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块式
双块式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95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建筑科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专利文献2798835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民营科技、科技资讯、科技创新与应用等;
双块式的相关文献由1294位作者贡献,包括郑翼、王智勇、白昆华等。
双块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798835篇
占比:100.00%
总计:2798935篇
双块式
-研究学者
- 郑翼
- 王智勇
- 白昆华
- 龚斯昆
- 杨先凤
- 苏雅拉图
- 王江
- 王艳红
- 吴利清
- 肖俊恒
- 钱振地
- 刘振民
- 吴海涛
- 张志红
- 张雷
- 江成
- 田永涛
- 谭祥博
- 潘湧
- 袁其刚
- 孙华涛
- 王新民
- 维克多·恩诺克
- 顾青
- 刘伟
- 梁卿恺
- 胡国伟
- 康拉德·努贝尔
- 张奎
- 彭涛
- 徐超
- 杨基好
- 杨永生
- 赵永军
- 钟仁亮
- 刘兴利
- 唐维东
- 王亮明
- 田磊
- 薛泽民
- 刘志如
- 刘智军
- 吴秀雄
- 张山
- 王森荣
- 唐可
- 徐结明
- 王志坚
- 赵宏忠
- 郭佳
-
-
李晓峰;
禹雷;
丁德云;
任树文;
李腾;
叶军
-
-
摘要:
为克服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普遍存在的道床内短轨枕轨底坡保持精度较差、调整工作量大、轨排组装困难、施工进度慢等缺点,通过把优化后的双块式无砟轨道技术引入到钢弹簧浮置板结构中,兼收双块式无砟轨道高精度和钢弹簧浮置板高减振性优点,形成了新型双块式点支撑浮置板道床结构。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起吊、堆载、吊装和施工4种最不利工况下的静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最优结构设计参数,利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对结构进行整体和局部配筋设计,并上道铺设试验段和动力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新型双块式轨枕可有效降低现浇道床八字形裂纹,道床结构具有较好的轨底坡精度和平顺性以及施工简便和速度快等优点;在80~120 km/h速度范围内,脱轨系数最大0.52,轮重减载率最大为0.28,均小于规定限值,且减振效果均达到14 dB,具有良好的行车安全性指标和减振性能。
-
-
冉启鹏
-
-
摘要:
目前,国内无砟轨道道床结构型式主要分为板式和双块式,而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以其造价低、结构类型统一、整体性能稳定等特点已被广泛采用。文章结合广清城际北延线建设概况及要求,对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道床施工工法应用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可行性借鉴。
-
-
冉启鹏
-
-
摘要:
目前,国内无砟轨道道床结构型式主要分为板式和双块式,而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以其造价低、结构类型统一、整体性能稳定等特点已被广泛采用.文章结合广清城际北延线建设概况及要求,对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道床施工工法应用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可行性借鉴.
-
-
张木
-
-
摘要:
传统铁路普遍均为有砟轨道,而在当前的高速铁路中,通常会应用双块式无砟轨道的控制技术,在展开施工时相关的技术内容也更具备繁杂性,因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就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基于此,该文以控制目标及理念分析为出发点,而后探讨了隧道双块式无砟轨道的技术难点,最后对于隧道双块式无砟轨道的控制技术,以及隧道双块式无砟轨道的提高精度措施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
-
-
-
-
王继军;
姚力;
王梦
-
-
摘要: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在普速铁路隧道地段开展支承块式等多种形式无砟轨道的试验及应用;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研究,经过秦沈、遂渝等无砟轨道试验段铺设及试验,形成了时速200 km级无砟轨道建造成套技术;21世纪初,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CRTSⅠ型板式、CRTSⅡ型板式和双块式无砟轨道,并自主研发了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在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中广泛应用,运营里程已超过2.1万km.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智能建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技术在无砟轨道中的应用.随着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的不断深入,我国无砟轨道技术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
-
-
刘瑞海;
朱菲菲
-
-
摘要:
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为国内首条设计轴重30t的重载铁路,铺子山隧道是山东段第一条长大隧道,全长6671km,CRTS II型双块无砟道床施工技术首次在重载铁路隧道中应用.由于隧道内空间小、工期紧、施工难度大,因此优化CRTS I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尤为重要.本文对隧道内CRTS I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的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总结,并从双块式混凝土轨枕的验收、板上结构底座配筋操作、裂缝控制、轨排固定系统保护及检查四方面,论述了隧道内CRTS I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