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幼体

幼体

幼体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3年内共计984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普通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02篇;相关期刊180种,包括广东海洋大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洋科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第五届海内外生命科学论坛等;幼体的相关文献由227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少菁、常亚青、柯才焕等。

幼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6 占比:58.5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61%

专利文献>

论文:402 占比:40.85%

总计:984篇

幼体—发文趋势图

幼体

-研究学者

  • 李少菁
  • 常亚青
  • 柯才焕
  • 郑小东
  • 张爱英
  • 王飞
  • 吴常文
  • 王伟
  • 王桂忠
  • 马凌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张颖; 杨栎潼; 刘冰; 郑凡昱; 罗鹏; 陈偿
    • 摘要: 长棘海星(Acanthaster planci)的暴发是导致我国南海乃至印度—太平洋海域珊瑚礁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浮游幼体的密度是决定成体种群是否暴发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幼体肉眼不可见且不易分辨,常规调查和显微镜观察均无法有效检测到自然海域的长棘海星幼体,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高灵敏性且特异性的长棘海星幼体检测技术。本研究针对长棘海星幼体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mt COI,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基因序列,建立了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长棘海星幼体特异性检测技术,并对西沙七连屿珊瑚礁海域的长棘海星幼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设计筛选的4对特异性引物均可以扩增长棘海星Apmt COI基因片段,且与蓝指海星(Linckia laevigata)、面包海星(Culcita novaeguineae)、粒皮海星(Choriaster granulatus)和吕宋棘海星(Echinaster luzonicus)没有交叉反应。在退火温度为58.5°C时,引物2aooni F/2aooni R的特异性最佳,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皮克级的长棘海星基因组DNA。利用该技术检测了西沙七连屿海域长棘海星幼体分布情况,发现10月底西沙七连屿珊瑚礁海域能检测到长棘海星幼体,且幼体分布并不均匀。因此,该检测技术可作为今后长棘海星幼体种群监测的有效方法。
    • 宁为民; 温崇庆; 黄雪敏; 柳敬旺; 陈杰世; 吕杰伟; 梁华芳; 薛明
    • 摘要: 用平板划线或稀释法从湛江的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翡翠贻贝、华贵类栉孔扇贝和褐蓝子鱼肠道中分离红酵母.根据形态和碳源利用特征进行分型,利用5.8S-ITS和2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代表菌株,通过间歇饥饿胁迫试验,比较代表菌株对凡纳滨对虾无节Ⅵ期到溞状Ⅱ期幼体存活影响,筛选出最优菌株,进而研究目标菌株从无节Ⅵ期开始以单次低剂量、单次高剂量、多次低剂量和多次高剂量,以及只在无节Ⅳ期(提前)以单次高剂量方式投菌对幼体存活和变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得到19株海洋红酵母,根据形态和碳源谱分为6个类型(6株代表菌编号为RY1~RY6),其中RY2、RY3、RY4和RY5均为胶红酵母,RY1和RY6分别为双倒卵形红酵母和斯鲁菲亚囊担菌.间歇饥饿胁迫下,与对照组相比,菌株RY1~RY5均能显著提高溞状Ⅱ期幼体存活率,其中RY4又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但提前、单次和多次3个高剂量投菌组均能显著促进溞状幼体变态(P<0.05);且营养受限条件下,糠虾Ⅰ期幼体存活率和水体酵母菌含量呈正相关.综上可得,胶红酵母较普遍存在于湛江海产经济动物肠道;菌株RY4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幼体饥饿胁迫下的存活;对虾育苗期间多次添加高剂量或在幼体早期如无节Ⅳ期单次添加高剂量RY4,可有效促进幼体变态与营养不足时的存活.
    • 钟倩; 江峡; 王松; 周岐海; 黄乘明
    • 摘要: 动物的玩耍行为有助于其提高自身生存技能,学习群内交流方式,建立社会关系.为探讨玩耍行为在白颊长臂猿(Nomascus leucogenys)幼体发育过程中的表现模式,于2008年8月15日—10月25日,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对广西南宁动物园6只笼养白颊长臂猿幼体(2♀,4♂)的玩耍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打斗式玩耍、拥抱玩耍、运动性玩耍、物品玩耍分别占总玩耍时间的23.31%、5.31%、68.02%、3.36%.白颊长臂猿幼体在玩耍行为上不存在性别、年龄差异,该结果与运动训练假说预测不一致.可能由于笼养条件提供了安全和充足的食物资源,导致雄性的社会性玩耍(打斗玩耍)退化;白颊长臂猿一夫一妻制的社会结构,导致了雌性有利于建立稳定友好的社会关系的社会性行为(拥抱玩耍)减少.雌、雄幼体选择玩耍伙伴时都更喜欢选择雄性,且倾向于选择年龄接近的个体玩耍,这一结果仅部分支持社会关系假说.
    • 钟倩; 江峡; 王松; 周岐海; 黄乘明
    • 摘要: 动物的玩耍行为有助于其提高自身生存技能,学习群内交流方式,建立社会关系。为探讨玩耍行为在白颊长臂猿(Nomascus leucogenys)幼体发育过程中的表现模式,于2008年8月15日—10月25日,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对广西南宁动物园6只笼养白颊长臂猿幼体(2♀,4♂)的玩耍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打斗式玩耍、拥抱玩耍、运动性玩耍、物品玩耍分别占总玩耍时间的23.31%、5.31%、68.02%、3.36%。白颊长臂猿幼体在玩耍行为上不存在性别、年龄差异,该结果与运动训练假说预测不一致。可能由于笼养条件提供了安全和充足的食物资源,导致雄性的社会性玩耍(打斗玩耍)退化;白颊长臂猿一夫一妻制的社会结构,导致了雌性有利于建立稳定友好的社会关系的社会性行为(拥抱玩耍)减少。雌、雄幼体选择玩耍伙伴时都更喜欢选择雄性,且倾向于选择年龄接近的个体玩耍,这一结果仅部分支持社会关系假说。
    • 张荣; 周帅; 朱文君; 周晓梅; 李小珍
    • 摘要: 为了研究在不同营养级中,成体对成体以及成体对幼体种内捕食的影响,分别建立两个微分方程模型,并通过MATLAB数值模拟分析了种内捕食对IGP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捕食者中发生种内捕食作用时,成体对成体种内捕食作用以及成体对幼体种内捕食作用均有利于食饵的续存,且前者的作用要远强于后者;而在食饵中发生的种内捕食,成体对成体的捕食以及成体对幼体的捕食也有益于食饵,但前者的影响仅仅略强于后者.
    • 秦婉莹; 袁梦; 易鸿宇
    • 摘要: 离龙目是一类生活在中侏罗世到中新世时期、已经绝灭的双孔类爬行动物。从早白垩世时期起,离龙类中出现了一支形似现生食鱼鳄的类群—新离龙类(Neochoristodera)。新离龙类生活在河流和湖泊的浅水区;成体体长大于1米,头骨吻部显著增长,长有尖利的牙齿以捕食鱼类。新离龙类幼体化石极少被发现,因此目前尚不清楚这一支系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是如何形成特化的长吻。最近,新离龙类中已知最小的个体—袖珍蒙山龙(Mengshanosaurus minimus)发现于山东省下白垩统蒙阴组地层中。正型标本为一近完整保存的化石头骨,全长约35 mm,为一幼年个体。本研究提供了袖珍蒙山龙正型标本的高精度X射线CT扫描数据集,其中原始CT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为7.5197μm。袖珍蒙山龙头骨的三维CT模型提供了丰富的骨骼学信息,便于与其他新离龙类进行形态、系统分类和个体发育的对比研究。本数据集中还包含袖珍蒙山龙头骨的三维表面多边形网格模型,经进一步优化处理后3D打印为实体模型,可服务于科研、教学、科普工作。
    • 秦婉莹; 袁梦; 易鸿宇
    • 摘要: 离龙目是一类生活在中侏罗世到中新世时期、已经绝灭的双孔类爬行动物。从早白垩世时期起,离龙类中出现了一支形似现生食鱼鳄的类群—新离龙类(Neochoristodera)。新离龙类生活在河流和湖泊的浅水区;成体体长大于1米,头骨吻部显著增长,长有尖利的牙齿以捕食鱼类。新离龙类幼体化石极少被发现,因此目前尚不清楚这一支系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是如何形成特化的长吻。最近,新离龙类中已知最小的个体—袖珍蒙山龙(Mengshanosaurus minimus)发现于山东省下白垩统蒙阴组地层中。正型标本为一近完整保存的化石头骨,全长约35 mm,为一幼年个体。本研究提供了袖珍蒙山龙正型标本的高精度X射线CT扫描数据集,其中原始CT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为7.5197μm。袖珍蒙山龙头骨的三维CT模型提供了丰富的骨骼学信息,便于与其他新离龙类进行形态、系统分类和个体发育的对比研究。本数据集中还包含袖珍蒙山龙头骨的三维表面多边形网格模型,经进一步优化处理后3D打印为实体模型,可服务于科研、教学、科普工作。
    • 于宗赫; 黄文; 马文刚; 霍达; 刘文广; 许强
    • 摘要: 为了考察海洋红酵母是否适合作为替代饵料用于玉足海参浮游幼体培育,实验利用牟氏角毛藻和海洋红酵母单独投喂和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投喂,对玉足海参浮游幼体生长、发育以及成活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将牟氏角毛藻液与海洋红酵母稀释液分别按照4 ∶0、3∶ 1、2 ∶ 2、1∶3和0∶4的体积比混合后投喂玉足海参浮游幼体,依次标记为A、B、C、D和E组.结果显示,仅投喂角毛藻的A组幼体的生长和发育速率最快,实验开始后该组幼体可以在第10天进入大耳幼体阶段,第18天进入樽形幼体阶段;同时,A组幼体的成活率最高,至实验结束时其平均成活率为58.73%±2.75%.相比之下,整个实验过程中D和E组幼体一直停滞在小耳幼体阶段,且无法形成球状体;其中E组幼体的体长一直呈负增长状态,至实验结束时其平均成活率仅为22.22%±5.50%.研究表明,随着饵料中海洋红酵母比例的增加,玉足海参浮游幼体的生长、发育及成活率均受到不利影响.因此,海洋红酵母并不适合作为替代饵料用于玉足海参浮游幼体培育.
    • 张涛锂; 李庆勇; 张志敏; 叶冠; 钱宏标; 林海强
    • 摘要: 为了解大亚湾核心区游泳动物卵和幼体的种类和数量,研究于2020年5月和10月对大亚湾3个重要的游泳动物卵和幼体分布较为密集区域(27个站位)开展了定量取样调查.5月共采集卵和幼体1660尾(粒),经COI鉴定分析,共鉴定出84种,隶属于4门11目48科64属,其中包含鱼类60种,虾类9种,蟹类12种,软体动物1种;10月共采集卵和幼体1580尾(粒),经COI鉴定分析,共鉴定出62种,隶属于2门11目40科53属.其中包含鱼类47种,虾类10种,蟹类4种,虾蛄1种.对比历史数据,鉴定结果表明DNA条形码技术是传统形态学强有力的补充,是一种准确的、规范化的、有效的物种鉴定工具.
    • 张涛锂; 李庆勇; 张志敏; 叶冠; 钱宏标; 林海强
    • 摘要: 为了解大亚湾核心区游泳动物卵和幼体的种类和数量,研究于2020年5月和10月对大亚湾3个重要的游泳动物卵和幼体分布较为密集区域(27个站位)开展了定量取样调查。5月共采集卵和幼体1660尾(粒),经COI鉴定分析,共鉴定出84种,隶属于4门11目48科64属,其中包含鱼类60种,虾类9种,蟹类12种,软体动物1种;10月共采集卵和幼体1580尾(粒),经COI鉴定分析,共鉴定出62种,隶属于2门11目40科53属。其中包含鱼类47种,虾类10种,蟹类4种,虾蛄1种。对比历史数据,鉴定结果表明DNA条形码技术是传统形态学强有力的补充,是一种准确的、规范化的、有效的物种鉴定工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