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8665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家庭医生、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等;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文献由226位作者贡献,包括宁靓、李玉蕊、樊雪芳等。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8665 占比:99.69%

总计:28754篇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文趋势图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研究学者

  • 宁靓
  • 李玉蕊
  • 樊雪芳
  • 王平
  • 雷胜凯
  • A.
  • Bracke
  • Dantzig
  • F.
  • H.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剑
    • 摘要: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延迟强化对心肌病心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的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心脏磁共振延迟强化检查,比较两组左心功能相关参数、心肌组织特征性追踪参数,观察心肌磁共振延迟强化评分及心肌存活情况,评估患者心功能并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观察组LVEDV及LVESV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肌组织的CS、L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肌磁共振延迟强化评分及心肌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一致性分析结果进行观察,观察组患者的相关参数评分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主要指标包括心肌磁共振延迟强化评分、左心功能参数、心肌组织特征性追踪参数等,Kappa值为0.453、0.372(P<0.05)。结论:心脏磁共振延迟强化对心肌病心功能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帮助临床医师了解患者左心功能及心肌组织的病变情况,能够提高临床对心功能的分析诊断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赵新光; 苗红; 马茜; 张洪峰; 关辉
    • 摘要: 目的 分析超声及磁共振联合应用对心肌疾病精准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2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对其行超声及磁共振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下患者的左心室各室壁厚度,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超声及磁共振检查的相关参数,单项检查与联合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下患者室间隔、前壁、后壁厚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检查测量侧壁、心尖部厚度分别为(16.3±3.5)、(19.2±4.0)mm,均厚于超声检查的(12.5±3.7)、(14.1±4.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超声检查中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磁共振检查中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的准确率97.6%高于超声与磁共振单项检查的84.1%、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及磁共振联合应用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高,可精准评估患者的心功能,能为该病的诊治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应用.
    • 王艾芹
    • 摘要: 目的 分析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搜集本院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制定出高效可行的护理方案.结果 总结出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护理包括各器官功能监测、各系统的护理管理、预见性护理、限制活动、饮食护理、预防诱因、心理支持等方面.结论 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张会超; 赵晓阳
    • 摘要: 王振涛为河南省中医院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首届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他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他认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基本病机为虚、瘀、水.虚证为大气下陷,瘀证贯穿于疾病始终,水证为水饮内停.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以大气下陷为本,瘀血阻络、水饮内停为标,即虚、瘀、水相互夹杂为其病机.总体治疗原则为:益气升陷以治其本,活血利水以治其标.
    • 黄楷壮
    • 摘要: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属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一种特殊类型或晚期阶段,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产生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类似的临床综合征[1]。CHD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超过2 300万人,而2013年中国大陆15岁以上CHD患病人数达到1 139万人[2]。一旦患者诊断患有CHD,发生心力衰竭,发展至ICM的风险也随之增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障碍性疾病,在过去10~15年中,有许多临床观察和研究显示OSA可通过多种机制使CHD的发病率增加,同时也加重着CHD向ICM发展及死亡率的增加[3,4]。OSA与CHD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和关注。本文报道1例ICM合并重度OSA的病例,同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 杨丽; 刘振华; 张自力; 敖锋; 曾照军; 徐俊
    •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脏核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延迟强化对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IDCM)心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为2015年2月到2018年5月,选择在我院心内科进行诊治的IDCM患者78例作为IDCM组,同期选择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的健康志愿者4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都给予CMR延迟强化检查,判断患者的心功能并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IDCM组的LVEDV与LVESV值高于对照组,LVEF值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DCM组心肌组织的CS与LS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DCM组的CMR延迟强化评分为(2.38±0.45)分,心肌存活率为57.7%;对照组的评分为(1.06±0.02)分,心肌存活率为100.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DCM组中,一致性分析显示患者的CMR延迟强化评分与左心功能参数、心肌组织特征性追踪参数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462和0.552(P<0.05).结论 CMR延迟强化在IDCM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反应患者的左心功能与心肌组织的病变症状,在临床定量分析心功能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罗琳; 何健龙; 陈燕; 马玉佩; 沈新平
    • 摘要: 目的 比较几种较受认可的磁共振快速评估右心室收缩功能方法的准确性,以寻找最快速、有效评估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原发性心肌病患者(52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43例肥厚型心肌病)的心脏磁共振(CMR)电影图像资料,在CVI42后处理软件上,使用传统金标准方法检测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快速评估右心功能方法检测三尖瓣环收缩位移(TAPSE)、右室缩短率(RVFS)、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及目测评估,分别测量评估右心室收缩功能,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RVEF<45%时各参数的阈值及诊断准确性.结果 RVEDV/BSA、RVESV/BSA、TAPSE、RVFS及RVFAC在IDCM RVEF≥45%(58例)与RVEF<45%(37例)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评估各快速测量方法在诊断RVEF<45%时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TAPSE、RVFS、RVFAC及目测评估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95、0.94、0.91(医师1)、0.93(医师2),P均<0.05;且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分别为TAPSE 78%,RVFS 73%,RVFAC 86%,医师184%,医师286%)、特异度(分别为TAPSE 88%,RVFS 100%,RVFAC 93%,医师198%,医师2100%),其中RVFAC的灵敏度、特异度最均衡且诊断准确性较高.结论 CMR快速评估常见原发性心肌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以选择任一种以快速评估右心室收缩功能,以RVFAC为最佳.
    • 王学远
    • 摘要: 目的:探究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情况与心功能心腔扩大特点的分析情况。方法2014年3月~2015年9月,我院接受诊治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7例,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和心动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心电图与心功能、心腔扩大等特点病症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心电图检查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并且伴随有心腔不同程度的肥大。结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异常与患者的心功能变化和心腔扩大密切相关,其对患者的病症有很好的反映,可在临床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诊治中指导应用。%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G and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 Methods From March 2014 to September 2015, our hospital treatment of primary dilated cardiomyopathy patients with 47 cases, the patients electrocardiogram and echocardiography examination, observation of patients electrocardiogram and cardiac function, cardiac chamber to expand etc. the symptoms of correlation. Results Patients in the resting state of the ECG examination showed varying degrees of abnormal ECG, and accompanied by a different degree of heart hypertrophy. Conclusion Primary dilated cardiomyopathy patients ECG abnormalities and changes of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and cardiac cavities expans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good reflect, in clinical primary application guidanc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lated cardiomyopathy patients.
    • 李馨; 王文斌; 愈晓薇; 程国杰; 张银
    •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cTnI、CK-MB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3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cTnI、CK-MB水平.结果 观察组CK-MB、cTnI分别为(48.01±5.12)IU/L、(6.98±1.22)ng/L,对照组为(18.62±3.11)IU/L、(5.11±1.03)ng/L,均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CK-MB、cTnI水平逐渐增加(P<0.05).结论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cTnI、CK-M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随着病情加重,两指标水平均明显增加.
    • 国卫民; 张俭; 祝佳; 吴燕
    •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动态心电图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分析。方法以我院接诊的128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美国PI公司生产的PI200A型动态心电分析记录仪,选择MV1、MV5、MaVF同步导联全信息连续记录24h心电资料。对心电资料进行自动分析与人机对话结合进行分析处理,观察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类型等变化。结果室性和房性期前收缩发生率高,尤以前者更高;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成对及多源性期前收缩占室性期前收缩例数55.7%。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多于右束支阻滞。合并两种以上心律失常者达96.9%。死亡12例均有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失常,部分患者伴有束支主干阻滞、室内阻滞。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更多心律失常变化,同时与临床表现结合来指导疾病治疗、判断、预后,这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