余管理防范措施。最后,讨论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战略配合对财务业绩的影响。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和进行盈余管理时不要过度。第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不应抑制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第三,防止企业借社会责任之名行盈余管理之实。第四,尽量避免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同时给财务业绩带来消极影响的战略配合,竭力同时发挥二者的积极作用。第六章是政策研究。鉴于企业社会责任在抑制过度盈余管理、提高财务业绩方面的重要性,本文从政策层面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只有从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两者有机结合的角度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更有效发挥企业社会责任的治理作用,而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性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本文论述了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与财务业绩和盈余管理的关系,并从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目标、主体、对象、规范、报告五个方面构建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其中,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规范是重中之重,本文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规范。第七章是总结与展望。总结了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探讨。本文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往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的研究往往只停留在检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则根据盈余管理的地位、作用不同将其纳入二者关系的研究中来,按堑壕机制和替代机制综合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分析三者关系时本文运用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代理理论、博弈论等理论,主要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展开论述的。另外作为本文的一部分,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第二,本文在实证研究部分采用了《南方周末》发布的“中国国有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榜”的数据,该数据背后的指标体系反映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多维结构,反映了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克服了以往研究中指标设计缺陷的问题。本文在衡量财务业绩时同时使用了会计指标和市场收益指标,以全面检验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的关系,因为会计指标是管理者而不是利益相关者用于衡量财务业绩的方法,而市场收益指标与企业社会责任却相当一致。第三,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企业社会责任对抑制过度盈余管理、提高财务业绩有重要作用,但企业社会会责任作为经营理念只有落实到企业经营当中才会发挥其效力,而内部控制恰是保障企业社会责任“落地”并发挥作用的有力工具,因此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实属必然。本文从目标、主体、对象、规范、报告等角度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期望对抑制过度盈余管理、提高财务业绩有切实的帮助。
  • 摘要:近年来,权益资本成本相关的研究问题成为了会计领域乃至经济金融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然而,关于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科学估计问题却一直以来是相关实证研究的难题。在此背景下,论文对权益资本成本的概念及其估计方法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学者们最为认可和广泛应用的三种内涵权益资本成本估计模型进行了具体介绍,最后论文基于中国资本市场2007-2008年上市公司数据,利用两种通用的检验方法对估计得到的权益资本成本变量进行了可靠性检验。结果表明,基于Easton(2004)的以内涵报酬率作为权益资本成本代理变量的估计方法具有最好的可靠性。
  • 摘要:在构建“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研究我国信息技术行业进行自主创新项目时的融资渠道选择。以62家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03-2006年共4年为时间窗,按照公司与年度总共形成248个观测值,利用混合横截面方法进行回归。结果发现:不同融资渠道获得的资金额度对信息技术行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影响不一致。除债权融资对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促进作用外,其他融资渠道没有对促进自主创新起到应有的作用。考虑到融资成本与融资风险,信息技术行业企业自主创新融资渠道的选择顺序可以总结为:债权融资、内源融资、政府补贴融资、股权融资。最后本文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 摘要:本文以2003~2008年度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薪酬分配公平性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高管权力、股权集中度、实际控制人性质、市场化进程以及地区失业情况等因素影响薪酬分配公平。高管权力越大,企业薪酬分配公平性越低;股权越集中,企业薪酬分配公平程度越高;国有控股的企业薪酬分配公平程度更高;在市场化水平较高以及失业率较高的地区,薪酬分配公平程度都较低;法制环境的完善有助于提高企业薪酬分配公平程度。
  • 摘要:以2002-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高管(董事长、CEO和CFO)更换和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数据为样本,利用统计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高管更换及高管更换特征(继任来源、更换原因、更换时机和高教育背景职称)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1)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与上市公司高管更换呈显著正相关;(2)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与公司高管的非常规更换呈显著正相关;(3)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与公司高管外部来源更换呈显著正相关;(4)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与公司高管下半年更换呈显著正相关。
  • 摘要:国内外已有大量的文献从公司治理角度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了分析,但大都采用均值回归分析法,且没有考虑行业因素,这样必然掩盖了不同行业之间的异质性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本文选择了沪市745家非金融业上市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数据和行业数据,立足于公司治理特征和行业特征的视角,使用较新的多层有序 Logistic模型(Multilevel Ordinal Logistic Model)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行业异质性进行检验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还处在初级阶段,不同行业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差异很大。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仅受到公司治理变量的影响,而且受到行业变量的显著影响,公司特征因素和公司治理因素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具有行业异质性,行业因素与公司治理特征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的差异具有相互的调节作用。
  • 摘要:本文利用2001年-2006年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将债权人治理机制细化分解为债权人筛选机制和债权人监督机制,研究外部治理环境对于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投资行为和利益输送行为之间关系的影响,对银行系统风险提高和上市公司代理问题激化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干预使得我国债权人治理效率趋于低下,在政府干预较高地区,银行对于国有上市公司长期借款的筛选效率和监督效率普遍较低,那些过去几年存在过度投资和利益输送问题的国有上市公司更容易获得长期借款,而这些公司在取得长期借款之后,会出现新一轮的过度投资和利益输送问题。在政府干预较低地区,虽然银行对于长期借款的治理效率趋于提高,但在内部治理存在漏洞的情况下,部分上市公司开始利用短期借款谋求控制权私利,这为债权人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