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协同度

协同度

协同度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378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7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37364篇;相关期刊243种,包括合作经济与科技、科技和产业、物流工程与管理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上海市制冷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年会、第十三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等;协同度的相关文献由825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毓萍、徐浩鸣、郑季良等。

协同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7 占比:0.95%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7364 占比:99.02%

总计:37734篇

协同度—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淑伟; 崔万田
    • 摘要: 本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分析2009-2019年京津冀经济系统协同有序度,利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评价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度.从序参量权重看,创新开放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影响最强,其次是资源环境、社会综合、经济发展和经济协调;从有序度看,北京协同有序度显著高于津冀各城市,说明北京经济协同发展能力强,天津居中,河北各城市经济协同发展能力较弱;从协同度评分看,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度较低,协同发展进程较慢,存在上升下降波动过程,说明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关系不稳定;京津和京冀协同程度较好,津冀协同程度较差.
    • 宋之杰; 杨楠
    • 摘要: 在三螺旋模式的基础上,将反馈社会需求的公众参与子系统作为第四螺旋的测度指标纳入政产学研模型中。从创新四螺旋视角的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了京津冀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协同创新理论,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有序度和协同度进行实证测量,并与长三角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京津冀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虽呈稳步发展态势,但发展进程缓慢,增加量逐年降低,京津冀协同创新平台仍需进一步扎实建设;北京、天津两地整体协同度较为稳定,且第四螺旋的加入推动了河北省的产业现代化进程;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度增长趋势不及长三角地区明显,产业链协同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京津冀协同应从统筹兼顾协同要素、完善创新环境和政策、加强四螺旋模式渗透以及密切主体间联系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北京对津冀的辐射,精细化产业链布局,防止区域间“断崖式”发展。
    • 王黎萤; 李胜楠; 杨妍
    • 摘要: 加快长三角三省一市技术市场复合系统协同发展是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分析长三角三省一市技术市场复合系统演化特征的基础上,测算复合系统协同度及各子系统有序度,指出长三角三省一市技术市场的协同发展程度保持增长态势,且技术市场协同度不断优化,但各子系统的有序度呈现差异性,进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 陈潇; 张彩慧; 钟肖英; 汪苗苗
    • 摘要: 从发展规模、潜力与质量3个方面重新构建了完整的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用CRITIC赋权法为每个影响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测量2016—2019年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度,结果表示2个子系统有序度均呈增长态势,但二者的复合系统协同度水平却很低。据此对企业和政府提供了相关建议。
    • 戴一鑫; 胡沅洪; 李杏
    • 摘要: 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依赖于多主体参与、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全球化进程拓展了创新主体参与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国外”维度理应被纳入至创新体系分析的维度中。基于“政府、产业、科研机构和国外”四维视角,利用信息熵算法和中国科技企业创新活动数据,本文构建了省级层面创新体系协同度指标,并计量分析了地区创新体系协同度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提高创新体系协同度有助于提高地区经济增长质量。而在二维主体协同创新中,过度增加政府的参与度可能会阻碍创新体系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协同度的边际增长效应随着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而递减;较差的市场体制环境则会弱化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以上结论对当前中国弥补创新体系机制建设短板和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 陈红川; 韦璐青; 黄小军; 魏璐璐
    • 摘要: 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度有利于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将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系统划分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与创新环境3个子系统,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我国及11个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3~2020年全国及11个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度均值偏低,其中全国协同度均值仅为0.41;2020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投入子系统有序度值为0.84,较高,产出子系统有序度值为0.97,较高,环境子系统有序度值为0.97,较高;2020年11个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各子系统有序度呈现不均衡性,产出子系统与环境子系统有序度值整体较高,投入子系统有序度值整体偏低;2013~2020年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度均值在全国11省市中排名第1。
    • 汪传雷; 刘书美; 章瑜; 董尹
    • 摘要: 跨境电商和商贸流通业是构建国内外有效循环的现代流通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融合发展对健全流通网络、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复合协同视角构建2013—2019年跨境电商和商贸流通业的协同度模型,通过对相关指标数据的测度计算得出两子系统的复合系统协同度,发现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为跨境电商与商贸流通业发展不平衡。一方面,我国应提高软硬件基础设施水平,加强综合产业园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从而建立健全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我国应优化流通网络布局结构,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从而推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最终促进两者融合发展。
    • 张力隽; 白云龙; 田林; 冀梦玄; 潘胜
    • 摘要: 为了深化黄河流域各城市群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机理的研究,给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以兰西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按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人水关系、人民幸福4个子系统建立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SMI-P模型计算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度,分析了沿黄各城市群2009—2018年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沿黄各城市群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度在空间上总体呈现东高西低(下游高上游低)的梯级分布格局;沿黄各城市群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度均呈上升趋势,且各城市群协同度的差异逐渐减小,2009年仅山东半岛城市群处于“接近协同”状态、其他城市群大都处于“濒临失衡”状态,2018年中原城市群和呼包鄂榆城市群也达到了“接近协同”状态、其他城市群即将达到“接近协同”状态;各城市群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人水关系、人民幸福4个子系统的协同发展指数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协同度高的城市群存在子系统协同发展指数较小的弱项,协同度低的城市群存在子系统协同发展指数较大的强项,因此各城市群应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补强弱项,实施差异化的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
    • 吕赞; 伊冬冬; 周宝刚
    • 摘要: 为深入研究沿海港口与其所在城市经济的关系,以辽宁省大连、营口、丹东和锦州4个港口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赋权法计算出城市经济指标和港口各项指标的权重,建立港口与其所在城市经济协同发展的评价模型.基于2008—2018年的样本数据,对辽宁省沿海主要港口与其所在城市经济的协同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8—2018年大连、营口、丹东和锦州的港-城协同度整体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港-城间的协同关系主要受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的产业结构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 孙伟; 朱艳艳; 管杜娟
    • 摘要: 以2010—2018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高质量发展和协同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6个方面构建安徽省高质量发展协同度指标体系,测算安徽省“一圈五区”6个子系统高质量发展协同度,其中,协调发展指数最高,创新发展指数最低。高质量发展协同度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走势,合芜蚌协同水平最高,皖北最低。合肥都市圈和皖江处在协辅阶段,合芜蚌处在协奏阶段,皖北和皖西处在协应阶段,皖南处在协调阶段。为深入分析安徽省区域高质量发展协同度,引入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政府科技支出、政府交通运输支出对协同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政府教育和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呈负向影响。安徽省在高质量发展中应把握“高质量创新”原则,最大化释放人才红利,补“协调共进”短板,提高安徽省高质量发展的协同程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