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藻类
单细胞藻类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植物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8607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看世界、逻辑学研究、河北渔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等;单细胞藻类的相关文献由22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海涛、苏海岩、P·卡勒加等。
单细胞藻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8607篇
占比:99.91%
总计:108706篇
单细胞藻类
-研究学者
- 王海涛
- 苏海岩
- P·卡勒加
- 于守团
- 余蕾
- 刘全礼
- 刘延晓
- 叶乃好
- 姚国兴
- 孙晋廷
- 常泰
- 张势
- 张媛
- 方建光
- 李卓佳
- 李晓霞
- 李锋
- 杜美荣
- 毛玉泽
- 王世党
- 童伟
- 苏秀榕
- 赵馨
- 陈爱华
- 雷楠
- 魏东
- A.Adoutte
- A.Baroin
- Chie.PK
- Fuyi Cui
- Hua Ma
- J.P.BaChellerie
- Peijun Yin
- R.Perasso
- Wenjie He
- Zhenqiang Fan
- Zhiquan Liu
- 丁天宝
- 丁希民
- 万敬华
- 严春杰
- 严美姣
- 于业绍
- 于文静
- 于瑞海
- 侯和胜
- 冀晓青
- 刘其根
- 刘志芳
- 刘海涛
-
-
罗杰;
王中铎;
姚泽彬
-
-
摘要:
在实验室条件下,按规格将西施舌分为A[(2.67±0.12)cm]、B[(4.43±0.24)cm]、C[(6.42±0.27)cm]、D[(8.38±0.18)cm]和E[(10.16±0.27)cm]5组,研究了西施舌代谢物对湛江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亚心形扁藻及波吉卵囊藻4种单胞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西施舌代谢物对4种单胞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不同种类单胞藻的促生长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西施舌代谢物对湛江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的促生长作用明显优于亚心形扁藻和波吉卵囊藻;由于不同规格的西施舌排泄量不同,因而其对单胞藻的促生长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藻细胞的增长量随着西施舌规格的增大而增大,且D、E组单胞藻的生长维持时间较长,168 h还处于生长期。西施舌的规格与藻细胞的增长量呈正相关,其关系曲线可用Y=aln X+b表示。
-
-
-
-
摘要:
据报道,单细胞藻类经过基因组"手术",可去除非必要的部分。这可以形成一个最高效的细胞工厂,利用阳光和二氧化碳生产可持续的生物燃料。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QIBEBT)的研究人员从一种产油微藻中剥离出了大量的基因组,敲除了它发挥作用所必需的基因。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创造出了一把"基因组手术刀",可以快速、创造性地修剪微藻基因组。
-
-
安妮•罗思
-
-
摘要:
新的研究发现,捕蝇草的额状叶子受到猎物刺激时,植株会产生一个小磁场。此类磁场仅在另外两种植物上发现过:一种豆类和一种单细胞藻类。发现这种磁场的科学家认为,这是触发捕蝇草叶子闭合的电脉冲的副产品。人们已对人类大脑中的这种生物磁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对植物中的生物磁还所知较少。
-
-
雪菲菲
-
-
摘要:
我的出生地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水沟。游泳是我最早接触的运动。我和几千个兄弟姐妹一个挨着一个,像竹筏般漂浮在水面上。成长几天后,原本圆溜溜的我变得细长,能倒立在水中,用尾巴上的呼吸管呼吸新鲜的空气。这时,我还没有腿,只能靠胸腔和腹部在水中扭动。当感到饥饿时,我就会寻找细菌和单细胞藻类等为食。我生活的小水沟虽小,但我喜欢的食物随处可见。在这里,我感到无忧无虑、十分自在。
-
-
-
-
-
菲力
-
-
摘要:
距今37亿年前,海洋中的一株单细胞藻类在阳光的照耀下,兀自呼出了第一缕氧气,标志着这颗蓝色星球上生命形态最初的形成。但一直要等到4亿年前,海洋中才出现鱼类,与此同时,陆地上出现绿植,第一批海洋生物开始向陆地进发。
-
-
隋增行
-
-
摘要:
底栖硅藻是一种附着性的单细胞藻类,是稚鲍的主要饵料。底栖硅藻的培育是人工育苗的关键环节之一。⒈藻种的选择。选用当时当地繁殖生长的适宜底栖硅藻作藻种,一般可选择小型的舟形藻、菱形藻和心形藻等。这些藻类可以从常流水的海水管口或在贮积海水的池壁上用海绵或脱脂棉等擦取,清洗到三角烧瓶中,培养后加以选择。亦可将塑料薄膜挂于海区的养殖筏架上,等5~7天采集到一定量的底栖硅藻后再洗刷下来供接种用。或从海上取回鼠尾藻等褐藻类在过滤海水中洗刷,将附着的底栖硅藻刷下,所得藻液用双层NX103筛绢过滤2~3遍作藻种,但此法所得藻类多半为较大型的楔形藻、卵形藻、菱形藻等。
-
-
岩雪松1
-
-
摘要:
在2015年,有239头海狮呈尸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岸,元凶是海洋中的一种单细胞藻类,大小只有人类头发丝直径的1/10.这种微小的藻类却有一个比较长的名字:皮毒素-菱形藻,该藻类本身并没有毒性,但是,就像一大群蚂蚁聚积在一起,就可能会毁掉你在郊外毯子上的野餐一样,当成千上万个“皮毒素-菱形藻”迅速生长,并聚积一海洋的一个地方的时候,它们就会毒害海豹、水獭、海豚、鲸鱼,甚至人类。科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为“有毒藻类暴发式生长”。
-
-
李锋;
毛玉泽;
于守团;
杜美荣;
叶乃好;
方建光
- 《2007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单细胞藻类是贝类育苗幼体培育过程中的主要饵料,是决定贝类育苗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在贝类育苗中常常出现饵料供不足、不及时以及生产池饵料污染严重,藻种又不能及时供应等情况,从而造成饵料生长高峰期和幼体需求不协调的现象。本课题组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对二级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改进,经过几年的生产实验验证,该方法具有操作方便,藻类生长稳定快速、无污染等优点。综上所述,充气培养能显著提高几种饵料单细胞藻的密度,缩短大池培养时间,减少中间培养环节,减少了病害的发生。充气能加强藻液混合,促进藻细胞在光区和暗区之间的循环运动,从而提高培养过程最大藻细胞密度、降低培养后期藻细胞死亡速率,延长藻细胞的生长寿命和持续时间。同时,增加通气量还能减缓藻液中pH的升高,提高碳源供给速率,避免培养过程碳源限制,有利于藻细胞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