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二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7843篇,会议文献有832篇,学位文献有1280篇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主要作者有戴庆厦、赵阿平、黄锡惠,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主要机构有中央民族大学、新疆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以唐玄宗注《孝经》的西夏文草书译本为研究对象,对现存十三章注文的全部内容进行楷书转写和考释,借助注文的解读纠正此前经文识读中的七处错误。此外,在西夏译本中有十...
2.[期刊]
摘要: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孙子兵法三注》是一个新的版本系统,可与竹简本、武经本和十一家注本相提并论,号称“四大系统”,有助于弄清楚唐宋时代《孙子》及其注本完成向传世本...
3.[期刊]
典籍数字化处理中少数民族文献语料库设计实操分析----以古彝文献《西南彝志》为例
摘要: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更迭,记录文字的载体日新月异,纸质载体时代逐渐向电子数字化时代迈进。从语料库的构思设计与实现运行两部分出发,以少数民族文献古彝文《西南彝志》...
4.[期刊]
苗语“nongx吃”超常动宾构式的隐转喻认知及其英译——基于苗族学生英语学习的障碍
摘要: 苗族学生学习英语总会遇到各种障碍,其中之一是认知模式的不同导致苗语与英语语义的表达差异,如英语中“eat/have”与苗语“nongx”动宾搭配的语义差异也是...
5.[期刊]
摘要: 在维吾尔语的日常交流中关于“驴”的谚语出现的频率较高,而驴又作为-种从古至今都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动物,与之相关的谚语不可胜数,故本文以隐喻认知的角度对维吾尔...
6.[期刊]
摘要: 梁代诗人刘令娴是南朝比较有名的女性作家。《玉台新咏》中收录的八首诗歌不仅较全面地展现了刘令娴的内心世界,也体现了她的女性意识。通过与曹植、傅玄、张华及刘孝绰等...
7.[期刊]
东兰壮语的数词“?de:u^(52)”与不定冠词“?de:u^(11)”
摘要: 东兰壮语中读本调的ʔde:u^(52)属于基数词,读变调的ʔde:u^(11)属于不定冠词。两者都不能用于含有指示词等限定成分的DP结构。前者是因为在无显性数...
8.[期刊]
摘要: 文章考察苗语黔东方言的量化范畴,着重考察量化范畴的结构类型、量化等级和非量化功能,认为苗语黔东方言有三种量化类型,即词汇重叠、反义对举和词汇修饰,可表事物的全...
9.[期刊]
摘要: 藏语迪庆方言属于藏语康方言的南路次方言。在藏语方言的不断演变中,各路方言的音韵与书面语的发音产生了很大差别。本文以藏语迪庆方言常用词汇为研究对象,运用语音学及...
10.[期刊]
摘要: 现代临高语f-、x-、ts-发生了语音变异,其中读为送气音的共有9种类型。不同点送气音化的程度不同,有的点将f-、x-、ts-全部读作送气音p^(h)-、k^...
11.[期刊]
摘要: 从形式上来看,黔东苗语存现句的存现处所或存现动词可依语境隐现,由此存现句的结构类型可分为完整式、无主式、零动词形式三大类;在不强调存现方式时,存现动词并非句子...
12.[期刊]
摘要: 西夏语第一人称代词的复数敬语用“■gia^(2)mji^(2)”表示,在总结其用法的基础之上,认为“■gia^(2)mji^(2)”来源于中古汉语西北方言的“...
13.[期刊]
摘要: 指示词概念包括代词性的指示词和限定名词的指示词。侗语北部方言的指示代词系统为"近-远"二分,限定性的指示词系统为"近-中-远"三分。文章在类型学视野下,详尽地...
14.[期刊]
古代汉语书面语在少数民族中的变体——以滇桂琼瑶族、苗族“读书音”为例
摘要: 自古以来,南方部分少数民族学习汉字会使用一套与母语汉借词不同的“读书音”,可称其为古代汉语书面语的变体。与其他民族的汉字“读书音”相比,滇桂琼瑶族、苗族“读书...
15.[期刊]
摘要: 自1940年代中期至今的70余年间,在中国的朝鲜(韩国)语教育经历了初创、停滞、恢复、上升和兴盛五个发展阶段,其发展动因包括中国与朝鲜半岛的经济文化交流、高校...
16.[期刊]
摘要: 汉语和乌撒彝语中均存在由“比”字构成的差比句,但两者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研究认为,汉语“比”字差比句为语法性,但乌撒彝语“比”字差比句可分为词汇性和语法性,原...
17.[期刊]
摘要: 有清一代,随着满语文在达斡尔地区的推广,达斡尔族民间出现了借用满文字母拼写达斡尔语的现象,达斡尔族人创制出的“达呼尔文”在本民族社会广泛使用。敖拉·昌兴及其继...
18.[期刊]
摘要: 中国朝鲜语新词术语作为词汇领域内的特殊分支,在结构、起源等多方面都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同时,因受地域影响颇深,中国朝鲜语新词术语与朝鲜及韩国语言词汇相比差异巨...
19.[期刊]
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谚语作为民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拉祜族的风土谚语最能反映这个民族的社会生活风貌和民俗文化特征。...
20.[期刊]
摘要: 众所周知,藏语文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语言,藏语文是保持民族团结和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藏语文教育要让学生们认识到藏语文的重要性,很多藏族人对汉语和普...
1.[会议]
摘要: 程式语是东巴经中使用次数较多、使用场合较固定的特殊语段.通过对程式语a33la33m(e)33(s)(e)r55(n)i33与“d(m)21be33d(m)2...
2.[会议]
摘要: 本文综合考察了西夏文译本《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中用了五种不同的表达来翻译汉本的“官人”,即:“()()()”(为官者)、“()()()”(掌税者)、“...
3.[会议]
方块壮字手抄字书整理研究方法——以《字学纂要》和《指南解音》为例
摘要: 方块壮字手抄字书作为方块壮字手抄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献价值和实用价值不言自明,但学界对其关注甚少,尤其缺乏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以《字学纂要》和《指南解音...
4.[会议]
摘要: 白地是东巴教发祥地,阿明灵洞在纳西族东巴心中有神圣的地位.纳西族自古多有东巴法师到阿明灵洞给弟子加威灵,求福泽的习俗.本文刊布的两则阿明灵洞东巴文石壁题词主要...
5.[会议]
摘要: 在蒙汉神经机器翻译任务中,由于语料稀少使得数据稀疏问题严重,极大影响了模型的翻译效果.本文对子字粒度切分技术在蒙汉神经机器翻译模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BP...
6.[会议]
摘要: 方块壮字和喃字都是汉字孳乳型文字.这两种文字产生、形成之后,国内外学者对它们的关注从未中断过,尤其是它们与汉字的对比研究,成果不胜枚举.半个多世纪前,学界开始...
7.[会议]
摘要: 首先介绍一篇察合台文-满文书信,然后对这一文献进行转写、翻译,对文献的语言进行分析之后注释一些重要的词.这些文献作为20世纪前公文资料,表达了当时民间维吾尔语...
8.[会议]
摘要: 《突厥语大词典》的作者是中国维吾尔族著名学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在本词典里,作者通过游历27个部落对各个部落及其语言特点进行了详细描写,并且收集了诸部落语音,...
9.[会议]
摘要: 根据《热孜万沙和茹贺阿福扎传》的语言材料全面描述了名词的语法范畴及其表现形式.通过此文献和早期回鹘文献、突厥碑铭文献等中名词的比较,认为《热孜万沙和茹贺阿福扎...
10.[会议]
摘要: 诞生于11世纪的《突厥语大词典》是回鹘著名语言学家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编撰的一部语言学名著,在维吾尔族文化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对作者的家族、中外文文献及...
11.[会议]
摘要: 语言的分类不仅是单纯的语言问题,还关系着相关族群的相互认知,并对族群关系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及相关材料的梳理,说明藏族多续人与藏族里汝人和藏族尔苏人均...
12.[会议]
摘要: 机器翻译的目的是帮助语言不同的人克服语言障碍、实现跨语言自由沟通.为了促使像维吾尔语这样的小语种跟上现代化的脚步,本文尝试进行了汉语到维吾尔语(汉-维)的口语...
13.[会议]
让民族文化之花在老年大学绽放——浅谈包头市老年大学蒙古语专业教学方法
摘要: "鸿雁,天空上,队队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一曲曲悠扬深情的蒙古语歌曲从窗口飘出教室,让人忍不住闻声徘徊,陶醉...
14.[会议]
摘要: 本文从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角度考查了同属意符音符记号文字的贵州古彝文与汉古文字之间的异同.通过对比认为,象形字和会意字都是二者记意方式的突出代表,数量也多;二者...
15.[会议]
摘要: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方块白文作为汉字式借源文字,是用来记录白族语言的符号系统.方块白文具体是怎么样记录白语的,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别是文字记录...
16.[会议]
摘要: 由于西夏文创制的特殊性,西夏文构件无论在形体还是功能上,都具有自身明显的特征.经过梳理部分构件的构字情况,发现西夏文构件在构字过程中,其功能会发生序列性变化....
17.[会议]
摘要: 契丹小字是10世纪初为记录契丹语而创制的一种拼音文字.中古汉语入声一般指由p、t、k三个闭塞音作为韵尾的音节构成.契丹小字所使用年代是否存在入声韵尾学界仍有争...
18.[会议]
摘要: 辅音的清浊对立是人类语言普遍性的语音区别特征之一,据The World Atlas of Language Structures数据库(Martin Hasp...
19.[会议]
摘要: 在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四方坪村谢家湾组,流传着一种土家族类汉字经书文献,称之为“陈氏经书”,可惜只留下30余本,现大都保存在恩施州档案馆.经书内容涉及到土家...
20.[会议]
清朝首次金川战争中对“番子”人名地名的采录:兼谈“汉字十二字头”“同文韵统”“清汉对音字式”之关系
摘要: 第一次金川战争之时,出于军事需要清朝下令采录“番子”人名、地名,并以清字、唐古特字和汉字三体合璧形式缮写造册.根据档案内容,推知在战争期间,清朝非但没有在四川...
1.[学位]
摘要: 亲属称谓是词汇系统中较为常用、稳定的一部分,其以相对稳定的结构形式反映出相关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家庭形式和亲属关系,从而揭示出各民族社会形态、婚姻制度以及思想...
2.[学位]
摘要: 川西藏区由于多民族的杂居,当地语言生态复杂而具有研究价值。以川西木雅藏区九龙县汤古乡为调查点,以生态语言学理论中的豪根范式为基础,构建了汤古乡语言生态调查框架...
3.[学位]
摘要: 土家语作为中国最主要的少数民族语言之一,其使用者多分布在中国中部和南部山区。在很多语义概念的认知理解上,土家语呈现出自己独特的特征,在人类认知域中最基本的概念...
4.[学位]
摘要: 宜就镇地处县城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1°23′-101°28′,北纬25°51′-26°2′之间,是永仁的南大门。宜就镇北连猛虎、中和,东邻莲池,南、西面与...
5.[学位]
摘要: 核心词是词汇中最稳定的部分,受时间影响小,所以通过对核心词的研究能够更好的认识语言,发现语言演变的基本规律,了解认知在语言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本文从核心词的...
6.[学位]
摘要: 冕宁彝族本族语言即彝语,彝语是大部分彝族人自幼习得的母语,冕宁一部分彝族与汉族有一定的接触,在接触过程中逐步学会了汉语,并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成为彝汉双语者,...
7.[学位]
摘要: 瑶族的语言在使用上分别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瑶语支和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拉珈语。布努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的语言,布努语分为两个方言,即布努方言和瑙...
8.[学位]
摘要: 本文主要以广西武宣壮语的名词词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武宣壮语是红水河土语区的一种,属于广西壮语北部方言的一个小分片。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壮族与壮语的概况、壮语语...
9.[学位]
摘要: 在谓词前附加词头来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是藏缅语族羌语支语言重要的语法形式之一,作为藏缅语族中为数不多的文献语言,西夏语同样具有这一特点。关于西夏语谓词词头的研究...
10.[学位]
摘要: 语言是人类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是进行思维、感知世界的工具。十二生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精神纽带。经过漫长历史的洗礼,生肖熟语慢慢变成一种文化的象征,反映民族的...
11.[学位]
摘要: 本文运用文化语言学、文化语义学等理论方法,对满语饮食服饰词语的语义进行分析研究,将词语置于历史文化背景中揭示其深层内涵,以此透视满族文化的特点。满语词汇语义研...
12.[学位]
摘要: 民族之间的接触必然带来语言的相互影响,满语在二百多年的满汉民族交流中虽几近没落,但许多满语词汇融入到今天的东北话和北京话当中,甚至有学者认为北京话和东北话的语...
13.[学位]
摘要: 生育文化是人类发展历程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满语生育词的语义和结构分析来探寻满族生育文化内涵。本文第一部分将满语生育词语分为物质系统、行为系统、精神系...
14.[学位]
摘要: 《御制清文鉴》是“清文鉴”系列中唯一一部收录用例的满语辞典。在全书12103词条中,1714个词条编有用例。虽然编有用例的词条数量相对不多,仅占《御制清文鉴》...
15.[学位]
摘要: 谚语作为一种由民众集体创造和使用的语言形式,凝结了民众丰富的智慧与经验。语言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语言的对比分析是跨文化比较研究的一条有效途径。汉语和吉尔吉...
16.[学位]
摘要: 本文以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台语支崇左左州壮语方言为研究对象,运用语言类型学的理论和框架,兼顾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对崇左市江州区左州镇左州壮语的语法结构及特点作出...
17.[学位]
摘要: 本文以泰国中部曼谷方言、北部清迈方言和中国广西北部东兰壮语、南部崇左壮语的分类词作为研究对象。以Aikhenvald(2000)对分类词的研究理论为基础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