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下装置
压下装置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65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冶金工业、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9873411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鞍钢技术、冶金设备、冶金设备管理与维修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4年压力加工设备学术研讨会、2007年全国多辊冷轧技术研讨会、2005年全国冶金轧制过程自动化技术交流会暨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等;压下装置的相关文献由52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效岗、黄庆学、余波等。
压下装置—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873411篇
占比:100.00%
总计:9873492篇
压下装置
-研究学者
- 王效岗
- 黄庆学
- 余波
- 康永林
- 张先荣
- 张挺胜
- 张挺锋
- 张本源
- 何博
- 何家宝
- 凡明
- 刘俊平
- 刘永平
- 原田一则
- 吴如岗
- 吴振宝
- 孙保生
- 展京乐
- 张仁强
- 张奇
- 张少辉
- 张本安
- 张本明
- 张杰
- 张海军
- 徐军
- 徐功立
- 徐志坤
- 成海宝
- 曹一斌
- 曹世奇
- 曾祥杰
- 朱勉学
- 李为
- 李俊
- 李小荣
- 李霜
- 杨子
- 杨鹏
- 松冈幸弘
- 段广东
- 温明军
- 王晖
- 纪松山
- 谷青林
- 赵岽
- 赵铁勇
- 郭琳
- 阎雪峰
- 阙嵩
-
-
王修全;
杨永兴;
周亚雄
-
-
摘要:
中铝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2800 mm热粗轧机两侧压下装置原来采用电磁摩擦离合器连接,在联动调整辊缝时,离合器经常打滑,导致辊缝跑偏.改用气动牙嵌式离合器后,没有再出现跑偏现象.这种改造效果良好,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
王修全;
杨永兴
-
-
摘要:
由于轧制工艺的需要,某铝企老式2800 mm热粗轧机长期采用静压力轧制.而这种轧制方式即带料压下会增大压下螺母的负荷,加剧了螺纹磨损,致使螺旋副无法自锁,出现辊缝回弹问题,不仅影响产品质量,还影响生产效率.对此,就更换前后的现象及数据,从螺纹强度、自锁性能、电流及静压力三个方面对压下螺母磨损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更换两侧压下装置的丝杆和螺母成功消除了该问题,恢复了辊缝精度.并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技术经验,为同类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
-
-
-
-
-
-
-
-
-
-
钱文军
- 《2007年全国多辊冷轧技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自从上世纪30年代多辊轧机发明以来,各国科技工作者对其进行了许多革新。其中以压下装置的改变尤为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多种多辊轧机的压下装置,也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小抛线型直接作用式液压压下装置。另外也介绍了一种吸取国外各种多辊轧机优点并结合我国多辊轧机几十年设计研究的经验而研制成功的新型900mm和1400mm12辊冷轧机。这种12辊轧机采用了不同于Sendzimir轧机的整体机架(Monoblock)和Sundwig的四立柱机架(4-column)而类似于传统4、6辊轧机的整体机架(One piece)。机架内装有可上下移动的上下辊箱,每个辊箱内用芯轴固定安装了两大一小三组背衬轴承。轧机在下辊箱内设有直接作用式板形调节装置。轧机采用小抛线型直接作用式液压压下装置。这两台轧机均可以将厚3.0~2.75mm的热轧带钢不经中间退火轧制成0.3~0.2mm成品厚度的冷硬带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