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望远镜
反射望远镜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天文学、机械、仪表工业、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25233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知识就是力量、太空探索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中国天文学会天文仪器与新技术应用学术讨论会、第三届全球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等;反射望远镜的相关文献由130位作者贡献,包括孙玉峰、李大明、周季荣等。
反射望远镜—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5233篇
占比:99.92%
总计:125332篇
反射望远镜
-研究学者
- 孙玉峰
- 李大明
- 周季荣
- 陈丹
- 卞毓麟
- 吕景天
- 姚保安
- 孙梦蕊
- 安德烈亚斯·施廷格尔
- 安德烈亚斯·波佩
- 张晓明
- 戴勋义
- 曾显群
- 朱彦
- 李元
- 李坤
- 李陶然
- 武春风
- 王勋
- 王建峰
- 王汇娟
- 田野
- 芦嘉裕
- 董理治
- 赫尔曼·胡根奈尔
- 邱鹏
- 陈凌
- 陈贵宾
- 陈颖为
- 雷枫
- 霍然
- Anthony Misch
- HAYASHI
- MarioMotta
- SeanWalker
- Trudy E·Bell
- William Sheehan
- 乔其源
- 任义(译)
- 任延同
- 侯美玲
- 刘先曙
- 北冕(译)
- 卢保罗
- 厉国青
- 原野
- 吴丹迪
- 吴刚
- 吴志伦
- 唐伦扬
-
-
杜雁青;
闻新
-
-
摘要:
火星生命经常出现在大众娱乐中,如《世界大战》描述了外星人因为火星逐渐干燥而侵略地球的故事。由于火星与地球自然环境相似,引起了研究生命起源的学者对火星的兴趣。功劳卓著的胡克反射望远镜(1917年)1917年,这架2.54米口径的胡克反射望远镜开始在加利福尼亚的威尔逊山上运行,它在这之后的31年里,一直保持着世界上最大光学望远镜的地位。埃德温·哈勃曾经使用这架望远镜完成了他的关键观测和计算,确定了许多所谓的“星云”属于银河系外的星系。在这台望远镜帮助下,哈勃利用红移现象。
-
-
侯美玲
-
-
摘要:
人类对天空的好奇和探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00年,古埃及人为了观测天狼星,建立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1576年,第谷·布拉赫建立的天文台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天文仪器。天文望远镜发明后,巴黎天文台、格林尼治天文台陆续建立。随后,大口径反射望远镜的使用,使得天文观测进入全新时期,天文台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地落地建设。
-
-
萧耐园
-
-
摘要:
现代星表以什么为标志呢?似乎没有一个现成的答案。19世纪中叶天体照相术、天体分光术、天体测光术三者的问世和反射望远镜的改进导致天体物理学诞生,意味着近代天文学发展到现代天文学。随之,星表的编制由于精度的提高,尤其是采用了照相术,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在方法上都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
-
庞玮(译)
-
-
摘要:
平流层红外天文台(SOFIA)由一架波音747SP宽体客机改装而成,上面携带着一架2.5米口径红外反射望远镜,用来收集天体发射的肉眼看不到的红外福射。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1997年买下了这架二手波音747SP大型喷气式客机,其中“SP”代表“特殊性能”,在这里指的是该型号飞机机身比普通747更短,且续航里程更远。
-
-
-
-
摘要:
Meade Polaris 130毫米反射望远镜用米德(Meade)仪器出品的反射望远镜来欣赏月球环形山和土星光环吧。这款望远镜是Polaris系列的一员,它拥有130毫米的口径,不仅视场宽阔,而且图像非常清晰。它还配备了一个红点取景器和3个目镜,可改变放大倍数。
-
-
-
-
-
-
-
-
-
-
-
- 姜牧
- 公开公告日期:2000-07-12
-
摘要:
一种“面镜折返”式透射型双筒望远镜及天文望远镜,属应用光学领域。现有产品多是采用“棱镜折返”方式,无法同时兼顾体积、亮度、倍数这三项决定性的指标。应用“面镜折返”方式能同时兼顾三者,制造出综合性能优越的微形望远镜,更便于携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