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特性
发射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10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90736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稀土信息、兵工学报、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4年全国军事微波技术暨太赫兹技术学术会议、2014中国平板显示学术会议、首届X射线管学术会议等;发射特性的相关文献由543位作者贡献,包括崔万照、刘士彦、夏新林等。
发射特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0736篇
占比:99.88%
总计:90841篇
发射特性
-研究学者
- 崔万照
- 刘士彦
- 夏新林
- 张娜
- 方泽波
- 曹猛
- 朱燕艳
- 李全新
- 李军
- 王瑞
- 纳比尔·M·劳安迪
- 许宁生
- 邓少芝
- 陈军
- TANG Ben Zhong
- 倪敬
- 刘晓晨
- 刘飞
- 利昂内尔·雅克·加兰
- 周显光
- 夏莉红
- 张小英
- 张福勤
- 斯特凡·约瑟夫·博勒加德
- 朱怀亮
- 李兴龙
- 林焱
- 林芳
- 梁世栋
- 汤海天
- 沈静
- 艾曼·福齐·纳吉布
- 谈和平
- 黄维
- A·皮波宁
- CHEN YaFei
- H.戈特齐格
- J·尤内尔
- J·福尔廷
- LAM Jacky WingYip
- LIN JieSheng
- M.格罗斯
- MEI Ju
- P·鲁斯卡
- QIN AnJun
- SUN JingZhi
- YU ZhenQiang
- YUAN WangZhang
- 严一心
- 严东生
-
-
-
-
-
摘要:
单手性碳纳米管是一种颇具前途的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具有确定的能带结构和近红外吸收发射特性,在碳基集成电路、红外光探测器与量子光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下一代碳基电子的核心材料。已有较多方法(如梯度密度离心法、凝胶色谱法、双水相法)可分离得到多种单手性碳纳米管,但这些单手性碳纳米管的直径基本在1.1 nm以下,晶体管器件性能较低,未能体现出单手性碳管的结构特性。
-
-
林才华;
张逸;
邵振国;
林芳;
黄道姗;
林焱
-
-
摘要:
超高功率电弧炉是现代冶炼的主要设备,但其所产生的低频非平稳间谐波和大功率冲击会严重影响配电网的电能质量.超高功率电弧炉的精确建模对深入理解电弧的时变性和非线性以及实现电能质量问题的针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现有模型尚未考虑低频非平稳间谐波发射特性的问题,建立了新型的超高功率电弧炉模型.首先,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建立电弧静态方程,并结合混沌理论建立超高功率电弧炉的动态数学模型;然后,运用遗传蚁群算法实现动态数学模型的参数辨识;最后,以福建某100吨交流电弧炉作为研究对象,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能较准确地体现超高功率电弧炉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特性,能用于超高功率电弧炉低频非平稳间谐波发射特性的研究.
-
-
-
林才华;
张逸;
黄道姗;
林焱;
林芳
-
-
摘要:
由于大量的变频器、电弧炉等非线性负荷接入电网,电力系统中的低频间谐波问题日益严重.低频间谐波除了具有一般间谐波的特性外,还会干扰通信,以及引起低频振荡等,因此低频间谐波的检测分析与治理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总结了低频间谐波检测方法及发射特性的研究现状,指出其缺少实时检测方法和精确发射模型的问题;其次,综述了现有的低频间谐波治理技术,阐明国内外研究较少,缺乏成熟的治理方案;最后,指出电弧炉低频间谐波发射模型、低频间谐波传播特性及其治理技术将是未来此领域的可能研究方向.
-
-
-
董石;
孟川民;
谷伟;
彭旭升;
张波涛;
肖元陆;
方茂林;
向耀民;
王翔
-
-
摘要:
通过实验确定了20/57 mm构型反应气体驱动二级轻气炮的气体装填参数与弹丸动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气体驱动二级轻气炮的弹丸动能与气体反应化学能之间基本满足二次函数关系,系统发射稳定性满足加载实验要求.发展了基于气体爆轰模型的计算方法,通过数值计算获得了反应气体驱动二级轻气炮的发射特性,弹丸速度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
-
王超
-
-
摘要:
提出利用气炼法制备 Yb2+/ Yb3+共掺石英玻璃,通过增加辅助加热装置来控制 Yb3+和 Yb2+离子间的转化过程,并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 Yb2+/ Yb3+共掺石英玻璃的吸收特性和发射特性进行了研究。由于 Yb2+离子的4f14→4f135d 能级跃迁,经过辅助加热制备的 Yb2+/ Yb3+共掺石英玻璃有着更强的吸收强度和更多的吸收峰,并且其吸收光谱的尾部向更长波长延伸,同时也可观察到 Yb3+离子典型的吸收特性。经过辅助加热制备的 Yb2+/ Yb3+共掺石英玻璃的主发射峰位于530 nm 左右,经色作标换算得到所制备玻璃的色坐标为(0.3322,0.4767),落在白光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 Yb2+/ Yb3+共掺石英玻璃是一种白光 LED 的潜在材料。%The flame fusion process was put forward to prepare the Yb2 + / Yb3 + co-doped silica glass, and the conversion process between Yb3 + and Yb2 + ions was controlled by increasing the auxiliary heating device. The absorption an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b2 + / Yb3 + co-doped silica glass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Because of 4f14→4f135d1 energy transition of Yb2 +ions, Yb2 + / Yb3 + co-doped silica glass prepared with auxiliary heating has stronger absorption inten-sity and more absorption peak, and the tail of the absorption spectrum extends to the longer wave-length. At the same time, the typical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Yb3 + ions can also be observed. The emission peak of Yb2 + / Yb3 + co-doped silica glass prepared with auxiliary heating locates around 530 nm. The CIE coordinate (0. 332 2, 0. 476 7) of Yb2 + / Yb3 + co-doped silica glass lies within the band of white-light illumin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Yb2 + / Yb3 + co-doped silica glass can act as suitable material for white phosphors.
-
-
-
-
ZHANG Xiao;
张霄;
WANG Wenjiang;
王文江;
HE Li;
何力;
ZHANG Xiaoning;
张小宁
- 《2014中国平板显示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论文使用脉冲腐蚀和恒流腐蚀制备了两种不同结构的多孔硅,通过采用正负极对调并加恒定电流若干时间的阴极还原方法,研究了阴极还原对多孔硅电子源发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阴极还原通过钝化多孔硅的高活性表面,消除了悬挂键与缺陷,改善了电子源的发射特性.采用阴极还原处理后,无论是恒流腐蚀还是脉冲腐蚀,多孔硅电子源的发射效率和发射电流均显著提高,电子发射的重复性与稳定性也有明显改善.脉冲腐蚀的多孔硅电子源最大发射电流和发射效率分别从未采用阴极还原方法的2.91μA/cm2和1.30‰,提高到阴极还原后的21.54μA/cm2和19.22%,恒流腐蚀则从未采用阴极还原方法的1 1.90μA/cm2和1.30‰提高到阴极还原后的61.90μA/cm2和12.10%.
-
-
He Li;
何力;
Zhang Xiao;
张霄;
Zhang Xiao ning;
张小宁;
Wang Wen jiang;
王文江
- 《2014中国平板显示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论文选取腐蚀量Q为30、45、60和90mA·min及电化学恒压氧化方式制备了四种多孔硅电子源,测试结果表明,Q=45mA.min时电子源的发射电流密度和发射效率最高,其最大值分别为62.40μA/cm2和36.00%.较低腐蚀量下制备的多孔硅层较薄,容易被击穿;较高腐蚀量下制备的多孔硅层较厚,难以保证氧化的均匀性,同时厚的多孔硅层也削弱了器件电场不利于电子发射.针对较厚的多孔硅层,论文提出了电化学氧化(ECO)和快速热氧化(RTO)相结合的复合氧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同ECO氧化相比,复合氧化能够显著提高较厚PS的发射特性,4.8μm厚的PS其发射电流密度和发射效率的最大值分别从单一氧化时的58.50μA/cm2和5.14‰提高到220.58μA/cm2和11.41‰.合适的腐蚀量及恰当的氧化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多孔硅电子源的发射特性.
-
-
ZHANG Bang-liang;
张帮亮;
TANG Meng;
唐萌;
NIE Xi-yao;
聂熹尧;
JIANG Qiu-ping;
江秋萍;
REN Zhi-lin;
任志林
- 《首届X射线管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选择X射线DR摄影系统用国产与进口X射线管,进行灯丝发射特性对比研究,评估国产X射线管满足高频数字X射线机使用的有效性.采用万东50 kW高频高压发生器,在相同负载条件下,分别测试进口和国产X射线管的大小焦点灯丝初级电压、灯丝初级电流、高压初级电流,并将灯丝初级电压和初级电流换算成灯丝次级电压和次级电流进行数据分析.对应选择的多档kV,在25~100 mA管电流范围内,两种X射线管的小焦点发射特性均呈线性.在125~630 mA管电流范围内,两种X射线管的大焦点发射特性呈线性.在相同管电压情况下,进口X射线管小焦点发射效率高于国产X射线管平均9%左右;进口X射线管大焦点发射效率低于国产X射线管平均2%左右.国产X射线管灯丝发射特性能够匹配国产高频数字X射线机,满足临床X射线诊断使用.配套DR专用摄影系统时,可将小焦点实际焦点宽度适当减小,既可提高影像质量,也可降低灯丝损耗.
-
-
-
-
-
-
袁欢;
黄华;
刘振邦;
何琥
- 《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介绍了用于高功率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的强流相对论二极管的物理和模拟设计,以及通过模拟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影响环形电子束发射均匀度的因素,重点通过模拟结果分析和阐述了产生环形电子束流发射密度不均匀的原因以及消除束流发射不均匀的方法.利用PIC模拟方法从对改变不同的二极管阴极参数,包括阴极大小,阴极厚度等,发射得到的环形电子束的束流密度分布均匀度进行了模拟分析和研究,得到了这些参数对二极管发射环形电子束的束流均匀度的影响,通过对场强分布的分析,得出阴极表面场强的分布与电子束的发射有着直接的关系.
-
-
-
曾凡光;
麻华丽;
霍海波;
乔淑珍;
王淦平;
向飞
- 《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采用酞菁铁高温热解方法分别在块体铜基底和化学镀铜硅基底上生长了碳纳米管薄膜(Cu-CNTs和Si/Cu-CNTs),并在20GW脉冲功率源系统中采用二极结构对其强流脉冲发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峰值为15.5V/μm的脉冲电场下,阴极的峰值发射电流从Si/Cu-CNTs的5.27KA提高到Cu-CNTs的5.56KA,Cu-CNTs的发射电流比Si/Cu-CNTs提高了5.5%.随脉冲电场峰值的增大,阴极的发射电流峰值呈线性增加,在27.6V/μm的脉冲电场下,阴极的峰值发射电流从Si/Cu-CNTs的14.1KA提高到Cu-CNTs的14.4KA,各种场强下Cu-CNTs的发射电流均比Si/Cu-CNTs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