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底栖硅藻

底栖硅藻

底栖硅藻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植物学、普通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5241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2海洋腐蚀与生物污损学术研讨会、2011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2007年全国铅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等;底栖硅藻的相关文献由31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长海、邢荣莲、钱振明等。

底栖硅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5241 占比:99.83%

总计:55334篇

底栖硅藻—发文趋势图

底栖硅藻

-研究学者

  • 王长海
  • 邢荣莲
  • 钱振明
  • 支崇远
  • 高亚辉
  • 汤宁
  • 孙东红
  • 张占平
  • 张喜昌
  • 邹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金毅; 王浩; 严如玉; 计勇; 胡倩楠; 柏东辰
    • 摘要: 为研究乐安河源区水库底栖硅藻种的群落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在2020年冬季测定了婺源县大塘坞水库、清华水库和石井水库3个水库的底栖硅藻群落组成和水体理化指标,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探讨底栖硅藻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从11个采样点共鉴定出硅藻24属73种,其中优势种Cyclotella stelligera的丰度为21.91%,同时Melosira、Cocconeis、Achnanthes属分布广泛。硅藻分布特征及环境响应分析显示:Melosira varians等与水体营养化水平的联系较为显著;Cyclotella stelligera与COD_(Mn)呈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Cymbella perpusilla与TP表现为负相关的关系,NH^(+)_(4)-N、NO^(-)_(3)-N是影响硅藻属种差异的显著因子,共同解读了硅藻信息的43.1%。初步判定乐安河源区水库底栖硅藻群落结构与NH^(+)_(4)-N、NO^(-)_(3)-N、COD_(Mn)、TP等多种指标共同响应。
    • 陈慈; 谭琳; 朱昆鹏; 梁颖珊; 韩诺; 韦桂峰
    • 摘要: 底栖硅藻能够较好地响应河流水环境变化,其群落物种组成与分布已被广泛应用于河流水质与生态状况的指示与评估。为了解流溪河底栖硅藻群落结构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受河流水文与水质的影响,从上游到下游共设置了20个样点,于2018年3月、6月、9月和12月进行底栖硅藻季节性采样,同步测定了水体理化因子;在分析群落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河流环境变量和空间变量对流溪河底栖硅藻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4次调查共检出底栖硅藻276种,隶属于2纲、6目、9科、55属,底栖硅藻多样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在季节上,丰水期的物种丰富度和真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高于枯水期。枯水期曲壳藻科的相对丰度超过50%,高于丰水期;而舟形藻科在丰水期时相对丰度比枯水期高。在空间上,三级河流物种多样性最高,一级河流物种多样最低;一级河流和二级河流的优势种主要以曲丝藻属的种类为主,三级河流的优势种主要以菱形藻属的种类为主。随着河流等级增加,曲壳藻科相对丰度降低,而菱形藻科的相对丰度逐渐升高。冗余分析(RDA)表明,环境选择和空间要素对流溪河硅藻群落结构均有显著影响,但营养盐水平比空间要素有更高的解释率。
    • 陈慈; 谭琳; 卓全龙
    • 摘要: 流溪河作为广州市的母亲河,在沿线城镇供水保障和区域生态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及生态价值。为进一步了解流溪河流域的生态现状,明确流溪河水环境与生态质量,于2016年丰水期(9月)和枯水期(12月),对流溪河上游-下游共20个采样点分别进行了底栖硅藻和水质的调查。从水环境、生物群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流溪河底栖硅藻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明确了影响群落结构的显著水环境因子,评价了流溪河水体现状,为该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制定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进一步落实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管理工作。
    • 谢纯林; 王涛; 胡俊杰; 阎春兰; 裴国凤
    • 摘要: 为研究赤水河流域秋季底栖硅藻群落特征及水质状况,2019年秋季(9月)进行了赤水河流域上、中、下游36个代表性样点的水体理化指标测定和底栖硅藻采集鉴定,应用硅藻指数评价其水质状况。结果表明,秋季赤水河流域的电导率波动较大,上游高于下游;扎西河、铜车河和倒流河等上游支流样点的总氮(1.56 mg/L)和总磷(0.05 mg/L)显著高于下游样点(1.23 mg/L和0.02 mg/L)。共鉴定出底栖硅藻29属138种,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上游样点优势种扁圆卵形藻多孔变种(Cocconeis placentula var. euglypta)丰度为18.90%,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在威信县河段的丰度高达48.62%;中游桐梓河样点的优势种为三角帆头曲丝藻(Achnanthidium latecephalum)和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下游样点的主要优势种为极细微曲壳藻(Achnanthes minutissima),其丰度为9.18%。下游底栖硅藻群落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稳定性高于中、上游。典型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显示,影响赤水河流域底栖硅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可溶活性磷(SRP)和总氮(TN)。营养硅藻指数(Trophic Diatom Index, TDI)和欧盟硅藻指数(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Index, CEE)评价结果表明,55.6%的样点水质在“中等”以上,33.3%的样点水质为“较差”,11.1%的样点水质为“极差”,赤水河流域整体水质评价为“中等”。
    • 张凝; 孙东红; 颜纲; 邹宁
    • 摘要: 底栖硅藻是鲍鱼和海参的主要饵料,足量优质饵料是人工育苗生产中最为重要因素,底栖硅藻大部分采用固定化培养和静置培养,无法达到规模生产,因此其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十分必要。本文以舟形藻为研究材料,研究了不同硅浓度静置培养、不同硅浓度悬浮培养、光合反应器培养三种培养方式,打破传统的附着性生长培养状态,通过悬浮培养达到较高的培养密度。通过其OD值和细胞密度比较分析,初步得出对舟形藻生长影响最佳培养条件和最佳硅浓度,结果表明,悬浮条件培养下,最有利于舟形藻培养,藻细胞密度最高可达2.45 ×106个/mL,为大规模悬浮培养优质舟形藻提供初步参考。
    • 孙世鹏; 孔超; 陆欣鑫; 范亚文
    • 摘要: 为探究库里泡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在暴雨期前后的变化特征,深入分析底栖硅藻群落对连续强降雨的响应模式,本研究于2019年夏季暴雨前(7月27日)和暴雨后(8月11日)分别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基于多元统计分析阐述暴雨期前后水体理化因子变化对底栖硅藻群落结构的环境过滤作用.研究期间共鉴定底栖硅藻71种,隶属于2纲6目10科30属.其中,暴雨期前共记录24属55种;暴雨期后共记录26属58种.底栖硅藻丰度、优势种丰富度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整体上呈现出暴雨期前高于暴雨期后的规律.单因素交叉相似性分析(One-way crossed ANOSIM)指出,暴雨期前后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差异显著(R=0.279,P=0.001).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指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系带舟形藻(Navicula cincta)和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是暴雨期前后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贡献物种.运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eaver物种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并结合水体理化指标对水体营养状态进行初步评价,发现库里泡水体由暴雨期前的中度富营养状态转变为中营养状态.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pH和总氮(TN)是影响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P<0.01),此外浊度(Tur.)以及水温(WT)也是底栖硅藻群落发生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P<0.05).
    • 王珊珊; 刘东艳; 王玉珏; 袁子能
    • 摘要: 底栖硅藻是河口泥滩系统中的重要初级生产者,其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可显著影响到河口底栖动物生产力.本研究选取渤海区域的大辽河口、汉沽河口和黄河口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泥滩中底栖硅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2014?2016年)与空间差异,并探讨了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3个河口区底栖硅藻多样性和生物量高峰均出现在秋季,优势种存在显著季节演替特征;在空间上,大辽河口和汉沽河口的底栖硅藻生物量显著高于黄河口.底栖硅藻群落结构与多种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和营养盐浓度变化对底栖硅藻群落的季节性特征影响显著;河口沉积物的粒径、潮差与径流量可能是造成底栖硅藻群落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黄河口较低的底栖硅藻生物量显著受限于较粗的沉积物粒径和显著的磷限制.
    • 刘祝祥; 刘冰; 全思瑾; 龙继艳; 莫雯惠
    • 摘要: 该研究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东洞庭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2种双壳缝硅藻中国新记录种——肿胀类辐节藻和英格兰盘状藻具孤点变种的标本进行了详细形态学研究.观察发现:(1)肿胀类辐节藻具有4个鉴定特征:①壳瓣轮廓在大的标本中呈披针形,在小的标本中呈椭圆披针形;②线纹在壳面中部呈辐射状排列,彼此间隔相对较宽;③假隔片在壳面两端都存在;④孔纹在内壳面被具微孔的膜完全覆盖.(2)英格兰盘状藻具孤点变种也具有4个鉴定特征:①壳瓣线性椭圆形或椭圆形;②线纹除了在壳面两端呈平行排列外,在壳面大部区域呈辐射状排列,中部线纹密度10~14条/10 μm;③在壳面中央有一个孤点;④孔纹内部开口被由4个支柱支撑的孔板所覆盖,孔纹密度35~40个/10 μm.该研究的详细描述和清晰的插图为肿胀类辐节藻和英格兰盘状藻具孤点变种的准确鉴定提供了参考.
    • 隋增行
    • 摘要: 底栖硅藻是一种附着性的单细胞藻类,是稚鲍的主要饵料。底栖硅藻的培育是人工育苗的关键环节之一。⒈藻种的选择。选用当时当地繁殖生长的适宜底栖硅藻作藻种,一般可选择小型的舟形藻、菱形藻和心形藻等。这些藻类可以从常流水的海水管口或在贮积海水的池壁上用海绵或脱脂棉等擦取,清洗到三角烧瓶中,培养后加以选择。亦可将塑料薄膜挂于海区的养殖筏架上,等5~7天采集到一定量的底栖硅藻后再洗刷下来供接种用。或从海上取回鼠尾藻等褐藻类在过滤海水中洗刷,将附着的底栖硅藻刷下,所得藻液用双层NX103筛绢过滤2~3遍作藻种,但此法所得藻类多半为较大型的楔形藻、卵形藻、菱形藻等。
    • 张浩然; 蔡德所; 林金城; 沈炜; 黄焜
    • 摘要: 为研究龙江和刁江底栖硅藻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采集龙江和刁江共32个样点的硅藻样本,并记录11项河流相关环境理化指标.经过实验室处理及硅藻种类鉴定,2条江中共发现硅藻33属179种,其中:龙江全流域共鉴定出硅藻30属141种,刁江全流域共鉴定出硅藻24属138种.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2条河流中的硅藻群落都受到水质因子和地理因子的共同作用,前4排序轴累积解释了物种与环境之间关系的60.5%,其中前2排序轴一共解释了硅藻—环境变量的36%,并且物种分布与环境梯度排序轴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48和0.919,较好地反映硅藻—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测试各个环境变量的条件效应并进行蒙特卡罗置换检验,结果表明:水体的pH值、电导率、总磷、海拔、水温、流速是影响该地区河流硅藻群落结构的显著影响因子.%In order to study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enthic diatom community structure in Longjiang and Diaojiang rivers,the diatom samples of 32 sites were collected and 11 physicochemical indexes in the Longj iang and Diaoj iang rivers were recorded.All were processed in the laboratory and the diatom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using optical microscope.179 diatom species were found in the two rivers, which belong to 33 genus.Among them,141 diatom species belonging to 30 genus were found in Longjiang river,and 138 species from 24 genus were identified in Diaojiang river.CCA showed that the diatoms in the two rivers are affect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physicochemical and geographic factors.The first four axis cumulative expla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es-environment in 60.5%.The first two ordination axes altogether explained the 36% of the diatom-environmental variables.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s of species and the ordination axis were 0.948 and 0.919.It revealed well the diatom-environmental correlation.The conditional effects of each environment variable were tested and Monte carlo displacement inspection was also completed.It showed that the pH value, conductivity,total phosphorus, altitude, water temperature and flow rate we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diatom community in the river area.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