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NP

NP

NP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673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31篇;相关期刊249种,包括中国肺癌杂志、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原子能科学技术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天津市通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全国抗恶劣环境计算机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中国林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等;NP的相关文献由162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治德、李桂银、梁晋涛等。

NP—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5 占比:49.78%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1.04%

专利文献>

论文:331 占比:49.18%

总计:673篇

NP—发文趋势图

NP

-研究学者

  • 周治德
  • 李桂银
  • 梁晋涛
  • 冯振卿
  • 林梅
  • 管晓虹
  • 张黎
  • 朱凤才
  • 郑滨洋
  • 高行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陈晓江; 聂国春; 郑润林; 赵康旭; 郑庆荣
    • 摘要: 为研究斜生栅藻对废水中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在实验室设置了4个不同氮磷比梯度对斜生栅藻进行培养。试验周期为7 d,以每天测定培养液中的磷酸盐和硝态氮的浓度,来分析斜生栅藻在不同N/P的条件下对NO^(-)_(3)-N和PO^(3-)_(4)-P的去除量。研究结果显示出,在4∶1、8∶1、16∶1、35∶1不同N/P下,斜生栅藻对NO^(-)_(3)-N的去除量分别为0.3782 mg/L、0.5945 mg/L、0.3546 mg/L、0.6643 mg/L;斜生栅藻对PO^(3-)_(4)-P去除量分别为1.1604 mg/L、1.2384 mg/L、1.423 mg/L和0.8493 mg/L。在N/P为35∶1的条件下,斜生栅藻的脱氮的效果最好;实验结果显示出在N/P为16∶1的条件下,斜生栅藻对废水中的磷去除效果最好,在废水处理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方面具有较大的意义。
    • 蒋德祥; 何辉
    • 摘要: 采用磷酸三丁酯(TBP)溶剂萃取法对从辐照镎靶溶解液中提取分离钚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从料液制备、流程设计两个方面研究了Pu(Ⅳ)-Np(Ⅳ)组合作为萃取价态组合的可能性。研究了1,1-二甲基肼(UDMH)还原-亚硝酸钠氧化两步法将镎、钚控制在Pu(Ⅳ)-Np(Ⅳ)的方法。结果表明,99.9%以上Pu(Ⅳ)-99.5%以上Np(Ⅳ)在4 h内能够保持稳定。基于此,设计了从辐照镎靶溶解液中提取分离钚的萃取流程,并用串级实验进行了验证:1A中镎的回收率为99.5%;1B中镎的反萃率为0.8%,钚的反萃率为99.9%;1C中镎的反萃率为99.5%。结果表明,采用Np(Ⅳ)-Pu(Ⅳ)的价态组合进料,基本可实现镎钚的分离,但料液中Np(Ⅳ)-Pu(Ⅳ)价态的长时间稳定性及TBP对Np(Ⅳ)萃取能力弱等问题将影响该工艺的实际应用。
    • 周超凡; 袁广旺; 彭模; 张鹏
    • 摘要: 基于江苏启东邻近海域2019年4月、10月海水的调查数据,探讨该海域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无机磷(DIP)的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氮磷营养盐的构成特点,评价该海域的营养水平,通过DIN、DIP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DIN和DIP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表明,春季各监测站位DIN、DI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355、0.005 mg/L。秋季各监测站位DIN、DI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226、0.012 mg/L。该海域春季受长江冲淡水影响显著,表层DIN、DIP平面分布总体均呈现南部高、北部低的趋势。秋季表层DIN、DIP分布则受启东陆源径流影响较大,表现出近岸高、离岸低的特征。秋季底层DIP分布呈现与表层相反的特征,表明底层DIP可能有其他的来源。硝酸盐氮是该海域春秋季DIN的主要存在形式。春秋季各监测站位N/P(摩尔比)平均值分别为288.0、42.7,表明磷是该海域尤其是春季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素。该海域春秋季营养水平总体较低,但部分河口区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 柳鑫
    • 摘要: 高端路由器是当前网络传输的主要设备,对于高端路由器线卡的硬件进行设计和优化,可以有效提升高端路由器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文章基于NP角度,对高端路由器线卡的硬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使高端路由器能够顺应当前互联网的发展,从而为提升其运行效率和质量提供参考建议。
    • 曾文玉; 李光珍; 张英; 潘洪
    • 摘要: 目的 观察综合心理护理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患者疼痛、不良心理、服药依从性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从而探讨心理护理措施在N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8年8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疼痛科的NP患者60例,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0例.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心理护理方案.于T0~T3时间点分别评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Morisky服药依从性评分;同时在T3时间点评价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试验与随访,治疗前两组患者VAS、SAS、SDS评分及服药依从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VAS、SAS、SDS评分随治疗进展降低,于T1~T3时间点均低于T0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心理护理组VAS、SAS、SDS评分于T1~T3时间点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心理护理组服药依从性评分于T1~T3时间点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T3时间点心理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NP,减轻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
    • 谢欢
    • 摘要: 目的:分析赫赛汀联合NP(长春瑞滨+顺铂)方案在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将65例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患者分成对照组、联合组,分别以NP方案、赫赛汀联合NP方案进行化疗.结果:联合组疾病控制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联合组癌痛状况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赫赛汀联合NP方案干预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效果可靠,安全性良好,可缓解晚期患者的癌痛症状.
    • 陈晓江; 李兴; 王雅倩; 张靖璇
    • 摘要: 工农业生产富含氮磷营养盐废水的排放,使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升高,流速较缓的河流发生水华现象,导致河流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了研究水华暴发的机制,以忻州云中河为研究对象,于春季采取云中河水样,在实验室内设置了2∶1、4∶1、8∶1、16∶1、20∶1、35∶1共6个氮磷比梯度进行为期7天的培养.研究结果表明,绿藻门和蓝藻门在N/P为16∶1的实验组中生长最优,密度最大值分别为,硅藻门藻类密度最大为4727.27× 104 cells/L;在氮磷比为35∶1的培养组中,藻类密度最低;N/P为16∶1是藻类生长的最适比值,但不同的藻类这个比值会有所变化.
    • 刘杭; 叶生宝; 俞杰; 谭文芝; 葛行义
    •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持续流行,疫苗的研发和推广使用是阻止新冠疫情的关键手段.SARS-CoV-2核衣壳蛋白(NP)作为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是疫苗开发的潜在候选靶点.鞭毛素B(FlaB)可作为免疫佐剂,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对NPNP-FlaB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开展了研究,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分别表达纯化了NPNP-FlaB融合蛋白,将抗原通过皮下或鼻内途径免疫BALB/c小鼠,分析血清中NP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黏膜中NP特异性免疫球蛋白A(IgA)和NP特异性细胞因子分泌的T细胞应答.结果表明:一次皮下免疫NPNP-FlaB融合蛋白足以引起抗NP的血清IgG抗体反应,能有效诱导分泌白细胞介素4(IL-4)的NP特异性效应T细胞,但NPNP-FlaB融合蛋白组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鼻内途径免疫下,NP-FlaB融合蛋白免疫组血清中NP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和肺内黏膜IgA抗体滴度显著高于NP组.整体结果显示,SARS-CoV-2 NPNP-FlaB融合蛋白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NP-FlaB融合蛋白能引起黏膜免疫应答,两者均可作为SARS-CoV-2疫苗的候选蛋白.SARS-CoV-2 NPNP-FlaB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的探究为后续新冠病毒NP疫苗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 史亮; 尹申慧; 任浩; 高荣; 马壮; 孙文武; 曹建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靶向核壳蛋白(nucleoprotein,NP)的siRNA对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A,IAV)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 在对IAV测序的基础上设计对NP保守区特异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并观察在犬肾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MDCK)中先转染了siRNA然后以IAV感染,或先以IAV感染,然后转染siRNA时MDCK细胞中IAV载量的变化.结果 1.转染了siRNA的MDCK细胞再进行IAV感染,不同剂量siRNA组均较转染剂对照组IVA病毒载量显著降低(20 pmol siRNA组,P<0.05;40 pmol siRNA组,P<0.05;80 pmol siRNA组,P<0.01);2.当细胞在转染siRNA之前感染IAV,siRNA组的病毒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也低于转染试剂组(P<0.05);3.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无论MDCK细胞预先转染siRNA还是感染了IVA后再进行siRNA转染,siRNA组的NP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靶向NP的siRNA通过干扰IVA的NP蛋白合成,从而对IVA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无论MDCK细胞感染IVA前后应用靶向NP的siRNA转染均可以降低IVA的产生,说明靶向NP的siRNA对于IVA感染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